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树梓 韩光魁 +1 位作者 周忠清 石祥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监测水、电解质和血糖变化,并记录24 h尿量。结果肿瘤全切除75例,次全切除7例。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尿崩症78例...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监测水、电解质和血糖变化,并记录24 h尿量。结果肿瘤全切除75例,次全切除7例。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尿崩症78例,钠代谢紊乱74例,垂体功能低下67例,高热17例,精神障碍11例,意识障碍4例,深静脉血栓4例,癫癎3例。随访17-36个月,平均28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68例,仅能生活自理8例,不能生活自理4例,死亡2例。结论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早期监测和及时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尿崩症 钠代谢紊乱 垂体功能低下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术中主动脉弓形态学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永力 刘方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中主动脉弓分支的变异、畸形情况及不同年龄患者主动脉弓的变化情况。方法连续纳入774例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均经股动脉置管,行主动脉弓造影及其分支动脉的超选择造影,分析主动脉弓分支的变异和畸形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中主动脉弓分支的变异、畸形情况及不同年龄患者主动脉弓的变化情况。方法连续纳入774例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均经股动脉置管,行主动脉弓造影及其分支动脉的超选择造影,分析主动脉弓分支的变异和畸形情况。分析年龄因素对Myla分型、主动脉弓上各分支呈锐角、头臂干发自主动脉弓上升段以及主动脉弓分支辽曲情况的影响。结果①共发现异常主动脉弓78例,占10.08%(78/774)。其中主动脉弓变异68例,占8.79%(68/774);主动脉弓畸形10例,占1.29%(10/774)。②随年龄的增长,Myla Ⅰ型主动脉弓的比例降低,Myla Ⅱ型和Myla Ⅲ型主动脉弓的比例增加。③随年龄的增长,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的锐角发生率逐渐增加,头臂干发自主动脉弓上升段的比例升高。④随年龄的增长,主动脉弓上分支尢迂曲的发生率逐渐降低,轻、中、重度迂曲的发生率逐渐升高。⑤该组患者主动脉弓上各分支造影成功751例,失败23例,其中因主动脉弓变异5例,因主动脉弓畸形1例,因高龄、弓上分支角度小或血管严重迂曲17例。结论应充分掌握异常复杂主动脉弓的解剖学和影像学表现,结合其他三维血管成像技术,使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主动脉 畸形 变异
下载PDF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的临床诊治6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方军 张亚卓 +5 位作者 赵澎 张永力 孙玉明 周忠清 王计强 石祥恩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hemangioperic ytoma,HPC)发病率低,临床诊治困难,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颅内H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6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 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hemangioperic ytoma,HPC)发病率低,临床诊治困难,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颅内H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6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5例行放射治疗,1例拒绝放疗。术后随访1~10个月,尚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颅内HPC生长活跃,血供丰富,尤其是位于大脑镰及矢状窦旁时,因此要明确诊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应尽量全切,切除范围要广泛,放射治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 手术 放疗
下载PDF
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树梓 石祥恩 +2 位作者 张永力 孙玉明 刘方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报告并评价颌内动脉(MA)与大脑中动脉(MCA)近端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桡动脉(RA)移植MA—MCA搭桥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结合术后临床症状改... 目的报告并评价颌内动脉(MA)与大脑中动脉(MCA)近端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桡动脉(RA)移植MA—MCA搭桥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结合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这种新的搭桥术式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0例患者中,术后CTA和(或)DSA检查示搭桥血管通畅8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示搭桥血管通畅1例(出院后3个月行CTA检查示搭桥血管仍通畅);术后未复查1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0.3个月,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亡,没有发现与移植物有关的并发症。结论RA移植MA—MCA近端搭桥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其他术式相比,该术式具有血流量高、移植血管取材短和搭桥路径短等优点,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搭桥术 颌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缺血性脑血管病
原文传递
痉挛性斜颈病因及其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柳成荫 周忠清 石祥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8年第10期66-68,共3页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亦称为颈肌张力障碍(cervical dystonia),是常见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根据Stacytu报道,ST的患病率大约是9/10万,其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通常是男性的1.5~1.9倍,发病...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亦称为颈肌张力障碍(cervical dystonia),是常见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根据Stacytu报道,ST的患病率大约是9/10万,其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通常是男性的1.5~1.9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岁,70%~90%的患者在40~60岁发病。美国明尼苏达州罗斯切特市在1960—1979年的ST整体发病率为1.2/10万(95%可信区间为0.5.1.9),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3.6倍,提示sT的病因和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病因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治疗 诊断 颈肌张力障碍 发病率 明尼苏达州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石祥恩 吴斌 +2 位作者 张永力 周忠清 钱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颈动脉造影证实,其中右侧者9例,左侧者7例;双侧者2例。20侧颈动脉狭窄均程度为:狭窄程度70%~99%者12侧;30%~69%者8侧,其中狭窄程度为40%者1侧。结果18例施行2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颈动脉造影证实,其中右侧者9例,左侧者7例;双侧者2例。20侧颈动脉狭窄均程度为:狭窄程度70%~99%者12侧;30%~69%者8侧,其中狭窄程度为40%者1侧。结果18例施行20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疗效好者16例,中等者1例,差者1例,其中2例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后疗效均好。术后经3个月至2.5年的随访,手术后全部患者无脑卒中发生,并且脑缺血表现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疗效观察 颈动脉狭窄 狭窄程度 颈动脉造影 术后疗效 有效方法 适应证 DSA 患者 脑卒中 手术后 双侧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25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忠清 钱海 +5 位作者 吴斌 范涛 孙玉明 张永力 李志强 石祥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688-1689,共2页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是最常见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颈神经根切断术和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这2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我们总结分析后,开展了副神经微血管减压...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是最常见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颈神经根切断术和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这2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我们总结分析后,开展了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结合颈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25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手术治疗 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神经根切断术 发病机制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柳成荫 沈涵 石祥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9年第12期74-76,共3页
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所致,出血后造成蛛网膜下隙容积突然增加,颅内压急骤上升,载瘤动脉突然痉挛减压。一旦发生SAH,则有30%~90%发生脑血管痉挛(CVS)。SAH后脑... 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所致,出血后造成蛛网膜下隙容积突然增加,颅内压急骤上升,载瘤动脉突然痉挛减压。一旦发生SAH,则有30%~90%发生脑血管痉挛(CVS)。SAH后脑底大动脉延迟出现的狭窄,常伴有受累血管远端分布区灌注减少,分为急性脑血管痉挛(ACVS)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隙出血 动脉瘤性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急性脑血管痉挛 治疗 预防 载瘤动脉
原文传递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15例分析
9
作者 刘方军 张永力 +5 位作者 孙玉明 周忠清 王计强 钱海 刘进良 石祥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29期61-62,共2页
目的提高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诊疗水平。方法总结15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加扩大切除10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症状较术前... 目的提高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诊疗水平。方法总结15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加扩大切除10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无并发症。随访1~24个月,2例死亡,1例出现肺部转移。结论颅内HPC为恶性肿瘤,可发生全身转移,最佳治疗方式为手术全切除或扩大切除,术后要辅助放疗,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预后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