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策划思想与战略方针——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为例
1
作者 舒兰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7期190-192,共3页
展开多姿多彩的社会教育,是博物馆尤其中小博物馆与公众亲切交流的主要途径。中小博物馆通常是市县级博物馆,规模小、藏品少、资金匮乏、人员稀缺,社会教育活动等功能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中小博物馆需充分运用自身特色,盘活... 展开多姿多彩的社会教育,是博物馆尤其中小博物馆与公众亲切交流的主要途径。中小博物馆通常是市县级博物馆,规模小、藏品少、资金匮乏、人员稀缺,社会教育活动等功能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中小博物馆需充分运用自身特色,盘活馆内外资源,完善社会教育活动策划思想,优化战略方针,切实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全面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鉴于此,本文围绕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探究中小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中小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策划思想及战略方针,以期助力中小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顺利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活动 博物馆 策划思想
下载PDF
凉山彝族刺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略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贾雄英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20期70-73,共4页
现如今凉山彝族地区旅游产品具备了强大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而彝族刺绣直接体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各地区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作用、融合而产生的智慧结晶。不断创新与发展凉山彝族刺绣是保存彝族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要想... 现如今凉山彝族地区旅游产品具备了强大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而彝族刺绣直接体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各地区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作用、融合而产生的智慧结晶。不断创新与发展凉山彝族刺绣是保存彝族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要想使文化长久存活,必须要加强文化保护与发展。基于此,凉山彝族刺绣继承人应明确正确的市场定位,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保存传统刺绣文化的同时,开发有创意的新产品,以此推动凉山彝族刺绣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刺绣文化 文化产业 继承与发展
下载PDF
凉山彝族古代天象观测的研究
3
作者 黄承宗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157-158,共2页
古代彝族天象观测的一些遗迹保留至今,从遗迹中可看到远古时期彝族先民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创造了彝族的<太阳历>,并据此制定了自己的节日--"火把节".
关键词 天象观测 彝族 凉山州 古代 《太阳历》 火把节
下载PDF
浅谈凉山彝族文物抢救保护的迫切性
4
作者 尔布什哈 《凉山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彝族文物 抢救 保护 凉山州 文物工作
下载PDF
对彝族文创产品的推广研究
5
作者 贾雄英 《中国文房四宝》 2024年第2期0071-0072,共2页
作为国内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在漫长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历史性、民族性和文化性上均表现较为突出。因而应当切实地予以推广和传播,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可以通过设计加工相关文创产品并予以推广的形... 作为国内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在漫长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历史性、民族性和文化性上均表现较为突出。因而应当切实地予以推广和传播,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可以通过设计加工相关文创产品并予以推广的形式实现。而文创产品经由设计加工进入推广环节后,难免遭遇各种问题性的现实状况,在设计和推广彝族文化相关文创产品时应当着重避免常见的问题,以确保相关文创产品可以实现更好的推广效果。为此,应当首先更加切实地掌握彝族文化及其推广价值,以及文创产品推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问题,才可以为后续采取有效策略推广彝族文化相关文创产品的实践过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下载PDF
西藏新石器文化互动圈与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
6
作者 俞方洁 李金凤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87-94,共8页
新石器时代西藏高原内部形成以卡若、曲贡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互动圈,外部与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湟地区、东南部横断山区以及南亚北部高原的新石器文化形成一个大的高原互动圈。通过对梳形器、骨牌饰、海贝、玉锛、项珠等物品的考察发现,高原... 新石器时代西藏高原内部形成以卡若、曲贡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互动圈,外部与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湟地区、东南部横断山区以及南亚北部高原的新石器文化形成一个大的高原互动圈。通过对梳形器、骨牌饰、海贝、玉锛、项珠等物品的考察发现,高原文化圈的互动主要表现在艺术和宗教等非生存领域,涉及的物品基本为贵族所有。贵族精英是高原文化互动圈的潜在力量,他们通过竞争性的盛宴、工艺的专门化、商品交换、游戏、联姻等方式,维护自身地位,提高社会威望,在亲属团体内外部建立广泛联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西藏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文化互动圈 精英 贵族物品
下载PDF
凉山州出土的明代买地券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承宗 《四川文物》 1997年第5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凉山州 买地券 凉山地区 明万历 百味香 收集整理 民间宗教信仰 大革命时期 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经济
下载PDF
浅谈凉山毕摩文化
8
作者 黄承宗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151-152,共2页
毕摩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与彝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文中通过对毕摩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与认识,希望对彝文籍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有所帮助,使毕摩掌握的知识能为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关键词 彝族 毕摩文化 凉山州 四川 社会地位 毕摩 生活习惯 知识分子
下载PDF
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的特点及其演变分析
9
作者 吉木阿龙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1期38-40,共3页
通过分析甲骨文字构形模式、字样整理以及基础构件,可以看出甲骨文构形已经形成系统,但仍不够成熟,探讨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特征,分析其系统演变,可以明确文字演变趋势,有助于甲骨文字构建独立的构形理论系统。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共... 通过分析甲骨文字构形模式、字样整理以及基础构件,可以看出甲骨文构形已经形成系统,但仍不够成熟,探讨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特征,分析其系统演变,可以明确文字演变趋势,有助于甲骨文字构建独立的构形理论系统。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共收藏了三千五百多件文物,其中彝文古籍文献共有三百七十多件。自2002年7月末期收藏了十五件彝族文物,其中两件兽骨简,一个兽肩骨,两个兽骨章,三件木犊,一个木章,三件竹简,一卷兽皮书,一个铜帽,一张长旗子。记载了象形文,即是图画文(如:无天无地到有天有地,君主,君主的形象,章,用章,见附件1)多数类似于甲骨文。因此,对远古彝人留传的彝文古籍作进行整理、翻译、研究并整理成书。作进行为中国的文物传承,更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增添异彩,也为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 构形系统 特点及演变
下载PDF
盐源青铜艺术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雅莉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4期78-81,共4页
四川盐源位于金沙江流域雅砻江下游 ,近年来这里出土了大量青铜器 ,颇富艺术价值。盐源青铜艺术具有显著的特征 ,形成了纹饰上的抽象性和造型上的写实性两大风格 ,体现出笮人的文化特点和艺术眼界。
关键词 盐源 青铜艺术 抽象性 写实性
下载PDF
昭觉博什瓦黑岩画“出行图”中的王者试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承宗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45,共4页
博什瓦黑系彝语记音。汉译“蛇门岩”。石刻画像位于南面山坡,属四川省昭觉县碗厂乡,西距西昌市60公里,东距昭觉县城60公里,南与普格县毗邻。有一条小河(碗厂河)向东流入金沙江,沿河有一条道路是古代由西昌通达云南的古道。 画像用阴线... 博什瓦黑系彝语记音。汉译“蛇门岩”。石刻画像位于南面山坡,属四川省昭觉县碗厂乡,西距西昌市60公里,东距昭觉县城60公里,南与普格县毗邻。有一条小河(碗厂河)向东流入金沙江,沿河有一条道路是古代由西昌通达云南的古道。 画像用阴线刻在16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巨大岩石上。现存画像的面积约440平方米,计26幅。刻画有佛和菩萨像47躯,世俗人物15躯,禽兽25个,佛塔2座。其中“出行图”在调查编号(81409)刻石上。是一处近山顶处的悬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岩画 西昌市 试析 元妃 青龙寺 白塔寺 昭觉县 大理国 泸山
下载PDF
西昌发现宋元时期的茶具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承宗 《四川文物》 1997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宋元时期 西昌地区 饮茶习俗 擂钵 凉山地区 大理国 旧《唐书》 赤峰市 硬度比 城市建设
下载PDF
西昌出土宋“高士”图铜镜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承宗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59,共2页
西昌出土宋“高士”图铜镜黄承宗四川西昌市西郊乡蛇洞营的小山上,由于修整土地,发现一处已毁坏的古代南诏大理时期的火葬墓。掘土者在一个盛骨灰的破陶罐里,发现了一面铜镜。笔者征得拾者同意,拍摄了一张照片及拓片。事隔大约有十... 西昌出土宋“高士”图铜镜黄承宗四川西昌市西郊乡蛇洞营的小山上,由于修整土地,发现一处已毁坏的古代南诏大理时期的火葬墓。掘土者在一个盛骨灰的破陶罐里,发现了一面铜镜。笔者征得拾者同意,拍摄了一张照片及拓片。事隔大约有十余年,笔者找到当年日记,加以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 高士 省博物馆 许由 辽上京 凉山彝族 宁戚 罗振玉 南诏大理时期 菱花镜
下载PDF
西昌小花山出土的墓砖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承宗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2-72,共1页
西昌小花山出土的墓砖黄承宗四川西昌市川兴镇东邓海北岸的小花山,是古代通达昭觉县的必经要道。现因公路改线由镇北上山,这里只有通达大兴乡的乡村公路。在小花山西麓坡上,1968年笔者调查时,当地因为开荒改土,发现一座早年已... 西昌小花山出土的墓砖黄承宗四川西昌市川兴镇东邓海北岸的小花山,是古代通达昭觉县的必经要道。现因公路改线由镇北上山,这里只有通达大兴乡的乡村公路。在小花山西麓坡上,1968年笔者调查时,当地因为开荒改土,发现一座早年已毁坏的砖室古墓。墓地依山势座东向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市 花山 新都县 凉山彝族 太守 铭文砖 奴隶社会 宗教信仰 成汉政权 丧葬习俗
下载PDF
中国的第四种木构架建筑形式--凉山彝族逐级多层等距内悬挑式木构架建筑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海春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124,共5页
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被分为叠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形式,凉山彝族的逐级多层等距内悬挑式木构架建筑,以其特殊的建筑形式可称之为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第四种形式,这类建筑既是彝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彝汉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关键词 凉山彝族 逐级多层等距内悬挑 第四种木构架建筑
原文传递
凉山彝族马都崇拜渊源之我见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尔子 《民俗研究》 1990年第4期45-49,共5页
“马都”是彝语ma<sup>33</sup>du<sup>33</sup>的音译,汉语称为灵牌、彝族父母死并葬后,亲生儿女便选择适当的时间,请治丧时的“确莫罗伍”同到比较干净的地方选择一根嫩竹,用食物祭后将竹根拔起来,到考或妣... “马都”是彝语ma<sup>33</sup>du<sup>33</sup>的音译,汉语称为灵牌、彝族父母死并葬后,亲生儿女便选择适当的时间,请治丧时的“确莫罗伍”同到比较干净的地方选择一根嫩竹,用食物祭后将竹根拔起来,到考或妣的葬地附近烧一堆火,放声大哭,以示哭醒死者的灵魂,然后将竹根拿到死者的葬堆上头转几转,意在使其灵魂附未竹根上,口念道:“今天这样的吉日良辰,我们来招你的灵来超度……”。之后把竹根带来交给早就请候在这里的祭师毕摩,毕摩便切出一截长约短于一公分的竹根,剖成两半取其中的一半来按照男女性别削成不同的形状,以示考或妣的偶像,称这个偶像为“黑切”。男性黑切把头削尖,女性则削成扁平,男女黑切下端都削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古代彝族 彝语 偶像崇拜 灵魂 渊源 死者 酒精消毒 血缘家族 音译
原文传递
凉山彝族换童裙习俗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尔子 《民俗研究》 1991年第3期54-55,共2页
换童裙是彝语“沙拉洛”的意译。彝语沙拉,指毛制童裙;洛,指换。它是彝族给初进入月事期的女子举行换童裙和分辫的一种习俗。意在通过换童裙和分辫向人们宣布该女子也已进入笄年——长大成人。一、换童裾仪式彝族童年女子和青年妇女在... 换童裙是彝语“沙拉洛”的意译。彝语沙拉,指毛制童裙;洛,指换。它是彝族给初进入月事期的女子举行换童裙和分辫的一种习俗。意在通过换童裙和分辫向人们宣布该女子也已进入笄年——长大成人。一、换童裾仪式彝族童年女子和青年妇女在衣着和发型上都有严格的区别。童女一般穿三节彩裙,梳独辫,头饰简单,饰物普通便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女子 习俗 彝语 青年妇女 性教育 等级 仪式 姑舅 幼女
原文传递
西昌海角出土梵文石刻小考
18
作者 黄承宗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42,共3页
西昌海角出土梵文石刻小考黄承宗四川西昌市邓海南岸海南乡古城村的杨家包附近,发现出土后被打碎的梵文石刻。经过粘对拼合,基本上恢复了原貌(详见附图)。石刻为当地红色砂石刻成,经实测高68.5厘米,宽41厘米,厚约8厘米。... 西昌海角出土梵文石刻小考黄承宗四川西昌市邓海南岸海南乡古城村的杨家包附近,发现出土后被打碎的梵文石刻。经过粘对拼合,基本上恢复了原貌(详见附图)。石刻为当地红色砂石刻成,经实测高68.5厘米,宽41厘米,厚约8厘米。呈长方形,两面均有雕刻;一面用线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国 石刻 四川西昌 梵文 《元史》 凉山地区 云南行省 火葬墓 大理文化 阿弥陀佛
下载PDF
西昌出土的明代平民墓志
19
作者 黄承宗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55,共1页
西昌出土的明代平民墓志黄承宗座落在四川西昌市西郊乡长安村魏家山的魏氏祖茔,因在七十年代砖瓦厂取土时,发现一座明末土坑竖穴平民墓葬。发现时棺木及随葬品均已腐朽,但在靠头部处发现一方高45、宽63。厚约3公分的无盖墓铭石... 西昌出土的明代平民墓志黄承宗座落在四川西昌市西郊乡长安村魏家山的魏氏祖茔,因在七十年代砖瓦厂取土时,发现一座明末土坑竖穴平民墓葬。发现时棺木及随葬品均已腐朽,但在靠头部处发现一方高45、宽63。厚约3公分的无盖墓铭石板一件.从一般情况看,西昌地区的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礼教 西昌市 平民 凉山彝族 奴隶社会 书法艺术 封建社会 西昌地区 社会治安 撰写时间
下载PDF
试析汉王朝政治整合西南夷过程中郡县的特征--以越嶲郡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弘 邓海春 +1 位作者 姜先杰 黄云松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5,共8页
考古学材料显示,两汉王朝对西南夷诸郡下辖各县的实际控制能力差异很大。以越嶲郡为例,西汉时期土著民族势力还很强大,西汉王朝只控制了郡治邛都县一隅。东汉王朝的控制力则扩大到了牦牛道和卑水道沿线地区。官道走向固定、交通枢纽形... 考古学材料显示,两汉王朝对西南夷诸郡下辖各县的实际控制能力差异很大。以越嶲郡为例,西汉时期土著民族势力还很强大,西汉王朝只控制了郡治邛都县一隅。东汉王朝的控制力则扩大到了牦牛道和卑水道沿线地区。官道走向固定、交通枢纽形成、郡县行政成本开支负担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初期而发生的经济向心积聚等原因,致使越嶲郡15个属县演变成为三种类型的行政机构,第一类属于区域中心和交通枢纽而行政功能最强;第二类因位于官道上而具有基本正常的行政功能;第三类则只是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政治整合 西南夷 越嶲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