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骨密度值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小圳 刘奕辰 +8 位作者 宋志超 杨印辉 哈春云 张书芹 鲁春磊 康庆 郑新 赵天佐 陈正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对比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骨密度值,初步探索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症与中医症候三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4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 目的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对比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骨密度值,初步探索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症与中医症候三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4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及肾阳虚衰型4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测量患者腰椎(L1~4)和左右侧股骨近端3个部位的骨密度值。对比分析4组上述3个部位骨密度的平均值T。结果:241例中肝肾阴虚型56例,脾肾阳虚型50例,气滞血瘀型81例,肾阳虚衰型54例,其中气滞血瘀型骨密度平均值T最低(-3.03)。对比组间骨密度平均值T,发现肝肾阴虚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与肾阳虚衰型,气滞血瘀型与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与肾阳虚衰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肝肾阴虚型与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与肾阳虚衰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气滞血瘀型较多见,符合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多虚多瘀"的特点。同时,不同证型间的骨密度差异,可初步反向证实中医辨证的精确性,同时使量化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医证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