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D-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后肝细胞几种组织化学定量分析及血清学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金永三 贲长恩 王德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81-86,145,共7页
本实验用国产D-氨基半乳糖诱发大鼠肝损伤后对肝细胞的DNA、RNA和肝糖原含量及葡萄糖—6—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的含量用4种不同类型的图象分析仪进行了原位定量分析,并观察和分析了血清学改变。实验结果表明,损伤组大鼠肝细胞的DNA、RN... 本实验用国产D-氨基半乳糖诱发大鼠肝损伤后对肝细胞的DNA、RNA和肝糖原含量及葡萄糖—6—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的含量用4种不同类型的图象分析仪进行了原位定量分析,并观察和分析了血清学改变。实验结果表明,损伤组大鼠肝细胞的DNA、RNA和肝糖原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明显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硷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均升高,血糖下降。本文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肝损伤的机理及用图象分析仪对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半乳糖 组织化学 图象分析仪 大鼠肝脏 血清学
下载PDF
大白鼠肾脏发生中γ-谷氨酰转肽酶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牛建昭 山下修二 安田健次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13-317,T015,16,共7页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胚胎及生后大鼠肾脏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从胎龄第18天起,γ-GTP在近端小管细胞刷状缘、侧面及基底面膜上反应即呈阳性,生后1~3天反应呈强阳性。随着肾单位的发育,免疫反应虽有所减弱,但生...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胚胎及生后大鼠肾脏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从胎龄第18天起,γ-GTP在近端小管细胞刷状缘、侧面及基底面膜上反应即呈阳性,生后1~3天反应呈强阳性。随着肾单位的发育,免疫反应虽有所减弱,但生后第30天仍可看到中等强度的反应。其中近端小管S_3段的免疫反应最强,皮质深层的近端小管比皮质浅层的反应强。细段降支的立方或扁平细胞的腔面及侧面细胞膜上,免疫反应亦呈阳性。免疫电镜观察表明,生后1~7天,在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顶部微绒毛、胞膜内陷、吞饮小泡及侧面和基底面细胞膜上,免疫反应均呈阳性,但紧密连接处反应为阴性。基底部质膜内褶的发生及γ-GTP定位,似与周围毛细血管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γ-GTP还存在于肾间质细胞膜上,并偶见于细胞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转肽酸 肾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中药“863”对大鼠D-氨基半乳糖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同利其 贲长恩 +3 位作者 王德福 杨美娟 王志刚 张东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8-21,共4页
用组织比学,电镜细胞化学,生物化学和腹腔巨噬细胞(PM)吞噬功能测定等方法观察了中药“863”对 D—氨基半乳糖(D—Ga1N)诱发大鼠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D—Ga1N 使肝脏某些酶活性降低,肝糖元、SH 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 用组织比学,电镜细胞化学,生物化学和腹腔巨噬细胞(PM)吞噬功能测定等方法观察了中药“863”对 D—氨基半乳糖(D—Ga1N)诱发大鼠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D—Ga1N 使肝脏某些酶活性降低,肝糖元、SH 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Ca^(++)含量升高.“863”能促使肝脏某些酶的活性增强,使肝搪元、SH、SOD、Ca^(++)的含量及 PM 的吞噬功能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检查 D—氨基半乳糖 组织化学 腺苷三磷酸酶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类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停服棉酚后恢复的大鼠精母细胞蛋白质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百宽 张世馥 C.S.Teng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经不同时间(3~12周)给大鼠喂服棉酚后应用~3H-精氨酸参入技术,测定睾丸内恢复的第一世代粗线期精母细胞(RPS)的细胞蛋白和核内碱性蛋白合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服棉酚的对照组粗线期精母细胞(CPS)相比较,RPS的细胞蛋白~3H-精氨酸... 经不同时间(3~12周)给大鼠喂服棉酚后应用~3H-精氨酸参入技术,测定睾丸内恢复的第一世代粗线期精母细胞(RPS)的细胞蛋白和核内碱性蛋白合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服棉酚的对照组粗线期精母细胞(CPS)相比较,RPS的细胞蛋白~3H-精氨酸参入量有轻度的抑制,抑制程度从12%到26%;而核碱性蛋白合成活性有明显减少,其减少程度从46%到61%。从正常的粗线期精母细胞提取的碱性蛋白作凝胶电泳分离,表明大部分碱性蛋白是核小体联接蛋白和核心蛋白,即组蛋白H_1、H_(2A)、H_(2B)、H_3和H_4,还有少量精子特异蛋白BP和X_1。喂服棉酚后的RPS,其精子特异蛋白BP和X_1以及核心组蛋白H_(2A)和H_4有明显的减少。这表明棉酚影响了PRS核碱性蛋白与BNA量之间的比例,从而改变了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本文讨论了这种比例与核小体联接和染色质结构的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酚 精母细胞 蛋白
下载PDF
大鼠D-氨基半乳糖中毒后肝细胞超微结构及G-6-P酶活性的变化
5
作者 金永三 贲长恩 王德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4-406,共3页
在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造成肝损伤后,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损伤组肝细胞中常染色质减少,核仁颗粒部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数量减少,滑面内质网扩张,其切面呈小泡状,次级溶酶... 在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造成肝损伤后,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损伤组肝细胞中常染色质减少,核仁颗粒部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数量减少,滑面内质网扩张,其切面呈小泡状,次级溶酶体增多,糖原颗粒消失,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下降。本文为进一步探讨D-氨基半乳糖造成肝损伤的机理,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半乳糖 肝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苗勒管细胞的分离及苗勒管抑制素受体定位的免疫电镜观察
6
作者 叶百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5-319,共5页
本实验应用胰酶消化后的Percoll梯度分离技术,将苗勒管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分离开来,然后分别进行细胞培养。一部分与同胚龄睾丸或卵巢联合培养,观察生殖腺分泌的苗勒管抑制素(MIS)对两类细胞致死率的差异;另一部分以MIS抗体为第一抗体,H... 本实验应用胰酶消化后的Percoll梯度分离技术,将苗勒管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分离开来,然后分别进行细胞培养。一部分与同胚龄睾丸或卵巢联合培养,观察生殖腺分泌的苗勒管抑制素(MIS)对两类细胞致死率的差异;另一部分以MIS抗体为第一抗体,HRP-羊抗兔IgG或抗生物素-胶体金为第二抗体,作免疫电镜技术,显示苗勒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上MIS受体的结合位点。实验结果表明,睾丸分泌的MIS使培养的苗勒管上皮细胞致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对间质细胞致死率不明显,但MIS受体结合位点的免疫反应不仅出现在苗勒管上皮细胞上,也显示在间质细胞上。本文讨论了MIS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勒管 抑制素 细胞培养 免疫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