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阑尾解剖意义
1
作者 王伟 罗琳 +1 位作者 陈强 厍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46-249,共4页
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阑尾解剖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断阑尾炎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影像科接受全腹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检查的320例正常阑尾受检者,年龄18~89岁,通过3D Slicer软件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构建阑尾模型... 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分析阑尾解剖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断阑尾炎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影像科接受全腹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检查的320例正常阑尾受检者,年龄18~89岁,通过3D Slicer软件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构建阑尾模型进行分型,并提取模型最大直径参数为阑尾管腔最大外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常阑尾不同位置分型最大直径差异。结果 320例患者中CT 显示阑尾298例,敏感性为93.13%。位置分型占比最大为盆位(34.23%)。不同位置分型间正常阑尾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阑尾位于结肠后位时管腔最大直径大于其它位置组(p<0.05),回肠位、结肠外位、结肠后位、盆位、髂位的管腔最大直径 95%参考值单侧上限分别为5.4mm、5.0mm、6.3mm、5.4mm、5.2mm。结论 MSCT检查对阑尾检出率较高;正常阑尾最大直径为3~10mm,因此,将阑尾直径>6.0mm作为诊断阑尾炎的参考标准时,应结合其它CT 征象进行综合判断。此外,还需考虑阑尾的生理发育特点,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MSCT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
下载PDF
磁共振IDEAL-IQ序列定量分析腹腔内脏脂肪含量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2
作者 王金凤 罗琳 +1 位作者 陈强 原小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56-2262,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内脏脂肪含量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进而探讨其预测T2DM发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行腹部3.0T MRI检查并有T2DM患者45例(T2DM组),对照组80例,应用IDEAL软件进行图像自动重组,获得脂肪分数(FF图)、弛豫率(R2*)、脂相、水相、同反... 目的探讨腹腔内脏脂肪含量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进而探讨其预测T2DM发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行腹部3.0T MRI检查并有T2DM患者45例(T2DM组),对照组80例,应用IDEAL软件进行图像自动重组,获得脂肪分数(FF图)、弛豫率(R2*)、脂相、水相、同反相位图像。将FF图传至AW 4.6工作站,由两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FF图进行测量。应用ITK-SNAP软件采用阈值分割法半自动勾画腹腔内脏脂肪(VAT)及皮下脂肪组织(SAT),并计算体积。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2DM组的腹腔内脏脂肪组织体积(VATV)、肝脏脂肪分数(HFF)、胰腺脂肪分数(PFF)、甘油三酯(TG)及空腹血糖(FBG)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分析示:PFF判断是否患T2D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6(P<0.01,95%CI:0.534~0.777),截断值为8.44%,敏感度为50%,特异度为82.5%;HFF判断是否患T2DM的AUC为0.744(P<0.05,95%CI:0.637~0.851),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9%、97.5%、42.5%。男性患者VATV判断T2DM的最佳阈值为3466 cm^(3),敏感度为63.2%,特异度为89.5%,AUC为0.78(P<0.01),联合SATV、PFF及HFF时,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84.2%,AUC为0.839(P<0.01);女性患者利用VATV诊断T2DM的最佳阈值为2103 cm^(3),利用该阈值判断T2DM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6.7%,AUC为0.68(P<0.05),联合SATV、PFF及HFF时,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76.2%,AUC为0.909(P<0.01)。(3)TG和FBG每增加1个单位,患T2DM的风险就分别提升了3986.3%及417.1%,即TG和FBG是T2DM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FF、HFF及VATV单独在预测T2DM发病方面,检验效能较低。VATV联合SATV、PFF、HFF预测T2DM发生的检验效能显著提高,其敏感度及特异度亦均明显提高。IDEAL-IQ技术是评估T2DM患者腹腔内异位脂肪组织沉积定量的便捷的方法,具有简单、稳定性好及重复性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内脏脂肪组织 核磁共振 IDEAL-IQ
下载PDF
心脑血管粥样易损斑块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娇 孙凯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68-471,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指稳定性差及存在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急性心脑血管缺血事件主要是由易损斑块的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与头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常同时发生,一些炎症因子在发病早期即可在外...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指稳定性差及存在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急性心脑血管缺血事件主要是由易损斑块的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与头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常同时发生,一些炎症因子在发病早期即可在外周血中被检测到。诊断易损斑块的临床手段有很多,笔者就冠状动脉、头颈部血管粥样易损斑块的影像学诊断及相关血清炎症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造影术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和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全梁 孙凯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74-279,共6页
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肺癌分期及治疗后疗效评估对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双能量CT(DECT)技术的出现,使DECT在肺部肿瘤领域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笔者概述了DECT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该技术鉴别肺部良性和恶性结节肿块、DECT... 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肺癌分期及治疗后疗效评估对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双能量CT(DECT)技术的出现,使DECT在肺部肿瘤领域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笔者概述了DECT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该技术鉴别肺部良性和恶性结节肿块、DECT在肺部肿瘤分期和治疗反应中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