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虾共作对水稻氮素累积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文博 刘少君 +4 位作者 叶新新 郜红建 刘荣 李登云 姚国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1-667,共7页
研究了安徽省铜陵市稻虾共作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累积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稻虾共作体系氮素运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试验,以水稻单作(R)为对照,探究稻虾共作投食(RCF)和不投食(RC)体系中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累积规律,比较不同种植体系中... 研究了安徽省铜陵市稻虾共作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累积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稻虾共作体系氮素运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试验,以水稻单作(R)为对照,探究稻虾共作投食(RCF)和不投食(RC)体系中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累积规律,比较不同种植体系中水稻产量和品质,计算氮素输入输出平衡状况。在成熟期,处理RC水稻各部位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R(P<0.05),处理RCF和RC水稻氮素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处理R(P<0.05),分别提高20.9%和26.9%,但处理RCF和RC间水稻氮素含量和累积量没有显著差异。与处理R相比,处理RC水稻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3.0%和8.4%,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则分别降低25.1%、7.5%和6.6%。处理RCF和RC体系中稻谷和稻草输出的氮素均显著高于处理R(P<0.05)。处理R、RCF和RC氮素利用率分别为0.85、0.98和1.11。总体而言,稻虾共作能够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氮素利用率,但存在消耗土壤氮素养分的风险;处理RC在水稻氮素利用和水稻产量方面与处理RCF没有显著差异,但提升了稻米品质。综合考虑经济与环境效益,稻虾共作适当投食是该区域可持续的高效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投喂饲料 氮素利用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后磷肥减量对冬小麦磷素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单旭东 石琳 +2 位作者 田帅 王擎运 郜红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4-892,共9页
旨在探究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磷肥替代化学磷肥的适宜比例,为秸秆还田后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配方施肥及磷肥减量10%、20%、30%处理对小麦磷吸收累积量、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旨在探究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磷肥替代化学磷肥的适宜比例,为秸秆还田后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配方施肥及磷肥减量10%、20%、30%处理对小麦磷吸收累积量、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9、2020年,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中磷净投入量随着磷肥投入量的递减而递减。2019、2020年,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与配方施肥磷肥处理(P100)相比,磷肥减量20%处理(P80)分别使小麦成熟期磷素的总累积量提高了43.11%、22.42%,分别使小麦增产7.68%、4.90%;与配方施肥磷肥处理(P100)相比,磷肥减量10%处理(P90)分别使小麦成熟期磷素的总累积量提高5.55%、6.75%,分别使小麦产量增加1.60%、1.65%;与配方施肥磷肥处理(P100)相比,磷肥减量30%处理(P70)分别使小麦成熟期磷素总累积量降低8.11%、9.07%,分别使小麦产量降低5.44%、10.89%。2019、2020年,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与配方施肥磷肥处理(P100)相比,磷肥减量20%处理(P80)能够显著提高磷肥的农学效率(5.73%~39.87%)、偏生产力(20.07%~20.85%)和磷素吸收利用率(32.78%~42.11%)(P<0.05)。可见,玉米秸秆还田后磷肥减量20%以内对后茬小麦产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并且能够提高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实现减肥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磷肥减量 小麦产量 磷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