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侗族传统农业碳汇积累的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康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3期16-21,共6页
通过对侗族传统农业的调查,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在侗族传统农业的生产中,就碳汇积累而言,不仅天然具有利己的属性,同时也具有利他的属性。这样的属性并没有因为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而有较大的改变,一直在为其他地区或人群无偿地提供生态... 通过对侗族传统农业的调查,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在侗族传统农业的生产中,就碳汇积累而言,不仅天然具有利己的属性,同时也具有利他的属性。这样的属性并没有因为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而有较大的改变,一直在为其他地区或人群无偿地提供生态公益服务。在当今倡导低碳生活的潮流中,进一步提升侗族传统农业的碳汇积累,就可望从全新的高度去重新认识侗族传统农业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农业遗产 低碳生活
下载PDF
侗族文化调控下的草地生态系统
2
作者 罗康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3期146-150,共5页
通过调查,发现侗族社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一是森林与稻田、鱼塘之间的过渡带草地;二是分水岭山脊地带的疏树草地;三是连片森林之中呈带状形分布的防火隔离带草地。这三种类型的基本构成和服务功能在侗族文化的调... 通过调查,发现侗族社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一是森林与稻田、鱼塘之间的过渡带草地;二是分水岭山脊地带的疏树草地;三是连片森林之中呈带状形分布的防火隔离带草地。这三种类型的基本构成和服务功能在侗族文化的调控下打上了鲜明的人文烙印,并且因地制宜,使不同类型的草地在侗族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相应的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侗族文化调控 碳汇积累
下载PDF
人工营林业对北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3
作者 罗康智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9-33,共5页
明代以前,侗族内部虽有方言土语的差异,但文化的同一性程度很高。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并结合实地调查发现,随着侗族聚集地的北部地区人工营林业的发展,不仅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侗族南部地区表现出一系列的差异,而且... 明代以前,侗族内部虽有方言土语的差异,但文化的同一性程度很高。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并结合实地调查发现,随着侗族聚集地的北部地区人工营林业的发展,不仅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侗族南部地区表现出一系列的差异,而且对其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营林 文化变迁 林粮兼营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对策——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景连 王健 王金元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在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两大主题,探讨了农耕文明与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的实质、传统村落的基本属性、传统村落的价值、传统村落的现代性、传统村落保护的对策,传统... 在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两大主题,探讨了农耕文明与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的实质、传统村落的基本属性、传统村落的价值、传统村落的现代性、传统村落保护的对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旅游语境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等问题。会议反映了学者们有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最新思考与研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发展 会议综述
下载PDF
认同与承认:苗族精英梁聚五的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元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6,共8页
民族精英的身份认同有区域性、族群性与国家性等多重性质。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竞争中,认同民族还是认同国家遂成为民族精英角逐权益的工具,他们会根据当下情势和政治诉求对自己的身份作出选择。梁聚五致力于对苗族历史文化的书写以... 民族精英的身份认同有区域性、族群性与国家性等多重性质。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竞争中,认同民族还是认同国家遂成为民族精英角逐权益的工具,他们会根据当下情势和政治诉求对自己的身份作出选择。梁聚五致力于对苗族历史文化的书写以及寻求他者承认的政治实践表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精英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之间的动态性转换,不能简单地视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亦不能归咎为选择何种层次和级序的认同,而取决于民族精英的社会地位与角色、政治权利与平等受到多大程度的尊重和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英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承认政治 主体性
下载PDF
论侗族以敬畏来耦合自然的生命意识与生态行为
6
作者 罗康智 《河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1-56,共6页
文化对所处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环境均具有能动适应的巨大潜力,但这样的潜力并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通过世代的经验积累建构起来,致使其适应的价值隐而不显。通过对侗族以敬畏和崇拜自然的神圣外衣下形成的生命意识与生态行为的调查分析... 文化对所处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环境均具有能动适应的巨大潜力,但这样的潜力并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通过世代的经验积累建构起来,致使其适应的价值隐而不显。通过对侗族以敬畏和崇拜自然的神圣外衣下形成的生命意识与生态行为的调查分析,复原其生命意识与生态行为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功能,探讨其文化建构对所处生态系统的偏离与回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适应 偏离与回归 耦合
下载PDF
2017年全国民族典籍翻译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高层论坛通知
7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7-97,共1页
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广西、云南、贵州三所高校联合承办的2017年全国民族典籍翻译与西南边疆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高层论坛,拟于2017年12月22(周五)-24日(周日)在广西百色市和云南富宁县坡芽村举行。
关键词 典籍翻译 西南少数民族 论坛通知 富宁县 跨境民族 广西百色市 西南边疆 百色市右江区 批评研究 参会回执
下载PDF
人·地·权:“插花地”地湖契约文书整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景连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3期43-48,共6页
清水江下游地湖乡是一块贵州飞落湖南的"插花地",地湖至今还保存着大量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类型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插花地社区日常生活、人群关系、土地流转、家庭财产继嗣、经济生... 清水江下游地湖乡是一块贵州飞落湖南的"插花地",地湖至今还保存着大量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类型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插花地社区日常生活、人群关系、土地流转、家庭财产继嗣、经济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重点介绍地湖契约文书的类型、数量等问题,并对"除帖字""过亩清单"这类此前学界较少关注的文书作一个简单的说明。最后,认为从"人、地、权"三个纬度去展开综合分析,可望进一步推进清水江文书有关土地问题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花地 地湖乡 契约文书
下载PDF
清水江下游“插花地”问题的人类学思考——以地湖乡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景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7,共7页
"插花地"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中,各插花地的成因各不相同。国家行政区划往往是插花地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但若仅从国家行政要素去探讨插花地的成因,而忽略国家行政决策背后深层的制约或... "插花地"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中,各插花地的成因各不相同。国家行政区划往往是插花地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但若仅从国家行政要素去探讨插花地的成因,而忽略国家行政决策背后深层的制约或限制因素,则难以最终揭示插花地的成因,乃至顽强延续的根源。本文通过对清水江下游一个"插花地"个案的研究,试图厘清和揭示插花地得以形成以及延续的某些共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花地 国家行政 文化自然因素
原文传递
社会记忆的表达与建构——基于麻山苗族“亚鲁”记忆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金元 唐巧娟 《民族论坛》 2017年第1期96-102,共7页
社会记忆并非完全仰赖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基于麻山苗族有关英雄亚鲁的仪式操演及口头叙事的人类学考察,社会记忆亦可通过丧葬等社会日常生活仪式的操演来表达,并且在表达的过程中,来自国家、学者、社会团体等外界他者的建构,使原本属... 社会记忆并非完全仰赖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基于麻山苗族有关英雄亚鲁的仪式操演及口头叙事的人类学考察,社会记忆亦可通过丧葬等社会日常生活仪式的操演来表达,并且在表达的过程中,来自国家、学者、社会团体等外界他者的建构,使原本属于族群的记忆超越民族的界限而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记忆。社会记忆的表达和建构与生态、历史进程、社会文化、人群互动等要素紧密关联,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才能把握它的运行机制与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山苗族 社会记忆 丧葬仪式 亚鲁王
原文传递
本土性生态知识对水资源利用与维护的价值
11
作者 罗康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48-52,共5页
生息在中国西部的侗族、苗族、藏族、撒拉族、回族和蒙古族,其传统生计能做到对水资源维护与利用的完美结合。在"复原"这些民族传统生计的基础上,不难发现他们对水资源的维护与利用可以为今天的水资源管理提供诸多的启示,只... 生息在中国西部的侗族、苗族、藏族、撒拉族、回族和蒙古族,其传统生计能做到对水资源维护与利用的完美结合。在"复原"这些民族传统生计的基础上,不难发现他们对水资源的维护与利用可以为今天的水资源管理提供诸多的启示,只要能做到认真发掘和利用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技能,使之与现代科技接轨,并加以推广,那么水资源匮乏的困境可望得到缓解,最终实现对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的完美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性生态知识 传统生计 水资源 维护 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