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态茶园种养复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成建 苏峰 +1 位作者 方成刚 王建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167,共7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生态茶园种养复合模式并验证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以养殖业废弃物为对象,对养分进行分析检测,筛选了适宜于生态茶园的种养复合模式;以筛选的“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为对象,以试验小区的形式,采用检测分析、产量... 【目的】筛选适宜的生态茶园种养复合模式并验证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以养殖业废弃物为对象,对养分进行分析检测,筛选了适宜于生态茶园的种养复合模式;以筛选的“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为对象,以试验小区的形式,采用检测分析、产量观测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模式的安全性、营养成分以及应用的肥力、发芽密度、产量等效果。【结果】通过对牛、羊、猪、鸡等养殖废弃物检测分析,排泄废弃物的全氮和全碳为羊>猪>牛,粪便的有机质含量为羊>猪>牛,畜禽粪便中都含有丰富养分;经模式验证,肥液的平均氮璘钾比例为2.39:1.78:1,较为适合乌龙茶茶园需要,特别是氮含量达1.17 g/L,土壤pH值从约3.6到3年后上升为4.3,有机质从低于10 g/kg上升为21.2 g/kg,水解性氮含量从低于200 mg/kg,上升为567 mg/kg,有效鱗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采用浇灌肥液处理后茶园春季发芽密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53个/1109 cm2增长到了71个/1109 cn2,产量也逐年上升。【结论】在福建茶区生态茶园建设以“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较为适宜;通过验证显示,猪-肥-茶复合模式的生态茶园安全性有保障,养分含量较为丰富,氮璘钾比例合适,可改善土壤pH值,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土壤水解性氮、有效钾的含量,使春季发芽密度和全年亩产量显著提高,“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技术可应用于福建茶区生态茶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茶园 种养 复合
下载PDF
生态茶园管理中耕作机应用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成建 叶建华 +3 位作者 张健 张雯婧 于学领 苏峰 《中国茶叶》 2021年第3期53-56,共4页
以凯捷政和生态茶园基地为示范点,探索山区丘陵地带生态茶园适用耕作机的选型与操作技术,总结出耕作机在茶园管理中翻土、除草和施肥的应用技术,并对耕作机在茶园应用中的效果和效益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为耕作机在南方丘陵茶园中的... 以凯捷政和生态茶园基地为示范点,探索山区丘陵地带生态茶园适用耕作机的选型与操作技术,总结出耕作机在茶园管理中翻土、除草和施肥的应用技术,并对耕作机在茶园应用中的效果和效益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为耕作机在南方丘陵茶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茶园 耕作机 除草 深翻 施肥
下载PDF
乌龙荣制作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变化和感官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藤原贤昌 宇佐美裕亮 陈锡江 《福建茶叶》 2012年第4期18-21,共4页
乌龙茶为福建省特产,是用半发酵的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中国茶。它的制作工序有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六道工序,有着乌龙茶特有的制茶工艺,每道工序对乌龙茶香味的形成都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其香味是由富含在茶叶中的多种... 乌龙茶为福建省特产,是用半发酵的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中国茶。它的制作工序有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六道工序,有着乌龙茶特有的制茶工艺,每道工序对乌龙茶香味的形成都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其香味是由富含在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在制茶过程中受物理化学作用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其中,内酯类被山西氏等称为是乌龙茶香气的关键成分,茉莉内酯则为其中的主要成分。关于乌龙茶香气成分,目前存在着诸多见解。此次的实验,是在每道制茶工序中进行茶叶抽样,然后用开水冲泡,在可立刻饮用的条件下进行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分析的。结果,检测出的香气成分只有13种,虽然数量比较少,但可根据香气成分变化,掌握香气在各制茶工序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成分变化 感官评价 乌龙茶 制作过程 制作工序 制茶工艺 物理化学作用 香气成分分析
下载PDF
有机茶加工厂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成建 《中国茶叶》 2021年第11期61-64,共4页
阐述了有害生物相关定义、范围以及相关法规和法律,对有机茶加工厂的有害生物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7条有机茶加工厂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关键词 有害生物 有机 加工厂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