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度异常结果分析
1
作者 张永强 艾咏归 +2 位作者 刘晓慧 杨孝颖 何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分析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异常情况,为婴幼儿屈光不正矫正及弱视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8月龄婴幼儿使用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进行自然状况下验光,根据Spot屈光筛查仪4岁以下儿童转诊标准,收集屈光异常婴幼儿临床资料;使用... 目的:分析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异常情况,为婴幼儿屈光不正矫正及弱视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8月龄婴幼儿使用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进行自然状况下验光,根据Spot屈光筛查仪4岁以下儿童转诊标准,收集屈光异常婴幼儿临床资料;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并对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转诊标准共收集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168例336眼。其中远视及散光异常占比高,分别为38.4%和28.6%,而近视占比低(12.2%)。168例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中,屈光参差(≥1.00 D)共90例,其中散光性屈光参差41例(45.6%)、远视性屈光参差33例(36.7%),近视性屈光参差16例(17.8%)占比最少。共109例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完成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对其Spot屈光度与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结果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散光度差异为0.34±0.64 D(P<0.001),远视度差异为-2.10±1.27 D(P<0.001),近视度差异为-0.43±0.91 D(P=0.023);虽然二者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二者散光度、远视度及近视度均呈正相关(r=0.694、0.762、0.909)。结论: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异常主要以散光、远视异常和屈光参差为主,近视异常较少;对Spot筛查异常者应进一步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给予配镜矫正,有效防止婴幼儿屈光性弱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视力筛查 婴幼儿 屈光
下载PDF
低龄幼儿早发性高度近视的临床特点分析
2
作者 张永强 艾咏归 +2 位作者 刘晓慧 杨孝颖 何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低龄幼儿早发性高度近视(eoH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纳入首次采用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确诊为eoHM的患儿[任意一眼等效球镜(SE)≤-6.00 D],统计分析眼位、裂隙灯、彩色眼底照相、眼部生物测量等检查结果。结果共收... 目的分析低龄幼儿早发性高度近视(eoH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纳入首次采用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确诊为eoHM的患儿[任意一眼等效球镜(SE)≤-6.00 D],统计分析眼位、裂隙灯、彩色眼底照相、眼部生物测量等检查结果。结果共收集10例eoHM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首诊月龄35~60个月,平均(47.70±8.53)个月。10例(20眼)患儿中,SE≤-6.00 D 12眼。单眼近视4例,双眼对称性近视4例,双眼不对称性近视2例。屈光参差8例,其中6例为重度屈光参差。SE≤-6.00 D 12眼,首诊时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为视力低下。7例(14眼)完成眼部生物学测量,其中高度近视9眼,平均SE(-8.19±2.99)D,平均眼轴(AL)(25.28±0.92)mm,平均角膜曲率(Km)(44.38±1.03)D,平均AL/角膜曲率半径(CR)(3.32±0.17)。SE与AL及AL/CR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Km无明显相关性(P=0.132)。2例单眼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1例单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及玻璃体混浊;1例双眼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双眼合并牵牛花综合征、眼球震颤;3例合并斜视。结论eoHM多表现为轴性近视及屈光参差,对视力影响明显,易合并视网膜病变等先天异常,重视eoHM患儿早期筛查和诊治,有利于提高视功能和有效防治弱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高度近视 幼儿 眼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