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吴春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DLBCL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预后结果,比较患者相关资料,分析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年...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DLBCL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预后结果,比较患者相关资料,分析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年,127例DLBCL患者存活92例(72.44%),死亡35例(27.56%),分别纳入存活组和死亡组。死亡组合并症>2种、结外器官受累数量≥2处、骨髓受累、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化疗后未达完全缓解占比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2种、结外器官受累数量≥2处、骨髓受累、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化疗后未达完全缓解为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化疗
下载PDF
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联合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春农 雷景萍 宋光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维A酸单药诱导化疗,观察组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 目的研究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维A酸单药诱导化疗,观察组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诱导化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相同治疗时间后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明显降低,无维A酸综合征发生,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诱导化疗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A酸 三氧化二砷 柔红霉素 联合化疗
下载PDF
低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春农 宋光彩 张杰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低剂量输注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9/L)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21例。治疗... 目的观察静脉低剂量输注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9/L)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2.5g,每周输注1次,同时口服泼尼松20mg/d;对照组仅给予泼尼松30mg/d口服。每周复查血常规1次,连续8周,观察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患者血小板上升明显快于单纯口服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发生产时、产后出血及新生儿颅内血肿。结论低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较单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更快捷,安全提升患者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妊娠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春农 宋光彩 张杰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与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岁以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25例MDS-RAEB-1型15例,MDS-RAEB-2型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三氧化二砷静滴,另一组给予低剂量阿糖胞苷...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与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岁以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25例MDS-RAEB-1型15例,MDS-RAEB-2型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三氧化二砷静滴,另一组给予低剂量阿糖胞苷静滴,分别于7d、14d、21d、28d观察血象变化,于28d复查骨髓。结果三氧化二砷治疗组疗程结束后9例血象明显改善,3例无改善,复查骨髓,7例达到完全缓解,3例达部分缓解,原始细胞比例明显下降,治疗过程中耐受性好,;阿糖胞苷治疗组6例血象改善,复查骨髓,3例达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三氧化二砷诱导化疗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较传统低剂量阿糖胞苷方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治疗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阿糖胞苷 老年 高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低剂量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春农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96-1697,共2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给予低剂量环抱A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一组给予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每周复查血... 目的研究低剂量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给予低剂量环抱A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一组给予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每周复查血小板计数,对比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口服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组2周内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显性出血明显改善,激素减量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下降。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在药物减量过程中短期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显性出血风险明显增加。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明显比环孢A组高。结论低剂量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环孢素A 糖皮质激素 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胸腺五肽治疗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春农 雷景萍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210-1211,共2页
目的比较使用胸腺五肽前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目上升的情况。方法同期将40例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给予胸腺五肽肌肉注射,1组给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20mg/d)联合升血小板胶囊口服,用药7d,14d,21d,28d后观察比较... 目的比较使用胸腺五肽前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目上升的情况。方法同期将40例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给予胸腺五肽肌肉注射,1组给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20mg/d)联合升血小板胶囊口服,用药7d,14d,21d,28d后观察比较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胸腺五肽治疗组用药14d血小板数目明显上升,16例患者用药28d血小板上升至30×109/L以上,对照组用药28d的过程中血小板数目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病毒感染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咖啡酸片治疗甲亢药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春农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咖啡酸片治疗甲亢药所致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口服甲亢药(包括甲巯咪唑及丙硫氧嘧啶)导致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其中口服甲巯咪唑者20例,丙硫氧嘧啶者1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服甲亢药前血常规均... 目的观察口服咖啡酸片治疗甲亢药所致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口服甲亢药(包括甲巯咪唑及丙硫氧嘧啶)导致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其中口服甲巯咪唑者20例,丙硫氧嘧啶者1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服甲亢药前血常规均正常,治疗组给予咖啡酸0.2g/次,3次/d,对照组口服鲨肝醇50mg/次,3次/d,VB410mg,3次/d,分别于服药后5、7、10、14d复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提升程度。结果口服咖啡酸组白细胞恢复时间(平均7d)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13d),并且服药后相同时间内白细胞提升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咖啡酸片治疗甲亢药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甲亢 白细胞减少
下载PDF
蔗糖铁和右旋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春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9期53-53,共1页
目的比较蔗糖铁和右旋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经蔗糖铁(Ⅰ组,17例)和右旋糖酐铁(Ⅱ组,13例)治疗后观察血红蛋白、血清铁上升情况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蔗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右旋糖酐铁(P<... 目的比较蔗糖铁和右旋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经蔗糖铁(Ⅰ组,17例)和右旋糖酐铁(Ⅱ组,13例)治疗后观察血红蛋白、血清铁上升情况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蔗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右旋糖酐铁(P<0.05)。结论蔗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依从性好,是理想的静脉铁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铁 右旋糖酐铁 缺铁性贫血
下载PDF
伴CD34表达的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周云 张盼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11期677-679,共3页
目的提高对伴CD34表达的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收治的1例APL复发伴CD34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3岁女性,因反复咳嗽、咳痰、乏力、皮肤... 目的提高对伴CD34表达的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收治的1例APL复发伴CD34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3岁女性,因反复咳嗽、咳痰、乏力、皮肤瘀斑瘀点10 d诊断为APL,PML::RARαL型阳性,高危组。经蒽环类+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_(2)O_(3))方案诱导缓解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经3个疗程巩固治疗后采用ATRA+As_(2)O_(3)维持治疗,治疗期间监测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细胞PML::RARα融合基因均处于阴性状态。后患者因咯血、持续阴道出血再次入院,诊断为APL复发伴CD34表达,再次给予ATRA+As_(2)O_(3)+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诱导缓解化疗,同时给予输注成分血等支持治疗,20 d后患者三系仍未恢复,出血症状仍未改善,患者及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3 d死亡。结论伴CD34表达的复发APL罕见,骨髓细胞形态学不典型,临床出血表现严重,预后差,其对ATRA和As_(2)O_(3)治疗不敏感可能与CD34表达有关,需探索新型治疗药物提高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复发 CD34表达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云 何传俊 +2 位作者 吴春龙 谢晓英 马丽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1期45-47,52,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特点、有效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IV感染合并APL及1例HIV感染合并CM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患者...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特点、有效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IV感染合并APL及1例HIV感染合并CM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患者为26岁男性,彝族,同时诊断HIV感染合并APL,采用亚砷酸诱导缓解治疗,在治疗第8天因脑功能障碍死亡.另一例患者为45岁男性,汉族,同时诊断HIV感染合并CML,采用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病情进展至急变期,进行联合化疗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后期死于肺部多重感染(真菌合并卡氏肺囊虫)、呼吸衰竭.结论 HIV感染合并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并发感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原文传递
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云 吴春农 +2 位作者 谢晓英 曹燕 马丽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85-292,共8页
目的 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H)A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16年5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例AHA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4例AHA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目的 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H)A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16年5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例AHA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4例AHA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等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AHA诊治的研究进展.结果 ①4例患者均以皮肤淤斑及肌肉血肿为主要表现.患者1,四肢脉搏微弱,血压为80 mmHg/40 mmHg(1 mmHg=0.133 kPa);血常规检查结果示,血红蛋白(Hb)水平为69 g/L;凝血功能分析结果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82.8 s,凝血因子FⅧ活性<1.0%,凝血因子FⅧ抑制物滴度为3.20 Bu/mL,凝血因子FⅨ活性为1.0%;风湿三项检测结果示,类风湿因子(RF)水平为219.0 U/L,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46.19 mg/L.患者2,四肢脉搏微弱,血压为80 mmHg/50 mmHg;血常规检查结果示,Hb水平为58 g/L;凝血功能分析结果示,APTT>248.0 s,凝血因子FⅧ活性<2.0%,凝血因子FⅧ抑制物滴度为5.50 Bu/mL,凝血因子FⅨ活性为4.5%,凝血因子FⅪ活性为13.6%,凝血因子FⅫ活性为7.0%,凝血因子FⅨ抑制物滴度为0.98 Bu/mL;免疫学检查结果示,抗干燥综合征(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酸性核蛋白抗体(++),抗核抗体(ANA)滴度为1∶3 200.患者3,血压为104 mmHg/66 mmHg;血常规检查结果示,Hb水平为46 g/L;凝血功能分析结果示,APTT明显延长为104.4 s,凝血因子FⅧ活性为4.4%,FⅧ抑制物滴度为6.20 Bu/mL;免疫学检查结果示:ANA滴度为1∶3 200,抗SSA抗体(+),抗线粒体M2抗体(+),ACA(-).患者4,血压为106 mmHg/72 mmHg;血常规检测结果示,白细胞计数为23.2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90%,Hb水平为58 g/L;凝血功能分析结果示,APTT为96.9s,凝血因子FⅧ活性为3.7%,凝血因子FⅧ抑制物滴度为3.30 Bu/mL;胸部CT结果示,右肺下叶外压性肺不张,左下肺小范围感染灶.②根据病史、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1诊断为AHA合并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2诊断为AHA合并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3诊断为AHA合并失血性贫血、SS.患者4诊断为AHA合并失血性贫血、高血压病、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③患者1接受新鲜冰冻血浆(400~600 mL/d)、冷沉淀(10 U/d)输注,并接受扩容,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随后患者接受甲泼尼龙(80 mg/d×8 d),联合甲氨蝶呤(10 mg/d×4d),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5.0 g/d×5 d)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后复发.患者接受新鲜冰冻血浆(400~600 mL/d)及冷沉淀(8~10 U/d)、来氟米特(10 mg/d)、甲泼尼龙(80 mg/d)、环磷酰胺(0.6 g/d×3 d).患者病情好转后再次复发.患者再次接受新鲜冰冻血浆(400~600 mL/d),甲泼尼龙(80 mg/d×3 d),环磷酰胺(0.6 g/d×3 d)治疗后,患者出血症状好转,APTT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获得完全缓解(CR).患者2接受新鲜冰冻血浆(600~800 mL/d×1d,400~600 mL/d×1 d)输注,扩容,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并接受甲泼尼龙(80 mg/d×7 d)治疗.由于疗效不佳,治疗方案改为甲泼尼龙(500 mg/d×3d)联合环磷酰胺(0.8 g/d×2d),同时继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600~800 mL/d)治疗.治疗后,患者出血症状好转,但是APTT仍无明显好转,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患者3接受新鲜冰冻血浆(600~800 mL/d×3 d),甲泼尼龙(80 mg/d×7 d)治疗.由于疗效不佳,治疗方法改为甲泼尼龙(500 mg/d×3 d)联合环磷酰胺(0.6 g/d×2 d)治疗.治疗后,患者出血症状获得缓解,APTT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患者获得CR.患者4接受抗感染治疗,并且输注新鲜冰冻血浆(600~800 mL/d)及悬浮红细胞(1.5 U/d×2 d).患者出血症状无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接受甲泼尼龙(80 mg/d)及扩容、升血压、解痉平喘、纠正心功能衰竭等多重治疗.因患者感染程度较重,故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对治疗无反应,家属选择放弃治疗,患者出院后死亡.结论 AHA患者出血倾向严重,多以皮肤及肌肉血肿形成为主,免疫性疾病为常见原因,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因子Ⅷ 凝血因子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疗法 血液输注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获得性血友病A
原文传递
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晓英 郭勇 向兵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616-619,共4页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研究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对难治性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将22例难治性ITP患者按入院号顺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研究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对难治性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将22例难治性ITP患者按入院号顺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先予甲泼尼龙及静脉免疫球蛋白滴注,血小板值迅速上升后联合使用2~3种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单药组先予甲泼尼龙及静脉免疫球蛋白滴注,血小板上升后接受1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维持治疗3~6个月,结束治疗后随访6~24个月。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AIG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6例,良效2例,进步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0例,良效2例,进步1例,无效7例,两组治疗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96,P=0.005)。两组对象治疗后PAIG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PAIG水平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较好,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PAI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血小板相关抗体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