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上神经保护在锁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江 符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锁骨上神经保护在锁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术中是否实施锁骨上神经保护措施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 目的观察锁骨上神经保护在锁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术中是否实施锁骨上神经保护措施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对照组则直接切断。术后2组均随访半年,观察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区皮肤感觉障碍面积、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手术优良率、Constant-Murly肩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区皮肤感觉障碍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锁骨上神经保护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减少术后术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缓解神经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锁骨 骨折固定术 锁骨上神经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导致的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罗宝宁 王国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15-116,共2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创面治疗的新技术,最初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后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创伤后创面处理。它是指用特殊敷料覆盖伤口并将其置于负压下一段时间,达到清洁创口,促进创面恢复的效果。虽然其治疗效果明确,但相较于传统治...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创面治疗的新技术,最初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后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创伤后创面处理。它是指用特殊敷料覆盖伤口并将其置于负压下一段时间,达到清洁创口,促进创面恢复的效果。虽然其治疗效果明确,但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其治疗价格昂贵,并正处于研究初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软组织缺损 开放性骨折
下载PDF
CT、MRI联合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白依格 谢康 付信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CT联合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和MRI检查,1周内接受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 目的探讨CT联合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和MRI检查,1周内接受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MRI及联合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比较三者差异性,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两种影像学表现。结果MRI检查、联合检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联合检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为半月板明显增大,无清晰边界,边缘失光滑;部分撕裂、移位;半月板内有低密度影;部分存在关节腔积液、多发性泡状充气征。MRI表现,Ⅰ级损伤31个,半月板形态学正常,T2WI上可见半月板内高信号影;Ⅱ级损伤109个半月板形态学正常,T2WI上可见高信号影,与关节囊相接触;Ⅲ级损伤55个,半月板形态明显改变,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影,延续至关节面边缘。结论MRI可准确显示半月板形态和部位改变,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联合诊断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后壁与椎弓根关系的CT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邓海涛 王清 《脊柱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T11~L2)爆裂骨折(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TLBF)椎体后壁与椎弓根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CT扫描观察伤椎椎体后壁与椎弓根的联系并将其分为5种类型,通过X线片测量各型椎体前缘的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CT薄... 目的探讨胸腰椎(T11~L2)爆裂骨折(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TLBF)椎体后壁与椎弓根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CT扫描观察伤椎椎体后壁与椎弓根的联系并将其分为5种类型,通过X线片测量各型椎体前缘的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CT薄层横断面扫描测量各种类型椎管占位程度,MRI评估各类型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损伤情况,对各种类型的脊髓损伤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分级,分析椎体后壁与椎弓根的关系及其与各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100例,A型19例;B型9例;C型10例;D型35例;E型27例,除无连接型外完整及部分连接共73例。A^D型与E型ASI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椎体后壁与双侧椎弓根无联系的患者脊髓损伤更严重,A^D型椎体后壁与椎弓根完全或部分相连对脊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椎体后壁与双侧椎弓根或单侧椎弓根连接的患者椎管占位程度较轻,而椎体后壁与双侧椎弓根无连接及与椎弓根上方/下方皮质连接的患者椎管占位程度较重。结论大多数TLBF患者椎体后壁与椎弓根有完整及部分连接,椎体后壁与椎弓根有连接的患者脊柱生物力学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CT、MRI在腰椎滑脱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佐格 白依格 陈小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CT、MRI在腰椎滑脱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10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患者均于我院确诊后行手术治疗,以手术结果为对照,分析CT、MRI的诊断价值。结果腰椎真性滑脱66例,假性... 目的分析CT、MRI在腰椎滑脱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10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患者均于我院确诊后行手术治疗,以手术结果为对照,分析CT、MRI的诊断价值。结果腰椎真性滑脱66例,假性滑脱34例,CT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4,10.631,P<0.05);CT影像表现为狭部裂、韧带肥厚、局部骨质增生硬化及矢状径增大椎间盘变形;MRI影像表现为狭部骨髓信号连续性中断,局部骨质T1、T2低信号,腰椎滑脱、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卡压及节段性椎管变性狭窄。结论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可为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指导诊疗方法的规范化制定,可将CT检查作为必要检查方法,MRI作为诊断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腰椎滑脱症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开窗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国新 罗宝宁 马友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38例和观察组(开窗减压术)5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38例和观察组(开窗减压术)5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记录术前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人体功能性障碍程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椎稳定性椎间隙前缘高度(VH)、椎间隙后缘高度(DH)、节段活动度(ROM)变化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月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JOA评分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H、DH、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改善腰椎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且对腰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前者可在保证减压有效的基础上,加快其术后功能性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 开窗减压术 人体功能性障碍程度 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罗成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据病灶部位的不同对6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后凸畸形及骨髓损害情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据病灶部位的不同对6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后凸畸形及骨髓损害情况。结果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钢板内固定35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21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8例。治疗后X线检查显示病灶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情况、后凸畸形情况、合并脊髓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取得较满意效果,3种入路及内固定方法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能明显缓解脊柱结核的症状,有效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并且术后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稳定,治疗效果明显,但应注意据患者的病灶部位等选择合适的入路和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脊柱结核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海涛 马友才 +3 位作者 罗宝宁 符江 沈日尔 王国新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评价单一后入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试验组... 目的评价单一后入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试验组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1个月ESR、CRP分别为(26.6±7.4)mm/1 h和(13.2±4.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2±6.9)mm/1 h和(15.7±5.6)mg/L(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175.3±19.8)min和(796.9±40.6)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6±20.7)min和(1056.7±32.8)m L(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6%,对照组并发症有发生率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一期后路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患者保留关节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成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4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保留关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头坏死患者112例(123髋)均采取外科方法进行保留关节治疗,治疗方法分别为带旋股外侧血管部位横支大转子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部位升支髂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部位旋髂深血管蒂...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保留关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头坏死患者112例(123髋)均采取外科方法进行保留关节治疗,治疗方法分别为带旋股外侧血管部位横支大转子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部位升支髂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部位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与降支骨膜支骨膜瓣手术。依据患者Ficat分期进行骨科影像学评价,依据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FicatⅡ期、Ⅲ期、Ⅳ期恢复良好率分别为95.6%、85.7%、53.3%。112例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股骨头坏死时,应用显微外科手段,通过对患者病情程度的分析,选取单纯/联合血管骨瓣转移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治疗 保留关节 对比分析
下载PDF
DHS、PFNA、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51
10
作者 罗成辉 符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2诊治的30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DHS组100例,PFNA组120例,InterTan组80例...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2诊治的30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DHS组100例,PFNA组120例,InterTan组80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00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PFNA组、InterTan组手术时间比DHS组长,而InterTan组手术时间比PFNA组更长;PFNA组、InterTan组术中出血量比DHS组少,且PFNA组术中出血量比In-terTan组更少;PFNA组、InterTan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DHS组短,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与InterTan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内固定,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可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环境,更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是目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是否优于PFNA内固定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InterTan髓内钉 内固定 老年
原文传递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国新 马友才 罗宝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3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3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4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结果 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0.4)个月。骨折...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3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4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结果 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0.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1±0.7)个月。钢板置入至取出时间为(10.8±0.5)个月。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钢板取出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后6个月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但术后需要在适当时间尽早取出内固定物,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内固定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脊柱结核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国新 罗宝宁 马友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自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病... 目的观察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自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手术前后的Cobb角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功能障碍、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仅2例出现全身乏力、夜间盗汗、低热等结核中毒症状,术后1年复查,患者脊柱结核均已痊愈。患者术后Cobb角为(18. 93°±5. 42°),小于术前的(36. 77°±9.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分别为(76. 25±7. 57)分、(71. 48±6. 23)分、(80. 97±5. 10)分、(78. 31±6. 37)分,均高于术前的(58. 31±6. 03)分、(53. 74±5. 25)分、(62. 34±4. 82)分、(51. 87±5. 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病椎置入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恢复脊柱病椎稳定性,降低Cobb角丢失风险,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内固定术 短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α-防御素和脂多糖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和无菌性松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国新 罗宝宁 +1 位作者 马友才 陈俊岭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α-防御素(DEFA)和脂多糖(LP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及无菌性松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5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是否... 目的探讨α-防御素(DEFA)和脂多糖(LP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及无菌性松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5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无菌松动组(41例)和感染组(28例)。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抽取的关节滑液进行菌株鉴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关节滑液中DEFA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S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对并发无菌性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8例感染组患者关节液中共分离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58.0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5/31、16.13%);革兰阴性菌13株(41.94%),以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4/31、12.90%)。各组研究对象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328、84.922,P均<0.001),其中无菌松动组和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3.70±1.18)mg/L、(8.14±2.65)mg/L]和LPS[(0.47±0.14)ng/ml、(0.69±0.22)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0.49)mg/L、(0.21±0.06)ng/ml)](tDEFA=10.324、14.701;tLPS=10.334、12.531,P均<0.001);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8.14±2.65)mg/L]和LPS[(0.69±0.22)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菌松动组[(3.70±1.18)mg/L、(0.47±0.14)ng/ml](tDEFA=9.465、tLPS=5.080,P均<0.001)。革兰阳性菌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水平[(8.50±2.19)mg/L]高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6.89±1.31)mg/L](t=2.114、P=0.044),LPS水平[(0.57±0.09)ng/ml]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0.80±0.10)ng/ml](t=6.231、P<0.001)。术后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预测无菌性松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4和0.873,预测假体周围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和0.895。术后关节滑液DEFA联合LPS水平预测无菌性松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0%和94.40%;预测假体周围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2.70%。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滑液DEFA联合LPS水平对预测假体周围感染及无菌性松动具有较高地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Α-防御素 脂多糖 假体周围感染 无菌性松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