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关系的法律干预机制研究——从国家、社会和私人责任平衡的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贤日 彭耀宗 《法治社会》 2017年第4期6-11,共6页
《劳动合同法》自2007年出台,经2012年修改,已施行10年,在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部分规定也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实质上是关于法律对劳动关系调整的度应当如何确定的问题。从这一角... 《劳动合同法》自2007年出台,经2012年修改,已施行10年,在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部分规定也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实质上是关于法律对劳动关系调整的度应当如何确定的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应当把握自治与国家干预的平衡,并考虑社会大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接受程度,尽量维持法律制度的稳定。只有确实存在必要而且充分的理由、法律确有不当、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时才作出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关系 调适度
下载PDF
劳动法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贤日 李蕊 《地方立法研究》 2018年第3期95-109,共15页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有序的重要社会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不断出现新业态的用工形式,用工形式日益灵活多样,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变化,使得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原有的调...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有序的重要社会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不断出现新业态的用工形式,用工形式日益灵活多样,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变化,使得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原有的调整机制和规范日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面对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劳动关系,现有的劳动法体系在调整这些劳动关系时显现出其滞后性,劳动法体系的优化还有很大空间。应该适时优化劳动法体系,及时修改《劳动法》及相关法,平衡好国家、社会、私人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方面的负担,创设适应新业态灵活多样用工的准劳动关系法律适用规则体系,消除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内部的矛盾和混乱,梳理好适应新时代劳动关系调整需要的规则体系,使劳动法能够应对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时代社会发展变革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劳动关系 劳动法体系
下载PDF
转型期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叶静漪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44-45,共2页
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本期"中国模式"栏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转型路径、中外比较以及新模式探索中产生的新认识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本期"中国模式"栏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转型路径、中外比较以及新模式探索中产生的新认识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展望和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前景,对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法制建设 转型期 社会工作
下载PDF
论劳动权的法律保障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嘉 《团结》 2006年第6期27-30,64,共5页
关键词 法律保障 劳动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 公平正义 基本权利 劳动者
下载PDF
日本法上的劳动者人格保护—以劳动者健康隐私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魏倩 《科技与法律》 2014年第3期360-360,363-394,共33页
劳动者人格保护是现代劳动法上的重要内容。从以恢复劳动者之对等人格的集体劳动法律发展伊始,劳动者如何获得法律上"人"之对待,是促使劳动法发展演进的动力来源之一。我国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人格研究甚少,基本停滞于"劳... 劳动者人格保护是现代劳动法上的重要内容。从以恢复劳动者之对等人格的集体劳动法律发展伊始,劳动者如何获得法律上"人"之对待,是促使劳动法发展演进的动力来源之一。我国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人格研究甚少,基本停滞于"劳动者尊严"的保护原则宣誓上,其中,劳动者的健康隐私,在近年社会运动过程中获得了反歧视法上的保护。然而,无论是何种劳动者隐私,均属于劳动者人格权的范围,应当从劳动者人格权保护上予以正视。以日本劳动者人格保护中的健康隐私保护为例,其在实体法和判例法上的经验,可为我国劳动者人格保护问题的研究深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人格 劳动者隐私 健康隐私 安全配虑义务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要补什么法律短板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98-100,共3页
“新就业形态”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化,导致从业者和用人单位法律关系的定性模糊化。从业者工作时间过长、缺乏必要的劳动基准保护,职业风险大、工伤认定困难等都是目前“新就业形态”存在的法律困境。对此,要规... “新就业形态”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化,导致从业者和用人单位法律关系的定性模糊化。从业者工作时间过长、缺乏必要的劳动基准保护,职业风险大、工伤认定困难等都是目前“新就业形态”存在的法律困境。对此,要规范“新就业形态”的用工关系,保护从业者的合法劳动权益,补齐“新就业形态”法律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劳动法 社会保障法
下载PDF
强化劳动监察的意识与职能 被引量:23
7
作者 黎建飞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05年第12期43-43,共1页
“一个国家的劳动法无论多么先进,如果没有使之强制执行的劳动监察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前国际劳工局局长报告中的这段话清楚地阐述了劳动监察在劳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在运用国家权力促进劳动保障法律准确有效实施中,劳动监察起... “一个国家的劳动法无论多么先进,如果没有使之强制执行的劳动监察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前国际劳工局局长报告中的这段话清楚地阐述了劳动监察在劳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在运用国家权力促进劳动保障法律准确有效实施中,劳动监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劳动法发展的历程中,就是因为其他社会监督力度欠缺,才由国家行政机关构建了专门的劳动监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制 监察制度 劳动保障法律 国际劳工局 国家行政机关 强制执行 就业权 劳动者权利 劳动领域 工作时间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的成就与期待 被引量:9
8
作者 林嘉 《中国社会保障》 2015年第2期32-33,共2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改革背景下,期待"十三五"社会保障法治建设能够有新的突破。取得的成就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七大法律部门中,社会法的建设较为薄弱,而社会保障法领域尤甚,以养老、医疗为核心的社会保险各项制度曾长期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法 中国社会保障 法治体系 法治国家 社会法 基本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权 参保人 社会保障管理
原文传递
全民医保应走依法改革之路
9
作者 林嘉 《中国医疗保险》 2015年第3期28-29,共2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如何配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总目标的实现,加快医疗保险法制建设,逐步实现法治医保,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新课题。良法善治,立法先行。加快立法,全面构建医疗保险法治体...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如何配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总目标的实现,加快医疗保险法制建设,逐步实现法治医保,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新课题。良法善治,立法先行。加快立法,全面构建医疗保险法治体系,把各项改革、重大决策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参保、依法施保,依法管理和经办服务,全民医保才会逐步走向完善。本期特邀法学专家及医保经办管理者就如何加快法制建设、逐步实现法治医保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医保 改革 依法治国 法制建设 医疗保险 依法管理 管理者 立法
下载PDF
劳动争议ADR研究--兼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之解读 被引量:23
10
作者 翟玉娟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3-140,共8页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弊病已经成为制约劳动纠纷及时、公平解决的瓶颈,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平且富有效率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乃为立法者、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然增加了劳动争议调解...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弊病已经成为制约劳动纠纷及时、公平解决的瓶颈,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平且富有效率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乃为立法者、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然增加了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但在调解渠道的设计上仍然不够多样,也没有改变劳动仲裁强制性、前置性和行政性的特点。劳动仲裁由收费改为不收费的制度使劳动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数大幅增加,抑制了其他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方式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 非诉讼解决 协商 调解 仲裁
原文传递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嘉 《人权》 2005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 失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
原文传递
论社会救助法的价值功能及其制度构建 被引量:20
12
作者 林嘉 陈文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社会救助法是一部重要的社会立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针对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立法建议。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法的若干价值功能,并提出社会救助法应当秉持发展性、多元性、补充性和程序性等现代... 社会救助法是一部重要的社会立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针对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立法建议。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法的若干价值功能,并提出社会救助法应当秉持发展性、多元性、补充性和程序性等现代社会救助理念。同时,立法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即公民社会救助的权利内容、救助体系城乡一体化、再就业促进、财政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程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立法理念 制度构建
原文传递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价值、制度创新及影响评价 被引量:39
13
作者 林嘉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共8页
《劳动合同法》自制定、通过到实施,一直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并没有随着该法的施行而结束,反倒对实施前该法引起的劳动关系变动、实施后该法的社会效果进行了更多的思考。本期刊发的几篇对热点、难点进行... 《劳动合同法》自制定、通过到实施,一直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并没有随着该法的施行而结束,反倒对实施前该法引起的劳动关系变动、实施后该法的社会效果进行了更多的思考。本期刊发的几篇对热点、难点进行解读,对实施效果进行前瞻的文章,意在为读者准确理解和适用该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立法价值 影响评价 制度创新 解读 社会效果 劳动关系
原文传递
社会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 被引量:18
14
作者 林嘉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共6页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从本质上说,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法作为规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法律...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从本质上说,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法作为规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法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社会法治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应该尽快加以解决,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法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构建 民主法治 中共中央
原文传递
审慎对待《劳动合同法》的是与非 被引量:28
15
作者 林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61,共6页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部分政界、学界和企业界人士将经济下行原因归咎于《劳动合同法》,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然而,企业成本的增加是由多方面原因所造成,不能单纯归咎于《劳动...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部分政界、学界和企业界人士将经济下行原因归咎于《劳动合同法》,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然而,企业成本的增加是由多方面原因所造成,不能单纯归咎于《劳动合同法》。在价值判断层面,《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进行倾斜保护有其正当性。但在法律技术层面,《劳动合同法》中部分规定也的确存在不足。对待《劳动合同法》的修改问题,应当审慎理性地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 经济下行 价值理念 法律修改
原文传递
信访渠道与法律渠道对接的理论和实践--由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切入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贤日 石小兵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96-116,160-161,共21页
信访在现有体制和法治环境下对社会矛盾的缓和与化解有着重要的意义。信访渠道与法律渠道共同化解了广东省近几年来数量一直居高不下的劳动争议进而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由于现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高成本、低效率及低公正性,劳资间... 信访在现有体制和法治环境下对社会矛盾的缓和与化解有着重要的意义。信访渠道与法律渠道共同化解了广东省近几年来数量一直居高不下的劳动争议进而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由于现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高成本、低效率及低公正性,劳资间利益争议救济渠道的空缺,司法权威的式微和部分劳动者的效仿信访,出现"信访不信法"的社会怪象。结合广东省的劳动争议处理实践,我国应借鉴两大法系中典型国家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区分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并设计不同的救济渠道,注重政府公信力和法治权威的塑造,分阶段推进兼预防性、中立性、公正性、高效性、刚性和公信力于一身之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内的各种社会利益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完善,实现信访在法治轨道下的转型,并反过来成为法治前进的助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法律渠道 信访渠道 利益争议 转型
原文传递
社会保险权利救济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嘉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4年第3期53-73,共21页
社会保险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社会保险救济的权利基础,其权能主要包括参保权、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信息知情权、监督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提请法律救济的权利。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权利救济模式主要是根据争议主体的不同分别适用... 社会保险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社会保险救济的权利基础,其权能主要包括参保权、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信息知情权、监督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提请法律救济的权利。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权利救济模式主要是根据争议主体的不同分别适用行政争议程序和劳动争议程序,这种分散式的权利救济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直接影响社会保险权利救济的实效。要科学构建我国社会保险权利救济模式,就必须将社会保险争议从劳动争议中分离出来,建立一套独立的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机制;加强社会保险行政处理及行政复议程序,将行政处理和行政复议程序作为诉讼的必经程序;并在条件成熟后建立专门的社会法院或社会法庭,独立审理社会保险争议案件,同时建立处理社会保险争议的专门程序规制;建立一支专业的处理社会保险争议的队伍。此外,还应当妥善解决当前社会保险争议处理中的争议问题,譬如哪些社会保险争议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社会保险争议的时效如何起算;怎样看待社会保险争议中当事人之间"私了"协议的效力;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权 救济模式 争议处理机制 程序规制
原文传递
规范劳务派遣 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嘉 《工会信息》 2013年第19期17-18,共2页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的用工方式,与传统用工方式相比,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被作为用工的补充形式在许多国家获得迅速发展。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劳务派遣开始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的用工方式,与传统用工方式相比,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被作为用工的补充形式在许多国家获得迅速发展。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劳务派遣开始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其发展速度及适用人数更是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在相当一些企业,劳务派遣成为了主要用工方式,已超出了劳务派遣所承载的制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工方式 劳动合同 用工单位 劳动行政部门 制度功能 用人单位 劳务派遣用工 经济全球化 中华全国总
原文传递
《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19
作者 林嘉 《施工企业管理》 2007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给很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甚至有人认为用人单位将面临寒冷的“严冬”,果真如此吗?《劳动合同法》到底有哪些新规定?将给用人单位带来哪些影响? 《劳动合同法》一旦实施,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给很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甚至有人认为用人单位将面临寒冷的“严冬”,果真如此吗?《劳动合同法》到底有哪些新规定?将给用人单位带来哪些影响? 《劳动合同法》一旦实施,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将面临挑战。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各类从业人员高达四千多万,而且用工种类繁多。《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利益有哪些保护条款?将给施工企业带来哪些影响?施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需要做哪些调整? 由于《劳动合同法》偏重于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因此,在很多人看来这部法律就是一部“员工保护法”,认为该法的实施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果真是这样吗?换个角度看,《劳动合同法》是否可以成为企业理顺人力资源管理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劳动者 合同法 人力资源管理 立法 用人单位 工程建设行业 管理理念
原文传递
《社会保险法》的八大亮点
20
作者 林嘉 《紫光阁》 2011年第1期15-16,共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历时三年经过四次审议,终于2010年10月28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从法律文本上看,它回应了备受争议的社会保险热点问题,有八大亮点。
关键词 《社会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0年 法律文本 会议通 审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