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卟啉枝接联吡啶用于高选择性铜离子荧光传感器的研究
1
作者 张卫军 罗红元 张晓兵 《化学传感器》 CAS 2006年第4期48-53,共6页
该文合成了一种金属卟啉化合物,即酰胺键联接的四苯基卟啉锌和联吡啶(ZnTPPBPy),并首次将其用于识别二价铜离子。其中四苯基卟啉锌作为荧光基团,联吡啶作为识别基团。联吡啶与铜络合以后,通过光致电子转移过程,猝灭四苯基卟啉锌的荧光,... 该文合成了一种金属卟啉化合物,即酰胺键联接的四苯基卟啉锌和联吡啶(ZnTPPBPy),并首次将其用于识别二价铜离子。其中四苯基卟啉锌作为荧光基团,联吡啶作为识别基团。联吡啶与铜络合以后,通过光致电子转移过程,猝灭四苯基卟啉锌的荧光,这为铜离子荧光传感器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考察了该铜离子化学传感器的响应特性。铜离子响应的线性范围为3.2×10-7~1.0×10-5mol/L,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log(ΔF/F)=9.639+1.757log[Cu2+]。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渡金属阳离子中,除了汞离子有轻微干扰外,该传感器对铜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卟啉 联吡啶 光化学传感器 荧光猝灭 铜离子
下载PDF
中外学术交流的先行者——Buck教授1982年中国之行的前后纪事 被引量:1
2
作者 章宗穰 俞汝勤 《化学传感器》 CAS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国际知名电化学家和电分析化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化学系RichardP.Buck教授于2011年7月22日因病去世,享年82岁。在他离世一周年之际,不由回想起Buck教授于1982年12月18日至1983年1月26日来华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与我们朝夕相处的4... 国际知名电化学家和电分析化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化学系RichardP.Buck教授于2011年7月22日因病去世,享年82岁。在他离世一周年之际,不由回想起Buck教授于1982年12月18日至1983年1月26日来华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与我们朝夕相处的40天以及此后三十年的交往。更回忆起Buck教授为化学传感器研究开发所付出的50余年的不懈努力以及开拓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 学术交流 先行者 分析化学家 中国 化学传感器 学术访问 研究开发
下载PDF
磁场-铋膜电极伏安法测定废水中痕量Pb^(2+) 被引量:2
3
作者 戴松林 赖锦文 +1 位作者 高艳平 黄奂彦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采用磁场-铋膜电极伏安法测定废水中痕量Pb2+。铋和铅同时沉积在电极表面形成铋膜电极,为Pb2+的测定提供了一个无汞环境。在高浓度Fe3+存在时,外加磁场促进了Pb2+在电极上的沉积。在磁感应强度0.6T、Fe3+浓度0.09mol/L、Bi3+浓度10μmo... 采用磁场-铋膜电极伏安法测定废水中痕量Pb2+。铋和铅同时沉积在电极表面形成铋膜电极,为Pb2+的测定提供了一个无汞环境。在高浓度Fe3+存在时,外加磁场促进了Pb2+在电极上的沉积。在磁感应强度0.6T、Fe3+浓度0.09mol/L、Bi3+浓度10μmol/L、沉积电位-0.8V、沉积时间60s的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Pb2+的仪器检测灵敏度为4.61μA/(μmol.L-1),线性范围为0.01~1.00μmol/L,检出限为8.5×10-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离子 膜电极 伏安法 磁场 分析方法
下载PDF
酞菁钯—PVC膜硫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及应用
4
作者 廖远熹 童春义 +4 位作者 丁利 李玉瑛 李铮 李小丽 黄杉生 《化学传感器》 CAS 2002年第2期53-56,共4页
以酞菁把为活性物质研制了对硫酸根离子有电位响应的离子电极。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实验室废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在温度为25℃,浓度为0.01mol/L Tris的体系中,以PVC-酞菁把硫酸根离子电极为指示电极,氯化钡的Tris溶液为基准溶液、对硫... 以酞菁把为活性物质研制了对硫酸根离子有电位响应的离子电极。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实验室废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在温度为25℃,浓度为0.01mol/L Tris的体系中,以PVC-酞菁把硫酸根离子电极为指示电极,氯化钡的Tris溶液为基准溶液、对硫酸根离子溶液进行电位滴定,精确度在2%以内,检出下限为3×10^(-4)mol/L,回收率在104%~99%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膜 研制 应用 离子选择性电极 酞菁钯 硫酸银离子 电位滴定 实验室废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