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梅笑漫 朱圣潮 +2 位作者 徐双喜 叶立新 丁炳扬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5,共7页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已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37科 74属 1 96种和 7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膜蕨科 ,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瘤足蕨属、凤尾...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已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37科 74属 1 96种和 7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膜蕨科 ,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瘤足蕨属、凤尾蕨属、瓦苇属。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科、泛热带分布属、东亚分布种为主 ,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与邻近 6山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表明 ,与凤阳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九龙山。凤阳山共有 5 7种中国特有蕨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 蕨类 植物区系 相似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群落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哀建国 梅盛龙 +1 位作者 刘胜龙 丁炳扬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对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群落的不同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61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14种),而群落均匀度两者... 对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群落的不同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61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14种),而群落均匀度两者无显著差异。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均大于乔木层,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草本层。而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之间的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福建柏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群落均匀度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红敏 彭辉 +4 位作者 蒋敏 刘春辉 潘雅妮 张成伟 吕赟薇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51-54,67,共5页
以浙江省凤阳山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和R软件计算林分的空间结构参数二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56,林分中处于优势、亚优势、中庸、劣态和绝对劣态的林木株树比大致为1∶1∶1∶1... 以浙江省凤阳山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和R软件计算林分的空间结构参数二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56,林分中处于优势、亚优势、中庸、劣态和绝对劣态的林木株树比大致为1∶1∶1∶1∶1,平均大小比数为0.497,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715;②各大小比数等级的频率值均集中于中高度混交状态,林分整体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林木的混交度极高,林分整体属中庸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凤阳山针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空间结构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现状
4
作者 陈豪庭 陈根荣 何庭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1983年第1期46-46,50,共2页
一九七九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建立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该区现有山林七万余亩,面积居浙江省各自然保护区首位。一九八○年五月由丽水地区科委组织有关科技人员进行综合考察,查明凤阳山保护区还保存着面积较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它对浙南山... 一九七九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建立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该区现有山林七万余亩,面积居浙江省各自然保护区首位。一九八○年五月由丽水地区科委组织有关科技人员进行综合考察,查明凤阳山保护区还保存着面积较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它对浙南山区的动植物分类、动植物区系分布以及经济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和营林生产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 区系成分 南方铁杉 风阳山 常绿阔叶林 照叶林
下载PDF
凤阳山白豆杉种群结构及群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旭 于明坚 +2 位作者 丁炳扬 徐双喜 叶立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89-1194,共6页
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种群大小级结构、分布格局及群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豆杉种群在福建柏猴头杜鹃林及猴头杜鹃矮林中生长最为良好,其重要值分别可达5%~10%.在猴头杜鹃矮林中,大小级为增长型,存活... 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种群大小级结构、分布格局及群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豆杉种群在福建柏猴头杜鹃林及猴头杜鹃矮林中生长最为良好,其重要值分别可达5%~10%.在猴头杜鹃矮林中,大小级为增长型,存活曲线为DeevyⅠ型,种群将得到长期发展;在福建柏猴头杜鹃林中,大小级为衰退型,存活曲线为DeevyⅢ型,但由于幼苗储备量较为丰富,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保持稳定,在这两种群落类型中,种群呈现集群分布.在常绿阔叶林中,白豆杉的重要值只有0.9%,并且种群大小级为衰退型,存活曲线为DeevyⅡ型,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说明常绿阔叶林不适合白豆杉种群的生长.通过对白豆杉和其他种群的相关分析表明,白豆杉种群与猴头杜鹃、福建柏等呈正相关,而与褐叶青冈、木荷等呈负相关.可以认为,如果凤阳山白豆杉种群的生境能够得到切实的保护,该种群就能长期存活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豆杉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群落特性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海拔效应——以浙江省凤阳山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田月亮 张金池 +3 位作者 李海东 庄加尧 叶立新 刘胜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7,61,共6页
以浙江省凤阳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含水量等,研究了中亚热带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海拔影响。结果表明,在0—60cm土层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 以浙江省凤阳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含水量等,研究了中亚热带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海拔影响。结果表明,在0—60cm土层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逐渐减小。在海拔300~1 355m高程范围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容重平均值逐渐减小,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土壤贮水量平均值均增大;土壤排水能力平均值为:海拔900m>海拔600m>海拔1 355m>海拔300m。同一海拔4种林分类型土壤容重平均值:人工杉木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柳杉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土壤贮水量平均值均表现为人工柳杉林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土壤排水能力平均值表现为:常绿阔叶混交林>人工杉木林>人工柳杉林>针阔混交林。综合分析,同一海拔常绿阔叶林水源涵养及保持水土能力要高于人工柳杉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持水量 孔隙度 容重 海拔高度 林分类型
下载PDF
凤阳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勇 胡海波 +3 位作者 王增 高海力 黄玉洁 刘胜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2,117,共5页
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与杉木林、柳杉林与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采样点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常绿阔叶林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高于杉木林,柳杉... 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与杉木林、柳杉林与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采样点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常绿阔叶林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高于杉木林,柳杉林高于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0<h≤60 cm层单位面积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比杉木林高出10.76%,柳杉林比针阔混交林高出4.05%。常绿阔叶林0<h≤20 cm、20 cm<h≤40 cm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为1 518.47和786.63 mg/kg,显著高于杉木林同层的1 302.94和655.74 mg/kg(p<0.05);柳杉林0<h≤20 cm、20 cm<h≤40 cm层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为1 342.36和540.35 mg/kg,显著低于针阔混交林同层的1 618.92和586.63 mg/kg(p<0.05)。常绿阔叶林0<h≤20 cm、20 cm<h≤40 cm层土壤稳定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为2.23和1.60 g/kg,显著高于杉木林同层的1.52和1.10 g/kg(p<0.05);柳杉林0<h≤20 cm、40 cm<h≤60cm层稳定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为2.36和1.31 g/kg,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同层的1.84和1.02 g/kg(p<0.05)。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质量分数整体呈逐渐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总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稳定态有机碳、植被恢复方式
下载PDF
凤阳山白豆杉各群落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丁炳扬 杨旭 +1 位作者 叶立新 刘胜龙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1-456,共6页
在对凤阳山白豆杉种群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群落的区系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凤阳山白豆杉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59科104属160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8种,裸子植物4科7属8种,被子植物49科88属142种.区系成分复杂,大部分... 在对凤阳山白豆杉种群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群落的区系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凤阳山白豆杉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59科104属160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8种,裸子植物4科7属8种,被子植物49科88属142种.区系成分复杂,大部分属于温带和热带分布类型,其中温带类型占总属数的58.95%,热带类型占36.84%.白豆杉分布的群落中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矮曲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则是常绿阔叶林>猴头矮曲林>针阔叶混交林.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各多样性指数一般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山 白豆杉 区系组成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凤阳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空间格局及关联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季新良 彭辉 +3 位作者 周红敏 夏春平 瞿虹 张弓乔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7期79-83,共5页
目的:植被空间格局对了解植物群落生态学特征及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凤阳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空间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可为深入揭示其物种共存和维持机制提供背景资料。方法:基于凤阳山自然保护区0.8 hm^(2)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调查数... 目的:植被空间格局对了解植物群落生态学特征及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凤阳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空间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可为深入揭示其物种共存和维持机制提供背景资料。方法:基于凤阳山自然保护区0.8 hm^(2)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基于Ripley’s K函数的双相关g(r)函数在0~30 m尺度研究了优势树种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蓝果树(Nyssa sinensis)、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结果:在完全随机模型下,亮叶桦在0~25 m尺度呈聚集分布后转为随机分布,蓝果树呈随机分布,甜槠和木荷在小尺度聚集分布(<10 m),随尺度增大转为随机分布。在异质泊松模型下,亮叶桦和蓝果树均为随机分布;甜槠和木荷在小尺度聚集,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乃至均匀分布。在完全随机模型下4个优势树种的空间关联性,除亮叶桦和蓝果树不相关外,其他树种两两之间均呈不同程度的的正相关,但总体相关性并不明显。在先决条件模型下,亮叶桦与甜槠在20~25 m呈弱正相关,其他树种两两之间的空间关联均为不相关。结论: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的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变化,群落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山 常绿阔叶林 点格局 空间关联
下载PDF
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研究
10
作者 邱瑶德 叶立新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65-67,70,共4页
对浙江省种珍稀濒危植物在人工栽培、国内外贸易等状况进行了首次数量化调查与研究,指出浙江 77 省在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利用方面既具有一定特色又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提出应针对不同的濒危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和手段;坚持保护优... 对浙江省种珍稀濒危植物在人工栽培、国内外贸易等状况进行了首次数量化调查与研究,指出浙江 77 省在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利用方面既具有一定特色又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提出应针对不同的濒危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和手段;坚持保护优先,实行限额管理;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营利用水平等合理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利用现状 调查 保护植物 野生植物资源
下载PDF
BCI 50 hm^2森林大样地2010年活立木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辉 周红敏 +2 位作者 王宏翔 赵中华 惠刚盈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5-901,共7页
[目的]以BCI 50 hm^2大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分布和二元分布,量化评价BCI 50 hm^2大样地活立木整体、冠层和下层的空间结构特征。[方法]以巴拿马BCI 50 hm^2森林大样地(2010年第7次调查)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活立木... [目的]以BCI 50 hm^2大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分布和二元分布,量化评价BCI 50 hm^2大样地活立木整体、冠层和下层的空间结构特征。[方法]以巴拿马BCI 50 hm^2森林大样地(2010年第7次调查)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活立木数据为材料,采用基于相邻木关系的空间结构参数方法对其整体、冠层和下层活立木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CI大样地第7次调查整体活立木的平均角尺度(W)为0.504,样地大部分林木处于极强度混交状态(Mi=1),比例为74.7%。样地的冠层和下层的状态与整体林分的状态相同,均处于随机分布、强度混交和中庸偏劣势的状态。冠层中几乎没有林木个体处于零度混交(Mi=0)状态。下层的大部分林木处于中高度大小比数和中高度混交度等级的组合上。样地中大部分活立木为小径级个体(1 cm≤DBH<20 cm),使得样地中大部分林木处于劣势状态。无论在整体、冠层和下层,活立木的混交度(Mi)都处于极高水平,在参照树周围的最近4株相邻木中同种个体的比例(Mi=0.00,Mi=0.25)极低。[结论]BCI大样地整体、冠层和下层活立木空间结构呈随机分布,林木的混交度极高,样地中同种个体在最近4株邻体这样的小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I样地 空间结构 二元分布
下载PDF
山茱萸胚和胚乳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立新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11,8,共4页
山茱萸胚乳的发育类型为核型,种子为有胚乳种子。胚的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原胚期—分化期(快速生长期)—成熟期,胚的生长呈S型曲线。淀粉在山茱萸胚、胚乳中的积累有顺序性。
关键词 山茱萸 胚乳 发育
下载PDF
浙江新蝎蛉属二新种 (长翅目:蝎蛉科)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文豹 胡永旭 +1 位作者 吴小平 郑庆洲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14-317,共4页
本文描述浙江新蝎蛉属的两个新种——山地新蝎蛉和九龙新蝎蛉。模式标本存浙江自然博物馆。
关键词 新蝎蛉属 蝎蛉科 长翅目 浙江
下载PDF
龙泉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先祥 周丽飞 《江苏林业科技》 2009年第5期11-15,共5页
利用县级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在ARC GIS软件支撑下,建立了龙泉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建立的数据处理过程,技术路线设计,系统结构,数据逻辑结构以及系统功能结构。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龙泉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利用县级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在ARC GIS软件支撑下,建立了龙泉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建立的数据处理过程,技术路线设计,系统结构,数据逻辑结构以及系统功能结构。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龙泉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认为GIS可以作为林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森林经理 数据更新
下载PDF
间伐与施肥对杉木大径材培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春平 季新良 +4 位作者 彭辉 周红敏 瞿虹 潘雅妮 季如春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47-49,共3页
在浙江省龙泉市典型人工杉木林进行了间伐加施肥、间伐不施肥和不施肥不间伐等3种措施对杉木胸径、材积生长量以及经济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施肥处理效果最好,实施2 a后杉木林平均胸径生长量、蓄积增长量比间伐前都有明显增长... 在浙江省龙泉市典型人工杉木林进行了间伐加施肥、间伐不施肥和不施肥不间伐等3种措施对杉木胸径、材积生长量以及经济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施肥处理效果最好,实施2 a后杉木林平均胸径生长量、蓄积增长量比间伐前都有明显增长;在增加材积和经济收益方面间伐施肥为最明显,每年每公顷可增加经济效益22701元,比不施肥不间伐提高7625元,建议龙泉市人工杉木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径材 杉木 经营 胸径 材积
下载PDF
特有珍贵树种红豆树的培育技术与推广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帮顺 吴秀荣 +2 位作者 何必庭 周世珍 周进松 《绿色科技》 2015年第2期38-40,共3页
指出了红豆树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特有珍贵用材树种,材质优异,经济价值很高,天然林破坏严重,结果量少,结果周期长而无规律,育苗、造林等成效率低。通过多年来对红豆树的培育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行之有效的进展,结果表明:采取沙藏催... 指出了红豆树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特有珍贵用材树种,材质优异,经济价值很高,天然林破坏严重,结果量少,结果周期长而无规律,育苗、造林等成效率低。通过多年来对红豆树的培育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行之有效的进展,结果表明:采取沙藏催芽、高温浸种、机械划破种皮等技术结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出苗的整齐度;选择优质立地条件和釆用容器育苗造林,可极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成才率,树形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培育技术 推广应用
下载PDF
乌溪江源头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北云 周红敏 +4 位作者 陈焕伟 彭辉 连显根 陈杏林 元妙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1-15,共5页
通过计算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分析浙江乌溪江源头生态公益林中的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乌溪江源头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混交度强,物种丰富,林分分布格局成聚集分布,林分处于中庸状态,各等级大... 通过计算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分析浙江乌溪江源头生态公益林中的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乌溪江源头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混交度强,物种丰富,林分分布格局成聚集分布,林分处于中庸状态,各等级大小比数差异不大。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公益林中天然次生阔叶林的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阔叶混交林 空间结构 混交度 角尺度 大小比数
下载PDF
龙泉市杉木“小老头林”成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先祥 刘荣松 +2 位作者 李一君 陈生作 周丽飞 《华东森林经理》 2008年第4期20-21,共2页
通过杉木适生区龙泉市杉木成林阶段的小老头调查分析,杉木成林阶段的小老头林成因受立地因子、经营措施等因素影响,其中主要限制因子是立地条件,适地适树是防止杉木小老头林形成的主要办法。
关键词 小老头林 立地条件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乌溪江源头水源涵养林空间结构二元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春平 季新良 +3 位作者 彭辉 周红敏 廖北云 季如春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0-13,共4页
于2020年利用空间结构参数中的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两两联合形成的二元分布,对乌溪江源头水源涵养林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林分混交度较高,林分中处于极强度混交的林木个体数量最多,林分中林木的大小比数分布较均匀... 于2020年利用空间结构参数中的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两两联合形成的二元分布,对乌溪江源头水源涵养林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林分混交度较高,林分中处于极强度混交的林木个体数量最多,林分中林木的大小比数分布较均匀;林分中有一半以上的林木个体属于随机分布,少量林木为很均匀分布和团状分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主要优势树种之一,种群个体多处在高度混交状态。研究结果可为乌溪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林分空间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空间结构 二元分布
下载PDF
中国宽尾凤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0
作者 周善森 刘伟 +2 位作者 周红敏 刘国龙 陈杏林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64,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研究宽尾风蝶(Agehana elwesi)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中国宽尾凤蝶在浙江龙泉1年发生2代,也有个别1年1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甸至6月上旬陆续羽化,产卵于寄主嫩叶正面,5月中旬开始孵化第1代幼虫...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研究宽尾风蝶(Agehana elwesi)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中国宽尾凤蝶在浙江龙泉1年发生2代,也有个别1年1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甸至6月上旬陆续羽化,产卵于寄主嫩叶正面,5月中旬开始孵化第1代幼虫,一直到7月上旬。6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7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一直延续至8月下旬。幼虫5龄,卵孵化期6~13d,幼虫期34~58d,蛹期13~18d,越冬代蛹期205~260d,成虫寿命18~30d,每雌虫可产卵9~32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宽尾凤蝶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