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吸热偏差计算及深度调峰水动力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西容 宋园园 +3 位作者 周妍君 吕俊复 黄中 杨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047-6056,I0017,共11页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深度调峰过程中受热负荷及质量流速变化的影响容易出现管壁拉裂、超温爆管等安全问题,故有必要对锅炉深度调峰负荷时热偏差系数、水动力特性进行计算研究。该文根据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及水冷屏结构,建立...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深度调峰过程中受热负荷及质量流速变化的影响容易出现管壁拉裂、超温爆管等安全问题,故有必要对锅炉深度调峰负荷时热偏差系数、水动力特性进行计算研究。该文根据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及水冷屏结构,建立水动力计算数学模型并运用实炉测量数据计算实炉热偏差系数,对310及110MW负荷实炉热偏差系数进行计算,并采用110MW负荷实炉热偏差系数对120及70MW(深度调峰负荷)的水动力进行计算,将120MW负荷时的出口汽温计算结果与实炉测量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对70MW深度调峰负荷水动力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高低负荷时热偏差系数分布规律不同,在相近负荷时炉膛热偏差系数呈现出一致性,并且锅炉在70MW深度调峰负荷时,锅炉能安全稳定运行。深度调峰负荷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吸热偏差系数及水动力特性的计算研究,为现有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深度调峰优化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热偏差系数 深度调峰 水动力特性 实炉数据
下载PDF
并联竖直上升通道内二氧化碳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2
作者 邓越文 雷贤良 +2 位作者 刘清江 刘书涵 吴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26-2736,I0018,共12页
先进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因具有紧凑、高效灵活的特点,在第三代光热系统和第四代核电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流动不稳定性威胁着机组的安全运行。为研究竖直... 先进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因具有紧凑、高效灵活的特点,在第三代光热系统和第四代核电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流动不稳定性威胁着机组的安全运行。为研究竖直上升并联管内CO_(2)的流动不稳定性,该文建立CO_(2)流动不稳定性系统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热工参数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引入无量纲节流系数,构建CO_(2)流动不稳定性预测模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误差±20%)。研究发现,增加系统压力、增加质量流量及过冷度范围在5~20℃时,减小过冷度均有利于提高并联管间流动的稳定性;随着出口节流增加,并联管间流动稳定性降低,且发生不稳定性的界限热负荷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流动不稳定性 并联管 界限热负荷
下载PDF
多相流管线蚀满泄漏时的水动力学特性分析
3
作者 白真权 刘磊 周芳德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5年第z1期131-133,共3页
将背压分析方法、两相流管道效率与潘汉德公式相结合,分析了多相状态下点蚀泄漏时的天然气管道输运特性,导出了气液两相流泄漏系数与当量输气流量等新概念,提出了通过分析天然气管道的输运特性而监测多相泄漏的新方法.通过在在内径50mm... 将背压分析方法、两相流管道效率与潘汉德公式相结合,分析了多相状态下点蚀泄漏时的天然气管道输运特性,导出了气液两相流泄漏系数与当量输气流量等新概念,提出了通过分析天然气管道的输运特性而监测多相泄漏的新方法.通过在在内径50mm、长100m的水平管中模拟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泄漏时的管道基本输运特性曲钱,且偏离程度随气体泄漏比率的增大增大,据此可监测多相泄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天然气 泄漏 气体输运 管道特性
下载PDF
不带外置床的700 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失电后水冷壁安全计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启刚 吕卓 +4 位作者 石友 鲁佳易 周旭 王奥宇 杨冬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通过对某660 MW电厂失电事故过程中烟气温度、蒸汽温度及工质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了炉膛密相区、过渡区及稀相区热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某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为对象,... 通过对某660 MW电厂失电事故过程中烟气温度、蒸汽温度及工质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了炉膛密相区、过渡区及稀相区热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某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为对象,建立了失电事故发生后水冷壁内的流动传热计算模型,开发了以Fortran语言为基础的水冷壁内瞬态特性计算程序。分别对密相区、过渡区及稀相区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失电后的水冷壁壁温及出口工质温度等热力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失电后水冷壁密相区出口的最高壁温为558.6℃,稀相区出口的最高壁温为579.6℃,不需要配备紧急补水泵来保证失电后水冷壁的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电厂处理超超临界CFB锅炉失电事故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 失电 热负荷 水冷壁
下载PDF
变负荷工况下并联管内超临界水脉动流动及换热特性
5
作者 王文毓 杨冬 +1 位作者 王林 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0-2717,I0016,共9页
为了避免流动不稳定现象对水冷壁安全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机组变负荷过程中,并联水冷壁管内超临界水的脉动流动及其换热特性。以Φ25×3 mm的1Cr18Ni9Ti并联管为实验段,在压力23~30 MPa,质量流率0.05~0.2 kg/s,入... 为了避免流动不稳定现象对水冷壁安全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机组变负荷过程中,并联水冷壁管内超临界水的脉动流动及其换热特性。以Φ25×3 mm的1Cr18Ni9Ti并联管为实验段,在压力23~30 MPa,质量流率0.05~0.2 kg/s,入口水温200~390℃,入口压降系数0~5.5,热流密度0~500 kW/m^(2)的范围设置不同实验组,通过增加实验段热负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类型的脉动及其边界,记录通道内质量流率和压力的变化,得到壁面温度的振荡曲线,分析了脉动流动的规律以及脉动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Ⅰ类高频和Ⅱ类高频3种脉动随着热负荷的增大依次出现。低频脉动和Ⅱ类高频脉动分管参数和总体参数同相脉动,而Ⅰ类高频脉动是管间脉动,主管道的流量几乎不会波动。对于低频脉动,振幅和频率的增大都会使通道中低比热流体的含量增大,从而降低流体换热能力;对于高频脉动,振幅的增大会减弱边界层热阻,有利于换热;频率的增加加大了通道中流体之间的能量交换,抑制了管子与流体之间的换热。可知,流动不稳定现象具有复杂的换热特性,应尽量将运行工况设定在脉动边界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不稳定性 脉动换热 超临界压力
下载PDF
流道结构和几何尺寸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谭雅巍 姜炜 +2 位作者 李增耀 何雅玲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6-1028,共3页
流场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重要部件之一。本文对以氢气和氧气作为反应气体的质子交换膜电池的极化曲线进行了实验测定,研究了不同流场板结构、流场板深度和宽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组合流道的电池性能最佳.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流场 流场板 电池性能
下载PDF
内螺旋肋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定才 何雅玲 +1 位作者 刘启斌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9-1031,共3页
对六种内螺旋肋管进行了流动与传热的实验研究,实验管内径为16.25-16.69 mm,内螺旋肋高为0.28-0.44 mm,螺旋肋牙数为40-45,螺旋角为43°-45°.研究表明,内螺旋肋管可以有效地强化传热,本文所研究的管型的传热强化倍率为1.... 对六种内螺旋肋管进行了流动与传热的实验研究,实验管内径为16.25-16.69 mm,内螺旋肋高为0.28-0.44 mm,螺旋肋牙数为40-45,螺旋角为43°-45°.研究表明,内螺旋肋管可以有效地强化传热,本文所研究的管型的传热强化倍率为1.67-2.99.比较了两种评价内螺旋肋管性能的方法.用Webb模型及Ravigururajan模型对内螺旋肋管进行了性能预测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两个模型的预测值与本试验结果有较大偏差,相对而言,传热模型稍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旋肋管 强化传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矩形和圆形微通道内流体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钟主海 刘磊 +1 位作者 樊辉青 张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76-81,共6页
流体在微米级通道中的流动规律与常规通道不同,其区别主要体现在摩擦因子、转捩雷诺数和泊肃叶数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实验研究了水在水力直径为167~195 m矩形硅通道和水力直径为168~399 m圆形玻璃微管中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对水力... 流体在微米级通道中的流动规律与常规通道不同,其区别主要体现在摩擦因子、转捩雷诺数和泊肃叶数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实验研究了水在水力直径为167~195 m矩形硅通道和水力直径为168~399 m圆形玻璃微管中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对水力直径为167~195 m的矩形通道,其转捩雷诺数发生在1 300~1 480;对水力直径为168~399 m的圆形通道,其转捩雷诺数位于2 600~2850,且二者的摩擦因子和泊肃叶数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这说明了微通道的形状对流动阻力特性没有明显影响。通道S-3的长径比为173,其入口段长度比常规管道入口段略长,说明微通道的入口效应较明显。实验测量了微通道的局部阻力压降随流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突变微通道内水流动的局部阻力符合常规理论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因子 粗糙度 泊肃叶数 流动阻力 局部阻力
下载PDF
矩形扩压通道内流动控制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永慧 樊涛 +2 位作者 张荻 叶冬挺 王顺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99,共8页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和大涡模拟方法对带有涡旋射流的矩形扩压器分离控制的流场进行了实验和数值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通过分析实验和计算得到相关截面速度和涡量分布,讨论了涡旋射流的二维涡结构;同时应用三维涡识...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和大涡模拟方法对带有涡旋射流的矩形扩压器分离控制的流场进行了实验和数值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通过分析实验和计算得到相关截面速度和涡量分布,讨论了涡旋射流的二维涡结构;同时应用三维涡识别技术获得了射流产生各种涡旋结构的流动形态,重点研究射流流向涡结构的生成、发展等动力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射流剪切层涡系的结构随着时间推移从涡卷演化为了涡环;射流孔口前缘的马蹄涡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反向涡对具有明显的时均特性。此外还通过对比射流控制前后扩压器表面压力系数、分离区长度、扩张段流动形态及观测点功率谱分析等多种方式探讨了射流控制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并指出射流在下游远场形成的纵向涡旋将主流流场边界层外的高能流体卷入到边界层内,增加了边界层内部的流动能量,从而延缓或抑制了流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涡旋射流 粒子成像测速 大涡模拟
下载PDF
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动力及流动不稳定特性计算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董乐 辛亚飞 +3 位作者 李娟 杨冬 姜孝国 王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5-1554,共10页
水动力特性及流动不稳定性的准确计算和分析,对660MW超超临界CFB锅炉水冷壁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自主开发的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设计方案,将其水冷壁系统等效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 水动力特性及流动不稳定性的准确计算和分析,对660MW超超临界CFB锅炉水冷壁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自主开发的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设计方案,将其水冷壁系统等效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水动力计算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其4个负荷下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建立了适用于超超临界锅炉流动不稳定性计算分析的一维单通道通用数值计算模型,选取25%锅炉最大连续出力(boiler maximum continue rate,BMCR)负荷下的危险回路进行了流动不稳定性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超超临界CFB锅炉水冷壁系统的总压降低于煤粉炉的压降;水冷壁流量分配呈正响应特性,4个负荷下最大的流量偏差为20.98%;最大的出口工质温度偏差出现在后墙,为8.4℃;各负荷下的壁温均处于管子材料的允许温度范围之内,不会出现高温爆管的现象;水冷壁不会发生流动不稳定性,锅炉的运行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60 MW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 水动力特性 流动不稳定性
下载PDF
MPS型磨煤机制粉系统动态模型与瞬态运行优化控制研究
11
作者 王朝阳 石慧 +4 位作者 王文毓 许朋江 范建林 刘明 严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518-6528,I0019,共12页
为提升MPS型磨煤机制粉系统变出力过程关键参数的控制精度,该文建立并验证制粉系统动态模型,开展控制策略优化研究。在原逻辑基础上,提出考虑煤质水分信息的前馈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温控制回路,以优化控制策略。开展煤质水分增加、给煤速... 为提升MPS型磨煤机制粉系统变出力过程关键参数的控制精度,该文建立并验证制粉系统动态模型,开展控制策略优化研究。在原逻辑基础上,提出考虑煤质水分信息的前馈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温控制回路,以优化控制策略。开展煤质水分增加、给煤速率增加、磨煤机变出力等瞬态过程模拟研究,获得制粉系统关键参数瞬态特征和能耗特性,验证所提出策略的优越性。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控制逻辑后,系统在应对煤质水分突变、煤量突变等扰动时的响应速率增加、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波动范围减小50%以上、瞬态能耗下降2.4%。磨煤机在变出力过程中,稳态能耗可降低100 kW以上,制粉过程能耗降低6.82%,瞬态过程中磨煤机出口风温的波动幅度下降50%、响应时间缩短10%以上、可实现瞬态节能5.43%,保障制粉系统的运行安全并降低能耗。在燃煤发电机组中应用提出的制粉系统优化控制逻辑,可降低燃煤发电机组变负荷瞬态过程中负荷率、主汽压力等关键参数的运行偏差,提高机组的运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S型磨煤机 制粉系统 动态模型 变出力 瞬态能耗 控制优化
下载PDF
耦合相变储能的火电机组集成系统控制策略优化及效果分析
12
作者 王珠 刘明 +2 位作者 赵永亮 王朝阳 严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235-7246,I0012,共13页
提升火电机组调峰调频能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该文从锅炉-汽轮机能流解耦角度出发,设计抽取部分中压缸排汽进行储热的相变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耦合后形成机-炉-储集成系统,提出重构机-炉-储三主体负荷指令的控制策略,并以某... 提升火电机组调峰调频能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该文从锅炉-汽轮机能流解耦角度出发,设计抽取部分中压缸排汽进行储热的相变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耦合后形成机-炉-储集成系统,提出重构机-炉-储三主体负荷指令的控制策略,并以某660 MW(P_(e0)=660 MW)超超临界机组为例进行效果评估。考虑中压缸排汽参数后,选取融化温度为117.7℃的赤藓糖醇为储能材料,研究抽汽比例对机组降负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压缸排汽的抽汽比例由0.00变为0.85时,机组等效降负荷速率由2.00%P_(e0)/min提升至5.13%P_(e0)/min,柔性明显增强;储能系统中储热量最大为118.73 GJ,储(火用)量最大为28.97 GJ;负荷指令重构后,系统瞬态过程中热效率增加,最大增加了1.85%,(火用)效率降低,最大降低了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相变储能 集成系统 指令重构 控制策略
下载PDF
超(超)临界垂直管圈锅炉水冷壁流量分配及壁温计算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杨冬 于辉 +2 位作者 华洪渊 高峰 杨仲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32-38,共7页
水冷壁流量分配和壁温计算方法是开发自主产权超(超)临界锅炉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垂直管圈结构和炉内热负荷分布特点,将水冷壁划分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超(... 水冷壁流量分配和壁温计算方法是开发自主产权超(超)临界锅炉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垂直管圈结构和炉内热负荷分布特点,将水冷壁划分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流量和壁温计算的数学模型。与传统的图解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精度高、能够处理复杂结构等优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185个回路方程和10个压力节点方程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直接求解的方法,得到了100%、50%和35%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负荷下玉环电厂100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流量分配和壁温分布,并与国外公司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符合较为一致,流量分配的最大误差为9.7%,壁温误差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水冷壁 流量分配 壁温 非线性方程组
下载PDF
亚临界及近临界压力区低质量流速垂直内螺纹管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潘杰 杨冬 +2 位作者 朱探 董自春 毕勤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9-85,共7页
在低质量流速条件下,对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汽水两相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段采用了材料为SA-213T12的φ32mm×6.3mm四头内螺纹管。试验参数范围为压力p=12~21MPa,质量流速G=232~773kg/(m2·s),内壁热流... 在低质量流速条件下,对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汽水两相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段采用了材料为SA-213T12的φ32mm×6.3mm四头内螺纹管。试验参数范围为压力p=12~21MPa,质量流速G=232~773kg/(m2·s),内壁热流密度q=132~663kW/m2。试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垂直上升内螺纹管的壁温分布特性,分析了压力、内壁热负荷和质量流速变化对内螺纹管传热特性的影响,探讨了传热恶化的发生机制,并给出了能用于工程实际的传热试验关联式。试验结果表明:在亚临界及近临界压力区,垂直上升内螺纹管会发生第2类传热恶化——干涸(dryout),而在试验中未观测到第1类传热恶化——膜态沸腾(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DNB)。压力与内壁热负荷的增大,以及质量流速的减小,均会导致干涸提前发生和干涸后的壁温飞升值增大。与亚临界压力区相比,内螺纹管在近临界压力区的传热特性变差,管壁温度显著升高,发生传热恶化时的临界焓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及近临界压力 低质量流速 内螺纹管 传热特性 壁温 干涸
下载PDF
组合弯头内气固两相流动磨损特性的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宇 何琪 +2 位作者 于飞 刘明 严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2-839,共8页
燃煤电厂烟道及煤粉管道中的流动是高雷诺数的气–固两相流,其流动磨损特性影响烟风煤粉系统的性能。受布置空间限制,管道常需要连续布置弯头,此时弯头间距往往较小,弯头结构的耦合作用会对管道内的流动及磨损特性产生影响。该文采用离... 燃煤电厂烟道及煤粉管道中的流动是高雷诺数的气–固两相流,其流动磨损特性影响烟风煤粉系统的性能。受布置空间限制,管道常需要连续布置弯头,此时弯头间距往往较小,弯头结构的耦合作用会对管道内的流动及磨损特性产生影响。该文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离散相模型和Tulsa大学冲蚀与腐蚀研究中心(Erosion/Corrosion Research Center,E/CRC)磨损模型,分别对两种组合弯头内的气–固两相流动与磨损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两种组合弯头内流场、壁面磨损分布及最大磨损出现位置。并基于管壁磨损特性对组合弯头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布置Z型组合弯头结构时,应尽量采用L/D=2的组合方式,以保证较小的壁面磨损;而在布置Π型组合弯头结构时,应尽量使两弯头直接相连(L/D=0)使管壁磨损最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弯头 气固两相流 冲蚀磨损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等质量流速水冷壁流量分配及壁温计算 被引量:24
16
作者 周旭 杨冬 +1 位作者 肖峰 邵国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3-18,共6页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bed,CFB)燃烧技术与超临界蒸汽压力循环的优点相结合。水冷壁流量分配是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一个主要技术关键。该文建立了计算复杂流动网络系统回路流量及节点压力的数...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bed,CFB)燃烧技术与超临界蒸汽压力循环的优点相结合。水冷壁流量分配是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一个主要技术关键。该文建立了计算复杂流动网络系统回路流量及节点压力的数学模型,并对非线性方程组采用迭代方法进行求解。对一台600MW中低质量流速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流量分配及壁温分布进行计算,分析中低质量流速在超临界循环流化床中应用的优点。结果表明在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oiler maximum continuous rating,BMCR)、50%BMCR及30%BMCR负荷下,水冷壁的流量偏差和热偏差较小,流量偏差最大为6.6%。各负荷下管壁温度均处于管子材料的允许温度之内。该文可为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中等质量流速 水冷壁 流量分 壁温:非线性方程组
下载PDF
内螺纹管内超临界水的流动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伟强 李会雄 +4 位作者 张庆 雷贤良 张一帆 迟浩淼 贾敏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7,4,共7页
在压力22.5~28MPa,质量流速600~1000kg·m-2·s-1,工质比焓800~3100 kJ·kg-1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在四头内螺纹管内的流动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内螺纹管流动阻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压力、质量流速和工质比... 在压力22.5~28MPa,质量流速600~1000kg·m-2·s-1,工质比焓800~3100 kJ·kg-1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在四头内螺纹管内的流动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内螺纹管流动阻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压力、质量流速和工质比焓变化对内螺纹管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压力下质量流速对摩擦阻力压降有很大影响,但对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很小;在拟临界区域摩擦阻力系数有阶跃式增长现象,且这种阶跃增长现象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弱。整理试验数据得到超临界水的内螺纹管摩擦阻力系数经验关联式,与试验值相比误差小于15%,为设计具有良好水动力特性的超临界锅炉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内螺纹管 流动阻力 摩擦阻力系数 拟临界温度
下载PDF
室内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温度分布及湍流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18
作者 马良栋 陶文铨 +1 位作者 戴颖 孙德兴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1-503,共3页
采用k-ε模型和壁面函数法耦合辐射模型对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房间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室内温度分布特征及流动特性,得出了室内空气温度分布随室内高度的变化关系、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及热流的分布特性,数值结果表明了在室内主流区域空... 采用k-ε模型和壁面函数法耦合辐射模型对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房间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室内温度分布特征及流动特性,得出了室内空气温度分布随室内高度的变化关系、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及热流的分布特性,数值结果表明了在室内主流区域空气温度分布均匀,其温差在1℃左右,从而说明了低温地板辐射采暖舒适性的原因,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了辐射在地板采暖中的重要性,辐射热流达到了总热流的5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湍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动与换热特性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剑飞 李斌 +5 位作者 黄文江 雷勇刚 楚攀 李瑞 何雅玲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49,共3页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及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当保持螺旋周期为定值时,在相同流量下和相同壳径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压降随螺旋角增大而减小,且远低于弓形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壳径减小时,压降增加明显。...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及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当保持螺旋周期为定值时,在相同流量下和相同壳径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压降随螺旋角增大而减小,且远低于弓形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壳径减小时,压降增加明显。相同Re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换热系数低于弓形折流板,在螺旋角为40°时达到最大值。相同流量下,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单位压降和单位泵功下的换热系数均高于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 压降 换热系数 传热强化
下载PDF
汽轮机高位布置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系统变工况㶲经济性分析
20
作者 李延兵 贾树旺 +3 位作者 张军亮 符悦 刘明 严俊杰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69-78,共10页
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普及给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此问题,燃煤机组承担了调峰调频的主要任务。汽轮机高位布置技术可大幅减少耐高温材料的用量,从而提高超高参数机组的经济性。为获得汽轮机高位布置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 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普及给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此问题,燃煤机组承担了调峰调频的主要任务。汽轮机高位布置技术可大幅减少耐高温材料的用量,从而提高超高参数机组的经济性。为获得汽轮机高位布置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变负荷性能,建立了㶲分析和㶲经济性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负荷下机组的㶲经济性,获得了机组变负荷的不可逆性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改善高压加热器的㶲效率;采用汽轮机高位布置技术的燃煤机组的度电成本为0.3324元/(kW·h);发电的㶲价格随着负荷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燃煤发电 火力发电 汽轮机 高位布置 节能减排 㶲经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