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包头市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国荣 李月春 +3 位作者 程国娟 吕琳 王宝军 张京芬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670-674,共5页
目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卒中最严重的亚型,本研究是确定包头市动脉瘤性SAH的发病率。方法 此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多中心、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从2009年5月8日至2011年5月8日,由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或)神经... 目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卒中最严重的亚型,本研究是确定包头市动脉瘤性SAH的发病率。方法 此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多中心、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从2009年5月8日至2011年5月8日,由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或)神经外科的综合性医院、小型医院和部队医院等多中心(参加研究的中心详见附表)共同收集包头市城镇居民中动脉瘤性SAH病例(年龄≥15岁),并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疾病管理、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信息。并且到包头市唯一的火葬场登记不明原因突然死亡的资料,医生要在其后的4w到死亡者的家中用世界卫生组织(WHO)通用的口头验尸工具表收集资料,以确认是否有可能的SAH发生。用直接法计算年发病率,用中国和WHO人口对包头市人口进行标化。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了226例确诊为SAH的患者,其中65%为女性,平均年龄59±13岁。SAH的年发病率为6.2/10万(95%CI 5.4-7.0),男性为4.3/10万(95%CI 3.3-5.2),女性为8.2/10万(95%CI 6.9-9.6);与世界人口标化校正后,包头市年发病率为6.3/10万(95%CI 5.4-7.1),其中男性为4.5/10万(95%CI 3.5-5.5),女性为8.1/10万(95%CI 6.7-9.4);女性与男性的相对危险度是1.89(95%CI 1.44-2.48)。50岁前后的女性,发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男性的1.48倍(95%CI 0.86-2.54)和2.01倍(95%CI 1.44-2.79)。对照组、治疗及预后的情况将在以后的SAH的危险因素分析中介绍。结论 本研究显示内蒙古包头市SAH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以前国内的报道,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也与以往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迥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强化二级预防管理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红勇 李锐铭 +4 位作者 刘政 程国娟 李秀娥 张锦凤 张京芬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二级预防随访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筛选并收集首发的、发病在30d内、依从性好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先根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结果分... 目的探讨二级预防随访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筛选并收集首发的、发病在30d内、依从性好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先根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结果分层,由于在该研究开始前的预调查,符合高危险层的患者数量少,故高危层暂不作为短期内研究分析。低危、中危层分别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强度的干预,低危层干预组每月干预1次,中危层每月2次。干预内容包括积极宣教以期改变患者生活习惯,督促患者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及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给予指导,两层的对照组均不做任何干预。6个月后由另外的医师进行盲法随访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及药物的服用、吸烟、危险因素控制等情况。结果低危层干预组114例(失访3例)及对照组110例(失访2例)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分别为6.3%和14.6%;中危层干预组113例(失访4例)及对照组115例(失访4例)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分别为7.3%和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层及中危层干预组的药物依从性(除降糖药外)、血脂的达标率和戒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强化随访干预改变患者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的二级预防 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率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锐铭 张京芬 +4 位作者 郝喜娃 吕琳 庞江霞 刘国荣 李月春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确定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内蒙古包头市城区进行前瞻的、基于人群的、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由内蒙古包头市拥有神经内科和(或)神经外科的综合性医院、小型医院和部队医...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确定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内蒙古包头市城区进行前瞻的、基于人群的、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由内蒙古包头市拥有神经内科和(或)神经外科的综合性医院、小型医院和部队医院等多中心共同收集包头市城镇居民中自发性SAH病例(年龄≥15岁)。每个患者选2个对照组,为非SAH患者、同性别、年龄为患者年龄±5岁的包头市城镇居民。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关病史、生活习惯、危险因素等信息。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主要危险因素与SAH的关系,并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226例确诊为自发性SAH的患者,其中65%为女性,发病年龄为20~87岁,平均年龄(58.5±13)岁,434例对照组。高血压、吸烟和低收入是SAH的主要危险因素。与不吸烟者相比,SAH患者中正在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RR)为2.31(95%CI1.31~4.09),但是在女性患者,目前吸烟者和未吸烟的RR为4.00(95%CI1.62~9.89)。吸烟、高血压和低收入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18%、36%和59%。结论本研究显示自发性SAH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和低收入,女性吸烟者患SAH的危险更高,如果控制吸烟和高血压,就会明显降低SAH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弹性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葛志华 邓晓红 张京芬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661-667,共7页
目的探讨弹性蛋白(ELN)基因多态性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IA)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包头市中心医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0例为病例组,按1:2的比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14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 目的探讨弹性蛋白(ELN)基因多态性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IA)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包头市中心医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0例为病例组,按1:2的比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14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均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由IA破裂所致。研究对象提取总DNA;选择ELN基因外显子区标签SNP(tag SNP)rs2071307为研究位点,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基因测序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及病例组各亚组间rs2071307多态分布的差异。结果 (1)内蒙古地区人群中存在ELN基因rs2071307位点GG、GA和AA三种基因型,内蒙古地区人群的多态位点rs2071307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欧洲人群存在显著差异(P<0.05)。(2) ELN基因rs2071307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IA组与对照组间以及破裂IA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蒙古地区人群中存在ELN基因rs2071307位点多态性,该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欧洲地区人群比较存在差异性。但未发现ELN基因多态位点rs2071307与破裂IA存在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蛋白基因 多态性 动脉瘤 单核苷酸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T786C、白细胞介素-6C572G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晓红 葛志华 张京芬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6期662-667,共6页
目的探讨eNOS T786C、IL-6 C572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2月就诊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的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1例及非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健康人群142例基线资料[实验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eNOS T786C、IL-6 C572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2月就诊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的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1例及非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健康人群142例基线资料[实验组与对照组1:2,性别相同,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5.07±9.98)岁],采集抗凝血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基因型,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采用χ~2检验,明确各基因型与散发颅内破裂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eNOS T786C、IL-6 C572G各基因型、等位基因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长期吸烟人数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NOS T786C、IL-6 C572G基因多态性与破裂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内皮型-氧化氮合成酶 白细胞介素-6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