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的内科疾病误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丽霞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1期34-35,共2页
目的总结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的内科疾病误诊经验,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以神经症状为首的内科疾病误诊过程,总结误诊经验。结果 8例患者中,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2例尿毒症患者误诊为癫痫,3... 目的总结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的内科疾病误诊经验,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以神经症状为首的内科疾病误诊过程,总结误诊经验。结果 8例患者中,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2例尿毒症患者误诊为癫痫,3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1例肺癌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结论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的内科疾病加大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对于神经精神症状突出的患者,要在加强日常积累的基础上,尽量地多方位诊断和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症状 内科疾病 误诊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荀警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3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凌源市中心医院2019—2020年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注...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凌源市中心医院2019—2020年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试验组予以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梗死面积、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的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徐丽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评价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醒脑... 目的评价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hs-CRP、NSE、IL‐6水平变化、GCS评分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行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仅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有效率为66%,组间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提高急性脑出血的治愈率,减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依达拉奉 急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刘俊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5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神经节苷脂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3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神经节苷脂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3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0%高于对照组的7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17.24±2.81)μg/L、CRP(14.33±1.59)mg/L、IL-6(20.84±3.6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2.38±2.98)μg/L、(19.68±1.85)mg/L、(30.16±3.9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损伤,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节苷脂 依达拉奉 联合用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与阿托伐他汀对分水岭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
5
作者 孙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8期92-92,共1页
目的对羟乙基淀粉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8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 目的对羟乙基淀粉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8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仅为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有效提高,同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阿托伐他汀 分水岭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丽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究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60例偏头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选取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 目的探究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60例偏头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选取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与发病次数、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0、20、30d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5.10±0.62)、(3.81±0.35)、(1.75±0.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35±0.71)、(5.33±0.54)、(2.26±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5.34±1.95)h/次短于对照组的(9.87±2.29)h/次,偏头痛发病次数(1.26±0.37)次/个月少于对照组的(2.51±0.59)次/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5-HT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浆5-HT水平(20.54±6.22)ng/ml低于对照组的(25.78±7.51)ng/ml,生活质量评分(90.54±5.88)分高于对照组的(83.74±5.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天麻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感,还能减少发病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天麻素 氟桂利嗪 联合用药 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天麻素与血塞通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凤进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2055-2057,共3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血塞通注射液给药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82例,随机分组,就单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41)与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n=41)总有效率、不良反...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血塞通注射液给药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82例,随机分组,就单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41)与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n=41)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共济失调、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功能障碍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血塞通注射液给药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加快症状缓解进程,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缓解头晕症状,且可防范复发,并具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塞通注射液 天麻素注射液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于志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4期94-95,共2页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 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 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hs-CRP、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更年期生活质量评分(MRS)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逆转颈动脉斑块形成,改善血脂和hs-CRP水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下载PDF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雪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目的:分析并评价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危险因素。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为腔梗组,同期门诊体检者与神经内科住院的受检者84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及颈动脉斑块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 ... 目的:分析并评价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危险因素。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为腔梗组,同期门诊体检者与神经内科住院的受检者84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及颈动脉斑块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 CA)于入院时对对照组进行测评,于入院时及1年后对腔梗组进行测评。结果:入院时腔梗组患者的Mo CA量表评分(24.91±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6.16±2.21)分(P<0.05);其中腔梗组评分<26分者52例(50.98%),对照组中评分<26分者35例(41.67%),腔梗组患者的认知障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腔梗组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的Mo C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腔梗组Mo CA量表评分结果为(24.51±3.23)分,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其中26例(25.49%)的Mo CA评分低于入院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糖尿病、高脂血症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显著高于其它各指标(P<0.05)。结论:大多数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伴糖尿病、高脂血症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佳剂量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凤进 郑晓红 徐立明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6期82-8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阿替普酶的最佳剂量,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阿替普酶的最佳剂量,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各50例。A组予以标准计量阿替普酶(0.9mg/kg)静脉溶栓治疗,B组予以低剂量阿替普酶(0.6mg/kg)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随访3个月评估预后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病死率的组间差异。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NIHSS评分、总有效率、颅内出血发生几率以及90d病死率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患者90d预后良好率对比B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应用0.9mg/kg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具更好的预后效果,该剂量治疗后患者未增加SICH的风险,0.9mg/kg标准剂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最佳剂量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5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B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5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B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4%高于B组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NIHSS、ADL评分分别为(7.45±1.17)、(80.18±4.85)分均显著优于B组的(9.54±1.04)、(67.76±4.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与B组的5.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具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丁苯酞注射液 联合用药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丽霞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2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及托吡酯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脑炎继发癫痫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分为CBZ组(n=36)、VPA组(n=35)及TPM组(n=35),分别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托...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及托吡酯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脑炎继发癫痫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分为CBZ组(n=36)、VPA组(n=35)及TPM组(n=35),分别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托吡酯持续治疗12个月,统计药物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癫痫的发作次数,计算癫痫发作频率(f),计算总治疗有效率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完全控制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Z组、VPA组、TP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1%、20.0%、14.3%、两两比较发现,TPM与CBZ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及托吡酯对于脑炎继发癫痫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而TPM抗痫谱广且不良反应轻,可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仍须注重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缓释片 托吡酯 脑炎 继发性癫痫
下载PDF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艳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6期97-99,共3页
目的探析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基于此,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析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基于此,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清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1、白介素-2、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100β、NSE、白介素-1、白介素-2、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2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既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水平,又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依达拉奉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早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晓红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2145-2146,共2页
目的:探析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2例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析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2例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7.56%,对照组临床疗效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梗死灶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早期脑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对于临床疗效的提升、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改善均具有明显价值,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脑梗死 尿激酶静脉溶栓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关超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6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联用方案(血栓通+纤溶酶)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纤溶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塞通治疗...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联用方案(血栓通+纤溶酶)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纤溶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低于对照组, 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纤溶酶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气虚血瘀型 血栓通 纤溶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天麻素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用药方案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司铁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究天麻素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天麻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天麻素与盐酸氟桂利... 目的探究天麻素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天麻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天麻素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O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QOL评分(45.22±5.38)分高于对照组的(35.17±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素 盐酸氟桂利嗪 联合用药 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初艳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7期110-112,共3页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B组仅接受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比粘度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A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B组、ADL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高于B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依达拉奉 联合用药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俊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SCD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M RI检查等结果,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 SCD患者多伴发贫血,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SCD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M RI检查等结果,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 SCD患者多伴发贫血,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降低,而血清 Hcy含量升高;37例肌电图检查异常,以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同时伴发波幅降低,SEP、VEP、BAEP检查均存在异常,分别表现为P40潜伏期、P100潜伏期及Ⅲ~V波潜伏期延长;脊髓MRI检查异常者21例,多为中胸段损害。结论 SCD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脊髓后、侧索病变,可能累及周围神经及大脑白质;临床须联合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检测、电生理检查、M RI检查进行诊断,以提高其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两种不同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俊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4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两种不同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加以治疗后对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清铁蛋白(FER)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两种不同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加以治疗后对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清铁蛋白(FER)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低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高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VEGF-A、hs-CRP以及FER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A、hs-CRP以及F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A、hs-CRP以及FE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低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临床医师选择高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于疗效的提高、血清VEGF-A、hs-CRP以及FER水平的调控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