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为开创凉山州文物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1
作者
曹勤瑶
《四川文物》
1999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文物工作
文物保护法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凉山州
博物馆
文物法
文博事业
新局面
文博单位
管理工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谈凉山文化昌明先进州的建设
2
作者
沙玛瓦特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96-97,共2页
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与关系,在分析凉山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把凉山建设成为文化昌明先进州的主张和建议.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凉山州
四川
文化产业
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事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述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文化艺术
3
作者
张克新
骆正义
《凉山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94-196,共3页
凉山彝族的漆器、服饰、雕刻及宗教艺术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征和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它们具有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功能,反映着彝族人祖先崇拜万物有灵的宗教内容。
关键词
凉山
彝族
文化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凉山文物札记
4
作者
毛瑞芬
邹麟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31,共5页
地处川西南边陲的凉山地区,历史悠久,远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秦统一巴蜀后,便在凉山一带推行郡县制度,司马相如指出过“邛、笮、冉(马龙)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地处川西南边陲的凉山地区,历史悠久,远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秦统一巴蜀后,便在凉山一带推行郡县制度,司马相如指出过“邛、笮、冉(马龙)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由于秦朝短促,郡县制度没能巩固下来,“至汉兴而罢”。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以蜀人司马相如为中郎将“通灵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首开西南边疆。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越西郡,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西南边陲的重要交通孔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
石棺葬
札记
土坑墓
遗址
石墓
文物
墓葬
火葬墓
石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重修越巂城记》碑看僰人在凉山的踪迹
5
作者
毛瑞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7-60,共4页
《重修越嶲城记》碑,原立在越嶲县城衙门口,建国以来曾先后两次有人提出辟作他用,但都被城关镇有眼识的工人吴纯荣劝阻,才得保存下来。1982年运县文化馆保存。(石碑图片可见本刊1989年第1期) 该碑刻立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碑文主要记...
《重修越嶲城记》碑,原立在越嶲县城衙门口,建国以来曾先后两次有人提出辟作他用,但都被城关镇有眼识的工人吴纯荣劝阻,才得保存下来。1982年运县文化馆保存。(石碑图片可见本刊1989年第1期) 该碑刻立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碑文主要记述明嘉靖三年,按察副使胡东皋奉明世宗嘉靖帝朱厚命“来整其旅”,指挥诸属修筑越嶲城池之事,并附记有修筑海棠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僰人
踪迹
焚人
彝族
凉山州
朱提
碑文
濮人
东皋
明嘉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现时空隧道──凉山人类社会发展史博物馆系统工程初步构想
6
作者
阿勒郁惹
刘弘
《四川文物》
1999年第4期9-13,共5页
关键词
博物馆
系统工程
社会发展史
陈列馆
时空隧道
凉山彝族
奴隶社会
摩梭人
凉山州
文博单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道觅踪
被引量:
1
7
作者
毛瑞芬
《四川文物》
1988年第1期23-25,14,共4页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从大渡河南岸的甘洛,经越西、喜德至自治州首府西昌市,有一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峡谷急流之间的古道,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灵关道。”灵关道北接成都,南连云南大理,越腾冲出缅甸而至印度,这是我国最早通往西域...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从大渡河南岸的甘洛,经越西、喜德至自治州首府西昌市,有一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峡谷急流之间的古道,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灵关道。”灵关道北接成都,南连云南大理,越腾冲出缅甸而至印度,这是我国最早通往西域的“蜀身毒道”(成都至印度),因此,灵关道乃蜀身毒道的重要组成部份。(从成都出发,当时还有另一条经现在的宜宾到云南的古道称五尺道或称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道
凉山彝族
灵关
自治州
五尺道
西昌市
云南
印度
西域
四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重修越西城记碑
8
作者
邹麟
韩世德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0-80,共1页
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历史悠久,自汉代置县以来沿革代异,越西城几经迁修,至建国后保留下来的越西古城池,是明代嘉靖年间修筑的,其城墙外沿皆用石条砌成,坚固精美,周长约四华里,有石城之称。因形似龟状,又名“龟城”。 近年来,越西县文...
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历史悠久,自汉代置县以来沿革代异,越西城几经迁修,至建国后保留下来的越西古城池,是明代嘉靖年间修筑的,其城墙外沿皆用石条砌成,坚固精美,周长约四华里,有石城之称。因形似龟状,又名“龟城”。 近年来,越西县文化馆发现了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越西城记”碑。该碑高大,气势雄伟,圆首方趺,通高380厘米。碑首呈半圆形,底宽140厘米,高78厘米,厚35厘米。碑身长242厘米,宽128厘米,厚31厘米。碑身下有一楔子与碑座相连,碑座呈四方体,座高60厘米,长边178厘米,短边85厘米。碑额正中阳刻二行篆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文
碑座
明嘉靖
碑身
东皋
石条
石城
文化馆
四方体
碑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孙水河谷的大石墓
9
作者
刘弘
《文史杂志》
2002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石墓
孙水河谷
凉山州
喜德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彝族葫芦笙特色
10
作者
沙马瓦特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B12期71-73,共3页
彝族乐器“葫芦笙”独具特色,是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本文试从葫芦笙的特色,使用情况和改良等几个方面作简要述评。
关键词
彝族
葫芦笙
音位排列
社会生活
表演艺术形式
发音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开创凉山州文物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1
作者
曹勤瑶
机构
凉山州文化局
出处
《四川文物》
1999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文物工作
文物保护法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凉山州
博物馆
文物法
文博事业
新局面
文博单位
管理工作
分类号
G269.2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谈凉山文化昌明先进州的建设
2
作者
沙玛瓦特
机构
凉山州文化局
出处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96-97,共2页
文摘
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与关系,在分析凉山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把凉山建设成为文化昌明先进州的主张和建议.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凉山州
四川
文化产业
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事业
分类号
G127.7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述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文化艺术
3
作者
张克新
骆正义
机构
凉山州
奴隶社会博物馆
凉山州文化局
出处
《凉山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94-196,共3页
文摘
凉山彝族的漆器、服饰、雕刻及宗教艺术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征和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它们具有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功能,反映着彝族人祖先崇拜万物有灵的宗教内容。
关键词
凉山
彝族
文化艺术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K892.24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凉山文物札记
4
作者
毛瑞芬
邹麟
机构
凉山州文化局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31,共5页
文摘
地处川西南边陲的凉山地区,历史悠久,远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秦统一巴蜀后,便在凉山一带推行郡县制度,司马相如指出过“邛、笮、冉(马龙)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由于秦朝短促,郡县制度没能巩固下来,“至汉兴而罢”。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以蜀人司马相如为中郎将“通灵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首开西南边疆。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越西郡,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西南边陲的重要交通孔道。
关键词
西昌
石棺葬
札记
土坑墓
遗址
石墓
文物
墓葬
火葬墓
石刻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重修越巂城记》碑看僰人在凉山的踪迹
5
作者
毛瑞芬
机构
凉山州文化局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7-60,共4页
文摘
《重修越嶲城记》碑,原立在越嶲县城衙门口,建国以来曾先后两次有人提出辟作他用,但都被城关镇有眼识的工人吴纯荣劝阻,才得保存下来。1982年运县文化馆保存。(石碑图片可见本刊1989年第1期) 该碑刻立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碑文主要记述明嘉靖三年,按察副使胡东皋奉明世宗嘉靖帝朱厚命“来整其旅”,指挥诸属修筑越嶲城池之事,并附记有修筑海棠城情况。
关键词
僰人
踪迹
焚人
彝族
凉山州
朱提
碑文
濮人
东皋
明嘉靖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现时空隧道──凉山人类社会发展史博物馆系统工程初步构想
6
作者
阿勒郁惹
刘弘
机构
凉山州文化局
凉山州
博物馆
出处
《四川文物》
1999年第4期9-13,共5页
关键词
博物馆
系统工程
社会发展史
陈列馆
时空隧道
凉山彝族
奴隶社会
摩梭人
凉山州
文博单位
分类号
G269.2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道觅踪
被引量:
1
7
作者
毛瑞芬
机构
凉山州文化局
出处
《四川文物》
1988年第1期23-25,14,共4页
文摘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从大渡河南岸的甘洛,经越西、喜德至自治州首府西昌市,有一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峡谷急流之间的古道,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灵关道。”灵关道北接成都,南连云南大理,越腾冲出缅甸而至印度,这是我国最早通往西域的“蜀身毒道”(成都至印度),因此,灵关道乃蜀身毒道的重要组成部份。(从成都出发,当时还有另一条经现在的宜宾到云南的古道称五尺道或称僰道。
关键词
古道
凉山彝族
灵关
自治州
五尺道
西昌市
云南
印度
西域
四川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重修越西城记碑
8
作者
邹麟
韩世德
机构
凉山州文化局
越西县
文化
馆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0-80,共1页
文摘
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历史悠久,自汉代置县以来沿革代异,越西城几经迁修,至建国后保留下来的越西古城池,是明代嘉靖年间修筑的,其城墙外沿皆用石条砌成,坚固精美,周长约四华里,有石城之称。因形似龟状,又名“龟城”。 近年来,越西县文化馆发现了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越西城记”碑。该碑高大,气势雄伟,圆首方趺,通高380厘米。碑首呈半圆形,底宽140厘米,高78厘米,厚35厘米。碑身长242厘米,宽128厘米,厚31厘米。碑身下有一楔子与碑座相连,碑座呈四方体,座高60厘米,长边178厘米,短边85厘米。碑额正中阳刻二行篆书“
关键词
碑文
碑座
明嘉靖
碑身
东皋
石条
石城
文化馆
四方体
碑额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孙水河谷的大石墓
9
作者
刘弘
机构
凉山州文化局
博物馆
出处
《文史杂志》
2002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石墓
孙水河谷
凉山州
喜德县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彝族葫芦笙特色
10
作者
沙马瓦特
机构
凉山州文化局
出处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B12期71-73,共3页
文摘
彝族乐器“葫芦笙”独具特色,是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本文试从葫芦笙的特色,使用情况和改良等几个方面作简要述评。
关键词
彝族
葫芦笙
音位排列
社会生活
表演艺术形式
发音原理
分类号
J632.129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为开创凉山州文物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曹勤瑶
《四川文物》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谈凉山文化昌明先进州的建设
沙玛瓦特
《凉山大学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简述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文化艺术
张克新
骆正义
《凉山大学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凉山文物札记
毛瑞芬
邹麟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重修越巂城记》碑看僰人在凉山的踪迹
毛瑞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再现时空隧道──凉山人类社会发展史博物馆系统工程初步构想
阿勒郁惹
刘弘
《四川文物》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古道觅踪
毛瑞芬
《四川文物》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明代重修越西城记碑
邹麟
韩世德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孙水河谷的大石墓
刘弘
《文史杂志》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彝族葫芦笙特色
沙马瓦特
《凉山大学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