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牛小龙 姚广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但约20%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西医治疗AP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但约20%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西医治疗AP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AP起因于诸多病邪,包括热、湿、水、气、瘀等壅阻于胰、肝、胆、胃、脾、肠等脏腑,在治疗上应以“攻下通腑”“疏肝退热”“清热解毒”为突破点。常用的中药复方包括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柴芩承气汤、清胰汤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胃肠功能,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胰腺微循环;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等。这些中药复方以其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中药复方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药源手性药物研究进展与述评
2
作者 刘西良 龚美玲 +3 位作者 李清华 田平 杨笑迪 林国强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手性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许多天然药物分子均含有手性中心,且药物的药理活性与分子的手性结构密切相关。在已知的传统中药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手性药物分子,这些药物分子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临床治疗诊断中。因此,研究手性分子在中... 手性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许多天然药物分子均含有手性中心,且药物的药理活性与分子的手性结构密切相关。在已知的传统中药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手性药物分子,这些药物分子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临床治疗诊断中。因此,研究手性分子在中药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机制,对于深入探索中药的药理、药效至关重要。以中药中的手性天然药物分子为研究对象,旨在阐述其手性结构、化学与生物合成方法、药理活性与手性的相关性,以及手性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进展,探讨中药源手性药物研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药物 天然药物 中药 不对称合成 药理作用 新药研发
下载PDF
巴芪柔肝方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建立及其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3
作者 耿赛龙 周琴 +4 位作者 孙水根 李曼 赵立杰 张继全 冯怡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78,共9页
目的建立巴芪柔肝方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并考察其量值传递规律。方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橙皮苷、迷迭香酸、莪术烯醇、耐斯糖含量,计算饮片-水煎液-基准样品转移率,记录出膏率、pH值。结果15批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中有16个特征... 目的建立巴芪柔肝方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并考察其量值传递规律。方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橙皮苷、迷迭香酸、莪术烯醇、耐斯糖含量,计算饮片-水煎液-基准样品转移率,记录出膏率、pH值。结果15批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中有16个特征峰,相似度均大于0.90,鉴定出9个。饮片-基准样品中耐斯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平均转移率分别为(83.14±6.25)%、(77.81±8.31)%,水煎液-基准样品中迷迭香酸、莪术烯醇平均转移率分别为(81.71±6.27)%、(72.16±5.91)%,平均出膏率为(38.91±1.46)%,pH值为5.13±0.08。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为巴芪柔肝方制剂工艺选择、关键化学属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芪柔肝方 基准样品 HPLC特征图谱 量值传递规律
下载PDF
“血虚风燥证”皮肤疾病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4
作者 严格 王怡 +2 位作者 杜欣冉 缪晓 李福伦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3期229-235,共7页
血虚风燥证是中医皮肤病学中的一种常见证候类型,涵盖了多种以皮肤干燥、瘙痒、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疾病,本文通过对血虚风燥证的中医理论渊源进行梳理,阐述其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并且结合现代生物学研究,从遗传、皮肤屏障、... 血虚风燥证是中医皮肤病学中的一种常见证候类型,涵盖了多种以皮肤干燥、瘙痒、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疾病,本文通过对血虚风燥证的中医理论渊源进行梳理,阐述其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并且结合现代生物学研究,从遗传、皮肤屏障、代谢、免疫等方面探讨了血虚风燥证的生物学基础。此外,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医药和西医治疗血虚风燥证的现状,指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皮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疾病 血虚风燥 生物学基础 中医治法治则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内谷胱甘肽代谢网络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王敏丹 刘莉 +5 位作者 崔夏莲 韦懿芯 张雯雯 陈秀萍 张芳 冯陈国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77-82,94,共7页
目的探究冬凌草甲素(ORI)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KYSE-150内谷胱甘肽代谢网络(GMN)中13个主要代谢物的影响,包括半胱氨酸(Cys)、高半胱氨酸(HCys)、谷胱甘肽(GSH)、甲硫氨酸(Met)、S-腺苷高半胱氨酸(SAH)、胱硫醚(Cysta)、甘氨酸(... 目的探究冬凌草甲素(ORI)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KYSE-150内谷胱甘肽代谢网络(GMN)中13个主要代谢物的影响,包括半胱氨酸(Cys)、高半胱氨酸(HCys)、谷胱甘肽(GSH)、甲硫氨酸(Met)、S-腺苷高半胱氨酸(SAH)、胱硫醚(Cysta)、甘氨酸(Gly)、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谷氨酰半胱氨酸(GC)、半胱氨酰甘氨酸(CG)、O-乙酰丝氨酸(OAS)和丝氨酸(Ser)。方法首先,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ORI对人ESCC细胞KYSE-150活性的影响,以半抑制浓度(IC50)作为后续细胞培养的干预浓度。将KYSE-150细胞按照不同的培养时间分为0 h、12 h、24 h、36 h组,以0 h组作为对照(空白培养液),12 h、24 h、36 h组采用含ORI的培养液(12.5μmol/L)对细胞进行相应时间的干预。然后,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细胞中的内容物,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直接检测ORI与GMN中巯基代谢物结合形成的缀合物,利用LC-MS结合化学衍生的方法检测13个目标GMN代谢物。最后,通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提取物中ROS水平。结果①ORI对人ESCC细胞KYSE-15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12.5μmol/L。②与0 h组相比,ORI干预后的3组KYSE-150细胞内GMN中的大部分代谢物(CG、GSH、GC、Cly、Glu、SAH、Cys、OAS和Cysta),尤其是含巯基的代谢物(CG、GSH、GC和Cys),浓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③在细胞提取物中检测到ORI与Cys、HCys、GSH这3个巯基内源性代谢物反应生成的缀合物。④ORI干预后KYSE-150细胞内ROS水平持续升高。结论ORI可能通过影响KYSE-150细胞内GMN中代谢物水平引起ROS的蓄积,进而降低细胞对抗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冬凌草甲素 谷胱甘肽 活性氧 代谢组学 中药研究
下载PDF
角膜淋巴管新生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梦洁 朱玉莹 张建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39-544,共6页
角膜淋巴管新生在眼部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角膜是一种无血管、无淋巴管的组织,这种无血管、无淋巴管的状态对角膜的透明性和功能性至关重要。然而,一些疾病或创伤可能引起角膜血管和淋巴管的新生,从而破坏角膜的结构和功能... 角膜淋巴管新生在眼部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角膜是一种无血管、无淋巴管的组织,这种无血管、无淋巴管的状态对角膜的透明性和功能性至关重要。然而,一些疾病或创伤可能引起角膜血管和淋巴管的新生,从而破坏角膜的结构和功能。尽管已有多种针对角膜血管新生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但尚无特异性针对角膜淋巴管新生的药物。因此,本综述将介绍与角膜淋巴管新生相关的因素,探讨与之相关的眼部疾病,同时对目前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淋巴管新生相关的眼部疾病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为基于角膜淋巴管新生的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淋巴管新生 淋巴管新生相关因子 眼部疾病 干眼
下载PDF
中药牛蒡子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华婷 王源 +1 位作者 阮克锋 徐朝晖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牛蒡子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以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为考察指标,结合植物化学的分离、纯化手段,追踪牛蒡子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并通过波谱解析对所得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 目的研究中药牛蒡子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以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为考察指标,结合植物化学的分离、纯化手段,追踪牛蒡子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并通过波谱解析对所得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在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上进行,筛选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后,通过考察它们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耐量的影响,最终确定牛蒡子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结果从牛蒡子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的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中4个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和牛蒡苷元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为明确。经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口服糖耐量(OGTT)实验验证后,3-O-咖啡酰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5-O-咖啡酰奎宁酸和牛蒡苷元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提高糖耐量(P<0.05),而3-O-咖啡酰奎宁酸的作用甚至强于阳性对照药(P<0.05)。结论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是牛蒡子中主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 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艺帆 谢家骏 +2 位作者 陈锰 宋艳荣 黄怡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35-1940,共6页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中药创新型制剂,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但也因此加大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近年来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已高居中药制剂之首,其中类过敏反应报道最多,故探寻其机制对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但中...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中药创新型制剂,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但也因此加大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近年来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已高居中药制剂之首,其中类过敏反应报道最多,故探寻其机制对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但中药注射剂组成成分复杂,类过敏反应研究方法尚未制定,给相关研究带来很多困难。本文对目前几种类过敏反应的机制途径进行概述,并列举近几年中药注射剂相关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类过敏反应 机制
下载PDF
中药复方肾康宁改善慢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函 杨睿 +3 位作者 李小锋 盛雨辰 卫梦娟 季莉莉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9期146-149,共4页
通过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肾康宁的药物配伍、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毒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肾康宁治疗慢性肾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肾康宁复方中8味中药相须相使,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固肾健脾、补中益气、渗湿... 通过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肾康宁的药物配伍、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毒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肾康宁治疗慢性肾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肾康宁复方中8味中药相须相使,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固肾健脾、补中益气、渗湿利尿等功效来改善慢性肾炎,且临床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肾康宁 药物配伍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何首乌的肝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倩 金如锋 +1 位作者 赵海磊 邓中平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何首乌作为传统的滋补中药,具有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临床应用非常普遍。随着近年来肝毒性案例报道的增多,何首乌导致肝毒性的相关机制也被广泛关注。目前关于何首乌引起肝脏毒性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 何首乌作为传统的滋补中药,具有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临床应用非常普遍。随着近年来肝毒性案例报道的增多,何首乌导致肝毒性的相关机制也被广泛关注。目前关于何首乌引起肝脏毒性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肝细胞直接毒性作用和通过免疫系统介导的肝毒性作用上,其中免疫系统的作用是本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另外,由于何首乌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其肝毒性的物质基础一直以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明确何首乌肝毒性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肝毒性 免疫系统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含热不稳定成分的中药临方浓缩水丸制备工艺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爱乐 田文秀 +3 位作者 李文杰 郑敏悦 吴飞 洪燕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8-624,共7页
在临方浓缩水丸制备过程中,处方水煎液需要经过受热浓缩与辅料或者饮片细粉混合制备软材。而部分中药成分受热易分解或转化,因此,为了减少处方中热不稳定活性成分的损失,优选中药临方浓缩水丸的制备工艺,该研究以苓桂术甘方、小承气方... 在临方浓缩水丸制备过程中,处方水煎液需要经过受热浓缩与辅料或者饮片细粉混合制备软材。而部分中药成分受热易分解或转化,因此,为了减少处方中热不稳定活性成分的损失,优选中药临方浓缩水丸的制备工艺,该研究以苓桂术甘方、小承气方、散偏方、小儿七星方、逍遥方5个含有热不稳定成分中药的复方为模型处方,基于研究团队前期建立的2种临方浓缩水丸制备技术,分别制备全浸膏浓缩水丸以及零辅料浓缩水丸,进行特征图谱表征,并与全方水煎液特征图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5个模型处方的零辅料浓缩水丸的特征图谱与全方水煎液接近,其特征峰的数量及峰面积均高于全浸膏浓缩水丸,且部分峰的峰面积高于全方水煎液。提示当处方中含有热不稳定成分的中药时,优先选择“药辅合一”的工艺制备零辅料临方浓缩水丸,以便更大程度地保留热不稳定成分,为后续中药临方丸剂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临方制剂 浓缩水丸 特征图谱 热不稳定成分 制备工艺
原文传递
基于制剂原料及中间体理化性质的中药凝胶贴膏成型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光 朱森发 +3 位作者 田文秀 李文杰 鲜洁晨 洪燕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4-643,共10页
以中药饮片细粉为制剂原料,研究制剂原料及中间体理化性质与中药凝胶贴膏成型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成型规律。选取48种中药复方为模型处方制备凝胶贴膏,使用旋转流变仪分别测定各处方膏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屈服应力(τ)... 以中药饮片细粉为制剂原料,研究制剂原料及中间体理化性质与中药凝胶贴膏成型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成型规律。选取48种中药复方为模型处方制备凝胶贴膏,使用旋转流变仪分别测定各处方膏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屈服应力(τ)、蠕变柔量[J(t)]等流变学参数。通过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对制备的中药凝胶贴膏进行质量评价,对各处方膏体的特征物理性质进行聚类、主成分等统计分析。以膏体的流变学性质对贴膏成型质量进行预测,贴膏7 d后成型质量预测准确率为83.72%,对30 d后的贴膏成型质量预测准确率达88.37%。当膏体G′、G″等参数较大且J(t)较小时,贴膏成型质量较好;当膏体的涂布点≥3时,膏体涂布困难。此外,当处方中含金属离子中药占比较高时,主要影响贴膏30 d成型质量,黏性较低。当处方中含酸性化学成分占比较高时,主要影响贴膏7 d成型质量,残留较多。研究结果提示基于膏体的流变学性质,可预测中药饮片细粉凝胶贴膏的成型质量,为中药凝胶贴膏的处方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贴膏 特征物理性质 成型质量 旋转流变仪
原文传递
挤出搓圆法制备中药临方浓缩水丸的复合辅料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文秀 薛爱乐 +3 位作者 李文杰 郑敏悦 鲜洁晨 洪燕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617,共11页
为优选适于挤出搓圆法制备临方浓缩水丸的复合辅料种类和配比,并探究各辅料在临方浓缩水丸制备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该研究首先以“零辅料”临方浓缩水丸制备技术中适宜充当“辅料”的纤维料和粉性料中药为对标物料,以粉体物理性质中对软... 为优选适于挤出搓圆法制备临方浓缩水丸的复合辅料种类和配比,并探究各辅料在临方浓缩水丸制备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该研究首先以“零辅料”临方浓缩水丸制备技术中适宜充当“辅料”的纤维料和粉性料中药为对标物料,以粉体物理性质中对软材物理性质影响较大的吸水性能和转矩流变性为依据,确定复合辅料的种类;进一步采用D-最优混料试验设计方法选出最优复合辅料的配比。为了证明最优复合辅料的通用性,选取3个出膏率分别为低、中、高的中药复方对最优配比进行验证;并以丸剂成型质量的4个参数为指标,探究各辅料对临方浓缩水丸成型的影响。优化得到的复合辅料种类及最佳配比为糊精-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1∶2∶4,采用该复合辅料制备临方浓缩水丸工艺稳定,丸剂成型质量好,适用范围广。其中糊精充当稀释剂,同时会加快丸剂的出条速度;MCC主要起黏合剂的作用,增加丸条的内聚性和黏性;L-HPC作为吸水剂和崩解剂,可以吸收、容纳浓缩液的水分,同时具有强崩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临方浓缩水丸 挤出搓圆法 复合辅料 D-最优混料设计
原文传递
植物药抗蛇毒局部毒性效应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德刚 宋梅 +2 位作者 邓中平 毛文丽 王万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07-911,共5页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急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抗蛇毒血清能有效治疗蛇毒神经毒性、心脏毒性、溶血及凝血等全身性毒性反应,而对蛇毒出血、水肿、疼痛、肌坏死以及继发性感染等局部效应作用有限。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天然药物能有效...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急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抗蛇毒血清能有效治疗蛇毒神经毒性、心脏毒性、溶血及凝血等全身性毒性反应,而对蛇毒出血、水肿、疼痛、肌坏死以及继发性感染等局部效应作用有限。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天然药物能有效治疗蛇毒引起的局部效应,对蛇毒金属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磷脂酶等产生局部组织损伤的主要酶类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促进蛇伤局部损伤修复。本文综述了蛇毒致局部毒性作用主要组分,讨论了当前抗蛇毒天然药物的最新概况,及这些药用植物的抗蛇毒活性的药理学研究,重点介绍了其抑制蛇毒局部效应作用。旨在为设计及开发蛇毒的天然药物抑制剂,特别是作用于抗局部组织损伤的潜力,为蛇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局部组织损伤 植物药 中医药 抗炎 抗氧化 抗感染 免疫应答
下载PDF
进程管理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在中药临方浸膏干燥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董育瑄 李益萍 +2 位作者 洪燕龙 林晓 王优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5-633,共9页
中药浸膏作为中药制剂的重要中间体,其干燥效果直接影响制剂后续的生产过程,因而其是影响最终的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满足中药临方制剂“高载药、时效性及工艺简便”的要求,该研究探索了进程管理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在中药临方浸膏干... 中药浸膏作为中药制剂的重要中间体,其干燥效果直接影响制剂后续的生产过程,因而其是影响最终的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满足中药临方制剂“高载药、时效性及工艺简便”的要求,该研究探索了进程管理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在中药临方浸膏干燥中的应用研究。对5种辅料及40个中药处方进行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影响因素考察。以干燥的可行性、干燥速率、干燥时间以及干膏状态为指标,考察微波真空干燥的进料要求;以干燥后干膏状态为评价指标,对3种干燥程序组(A、B、C)进行对比研究,获得最优干燥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干燥最优进料条件为料层厚度2 cm;优选干燥方法为C组程序(共7个干燥进程),以进程管理的策略解决了微波干燥易焦糊的问题,同时发现微波干燥程序中的预设干浸膏含水率应在4%~5%,可以获得质量均一,干燥完全,且没有焦糊的中药干浸膏。该研究为微波干燥在中药临方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中药临方制剂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真空干燥 中药临方制剂 浸膏干燥 含水率
原文传递
联系数在银屑病治疗中医单方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华亮 蒯仂 +10 位作者 陈洁 李苏 孙晓颖 周亚琼 周蜜 赵克勤 郭冬婕 王一飞 缪晓 李欣 李斌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17-19,28,共4页
目的:明确单味药治疗银屑病时应用联系数学评价疗效的指导意义,为药物筛选、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一种新的全局性判断方法。方法:将单味药治疗银屑病的阶段性治疗结局设为相对确定的测度,作为联系数中的同部a;将显效率和好转率设为带有不确... 目的:明确单味药治疗银屑病时应用联系数学评价疗效的指导意义,为药物筛选、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一种新的全局性判断方法。方法:将单味药治疗银屑病的阶段性治疗结局设为相对确定的测度,作为联系数中的同部a;将显效率和好转率设为带有不确定性的测度,作为联系数中的异部b和c;将无效率设为联系数中的反部d。最后得到疗效联系数μ。结果:应用联系数学评价千里光、大黄单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得到千里光单方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大黄单方的疗效整体态势好的结论,两结论均符合纳入研究的结论。结论:可在银屑病治疗单味用药的疗效评价中应用联系数学,其他疾病治疗的用药评价中亦能应用此种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联系数 银屑病 药物选优
下载PDF
不同职场的职工健康体检数据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唯坚 蒋海平 +2 位作者 黄旭明 蔡明哲 缪晓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30-31,共2页
目的利用体检数据比较不同职场之间的职工健康差异性。方法使用健康体检数据库,分析高校及公安局职工共4367名,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比较机构间各检验项目的差异性;以逻辑回归探讨高血糖,高血脂相关风险因子。结果高校组在高血糖占比(6.0%)... 目的利用体检数据比较不同职场之间的职工健康差异性。方法使用健康体检数据库,分析高校及公安局职工共4367名,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比较机构间各检验项目的差异性;以逻辑回归探讨高血糖,高血脂相关风险因子。结果高校组在高血糖占比(6.0%)与公安局组(6.8%)没有显著差异,但高血脂占比(18.1%)则是显著低于公安局组(30.1%)。经相关变量调整后,高校组高血糖风险为公安局组的1.50倍,而两组的高血脂风险并无显差;50岁以上,高BMI,高LDLC,低HDLC,高GPT及GGT者是共同风险族群,高校组需特别注意的风险因子为高中性粒细胞%,公安局组为40~49岁,低中性粒细胞%及低单核细胞%。结论建议定期运动、体重减轻、少油少盐的饮食策略是职场健康促进的共同措施;高校职工应多选择高纤维食物,注意感染管控,公安局职工则需平衡脂肪糖类摄取,减少吸烟喝酒,强化心理健康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数据分析 高血糖 高血脂
下载PDF
动态表面张力在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7
18
作者 施晓虹 李佳璇 +3 位作者 洪燕龙 赵立杰 冯怡 王优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动态表面张力(DST)是体现液体表面张力变化的一个物理量,是评价液体运动特性的关键物理属性之一,目前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动态表面吸附、DST测定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DST;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DST为切入点,从液体的... 动态表面张力(DST)是体现液体表面张力变化的一个物理量,是评价液体运动特性的关键物理属性之一,目前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动态表面吸附、DST测定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DST;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DST为切入点,从液体的雾化、扩散润湿、表界面特性等角度讨论了液体DST对改善药物喷雾干燥过程的影响,及其对流化床制粒包衣效果的作用;通过分析固体物料遇水瞬间的行为,探讨了辅料增溶效果、片剂崩解机制等;旨在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DST研究成果,阐述DST在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表面张力 动态吸附 表面活性剂 药物制剂
下载PDF
体外培育熊胆粉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一般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陆锦遥 王琼 +5 位作者 王优杰 谷颖敏 章鑫 谢家骏 张小利 田雪松 《药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317-319,330,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熊胆粉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小鼠分别灌胃低(0.8 g·kg^-1)、中(2.5 g·kg^-1)和高(8.0 g·kg^-1)剂量的体外培育熊胆粉,观察药物对小鼠一般行为和自发活动、协调运动及阈下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协...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熊胆粉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小鼠分别灌胃低(0.8 g·kg^-1)、中(2.5 g·kg^-1)和高(8.0 g·kg^-1)剂量的体外培育熊胆粉,观察药物对小鼠一般行为和自发活动、协调运动及阈下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的影响.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给予体外培育熊胆粉后小鼠无异常行为,对自发活动及协调运动无明显影响,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结论在所设计的剂量水平下,体外培育熊胆粉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影响.这些结果进一步扩展了我们对体外培育熊胆粉安全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育熊胆粉 一般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小鼠
下载PDF
基于临床依从性的芪贞降糖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钱程 丁丽玉 +4 位作者 王浣清 张丹 金诚 吴飞 冯怡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9-182,共4页
目的基于临床依从性研究芪贞降糖颗粒成型工艺。方法以特女贞苷转移率为指标,考察浓缩终点;以制剂可行性、颗粒成型率、载药量为指标,比较湿法制粒、干法制粒、流化床沸腾制粒,筛选颗粒最佳干燥和成型工艺参数;以人工评价和电子舌为口... 目的基于临床依从性研究芪贞降糖颗粒成型工艺。方法以特女贞苷转移率为指标,考察浓缩终点;以制剂可行性、颗粒成型率、载药量为指标,比较湿法制粒、干法制粒、流化床沸腾制粒,筛选颗粒最佳干燥和成型工艺参数;以人工评价和电子舌为口感评价手段,筛选颗粒不良口感的来源,并进行矫味研究。结果浓缩终点为浓缩液相对密度不高于1. 35;最佳制粒成型方式为湿法制粒,辅料糊精,颗粒载药量32%~38%,成型率为94%左右,日服用颗粒40 g;颗粒中酸味来自制乌梅,苦味来自灵芝,针对酸、苦味不良口感的矫味剂分别为0. 5%纽甜、1. 0%三氯蔗糖。结论该方法艺简便可行,所制得芪贞降糖颗粒载药量和成型率较高,口感良好,临床依从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贞降糖颗粒 成型 临床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