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外科学范畴中的“寒热”观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伏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24-1325,共2页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外科学形成了丰厚的学术积淀,学术发展的过程充满了理论争鸣与认识修正。其中,关于疮疡发病的"寒邪致病论"和"火毒致病论"两种观点最具代表性,学术分歧表现的最为突出。由于中医外科学传统上归属广义疮疡的...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外科学形成了丰厚的学术积淀,学术发展的过程充满了理论争鸣与认识修正。其中,关于疮疡发病的"寒邪致病论"和"火毒致病论"两种观点最具代表性,学术分歧表现的最为突出。由于中医外科学传统上归属广义疮疡的范畴,如何理解疮疡发病的"寒热"观点,建立中医外科学范畴的"寒热"观,直接关系到对中医外科学的理论阐释和疗效优化,更重要的是,透过理解中医外科学一般证治规律,有助于对中医学中一些基础而重要疑问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疮疡 寒热
下载PDF
略论中医外科学的临床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旭英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临床现状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辨证外治5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焕杰 吕培文 +1 位作者 丁毅 徐旭英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9期717-719,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综合应用对不同病情的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规律。方法将235例糖尿病足根据Wangner分级,施以溻渍、掺药、消敷贴、清疮、截肢(趾)5种外治法,辨证分型后选用不同的外用药。结果235例截肢28例(11.91%),死亡8例...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综合应用对不同病情的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规律。方法将235例糖尿病足根据Wangner分级,施以溻渍、掺药、消敷贴、清疮、截肢(趾)5种外治法,辨证分型后选用不同的外用药。结果235例截肢28例(11.91%),死亡8例(3.40%)。其中Ⅱ-Ⅳ级208例中临床痊愈142例(68.27%),显效57例(27.40%),无效9例(4.33%);无郊9例,均为Ⅳ级,其中7例截肢,2例死亡。Ⅴ级27例中21例截肢,6例死亡。结论中医辨证外治5法综合应用,对WagnerⅡ-Ⅳ级的糖尿病足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辨证分型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基于法象药理的中医皮肤科教学中外用药物“类比选药”的传授经验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景娜 邓丙戌 +1 位作者 徐旭英 孙丽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1期107-110,共4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学组在中医皮肤病学的教学中,抓住中医皮肤病学的特色,以"法象药理"为理论基础,并以"类比选药"中医外治法为创新性教学方法,同时应用富于趣味、立体形象的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包括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学组在中医皮肤病学的教学中,抓住中医皮肤病学的特色,以"法象药理"为理论基础,并以"类比选药"中医外治法为创新性教学方法,同时应用富于趣味、立体形象的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包括应用于病种治疗的相应外科外治疗法的各种特点的了解、具体疗法应用步骤、特征的熟悉以及相应适应证、禁忌证的整理,最终将上述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并纳入至课堂及实践带教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皮肤病学 类比选药 外治教学 法象药理
下载PDF
改良中医外治法联合浆乳方内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1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于淼 裴晓华 +1 位作者 万华 吴雪卿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浆乳方结合改良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5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1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通过内服中药浆乳方,并配合改良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浆乳方结合改良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5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1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通过内服中药浆乳方,并配合改良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观察此方法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浆乳方合并改良中医外治法治疗,可使乳房原有外形得到有效的保护,使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治愈,治疗后28天的临床痊愈率为55.5%,总有效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24.4(6~54)d,平均治疗天数为30.49(6~79)d。随访至治疗后1年半,患者复发率低,仅为7.6%(9/119)。结论浆乳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更好保持良好乳房外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乳方 改良中医外治法 浆细胞性乳腺炎
下载PDF
立德修业 苍生大医——皮外科名家房芝萱印象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苍 吕培文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9期694-695,共2页
简要介绍了已故名老中医房芝萱的医学经历、医德医风,重点介绍了他对疮疡外科及周围血管科的学术贡献:外科用补法要注意补中有清,补中有活,补中有利。周围血管病的总病机是脉络阻滞,经脉阻隔,此类疾病共性是湿,用药要注意寒湿和湿热的... 简要介绍了已故名老中医房芝萱的医学经历、医德医风,重点介绍了他对疮疡外科及周围血管科的学术贡献:外科用补法要注意补中有清,补中有活,补中有利。周围血管病的总病机是脉络阻滞,经脉阻隔,此类疾病共性是湿,用药要注意寒湿和湿热的转换。在治疗过程中,活血化瘀要贯穿始终,也要注意补气。要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临床选药须从气血、补泻、寒热、温清多个层面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城名医 疮疡 血管外科
下载PDF
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探讨合并缺血的糖尿病足趾坏疽手术方式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伏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4-75,共2页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合并缺血的糖尿病足趾坏疽68例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疮面愈合率、疮面不良进展、重复清疮、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手术方式(一期缝合创面的踱趾关节离断术与开放创面的经趾骨截趾术...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合并缺血的糖尿病足趾坏疽68例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疮面愈合率、疮面不良进展、重复清疮、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手术方式(一期缝合创面的踱趾关节离断术与开放创面的经趾骨截趾术),探讨合并缺血的糖尿病足趾坏疽的合理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趾坏疽 经趾骨截趾术 踱趾关节离断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120例糖尿病足患者局部经皮氧分压与中医辨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丁毅 吕培文 +1 位作者 张洪海 杨焕杰 《北京中医》 2006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将糖尿病足各分期辨证证型与局部经皮氧分压对比分析,以寻求相应规律,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根据中医外科局部辨证分期法则分为未溃期、已溃期和溃后期,再根据局部表现将各期分型与患者局部经皮氧分压结果进行相... 目的将糖尿病足各分期辨证证型与局部经皮氧分压对比分析,以寻求相应规律,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根据中医外科局部辨证分期法则分为未溃期、已溃期和溃后期,再根据局部表现将各期分型与患者局部经皮氧分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经皮氧分压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局部经皮氧分压指标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存在较明显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经皮氧分压 中医辨证 微循环
下载PDF
41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截肢原因与中医辨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毅 杨焕杰 吕培文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41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截肢原因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将患者截肢前的相关化验指标、检查结果以及证候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其共同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主要截肢原因为严重感染而并非严重缺血,... 目的分析和总结41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截肢原因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将患者截肢前的相关化验指标、检查结果以及证候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其共同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主要截肢原因为严重感染而并非严重缺血,其辨证特点为邪盛正虚而以邪盛为主。择期截肢患者主要截肢原因为患足反复感染与慢性缺血引起的肢体废用,其辨证仍以正虚与邪实并重。结论糖尿病足截肢原因与中医辨证的自身的特点,可为今后重症糖尿病足患者的肢体预后判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截肢 中医辨证
下载PDF
中医干预性治疗急性癌性结肠梗阻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勃 《北京中医》 2003年第6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干预性治疗 急性癌性结肠梗阻 辨证分型 通下疗法 结肠癌
下载PDF
我读黄帝内经有感——整体观念是中医的灵魂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旭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8期10-11,共2页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业已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而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早有体现,《黄帝内经》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黄帝内经》成书于距今约有二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托黄帝之名的医之大成者。其实从广义...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业已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而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早有体现,《黄帝内经》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黄帝内经》成书于距今约有二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托黄帝之名的医之大成者。其实从广义上理解,黄帝内经决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著作,而应该是根植于中华二千年文明的沃土中的一株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整体观 灵魂 中医 春秋战国时期 医学发展 传统医学
下载PDF
疮口中医护理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2
作者 郝丽 孙众 +5 位作者 岳丽娜 徐旭英 王广宇 石春红 徐国丽 赵国敏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8期907-911,共5页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疮口中医护理评估的指标体系,促进疮口中医护理评估的规范化建设。方法在文献检索、研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初稿,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疮口中医护理评估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疮口中医护理评估的指标体系,促进疮口中医护理评估的规范化建设。方法在文献检索、研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初稿,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疮口中医护理评估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9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01、0.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确立的疮口中医护理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结论疮口中医护理评估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可为疮口的中医护理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疮口 中医护理 评估指标 德尔菲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医古籍肿瘤防治认知源流述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燕凯 路夷平 +3 位作者 吕培文 花宝金 朴炳奎 庞博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12期1207-1211,共5页
明清以来,随着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日渐成熟,对肿瘤的认识逐渐加深,对肿瘤的病因、病机、症候、鉴别、治则、方药、外治、调护均有更深入的论述。明·李仲梓《医宗必读》在分期论治基础上,提出"初、中、末三法",并明确提出... 明清以来,随着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日渐成熟,对肿瘤的认识逐渐加深,对肿瘤的病因、病机、症候、鉴别、治则、方药、外治、调护均有更深入的论述。明·李仲梓《医宗必读》在分期论治基础上,提出"初、中、末三法",并明确提出攻补兼施治法用于各类肿瘤。其后随着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医肿瘤防治理论体系已经相当完备,不断发展创新,时至今日,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明代 清代 古籍 认知 述评
下载PDF
中医古代文献对阴疽的病名释义及辨证治疗述要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书睿 徐旭英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11期1087-1091,共5页
阴疽病名最早载于南北朝伤科医书《刘涓子鬼遗方》:"阴疽发髀,若阴股始发,腰强,内不能自止,数饮不能多,五日坚痛不治,三岁死",意指发于大腿部的皮肤疮疡性疾病,属于中医外科疽病范畴。随着中医外科的发展,阴疽的概念被分为2类,一类... 阴疽病名最早载于南北朝伤科医书《刘涓子鬼遗方》:"阴疽发髀,若阴股始发,腰强,内不能自止,数饮不能多,五日坚痛不治,三岁死",意指发于大腿部的皮肤疮疡性疾病,属于中医外科疽病范畴。随着中医外科的发展,阴疽的概念被分为2类,一类是以虚寒证为主的外科阴性疮疡疾病的总称,如阴性的流注、脱疽、贴骨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疽 疮疡 阴证 病名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胃癌微创外科诊治热点与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欣欣 田艳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1149-1155,共7页
胃癌微创外科经过20余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胃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术适应证的变化,微创设备的革新以及手术技术与理念的创新是目前胃癌腹腔镜微创外科的部分热点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结合文献及自身体会做一述评.
关键词 胃癌 微创外科 手术适应证 消化道重建 ERAS
下载PDF
宣白承气汤术前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功能、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陈谦 于淼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观察对直肠癌患者术前采用宣白承气汤干预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60例,采用SAS9.4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术前7 d,... 目的观察对直肠癌患者术前采用宣白承气汤干预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60例,采用SAS9.4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术前7 d,观察组口服宣白承气汤,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剂/d,早晚分服,200 mL/次,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2组均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比较2组术前1天及术后第7天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FEV1(2.40±0.39)L,显著高于对照组(2.12±0.46)L,FEV1/FVC(77.20±10.7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72.35±9.55)(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61.27±17.75)h显著短于对照组(78.93±15.05)h(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138.33±52.80)h显著短于对照组(191.43±69.23)h(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7.27±1.64)d显著短于对照组(9.27±1.93)d(P<0.05)。2组术后4周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42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宣白承气汤可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功能、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白承气汤 结直肠癌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康复 肺功能 胃肠功能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17
作者 牛晓暐 吕培文 宋孝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759-761,共3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法将 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分为葛根素组 ( 3 8例 )和对照组 ( 3 0例 ) ,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同时 ,前者给予葛根素 4 0 0~ 60 0mg静滴 ,后者给予复...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法将 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分为葛根素组 ( 3 8例 )和对照组 ( 3 0例 ) ,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同时 ,前者给予葛根素 4 0 0~ 60 0mg静滴 ,后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理化检查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葛根素注射液可明显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的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 ,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 ,对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较对照组有更为明显的疗效。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对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是一种有希望的周围血管病治疗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后 综合征 葛根素注射液 治疗
下载PDF
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广宇 王雨 +5 位作者 朱艳萍 康煜冬 王伏声 丁毅 董雨 徐旭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1期7678-7683,共6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微血管内皮细胞,然而步骤过于繁琐且对细胞损伤较大。因而,如何简化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同时又能获得到高纯度的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索一种简... 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微血管内皮细胞,然而步骤过于繁琐且对细胞损伤较大。因而,如何简化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同时又能获得到高纯度的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来源于糖尿病患者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临床上糖尿病伴足部慢性创面截肢后,肢体近心端皮肤和局部创面周围皮肤真皮浅层组织。经剪碎后采用贴壁法和短时少量应用胰酶法得到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传代时利用胰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对细胞进行纯化。结果与结论:1实验成功获取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培养24 h后基本完全贴壁,第10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2至13天细胞浓度达80%,传代细胞较原代细胞生长活跃,培养5-7 d可长满培养瓶底,呈"铺路石样"排布;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中FⅧ因子与CD31相关抗原呈阳性,细胞阳性率达100%;3MTT法测得培养第2、4、5代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倒"S"形。4结果证实,应用贴壁法,并在培养过程中少量短时应用胰酶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内皮细胞 血管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血管内皮细胞 微血管 人皮肤真皮浅层 原代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细胞鉴定 FⅧ因子相关抗原 CD31 MTT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扶阳通脉饮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伏声 董建勋 +1 位作者 丁毅 徐旭英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53-54,共2页
动脉硬化性闭塞己成为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的攀升促进了此领域的研究进展,手术、介入、药物等治疗得到广泛的开展,但动脉硬化性闭塞疾病仍是重大的威胁。本院名老中医房芝宣、王玉章、吕培文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积... 动脉硬化性闭塞己成为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的攀升促进了此领域的研究进展,手术、介入、药物等治疗得到广泛的开展,但动脉硬化性闭塞疾病仍是重大的威胁。本院名老中医房芝宣、王玉章、吕培文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积累,提出本病的基本病理为“脾肾阳虚为本,瘀痰痹阻为标”,其研制的扶阳通脉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扶阳通脉饮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临床观察,不仅验证了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在理解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理时,更加强调将心脏-血管视为统一的功能整体,反映了中医“心为大主”的观念,形成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和参照的诊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扶阳通脉饮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回阳生肌膏对慢性皮肤溃疡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广宇 王伏声 +5 位作者 丁毅 康煜冬 李勇 王雨 董雨 徐旭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回阳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腐肉、肉芽、脓液及组织HE染色形态变化规律。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40例局部辨证为寒湿凝滞证慢性疮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回阳生肌膏纱条,对... 目的:探讨回阳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腐肉、肉芽、脓液及组织HE染色形态变化规律。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40例局部辨证为寒湿凝滞证慢性疮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回阳生肌膏纱条,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疮面形态评分和治疗前后皮下组织HE染色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的评分治疗前为(29.1±5.7)分,治疗组为(28.4±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为(25.7±5.4)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为(22.9±6.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组织HE染色观察,治疗前炎症细胞较多,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较少且形态瘦小,分布散乱,胶原纤维淡染,治疗后炎症细胞减少,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数量多形态饱满,分布规律,胶原纤维深染,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好的愈合趋势。结论回阳生肌膏主要功效“温阳益气”,使慢性皮肤溃疡疮面由“阴”转“阳”,由“静”转“动”,从而加速疮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阳生肌膏 形态 慢性皮肤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