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包英 杨元素 罗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究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成年人群的健康体检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800例成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13C呼气试验对... 目的探究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成年人群的健康体检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800例成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13C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检测,并分析健康体检成年人群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成员、胃病治疗史、饮酒史、吸烟史、生吃果蔬前削皮以及平时饮用什么水与健康体检成年人群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年、多家庭成员、有胃病治疗史、有饮酒史、有吸烟史以及生吃果蔬前从不削皮为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当对男性、中年、多家庭成员、有胃病治疗史、有饮酒史、有吸烟史以及生吃果蔬前从不削皮的人群加强监测,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成年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止血与凝血指标在乙肝与肝硬化及肝脏衰竭患者中的改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包英 杨元素 罗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止凝血指标在乙肝、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69例乙肝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乙肝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肝组(23例)、肝硬化组(26例)及肝衰竭组(20例)。检... 目的探讨不同止凝血指标在乙肝、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69例乙肝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乙肝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肝组(23例)、肝硬化组(26例)及肝衰竭组(20例)。检测所有入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检测不同组患者的抗凝指标(PC和AT-Ⅲ)、纤溶降解产物(FDP和D-D)及内皮细胞产生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及血栓调节蛋白(TM),比较不同凝血指标在各肝脏疾病中的变化。结果 PT、APTT及TT在肝硬化组及肝衰竭组显著延长,而PTA及F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硬化患者中,随着肝功能下降,患者PT、APTT及TT延长,PTA和Fg下降(P〈0.05)。与HBV-DNA阴性患者比较,HBV-DNA阳性患者的PT、APTT及TT显著延长,而PTA和Fg明显下降(P〈0.05)。常见的抗凝指标PC:A及AT-Ⅲ:A在不同肝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降解产物FDP及D-D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增高(P〈0.05)。内皮细胞合成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TFPI:Ag及TF:Ag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肝病组患者TM:Ag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脏疾病的进展,患者的凝血障碍逐渐加重,抗凝及纤溶活性增强,止凝血指标的检测对了解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出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倾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凝血因子
下载PDF
不同病因肝硬化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包英 罗丹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2期3390-339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390例,其中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3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30例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30例。对比三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情况。结果...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390例,其中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3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30例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30例。对比三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情况。结果乙肝后肝硬化组患者男性占多数[65.38%(85/130)],而酒精性肝硬化组全部为男性;且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女性患者占多数[79.23%(103/130)],且平均年龄显著高于乙肝后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组患者农民和工人占多数[26.92%(35/130)、28.46%(37/130)],酒精性肝硬化组干部和商人比例较高[34.62%(45/130)、44.62%(58/130)],两组职业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乏力、黄疸、皮肤瘙痒、腹痛、肝掌、呕血、黑便及精神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症状表现均不同,临床应注意相应的治疗侧重点,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病因学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硬化 酒精性 肝炎 乙型
下载PDF
超声诊断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邓鸿 张静 罗丹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0期2009-2011,共3页
目的采用超声诊断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超声对治疗前后的血流信号及膝关节基本数据进行检测,对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变化... 目的采用超声诊断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超声对治疗前后的血流信号及膝关节基本数据进行检测,对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变化予以观察。结果治疗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滑膜厚度、最大积液深度显著低于治疗前[(15.35±5.03)mg/L比(46.24±12.24)mg/L,(24.36±6.52)mm/1 h比(43.24±10.02)mm/1 h,(4.02±0.86)mm比(8.93±1.24)mm,(11.35±3.21)mm比(24.56±4.98)mm],治疗后患者的滑膜内血流分级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134,P<0.05)。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与最大积液深度呈正相关性(r=0.712,0.704,P<0.05),也与滑膜厚度呈正相关性(r=0.73,0.695,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且具有可重复检查、操作简单易行、直观、无创等优势,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超声诊断 治疗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