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及结节性红斑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程涓 丁华野 +2 位作者 杜玉堂 吴晓丹 戴欣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8-490,494,共4页
目的 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及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此类病例,对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结节性红斑患者年龄为25 ~ 39岁,均... 目的 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及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此类病例,对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结节性红斑患者年龄为25 ~ 39岁,均有生育史.大体检查乳腺肿块直径9~13 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见小脓腔或小囊腔,腔内有灰白或淡黄色分泌物.镜下4例均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表现,在此基础上均可见乳腺导管扩张;下肢皮肤呈结节性红斑改变.1例曾行抗生素治疗无效;2例激素治疗曾好转,停药后加重,1例抗结核治疗无效.术后随访6 ~35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可与乳腺导管扩张症、结节性红斑伴发,准确诊断有助于临床针对性治疗和减少复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乳腺导管扩张症 结节性红斑
下载PDF
人溃疡性结肠炎与大鼠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鲁香凤 张书信 +3 位作者 傅丽元 戴欣 孙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对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与人UC大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自由饮用5%DSS)各10只,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肠外观及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选取我... 目的对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与人UC大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自由饮用5%DSS)各10只,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肠外观及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选取我院9例人UC做对照。结果 DSS模型与人UC共同病变为大肠黏膜隐窝炎、隐窝脓肿、结构紊乱及萎缩、糜烂及溃疡等;不同之处为:DSS模型早期病变始于固有膜下1/3隐窝萎缩消失,逐渐发展至全层隐窝消失,间质以巨噬细胞为主,未见浆细胞,然后表面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糜烂溃疡形成,多个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偶见机化,腺体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低;而人UC早期病变始于表面上皮及上1/3隐窝急性炎,隐窝破坏萎缩与隐窝脓肿明显相关,均伴慢性肠炎基础病变及腺体不典型增生,偶见血栓伴/不伴机化。结论二者的共同点为大肠黏膜隐窝干细胞损伤,不同点为DSS首先损伤隐窝干细胞,炎症是继发,而人UC则相反,如采用该模型研究药物疗效及其机制需辨证分析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组织病理学变化 葡聚糖硫酸钠 病理机制
下载PDF
病理标本取材和填写病理申请单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鲁香凤 赵凤志 马正中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9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病理标本 采样 病理申请单
下载PDF
中医临床师承教育六字经
4
作者 刘尚建 杨俏丽 杨曦明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0期1869-1872,共4页
师承教育作为古代中医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使得中医学不断发展、名医辈出,千载不衰,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而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不断变化的今天,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是院校教育,如何将传统师承教育的精髓吸纳融合于现代院校... 师承教育作为古代中医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使得中医学不断发展、名医辈出,千载不衰,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而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不断变化的今天,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是院校教育,如何将传统师承教育的精髓吸纳融合于现代院校教育中,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及附属医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故笔者在中医学习中,通过对传统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梳理,提出与院校教育所不同的6个方面,即“早、细、严、实、网、新”,和大家共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师承教育 中医院校教育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异甘草素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调控ox⁃LDL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心蕊 高照 +8 位作者 张晴玥 杨漫芳 孙浩 冯露 王添钰 李洋 娄利霞 吴爱明 聂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8期1367-1374,共8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调控ox⁃LDL代谢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右侧颈总动脉外置套管术(PCCP)制备ApoE⁃/⁃小鼠AS颈动脉斑块模型。ApoE⁃/⁃小鼠经PCCP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异甘草素组...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调控ox⁃LDL代谢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右侧颈总动脉外置套管术(PCCP)制备ApoE⁃/⁃小鼠AS颈动脉斑块模型。ApoE⁃/⁃小鼠经PCCP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异甘草素组,正常组采用C57BL/6J小鼠。术后高脂饲料继续喂养8周,建立AS模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ELISA检测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HE染色观察颈动脉病理形态,并测定颈动脉参数。油红O染色用于脂质测定,Masson染色用于胶原含量测定,MOMA⁃2和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测定,并计算易损指数。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动脉中PPAR⁃γ、LXR⁃α、FABP⁃4、MMP⁃2及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C、TG、LDL⁃C、HDL⁃C和ox⁃LDL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异甘草素组TC、TG、LDL⁃C和ox⁃LDL降低,HDL⁃C无明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颈动脉的内膜厚度(IT)、内膜/中膜厚度(IT/MT)、斑块面积(PA)、斑块面积/血管管腔面积(PA/LA)均增加,斑块内脂质和MOMA⁃2含量增加,胶原和α⁃SMA含量减少,易损指数较高,PPAR⁃γ、LXR⁃α表达减少,FABP⁃4、MMP⁃2、MMP⁃9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异甘草素组小鼠颈动脉IT、IT/MT、PA、PA/LA均减少,斑块内脂质和MOMA⁃2含量减少,胶原和α⁃SMA含量增加,易损指数降低,PPAR⁃γ、LXR⁃α表达增加,FABP⁃4、MMP⁃2、MMP⁃9表达减少。结论:异甘草素能够通过激活PPAR⁃γ、上调LXR⁃α,减少FABP⁃4表达,降低ox⁃LDL水平,减少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降低斑块易损指数,增加斑块稳定性,发挥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小鼠 异甘草素 ox⁃LDL PPAR⁃γ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乳腺血管瘤病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6
作者 程涓 丁华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病理科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病理科201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断的共6例乳腺血管瘤病患者, 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 目的探讨乳腺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病理科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病理科201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断的共6例乳腺血管瘤病患者, 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范围25~62岁, 平均年龄46岁。临床常表现为可触及的单侧乳腺肿块, 肿瘤最大径7~14 cm, 平均11 cm。组织学上, 6例均表现为血管、淋巴管弥漫性增生, 脉管腔扩张、大小不等、互相吻合、管壁薄, 无/极少见平滑肌, 内皮细胞扁平、无异型性, 病变弥漫性浸润乳腺间质, 但不破坏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CD31、CD34、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li-1、D2-40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血管和/或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 Ki-67阳性指数均<1%。结论乳腺血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脉管性病变, 与低级别血管肉瘤的鉴别需要关注病变生长模式、内皮细胞形态和Ki-67阳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诊断 鉴别 血管瘤病
原文传递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理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乳腺肿瘤学组 +6 位作者 邵牧民 丁华野 程涓 毕嘉欣 步宏 杨文涛 刘月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6-1004,共9页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指在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以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为中心的非坏死性肉芽肿性炎,是常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GLM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病因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治疗方...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指在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以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为中心的非坏死性肉芽肿性炎,是常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GLM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病因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治疗方式不同,患者预后差异较大。目前对于GLM名称的使用、概念内涵的理解、病理诊断标准等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范。单纯的形态学描述性报告不能反映GLM病理改变与临床复杂病因之间的关系,导致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此,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乳腺肿瘤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指南、共识并结合最新病理研究成果,讨论并制定本共识,旨在提高GLM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实现GLM病理报告内容和格式的规范化,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诊断标准 肿瘤病理 病理研究 精准治疗 病理报告 乳腺肿瘤 病理组织学 坏死性
原文传递
ACE2基因缺失对止血带休克后主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
8
作者 方芳 王丽君 +3 位作者 杨羚 张文丽 张晓伏 杨秀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2-810,共9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缺失对止血带休克(tourniquet shock,TS)小鼠主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方法:8月龄C57BL/6雄性小鼠,分为野生型(WT)对照组、WT-TS组、基因敲除(knockout,KO)组、KO...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缺失对止血带休克(tourniquet shock,TS)小鼠主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方法:8月龄C57BL/6雄性小鼠,分为野生型(WT)对照组、WT-TS组、基因敲除(knockout,KO)组、KO-TS组,每组10只小鼠,其中5只小鼠血管用于测定血管反应性,另外5只用于其他检测。WT-TS组和KO-TS组小鼠用止血带造成双后肢缺血2 h再灌注4 h后处死。WT组和KO组不进行套扎与再灌注,其余操作同模型组。应用离体血管张力测定仪测定主动脉收缩反应性,光学显微镜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评价血管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T1、MAS、ACE和ACE2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 Ⅱ和Ang-(1-7)含量。结果:与WT相比,WT-TS组小鼠主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反应性降低,损伤明显;ACE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ACE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A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A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ATI/MAS比值降低(P<0.01);血清Ang Ⅱ生成增多,Ang-(1-7)水平降低,Ang Ⅱ/Ang-(1-7)比值升高(P<0.05)。与WT组相比,KO组小鼠主动脉在NE低浓度(<10^(-7)mol/L)时的收缩反应性升高,在NE高浓度(>10^(-7)mol/L)时的收缩反应性反而下降,但血管损伤不明显;主动脉AT1、MAS和ACE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AT1/MAS比值降低;血清Ang Ⅱ水平升高(P<0.05),Ang-(1-7)水平无明显变化。与KO和WT-TS组小鼠相比,KO-TS组小鼠主动脉收缩曲线明显右移,对NE的反应性明显下降(P<0.05);血管损伤程度轻度增加(P<0.01);主动脉AT1和ACE表达水平轻度升高(P<0.05),但MA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Ang Ⅱ和Ang-(1-7)水平分别升高和降低,因此Ang Ⅱ/Ang-(1-7)比值增大(P<0.01)。结论:TS后ACE2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缺失的ACE2蛋白可引起主动脉更严重的收缩低反应性,其机制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衡程度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止血带休克 血管低反应性 基因敲除
下载PDF
三七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液分泌功能及胃粘膜保护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石雪迎 赵凤志 +3 位作者 戴欣 董秀云 方杰 杨会敏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6-298,共3页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复合方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观察三七对病变大鼠胃液分泌功能及胃粘膜保护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大鼠胃液分泌功能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弱,胃粘膜血流量(GMBF)减少,氨基己糖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复合方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观察三七对病变大鼠胃液分泌功能及胃粘膜保护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大鼠胃液分泌功能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弱,胃粘膜血流量(GMBF)减少,氨基己糖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P<0.01)。三七粉治疗12周,大鼠胃液分泌增多,GMBF增高,MDA含量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氨基己糖含量增加不显著。提示三七能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的胃液分泌功能,增加GMBF、对抗氧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中医药疗法 药理学 动物实验 三七 胃癌 胃液分泌功能 胃粘膜 保护
下载PDF
气管插管快速灌注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伟 鲁香凤 +2 位作者 张晓梅 吴建军 姜良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研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造模方法。方法:模型组大鼠气管插管灌注不同剂量(7、6、5、3.4、2、1mg/kg体质量)的博莱霉素A5-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生存情况、肺组织病理,并深入研究博莱霉素1mg/kg体质量组,观察... 目的:研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造模方法。方法:模型组大鼠气管插管灌注不同剂量(7、6、5、3.4、2、1mg/kg体质量)的博莱霉素A5-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生存情况、肺组织病理,并深入研究博莱霉素1mg/kg体质量组,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肺组织病理,检测第14天、28天、45天时大鼠肺系数以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 hfactor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含量。结果:经多个剂量的研究发现,较大剂量博莱霉素气管插管快速灌注法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死亡率高,1mg/kg体质量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A5-生理盐水可以造成大鼠肺组织纤维化改变。深入研究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1mg/kg体质量组大鼠肺组织病理14d已出现明显的纤维化改变,28d已形成弥漫性纤维化,45d时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7、14d体质量降低(P<0.01),21d体质量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8、45d时肺系数升高(P<0.01),血清TGF-β1水平从28d时开始升高(P<0.05,P<0.01),血清PDGF水平45d时升高(P<0.05)。1mg/kg体质量组造模死亡率较低。结论:博莱霉素1mg/kg体质量气管插管快速灌注法可以成功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模型 动物 博莱霉素 大鼠
下载PDF
消痞颗粒对实验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黏膜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捷 杨晋翔 +2 位作者 鲁香凤 戴欣 方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从胃黏膜PCNA表达变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模型,免疫组... 目的:从胃黏膜PCNA表达变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模型,免疫组化法显示胃黏膜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大鼠胃黏膜PC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消痞颗粒治疗组PCNA表达则明显减弱(P<0.05)。结论:消痞颗粒对CAG大鼠胃黏膜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消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有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痞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典型增生 PCNA 增殖
下载PDF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程涓 丁华野 +2 位作者 杜琳 杜玉堂 戴欣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8-450,共3页
目的 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例此类病例,对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年龄为19 ~ 34岁,其中5例未生育,3例有生育史,4例血清泌乳素升高.因抑... 目的 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例此类病例,对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年龄为19 ~ 34岁,其中5例未生育,3例有生育史,4例血清泌乳素升高.因抑郁/焦虑或精神分裂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2~ 17年.大体检查乳腺肿块直径2 ~ 12 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见小脓腔或小囊腔,直径0.1 ~0.5 cm,腔内有灰白或淡黄色分泌物;镜下观察8例均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典型表现.结论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可能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相关,准确诊断有助于临床针对性治疗和减少复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抗精神病药物 高泌乳素血症
下载PDF
经空肠注入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细胞因子和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明 丁治国 +2 位作者 陈振宙 鲁香凤 王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6期7-8,11,共3页
目的观察空肠内注入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细胞因子、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术后第2天检测各组外周血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观察空肠内注入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细胞因子、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术后第2天检测各组外周血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胰腺组织病理学积分和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的差异。结果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应用大承气汤后,血清IL-1β、IL-18、TNF-α浓度水平均较模型组减低,胰腺组织病理学积分较模型组明显减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结论空肠内注入大承气汤具有抑制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凋亡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黄芪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及心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立新 廖家桢 +7 位作者 郭维琴 于维杰 赵凤志 戴欣 秦腊梅 阎艳芳 王志春 魏福德 《上海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21-23,共3页
本研究利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观察了黄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及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的影响。全心缺血50min,再灌注25min后,缺血—再灌注组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心肌细胞水肿明显,肌纤维断裂,线粒体损伤严重,糖原颗粒... 本研究利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观察了黄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及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的影响。全心缺血50min,再灌注25min后,缺血—再灌注组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心肌细胞水肿明显,肌纤维断裂,线粒体损伤严重,糖原颗粒明显减少;而缺血前15min给予黄芪配制的灌注液(5mg/ml)灌注心脏至再灌注后15min,则明显保护了再灌注25min时的心肌,其心肌SOD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并且心肌细胞水肿不明显,无明显肌纤维断裂,线粒体保护良好,糖原颗粒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多。黄芪保护心肌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作用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线粒体
下载PDF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电灼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博华 李海松 +1 位作者 贺晓芳 鲁香凤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5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电灼术
下载PDF
肺纤方颗粒对盐酸平阳霉素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伟 姜良铎 +3 位作者 张晓梅 吴建军 邓媛 鲁香凤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95-599,共5页
目的:观察肺纤方颗粒抗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经气管插管灌注... 目的:观察肺纤方颗粒抗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经气管插管灌注盐酸平阳霉素1mg/kg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入模型组、泼尼松组和肺纤方组,每组24只;15只雄性Wistar大鼠经气管插管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假手术组。造模后24h开始常规灌胃给药,泼尼松组给予醋酸泼尼松5mg/kg,肺纤方组给予肺纤方颗粒1.25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分别于第14、28、45天取材,假手术组每批5只,其余各组每批8只。检测其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中TGF-β1和PDGF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比较,在第45天时病理检测显示肺纤方组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较轻;血清TGF-β1和PDGF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两种因子水平升高,第45天时升高最明显,并高于假手术组(P<0.05)。肺纤方组与泼尼松组的TGF-β1变化与模型组相似(P>0.05),两组间TGF-β1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纤方组PDGF水平在第14天时与其余各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然后持续下降,至第45天与假手术组接近(P=0.792);而模型组和泼尼松组PDGF水平皆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第45天时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肺纤方有一定的减轻盐酸平阳霉素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血清PDGF水平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方颗粒 肺疾病 间质性 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三种中药有效成分对转化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雪迎 赵凤志 +3 位作者 由江峰 戴欣 王洁良 崔湘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18,共5页
目的明确三种中药有效成分三七皂甙(PNS)、黄芪皂甙(AS)及黄芩甙(Ba)单用或配伍对永生化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以及经过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转化后的GES1细胞(HP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HP培养上清滤液作用GES1细胞,通过描绘细... 目的明确三种中药有效成分三七皂甙(PNS)、黄芪皂甙(AS)及黄芩甙(Ba)单用或配伍对永生化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以及经过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转化后的GES1细胞(HP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HP培养上清滤液作用GES1细胞,通过描绘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和裸鼠成瘤试验检测细胞恶性转化程度。分别以不同浓度的三七皂甙、黄芪皂甙及黄芩甙处理两种细胞,四甲基谷氮唑盐(MTT)法及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三种药物单用及配伍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HP滤液作用后的GES1细胞增殖活性升高,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增强,但仍不能在裸鼠体内成瘤。PNS、AS及Ba对GES1和HP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的趋势。三药配伍应用对两种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还能明显抑制HP细胞的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结论HP滤液能促进GES1细胞的进一步转化。三种药物有效成分显著抑制GES1及HP细胞的增殖,三药配伍抑制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甙 黄芪皂甙 黄芩甙 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 幽门螺杆菌 细胞转化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易混淆的膀胱活检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鲁香凤 杨会敏 +1 位作者 方杰 戴欣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7期1034-1042,共9页
目的:探讨膀胱活检中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与其它小细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例膀胱黏膜活检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 目的:探讨膀胱活检中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与其它小细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例膀胱黏膜活检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82岁,膀胱镜下见:在膀胱颈部10~12点可见黏膜突起如蕈状,蒂不明显。活检组织光镜下见:1)尿路上皮下小细胞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及巢状分布,间质增生;2)瘤细胞体积小,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胞浆极少,局部瘤细胞胞浆宽广透明;3)核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核深染且结构不清,部分核不规则,可见双核、核重叠及多核瘤巨细胞,核仁不明显;4)未见核分裂象;5)局部组织可见挤压现象及局灶凝固性坏死;6)可见脉管浸润;7)局部异型增生的尿路上皮基底层处与固有膜内的小细胞性肿瘤成分有移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免疫表型CK少数细胞弱(+),其余标记均(-),病理诊断为:小细胞低分化癌。临床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未送病理,数月后发现肠系膜多个转移瘤结节,瘤细胞形态与活检相似,局部瘤细胞核偏位,可见核仁及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上皮性标记、p63及CD44V6均(+),神经内分泌标记(-),综合考虑最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伴肠壁转移。结论:膀胱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在膀胱镜活检标本中诊断难度较大,应重视其病理特点,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免疫组化特征综合评价,当二者不能提供有价值的帮助时,确诊还需以HE切片形态学特征为主,同时在报告中加以注明。膀胱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尿路上皮癌核分裂象应是有或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病理形态学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腺纤维腺瘤伴梗死2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鲁香凤 王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4-255,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 梗死 病理检查 诊断 并发症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涓 史晓光 +1 位作者 戴欣 丁华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6-92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评价。方法收集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分析病理改变及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评价。结果患者女性,51岁,左侧腋窝淋...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评价。方法收集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分析病理改变及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评价。结果患者女性,51岁,左侧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诊断淋巴组织中查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接受表柔比星、多西他赛3周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外上方有一3cm×3.5 cm大小黄白相间区,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质中。镜下见乳腺无浸润癌及原位癌,可见弥漫分布的淋巴管内癌栓,间质有多灶状淋巴细胞浸润,腋窝淋巴结有转移,部分癌细胞呈退行性变,形态不规则,胞核浓集,胞质嗜酸,有多核瘤巨细胞。结论建议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评价体系增加对淋巴管内癌栓的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管内癌 单纯性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