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机装备物联网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华明圆 宋健 +3 位作者 王晓平 张春凤 李思 翟长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7,共11页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物联网存在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程度低、无线传输稳定性差、全局化机群调度难的问题。本文从农机作业智能感知技术、农机装备信息传输技术和农机作业数据处理与决策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作物信息、环...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物联网存在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程度低、无线传输稳定性差、全局化机群调度难的问题。本文从农机作业智能感知技术、农机装备信息传输技术和农机作业数据处理与决策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作物信息、环境信息、农机作业状态信息和农机识别等智能感知技术的成果,分析车载物联技术和远程物联技术的研究进展,此外还论述了农机作业智能决策技术在农机作业异常检测、作业质量评价和农机调度方面的技术突破以及农机装备远程监管平台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各环节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机装备物联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即农机高端传感器研发、基于5G的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智能决策技术、多机协同与智慧农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装备 物联网 远程传输 智能感知 智能决策
下载PDF
一站式烟农服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2
作者 邵小东 高松 +13 位作者 马石全 刘帅 陈栋 梅雨婷 施旭 李祯寿 张铁怀 郭建 陈天恩 张驰 陈洋 许祥奇 杨威 陈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721-727,共7页
针对目前烟草农业产业服务效率低、规范化水平低,烟农生产经营成本高、业务办理繁琐不便捷、信息获取不及时,以及烟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站式农服数字化服务平台,平台以服务农民为宗旨,运用互联网经济新业... 针对目前烟草农业产业服务效率低、规范化水平低,烟农生产经营成本高、业务办理繁琐不便捷、信息获取不及时,以及烟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站式农服数字化服务平台,平台以服务农民为宗旨,运用互联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整合烟农、合作社、第三方机构,探索构建了“滴滴农服”服务撮合模式。平台采用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以分层的、组件化的设计方法,选用B/S架构,由基础层、数据层、业务层、接入层与用户层等5个层次组成,实现了政策公示、业务办理、种烟政策、专业化服务、惠农服务、技术服务六大功能,并在云南省红河州进行应用推广,截至2021年11月,注册烟农用户4.18万户、商家用户55户(含31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烟农合作社),累计交易42.7万单、交易额1.79亿元,推广区域667 m^(2)种植成本同比减少50.48元,有效地降低了烟农种植成本。通过本研究的探索和应用,形成了专业化服务、政策服务、惠农服务、技术服务为主的四大类数字化服务体系,基于大数据为农户提供优质便捷的生产和生活性服务,弥合了城乡数字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站式服务 移动互联网 烟农服务 数字化服务体系
下载PDF
基于农田运载平台的烟叶辅助采收机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王晓萌 高松 +3 位作者 杨硕 李思 杨枕霏 王秀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1,共9页
为解决根据成熟度分不同生长时段进行人工采收劳动强度大、采收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农田运载平台的烟叶辅助采收机。充分考虑烟叶种植农艺规范,将人员乘坐高度调整及烟包提升机构融合设计,满足采摘位置高度调整的要求;设计主从... 为解决根据成熟度分不同生长时段进行人工采收劳动强度大、采收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农田运载平台的烟叶辅助采收机。充分考虑烟叶种植农艺规范,将人员乘坐高度调整及烟包提升机构融合设计,满足采摘位置高度调整的要求;设计主从双控电力提升控制电路,保证烟包提升运行效率;开发烟叶采收量定位监测系统,满足田间烟叶采收量分布信息获取的需求。开展了烟包提升系统提升能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烟叶提升净质量最大为15kg,提升时间最长为13s。烟叶采收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烟叶辅助采收机烟包平均质量为6395g,标准差为1588g;相邻烟包定位点平均距离为5.64m,标准差为4.38m,并获得了烟草田间收获量分布图。烟叶收获效率对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烟叶辅助采收车单人烟叶收获效率平均为30.46g/s,标准差为4.73g/s,与纯人工单人烟叶收获效率相比,烟叶收获平均效率提高78%,采收效率标准差降低1.80g/s,具有较好的采收效率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省力、高效、智能烟叶采收机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辅助采收机 烟包提升机构 收获量分布 电动提升系统
下载PDF
考虑喷雾高度的大田蔬菜对靶喷雾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学观 郑申玉 +3 位作者 易克传 王秀 邹伟 翟长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共11页
针对喷雾高度影响大田对靶喷雾准确性问题,该研究设计了融合喷雾高度的大田蔬菜对靶喷雾系统,适用于株间距大、冠层尺寸小的作物。介绍了大田蔬菜对靶喷雾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对靶喷雾作业环节的滞后特性,建立对靶喷雾滞后模... 针对喷雾高度影响大田对靶喷雾准确性问题,该研究设计了融合喷雾高度的大田蔬菜对靶喷雾系统,适用于株间距大、冠层尺寸小的作物。介绍了大田蔬菜对靶喷雾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对靶喷雾作业环节的滞后特性,建立对靶喷雾滞后模型,提出融合靶标位置、靶标大小、喷雾机作业速度和喷雾高度的对靶喷雾控制方法,基于C37控制器设计了稳压喷雾系统和对靶喷雾控制系统,并进行试验验证。不同喷雾高度对靶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0.52 m/s的情况下,融合喷雾高度的对靶喷雾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不高于3.63和4.26 cm,比未融合喷雾高度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减小4.30 cm,均方根误差平均减小4.57 cm,有效喷施率不低于92.6%,验证了融合喷雾高度对靶喷雾的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作业速度的增加,对靶喷雾有效喷施率和平均有效覆盖率下降。在作业速度不大于0.49 m/s时,对靶喷雾有效喷施率为93.5%,平均有效覆盖率为80.2%。较于连续喷雾方式,对靶喷雾节药率可达33.8%,可满足大田株间距大、冠层尺寸小的作物对靶植保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械 传感器 对靶 喷杆式 喷雾 喷雾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