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氯喹啉酸对水稻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儒海 褚世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749-5752,共4页
针对湖北省水稻(Oryza stativa)田常用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0%二氯喹啉酸WP有效成分300 g/hm2对水稻后茬作物西芹(Apium graveloens)具有轻度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株高和产量稍低;50%二氯喹啉酸WP有效成... 针对湖北省水稻(Oryza stativa)田常用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0%二氯喹啉酸WP有效成分300 g/hm2对水稻后茬作物西芹(Apium graveloens)具有轻度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株高和产量稍低;50%二氯喹啉酸WP有效成分225、300 g/hm2对水稻后茬作物烤烟(Nicotiana tabacum)有轻度药害,症状为心叶扭曲、黄化且叶片较小;50%二氯喹啉酸WP有效成分225、300 g/hm2对水稻后茬作物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安全。对照药剂2.5%五氟磺草胺OD有效成分22.5、37.5 g/hm2对水稻后茬作物西芹、烤烟、棉花、番茄和茄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 五氟磺草胺 水稻(Oryza stativa)田 后茬作物 安全性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害虫卵寄生蜂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2 位作者 杨小林 袁斌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87-88,92,共3页
对湖北省稻田害虫的卵寄生蜂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及螟黄赤眼蜂(T. australicum)为优势种群,寄生率最高可达94.1%~95.0%;稻苞虫黑卵蜂(Telenomus parnarae)为次要优势种群,寄生率最... 对湖北省稻田害虫的卵寄生蜂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及螟黄赤眼蜂(T. australicum)为优势种群,寄生率最高可达94.1%~95.0%;稻苞虫黑卵蜂(Telenomus parnarae)为次要优势种群,寄生率最高可达87.5%,其他卵寄生蜂的寄生率较低,一般低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鳞翅目昆虫 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m)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湖北省汉江中游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1 位作者 余小青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1期4065-4067,4071,共4页
2014-2016年在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Mythimna separata)成虫种群的发生动态。根据调查结果推测湖北省境内汉江中游流域均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蛹及成虫均可越冬,为1代黏虫多发区;越冬代成虫在3月中下... 2014-2016年在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Mythimna separata)成虫种群的发生动态。根据调查结果推测湖北省境内汉江中游流域均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蛹及成虫均可越冬,为1代黏虫多发区;越冬代成虫在3月中下旬出现峰值,4月为1代黏虫幼虫期,幼虫大量发生,主要为害小麦,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上旬为1代黏虫成虫高峰期,此后在7月上中旬成虫可能会有个小峰值,但8月之后基本不再出现成虫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Mythimna separata) 成虫 种群动态 迁飞
下载PDF
不同植保机械在湖北稻田病虫害防治中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佐乾 吴婧莲 +5 位作者 吴涛 张舒 袁家富 张瑞洋 杨小林 夏贤格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5,共7页
以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为对照,比较2种植保无人机和3种自走式喷雾机的喷雾性能,评价施药后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并计算各植保机械的作业成本,以评价新型植保机械防治稻田病虫害的综合效能。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雾滴密度显著小于其他机型... 以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为对照,比较2种植保无人机和3种自走式喷雾机的喷雾性能,评价施药后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并计算各植保机械的作业成本,以评价新型植保机械防治稻田病虫害的综合效能。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雾滴密度显著小于其他机型,但稻丛雾滴穿透能力较强,久保田自走式喷雾机喷雾密度最大并且均一。各机型7 d的校正防效为96.5%~98.8%,所有机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14 d的校正防效为92.9%~98.6%,自走式喷雾机防效显著好于植保无人机与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本研究中,人工背负式喷药方式综合成本297.45元/hm2,与之相比自走式喷雾机成本减少21.4%,大疆植保无人机减少68.4%,全丰植保无人机减少68.6%。以上结果表明,应用新型植保机械不仅保证了对稻飞虱的有效防控,同时能够提高稻田作业效率,并且节省大量作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新型植保机械 雾滴密度 校正防效 效能评价
下载PDF
十堰辣椒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高氏15号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蔡高磊 赵昌松 +3 位作者 彭宣和 吴平华 张凡 汪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8-254,共7页
为明确辣椒根腐病病原,从田间采集分离、纯化、鉴定、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并开展高氏15号生物菌剂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ITS、EF-1a、IGS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发现,引起该... 为明确辣椒根腐病病原,从田间采集分离、纯化、鉴定、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并开展高氏15号生物菌剂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ITS、EF-1a、IGS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发现,引起该地区辣椒根腐病的病原物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柯赫氏法则完成了辣椒根腐病的回接鉴定试验.田间防效和促生结果显示,多粘类芽孢杆菌在240g/667m2,高氏15号菌剂在50g/穴和75g/穴,甲霜·恶霉灵1 500倍液防治辣椒根腐病效果最好,均达到70%以上.经试验处理的株高、根长、整株鲜重、根鲜重和根干重和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根腐病 高氏15号 防治效果 促生作用
下载PDF
人工光照及温度对冬季黑水虻生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2期4304-4306,共3页
为解决冬季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种群不易饲养的问题,研究了人工光照及温度对冬季黑水虻交配和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碘钨灯光照作用可以较好地解决冬季黑水虻生殖需要的光照及温度要求。冬季在8 m2的温室中,通过1 000 W碘钨灯3 h... 为解决冬季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种群不易饲养的问题,研究了人工光照及温度对冬季黑水虻交配和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碘钨灯光照作用可以较好地解决冬季黑水虻生殖需要的光照及温度要求。冬季在8 m2的温室中,通过1 000 W碘钨灯3 h的照射,200头黑水虻单日累积交配雌虫数可达17~25只,日均可诱集卵3 333.3粒。苹果果核可以作为产卵诱集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 光照 温度 交配 产卵
下载PDF
花生田杂草发生危害状况与防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儒海 褚世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2305-2308,2313,共5页
对目前中国花生田主要杂草的种类、分布、发生规律以及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为更加安全、高效地防除花生田杂草提供参考和建议。展望了未来各花生生产区杂草的全面普查、主要杂草的发生规律、土壤杂草种子库、杂草... 对目前中国花生田主要杂草的种类、分布、发生规律以及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为更加安全、高效地防除花生田杂草提供参考和建议。展望了未来各花生生产区杂草的全面普查、主要杂草的发生规律、土壤杂草种子库、杂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田杂草 危害状况 发生规律 杂草防除技术
下载PDF
不同土壤湿度下六种拌种剂对小麦苗情及产量影响
8
作者 汪华 张学江 +3 位作者 杨立军 向礼波 龚双军 喻大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年第S1期20-22,共3页
小麦播种前采用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一种有效途径。土壤湿度不均会给药剂拌种后小麦苗情造成影响。选取六种常用拌种剂,设置浇水和不浇水两个湿度处理,研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六种拌种剂对小麦苗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 小麦播种前采用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一种有效途径。土壤湿度不均会给药剂拌种后小麦苗情造成影响。选取六种常用拌种剂,设置浇水和不浇水两个湿度处理,研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六种拌种剂对小麦苗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对小麦基本苗、最高苗、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而湿度只显著影响最高苗和产量(P<0.01),药剂与湿度对小麦产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拌种剂 土壤湿度 产量
下载PDF
稻曲病侵染规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佐乾 杨小林 +3 位作者 吕亮 袁斌 常向前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5-8,12,共5页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发生情况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稻曲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病菌侵染方式和侵染机理的了解还有局限性。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已经基本明确了稻曲病菌在颖...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发生情况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稻曲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病菌侵染方式和侵染机理的了解还有局限性。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已经基本明确了稻曲病菌在颖花内的侵染过程,然而稻曲病是否具有系统侵染、种子带菌以及幼苗根部侵染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程度仍有待明确。对稻曲病菌研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也对稻曲病主要的防控手段和病原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Rice false smut RFS) 侵染方式 侵染机制 活体寄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