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老子》中的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汉斯-格奥尔格.默勒
张思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9-155,共7页
性欲和性别是早期道家关注的主要主题。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讨论或多或少是摆脱了情爱的内涵的。《老子》谈到的性欲远远地超乎人之上,它是在生物学和宇宙学的框架之中展开的。道家关于性欲的观念具有一种"性的疏远"——一种对...
性欲和性别是早期道家关注的主要主题。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讨论或多或少是摆脱了情爱的内涵的。《老子》谈到的性欲远远地超乎人之上,它是在生物学和宇宙学的框架之中展开的。道家关于性欲的观念具有一种"性的疏远"——一种对欧洲古代和现代情爱观念的疏远。另一方面,源于希腊古典时期的"情爱"的古老模式,又颇类似于《老子》中关于性的想象。《老子》不赞成苏格拉底式的厄洛斯的"对身体的克服"——这一点,就像在基督教的许多信仰派别那里一样,因为对身体的克服很容易转变成对身体的蔑视。此外,对于《老子》来说,人际关系并不是进入性交的一把钥匙。而且,最终在性交中起作用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与神圣事物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超越感官的东西黏附于性欲之上,身体也好,世俗的东西也好,都不可能通过性交而被超越。西方哲学所走的是一条区分情爱和性欲的道路,《老子》一书中是不曾涉及此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性欲
情爱
身体
中西文化
原文传递
蕺山性学与阳明心学的本质差异——一个佛教的观点
2
作者
陈荣灼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9,共9页
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奠基人之一,牟宗三先生有两项重要的学术贡献:首先,于《佛性与般若》一书,史无前例地将天台宗"圆教"的"存有论性格"凸显出来;其次,于《心体与性体》一书,石破天惊地把刘蕺山与胡五峰共判归于程朱...
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奠基人之一,牟宗三先生有两项重要的学术贡献:首先,于《佛性与般若》一书,史无前例地将天台宗"圆教"的"存有论性格"凸显出来;其次,于《心体与性体》一书,石破天惊地把刘蕺山与胡五峰共判归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外的"第三系"。虽然近来学界对于刘蕺山是否属于"第三系"出现不少批评甚至反对的声音,可是,却罕见有人把牟宗三这两大发现综合起来,以见出其对于新儒学开拓上的巨大潜力。透过将与天台圆教相提并论,以为其"三系说"提供一种崭新的辩护与证成方式的尝试,旨在阐明:一方面蕺山之学属天台"圆教"类型,另一方面,"阳明心学"属"别教"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存有论性格
第三系
蕺山之学
天台圆教
阳明心学
别教
原文传递
题名
《老子》中的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汉斯-格奥尔格.默勒
张思齐
机构
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哲学系
武汉
大学
中文系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9-155,共7页
文摘
性欲和性别是早期道家关注的主要主题。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讨论或多或少是摆脱了情爱的内涵的。《老子》谈到的性欲远远地超乎人之上,它是在生物学和宇宙学的框架之中展开的。道家关于性欲的观念具有一种"性的疏远"——一种对欧洲古代和现代情爱观念的疏远。另一方面,源于希腊古典时期的"情爱"的古老模式,又颇类似于《老子》中关于性的想象。《老子》不赞成苏格拉底式的厄洛斯的"对身体的克服"——这一点,就像在基督教的许多信仰派别那里一样,因为对身体的克服很容易转变成对身体的蔑视。此外,对于《老子》来说,人际关系并不是进入性交的一把钥匙。而且,最终在性交中起作用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与神圣事物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超越感官的东西黏附于性欲之上,身体也好,世俗的东西也好,都不可能通过性交而被超越。西方哲学所走的是一条区分情爱和性欲的道路,《老子》一书中是不曾涉及此区别的。
关键词
《老子》
性欲
情爱
身体
中西文化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蕺山性学与阳明心学的本质差异——一个佛教的观点
2
作者
陈荣灼
机构
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哲学系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9,共9页
文摘
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奠基人之一,牟宗三先生有两项重要的学术贡献:首先,于《佛性与般若》一书,史无前例地将天台宗"圆教"的"存有论性格"凸显出来;其次,于《心体与性体》一书,石破天惊地把刘蕺山与胡五峰共判归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外的"第三系"。虽然近来学界对于刘蕺山是否属于"第三系"出现不少批评甚至反对的声音,可是,却罕见有人把牟宗三这两大发现综合起来,以见出其对于新儒学开拓上的巨大潜力。透过将与天台圆教相提并论,以为其"三系说"提供一种崭新的辩护与证成方式的尝试,旨在阐明:一方面蕺山之学属天台"圆教"类型,另一方面,"阳明心学"属"别教"立场。
关键词
牟宗三
存有论性格
第三系
蕺山之学
天台圆教
阳明心学
别教
Keywords
MOU Zong-san
ontological character
the third school
LIU Ji-shan's teaching
the PertectTeaching of the Tian-Tai
WANG Yang-ming' s theory of mind
the Special Teaching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老子》中的性
汉斯-格奥尔格.默勒
张思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3
原文传递
2
蕺山性学与阳明心学的本质差异——一个佛教的观点
陈荣灼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