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大学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被引量:1
1
作者 陆祖宏 韦钰 《中国基础科学》 2004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东南大学 生物分子 电子学 重点实验室 分子组装 生物信息技术 LB膜 科研队伍 分子材料 教育部
原文传递
生物分子的纳米粒子标记和检测技术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扬 陆祖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生物分子的标记和检测一直是生物分析领域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 ,纳米材料与生物检测技术的结合 ,使得生物分子的检测有了重要的发展 ,这一交叉学科现已成为生物分析领域最具活力的研究方向 .对近期出现的新型纳米粒子标记物的性质、检测... 生物分子的标记和检测一直是生物分析领域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 ,纳米材料与生物检测技术的结合 ,使得生物分子的检测有了重要的发展 ,这一交叉学科现已成为生物分析领域最具活力的研究方向 .对近期出现的新型纳米粒子标记物的性质、检测原理、特点和应用进行了评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子 纳米粒子标记物 发光标记检测
下载PDF
分子印章法DNA芯片的合成(Ⅰ)——PDMS印章的固定与收缩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肖鹏峰 何农跃 +2 位作者 朱纪军 徐吉庆 陆祖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0,共5页
用MicronXYZScope考察了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玻璃片对膜厚为 0 .6~ 1 .0mm ,阵点高度为 1 5μ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印章的粘附固定情况以及对印章收缩的影响 .经硅烷化的玻璃片与PDMS印章结合牢固 ,虽然印章表面阵点的面积收缩为 0 2... 用MicronXYZScope考察了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玻璃片对膜厚为 0 .6~ 1 .0mm ,阵点高度为 1 5μ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印章的粘附固定情况以及对印章收缩的影响 .经硅烷化的玻璃片与PDMS印章结合牢固 ,虽然印章表面阵点的面积收缩为 0 2 86% ,但由于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之间的铆合作用 ,使其印章的线收缩为 0 0 4 0 3% .这一结论保证了寡核苷酸合成过程中一套印章在合成载片位点上的多次准确定位以及印章多次压印偶联反应不发生错位 ,亦即为分子印章法DNA芯片的正确合成提供了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印章 固定 收缩 DNA芯片 合成 分子印章法
下载PDF
两种不同示踪剂用于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信号检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虞伟 顾宁 +2 位作者 武建国 葛存旺 廖建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7,共4页
以氧化型琼脂糖凝胶膜为基片 ,制作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 ,建立了检测固相人IgG、游离IgG和自身抗体分子的免疫学测定模式 ,分别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双氧水 (HRP DAB H2 O2 )和胶体金硝酸银对苯二酚 2种示踪系统作为蛋白质... 以氧化型琼脂糖凝胶膜为基片 ,制作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 ,建立了检测固相人IgG、游离IgG和自身抗体分子的免疫学测定模式 ,分别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双氧水 (HRP DAB H2 O2 )和胶体金硝酸银对苯二酚 2种示踪系统作为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信号显示剂 ,并对其作用的原理与特点进行讨论 .检测结果发现基于胶体金的免疫金银染色法 (IGSS)比固相酶免疫测定法(EIA)敏感 .2种示踪系统对固相人IgG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 0 .0 5ng和 0 .5ng;而对血清游离IgG的最低检出量IGSS法比EIA法至少高出 1 0倍 .两法用于自身抗体的测定亦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 ,在 1 4例HCV感染者中 ,自身抗体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 3 8.6%和 3 1 .4% ,结果具有显著的同步性 .故同时辅以 2种示踪剂并用于阵列芯片的联合测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抗原分子微阵列 信号检测 对比研究 酶免疫测定法 免疫金银染色法 蛋白质 示踪系统
下载PDF
MCM-41介孔分子筛光致发光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树勋 何农跃 +2 位作者 杨春 顾民 胡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4-506,共3页
乙二胺水溶液作为碱介质合成得到纯硅MCM 41母体 ,然后分别于 81 3,1 0 73和 1 32 3K温度下焙烧 .结果表明 ,81 3K焙烧后的MCM 41显示最强的光致发光强度 ,而 1 0 73和 1 32 3K焙烧的样品仅具有微弱的光致发光效应 .2 9SiMAS核磁共振 (N... 乙二胺水溶液作为碱介质合成得到纯硅MCM 41母体 ,然后分别于 81 3,1 0 73和 1 32 3K温度下焙烧 .结果表明 ,81 3K焙烧后的MCM 41显示最强的光致发光强度 ,而 1 0 73和 1 32 3K焙烧的样品仅具有微弱的光致发光效应 .2 9SiMAS核磁共振 (NMR)结果证实了高温焙烧后硅羟基含量降低 .与此同时 ,骨架红外 (IR)谱中氧空位缺陷带消失 .证实了M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 光致发光 缺陷 NMR
下载PDF
新型双羟乙氨基硝基型偶氮分子的合成、光学非线性和热稳定性
6
作者 钱鹰 肖国民 +2 位作者 林保平 李海航 袁春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1-514,共4页
设计和合成了 2种双羟乙氨基给体和硝基受体有效组合的新型偶氮分子 ,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熔点测定对化合物进行表征 ,研究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用熔致变色法测定这 2种化合物的非线性极化率 ,分别... 设计和合成了 2种双羟乙氨基给体和硝基受体有效组合的新型偶氮分子 ,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熔点测定对化合物进行表征 ,研究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用熔致变色法测定这 2种化合物的非线性极化率 ,分别为 1 40× 1 0 - 30 esu和 35 1× 1 0 - 30 esu ;热分解温度分别达到 2 91 .93℃和 30 2 .36℃ ,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非线性极化率 溶致变色效应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松香大分子多相催化反应的孔效应研究(英文)
7
作者 肖鹏峰 陆祖宏 何农跃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大分子多相催化反应中 ,由于反应物分子较大 ,使反应分子不能进入固相催化剂的微孔中与活性组分接触 ,因而分布于载体微孔中的活性组分对于大分子的催化反应是无效的。本文报道了用“浸渍胶体”法制备出松香大分子改性用Pd/C催化剂 ,... 在大分子多相催化反应中 ,由于反应物分子较大 ,使反应分子不能进入固相催化剂的微孔中与活性组分接触 ,因而分布于载体微孔中的活性组分对于大分子的催化反应是无效的。本文报道了用“浸渍胶体”法制备出松香大分子改性用Pd/C催化剂 ,该催化剂活性组分较集中分布于活性炭表面及大孔周围。与传统浸渍法制备的Pd/C催化剂在松香歧化反应中比较 ,新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显示出更好的活性 ,克服了松香大分子因“孔效应”造成传统浸渍法制备的Pd/C催化剂中小孔周围的活性组分不能有效使用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歧化反应 孔效应 大分子多相催化反应 活性炭负载 钯催化剂 改性
下载PDF
胶体金在DNA分子识别中的应用——胶体金对罗丹明B与单双链DNA识别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李生勇 龚声瑾 王雪梅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通过研究罗丹明B与单双链DNA作用过程中,胶体金加入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发现在胶体金加入的前后,罗丹明B均以沟槽方式与单双链DNA相作用;胶体金的加入可以较大程度地增大化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胶体金 DNA 分子识别 罗丹明B 药物设计 生物分析
下载PDF
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陆荔 马明 +2 位作者 张宇 唐萌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1-714,共4页
初步归纳了国外对纳米材料 ,如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聚四氟乙烯、碳颗粒、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包覆DNA的纳米颗粒、半导体量子点等的毒性研究 ;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对磁性纳米材料、硅壳类纳米材料、齿科桩钉用纳米SiO2 /S Gf/EAM复合... 初步归纳了国外对纳米材料 ,如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聚四氟乙烯、碳颗粒、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包覆DNA的纳米颗粒、半导体量子点等的毒性研究 ;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对磁性纳米材料、硅壳类纳米材料、齿科桩钉用纳米SiO2 /S Gf/EAM复合材料等的毒性研究进展 .如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由于粒径减小造成的毒性增强 ;材料外包被和性质的改变带来的毒性变化 ;不同染毒方式造成的毒性差异 ;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机制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纳米材料 生物安全性 毒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纳米金比色芯片检测和鉴定病原微生物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和平 张春秀 +3 位作者 唐祖明 史智扬 汪华 陆祖宏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比色芯片判断PCR产物存在与否的方法。方法 :在多重PCR过程中掺入生物素化的dUTP (biotin 16 dUTP )制备生物素化的靶序列 ,与相应的生物芯片杂交后 ,用链霉亲和素 纳米金结合银染的方法鉴定 4种不同大肠杆...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比色芯片判断PCR产物存在与否的方法。方法 :在多重PCR过程中掺入生物素化的dUTP (biotin 16 dUTP )制备生物素化的靶序列 ,与相应的生物芯片杂交后 ,用链霉亲和素 纳米金结合银染的方法鉴定 4种不同大肠杆菌血清型。同时 ,为了与链霉亲和素 藻红蛋白染色方法进行比较 ,用这两种方法检测了大肠杆菌血清型O15 7:H7的rfbE扩增产物。结果 :纳米金比色芯片检测结果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一致 ,芯片杂交的纳米金标记与荧光标记检测的结果相当。结论 :纳米金比色芯片能够对 4种不同的大肠杆菌血清型进行准确鉴定 ,而且不需复杂的仪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比色芯片 病原微生物 大肠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Ⅱ——氯化血红素存在下的青蒿素还原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扬 朱世民 陈洪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青蒿素在玻璃碳电极上于- 1.0 8V处能发生一个 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还原。即使在低至 4 .0× 10 - 8mol/L氯化血红素存在下 ,青蒿素仍可被催化还原 ,阴极过电位降低了 6 0 0mV...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青蒿素在玻璃碳电极上于- 1.0 8V处能发生一个 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还原。即使在低至 4 .0× 10 - 8mol/L氯化血红素存在下 ,青蒿素仍可被催化还原 ,阴极过电位降低了 6 0 0mV。配合物EDTA Fe(Ⅲ )具有类似氯化血红素的催化性质 ,它降低了QHS阴极过电位 590mV。在这个体系中 ,青蒿素在碳电极上的还原是一个借助于氯化血红素催化的还原过程 ,氯化血红素的存在降低了青蒿素还原活化能 ,促进了青蒿素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氯化血红素 催化还原 中草药 还原机理 电化性质 抗疟药 阴极过电位
下载PDF
苹果酸脱氢酶的克隆、表达与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柳青 李萍 +2 位作者 何南 袁伟春 张玉彬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7-83,共7页
根据大肠杆菌DNA中苹果酸脱氢酶的序列合成上下游引物 ,以大肠杆菌E .coliDH5α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苹果酸脱氢酶的基因 ,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 8a连接构建重组子 ,将该重组子转化入大肠杆菌E .coliBL2 1构建工程菌 ,通过IPT... 根据大肠杆菌DNA中苹果酸脱氢酶的序列合成上下游引物 ,以大肠杆菌E .coliDH5α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苹果酸脱氢酶的基因 ,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 8a连接构建重组子 ,将该重组子转化入大肠杆菌E .coliBL2 1构建工程菌 ,通过IPTG诱导表达苹果酸脱氢酶 ,并初步测定了该菌株拆分DL 苹果酸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脱氢酶 克隆 表达 生物活性 研究
下载PDF
随机背景极化电荷对单电子电路影响的分析
13
作者 王伟 张海黔 顾宁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根据单电子现象的半经典理论 ,采用 Monte Carlo方法 ,对三种 SED电路进行模拟 ,结果发现 ,多岛单电子电路具有较强的抑制背景电荷极化效应的能力。
关键词 单电子 随机背景极化电荷 MONTE CARLO模拟 集成电路 电荷极化效应
下载PDF
用于检测胆碱的光纤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可 曹晓建 +2 位作者 吕华 王宏 陆祖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4,69,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荧光淬灭原理的,快速准确检测胆碱含量的光纤生物传感器。方法:利用钌(Ⅱ)-联吡啶配合物作为氧指示剂,在胆碱氧化酶的作用下胆碱产生的氧气可以淬灭其产生的荧光,从而可以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检测胆碱的含量。结果:该...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荧光淬灭原理的,快速准确检测胆碱含量的光纤生物传感器。方法:利用钌(Ⅱ)-联吡啶配合物作为氧指示剂,在胆碱氧化酶的作用下胆碱产生的氧气可以淬灭其产生的荧光,从而可以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检测胆碱的含量。结果:该传感器的检测下限为1×10-9mol/L,响应时间T≤10s,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结论:该传感器可以快速准确检测胆碱含量,且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信噪比高,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好,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便于仪器的机械化、集成化和商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生物传感器 荧光淬灭 钌(Ⅱ)联吡啶
下载PDF
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的单电子器件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伟 黄岚 +8 位作者 张宇 李昌敏 张海黔 顾宁 沈浩瀛 陈堂生 郝丽萍 彭力 赵丽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7,共5页
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出纳米金单电子器件 ,并测量了其伏安特性 ,根据单电子系统的半经典理论 ,用MonteCarlo法对其结果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模拟出的伏安曲线与实测的伏安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 ,反映了模拟方法用于单电子器件研究的合... 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出纳米金单电子器件 ,并测量了其伏安特性 ,根据单电子系统的半经典理论 ,用MonteCarlo法对其结果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模拟出的伏安曲线与实测的伏安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 ,反映了模拟方法用于单电子器件研究的合理性 ,此外发现 ,虽然单电子器件两电极间含有众多的纳米粒子 ,但在低压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器件 MONTECARLO模拟 分子自组装 制备 纳米结构器件
原文传递
聚苯乙烯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在传感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谈勇 杨可靖 +3 位作者 曹跃霞 周蓉 陈明 钱卫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2089-2092,F010,共5页
以基于毛细作用的垂直沉积法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胶体微球自组装成光子晶体 .在二氧化硅光子晶体的多孔结构里填充聚苯乙烯甲苯溶液 ,经甲苯挥发 ,通过氢氟酸处理去除二氧化硅模板 ,制备出精美的聚苯乙烯光子晶体 .研究表明 :保留了模板... 以基于毛细作用的垂直沉积法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胶体微球自组装成光子晶体 .在二氧化硅光子晶体的多孔结构里填充聚苯乙烯甲苯溶液 ,经甲苯挥发 ,通过氢氟酸处理去除二氧化硅模板 ,制备出精美的聚苯乙烯光子晶体 .研究表明 :保留了模板有序多孔结构的聚苯乙烯能被用来作为敏感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光子晶体 制备 生物传感 二氧化硅胶体晶体 折射率
下载PDF
自交联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及柔性版四色套印水性油墨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汤建新 陈洪 +1 位作者 聂立波 何农跃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1,共4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用N ,N 二甲基乙醇胺为中和剂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 (或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N 羟甲基丙烯酰胺四元单体共聚反应、合成了适用于柔性版四色套印水性油墨的分散树脂和成膜树脂 ,用上述制备的树脂为连接...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用N ,N 二甲基乙醇胺为中和剂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 (或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N 羟甲基丙烯酰胺四元单体共聚反应、合成了适用于柔性版四色套印水性油墨的分散树脂和成膜树脂 ,用上述制备的树脂为连接料 ,开发了一组三原色加黑色的四色套印的水性油墨 ,通过对树脂和油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树脂和水性油墨的各项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重金属含量经香港SGS检测符合美国州际立法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联 水溶性 丙烯酸树脂 柔性版 四色套印 水性油墨 四元共聚物 分散树脂 成膜树脂
下载PDF
载药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陆杨燕 夏强 +2 位作者 夏勇 马全红 顾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8-10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图研究实现纳米药物载体可控制备的方法,采用微乳液控温相图绘制装置绘制了硬脂酸聚烃氧(40)酯(S-4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F-68)/单硬脂酸甘油酯(GMS)/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基于电导率测定值确定了微乳液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图研究实现纳米药物载体可控制备的方法,采用微乳液控温相图绘制装置绘制了硬脂酸聚烃氧(40)酯(S-4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F-68)/单硬脂酸甘油酯(GMS)/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基于电导率测定值确定了微乳液的结构(W/O、双连续相和 O/W),该体系同时存在液晶区域,乳化剂S-40/F-68的质量比为7∶3,研究了脂溶性药物维甲酸(RA)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RA 的加入对微乳液的相行为影响较小,基于相图研究结果制备了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RA-SLN),亚微米粒度分析仪(PCS)测定的平均粒径和透射电镜测试都表明 RA-SLN 为10nm 左右的球状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相行为 固体脂质纳米粒 维甲酸
下载PDF
不同尺寸Fe_3O_4磁性颗粒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40
19
作者 周洁 马明 +1 位作者 张宇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5-618,共4页
在水溶液体系中用溶胶凝胶的方法通过改变各反应物的浓度制备不同尺寸的Fe3O4磁性颗粒,用X射线衍射(XRD)、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衍射(ED)对不同大小的颗粒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此外还运用了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进行磁学特... 在水溶液体系中用溶胶凝胶的方法通过改变各反应物的浓度制备不同尺寸的Fe3O4磁性颗粒,用X射线衍射(XRD)、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衍射(ED)对不同大小的颗粒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此外还运用了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进行磁学特性测量.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制备不同粒径的立方尖晶石结构的Fe3O4磁性颗粒,并且粒径不同的Fe3O4磁性颗粒形貌、磁性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FE3O4 磁性颗粒
下载PDF
RAPD分析野生和养殖三角帆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0
20
作者 华丹 顾若波 +1 位作者 白云飞 闻海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用150个随机引物对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最终筛选出20个引物,分别能扩增出1~10条大小不等的片段,片段长度在500~2000bp之间。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的种内相似系数分别为0.787和0.833,显示... 用150个随机引物对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最终筛选出20个引物,分别能扩增出1~10条大小不等的片段,片段长度在500~2000bp之间。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的种内相似系数分别为0.787和0.833,显示野生种群基因组发生的变异较养殖种群大。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054,表明三角帆蚌野生和养殖种群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分析 野生蚌 饲养管理 三角帆蚌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