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和血清sCD44v6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荣华 张辰 +4 位作者 王邦茂 张惠彬 崔如众 王天雄 李志刚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研究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以及血清sCD44v6水平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Lauren分型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两者与胃癌浸润转移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D44v6在42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应用ELISA法检测53例胃癌患者... 目的研究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以及血清sCD44v6水平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Lauren分型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两者与胃癌浸润转移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D44v6在42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应用ELISA法检测53例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水平变化。结果CD44v6在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均不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61.9%(2642),血清sCD44v6在胃癌组(n=53)水平为(565.69±165.89)ng 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42)及胃溃疡组(n=29),无论CD44v6的表达还是sCD44v6水平均随胃癌浸润扩展、TNM分期上升及转移的发生而增高。弥漫型胃癌CD44v6表达80%(1620)明显高于肠型胃癌者45.5%(1022),并且随着浸润进展及转移程度而增加(P<0.05),同时弥漫型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水平[(629.61±118.10)ng ml,n=22]明显高于肠型胃癌者[(520.33±101.17)ng ml,n=31],并随着远处转移的发生而增高(P<0.05)。结论组织中CD44v6表达和血清sCD44v6水平变化在胃癌,尤其是弥漫型胃癌的浸润转移的预测与监测具有临床检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型胃癌 肠型胃癌 CD44V6 SCD44V6 浸润转移
下载PDF
血清sCD44v6与IL-18水平变化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荣华 张辰 +2 位作者 王邦茂 于永强 崔如众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I、L-18水平变化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3例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I、L-18水平,同时对42例健康者和29例胃溃疡患者血清作此项检测,以对照观察。结果胃癌组(n=53)血清sCD44v6I、L-18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I、L-18水平变化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3例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I、L-18水平,同时对42例健康者和29例胃溃疡患者血清作此项检测,以对照观察。结果胃癌组(n=53)血清sCD44v6I、L-18水平分别为(565.69±165.89)ng/ml、(550.48±239.86)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42)及胃溃疡组(n=29),且血清sCD44v6I、L-18水平随胃癌TNM分期的升高、转移程度而增加(P<0.05)。结论血清sCD44v6I、L-18水平与胃癌的侵袭性和转移程度有关,在利用其对肿瘤转移进行早期诊断、预测,并通过免疫生物学手段干预肿瘤转移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CD44V6 IL-18 浸润转移 干预肿瘤转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衰标志物和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杨晓梅 方明明 +2 位作者 王艳 刘平 于立成 《微循环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衰标志物和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02-2020-02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再将其分为Ⅱ级组(n=73)、Ⅲ级组(n=65)和Ⅳ级组(n...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衰标志物和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02-2020-02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再将其分为Ⅱ级组(n=73)、Ⅲ级组(n=65)和Ⅳ级组(n=62)。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B型脑钠肽(BNP)、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同时分析炎性指标TNF-α、IL-6与心衰指标BNP、cTnI及心功能指标LVEF、LVED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BNP、cTnI、TNF-α、IL-6、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F低于对照组(P<0.01);Ⅲ级组和Ⅳ级组患者BNP、TNF-α、IL-6、cTnI、LVEDD水平均高于Ⅱ级组,而LVEF低于Ⅱ级组(均P<0.01);Ⅳ级组患者的BNP、TNF-α、IL-6、cTnI、LVEDD表达水平均高于Ⅲ级组,而LVEF低于Ⅲ级组(均P<0.0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与BNP、cTnI、LVEDD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监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亦可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B型脑钠肽 血清肌钙蛋白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心功能
下载PDF
血清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皖平 刘瑞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713-715,共3页
促甲状腺素(TSH)由垂体前叶分泌,其主要功能为调节甲状腺的活动,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则是由TSH控制分泌,医学上常常通过测定血清中的上述指标来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异常和研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反射轴... 促甲状腺素(TSH)由垂体前叶分泌,其主要功能为调节甲状腺的活动,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则是由TSH控制分泌,医学上常常通过测定血清中的上述指标来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异常和研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反射轴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促甲状腺素 游离甲状腺素 血清 水平变化 相关性 年龄 垂体前叶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盐酸丙卡特罗颗粒对中重度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方明明 李祥 +1 位作者 王艳 杨晓梅 《大医生》 202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盐酸丙卡特罗颗粒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患者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市上地医院收治的9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布地奈德联合盐酸丙卡特罗...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盐酸丙卡特罗颗粒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患者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市上地医院收治的9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布地奈德联合盐酸丙卡特罗颗粒干预,根据不同预后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6例)和预后不良组(12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98例患者中显效64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92%。随访半年,期间6例患者发生肺气肿,4例发生呼吸衰竭,2例发生肺性脑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12.2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感染(β=0.466,P=0.013,95%CI=1.102~2.306)、合并过敏性鼻炎(β=1.156,P=0.038,95%CI=1.069~9.448)及机械通气(β=1.523,P=0.015,95%CI=1.337~15.737)是影响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用力肺活量(FVC)高(β=-0.654,P=0.006,95%CI=0.326~0.829)和实施过布地奈德联合盐酸丙卡特罗维持治疗(β=-0.330,P=0.001,95%CI=0.592~0.873)是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盐酸丙卡特罗颗粒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患者预后与入院时FVC、机械通气、感染及过敏性鼻炎相关,维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丙卡特罗 喘息性支气管炎 预后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
6
作者 夏丽娜 刘平 +11 位作者 王丹 王云逸 刘钟芬 陈晓艳 郑艳群 姜丹凤 韩颖 寇芙蓉 王玺 张沛 刘巍 王闫飞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26-637,共12页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4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141例(98.7%)的VTE发生于肿...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4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141例(98.7%)的VTE发生于肿瘤确诊之后,中位时间为105.0 d(四分位距:23.0~373.0 d;范围:-86~3645 d);112例(78.3%)接受抗凝治疗,其中64例(57.1%)接受影像学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显示45例(70.3%)治疗显效或有效,19例(29.7%)治疗无效或恶化。143例患者中,98例(68.5%)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生VTE,其中66例(67.3%)继续接受标准抗肿瘤治疗,30例(30.6%)因VTE推迟或停止化疗,2例(2.1%)推迟靶向治疗。应用Khorana评分、Caprini评分和Padua评分评估VTE风险,结果显示中至高危患者分别占38.5%、96.5%和30.1%,提示现有评分工具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VTE风险的预测能力有限。结论:VTE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给抗肿瘤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