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御制“中医教材”——《医宗金鉴》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甄雪燕
邹慧琴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7年第4期90-91,共2页
-
文摘
2016年11月23日,在上海出席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一行人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在参观历代医学荟萃展区时,陈冯富珍对一具“乾隆御制针灸铜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据悉,这座“乾隆御制针灸铜人”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嘉奖参与编撰《医宗金鉴》的人员,特别颁发的奖励。
-
关键词
《医宗金鉴》
陈冯富珍
经验良方
医籍
简明实用
急慢性疾病
灸法
伤寒论
临床实践
伤科
-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
-
-
题名中医诊断学的鼻祖——扁鹊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甄雪燕
王利敏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3年第1期88-89,共2页
-
文摘
扁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正式传记的医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扁鹊充满神话色彩的描述使他在医学界声名鹊起,此后,“扁鹊”这一称呼逐渐成为古代医学图腾崇拜的人物标志。
-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扁鹊
中国历史
《史记》
古代医学
鼻
医学界
司马迁
-
分类号
K82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中医文献整理大师——王焘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5年第8期90-91,共2页
-
文摘
《外台秘要》是唐代中叶王焘所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医学巨著。《新唐书》曾将《外台秘要》称作"世宝",历代医家也有"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所见不广,用药不神"的说法,足见该书在医学界地位之高。隋唐时期是中医学走向鼎盛的重要时期,曾经涌现出多部重要的综合性医学著作,其中《外台秘要》以其在文献整理方面的严谨性,及汇集名家论著的广泛性著称,这与作者王焘驾驭文献的能力息息相关。
-
关键词
王焘
《外台秘要》
《新唐书》
外台
医学著作
医方类聚
针灸处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
《肘后备急方》
《千金要方》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医药中的歌赋韵律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甄雪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9年第6期72-73,共2页
-
文摘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褛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给妻子的一首《满庭芳·静夜思》,这首以药名连接的词中出现25味中药的药名。诗词与中医,看似天壤之别,却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两大瑰宝,两者相通相融。
-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韵律
歌赋
医药
满庭芳
辛弃疾
药名
沉香
-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日本的国宝级中医古籍
- 5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6年第6期92-93,共2页
-
文摘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后世有关《内经》的研究不胜枚举.唐代杨上善撰注的《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是我国已知最早全文分类注释《内经》的重要典籍.而日本仁和寺发现的《太素》是现存《黄帝内经太素》的唯一祖本.
-
关键词
中医古籍
日本
《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
《太素》
《内经》
中医理论
杨上善
-
分类号
R-09
[医药卫生]
-
-
题名儒、道、佛与中医学
- 6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6年第4期90-91,共2页
-
文摘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中国古代的生活、文化、技术等各方面无不渗透着儒道佛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中国传统医学深受儒道佛文化的影响.
-
关键词
中医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医学
儒道佛
-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清代朱批奏折里的医药记载
- 7
-
-
作者
甄雪燕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23年第2期53-55,共3页
-
文摘
奏折是臣工向皇帝报告政务的一种文书,中间不经任何人开拆直达皇帝。清代奏折制度产生于康熙时期,在雍正时期得到发展,乾隆时期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皇帝用朱砂笔批示后的奏折被称为朱批奏折,是清代帝王了解和管理政务、与官员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其中就包括了医药方面的事宜。
-
关键词
官员交流
乾隆时期
雍正时期
奏折制度
政务
朱批
医药
清代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新安医学“温补派”创始人——汪机
被引量:5
- 8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6年第10期88-89,共2页
-
文摘
皖南徽州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自宋以后,新安一地,业医者或承家学,或拜师门,或同业切磋,蔚然成风,他们主张探究经典,不仅以此运用于临床,而且能将实践经验笔之于书,自成一家之言,形成了著名的"新安医学"。汪机是明朝中叶徽州祁门的一位著名医家,不仅是新安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补温培元"派的创始人。汪机,字省之,因世居徽州府祁门县的石山,又号石山居士,后世称汪石山。
-
关键词
新安医学
汪机
汪石山
著名医家
承家
成一家之言
温补
明朝中叶
能将
省之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舌诊开山之作《敖氏伤寒金镜录》
被引量:2
- 9
-
-
作者
甄雪燕
王利敏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3年第9期88-89,共2页
-
文摘
中医舌诊体系的建立以《敖氏伤寒金镜录》的出现为标志,这一利用视觉的实证方法,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舌头如何成为诊高的“窗口”
你对着镜子观察过自己的舌头吗?为什么有时候舌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为什么有时候舌苔会厚一些,有时候又会变薄?三寸之舌虽小,却是反映体内脏腑生理病理功能的一个窗口。中医认为,舌象是反映体内病变的重要依据之一。
-
关键词
《敖氏伤寒金镜录》
中医舌诊
临床辨证施治
体内病变
病理功能
脏腑生理
舌头
窗口
-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明代医学宗师——王肯堂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6年第12期84-85,共2页
-
文摘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其所著《中国札记》中数次提到一位与他交往密切的医家,并称他是"北京翰林院里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这个人就是王肯堂。
-
关键词
念西居士
金坛县
翰林院
利玛窦
王樵
明嘉靖
《证治准绳》
右都御史
耶稣会传教士
宇泰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甄雪燕
王利敏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4年第6期92-93,共2页
-
文摘
2005年,甘肃省内媒体率先刊发了《宁夏要“抢走”甘肃皇甫谧》的连续报道,一石激起干层浪,这件事引起甘肃省领导和有关部1]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皇甫谧何许人也?为何两个国内大省为他争论不已?
-
关键词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甘肃省
学术界
-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悬吊复位法”的创立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5年第2期90-91,共2页
-
文摘
公元13世纪,元代医学家危亦林创造了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这是中国伤科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它解决了脊背骨折治疗的大难题,也为其它部位骨折的治疗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比英国医生戴维斯(Davis)在1927年报告开始使用这一方法治疗脊柱骨折早了600多年。南北朝之际,战乱频繁,骨伤科随之发展起来。随着元朝的建立,阿拉伯医生进入中原,中国的外伤科吸取了阿拉伯医学的经验,使本来已经具有相当成就的外伤科更加充实丰富。尤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集中反映了元代以前骨伤科的主要成就,是我国古代记载骨伤科水平最高的著作之一。
-
关键词
悬吊复位法
危亦林
伤科
脊柱骨折
世医得效方
英国医生
关节脱位
四肢骨折
长骨干骨折
戴维斯
-
分类号
R274
[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
-
题名最早的病因学专著——《诸病源候论》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5年第12期84-85,共2页
-
文摘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该书对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总结,第一次对中医极具特色的“病源学”和“证候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分类记载,是隋代医学发展史上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医籍。
-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病因学
专著
中医病因病机
医学发展史
证候学
病源学
-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钱乙与《小儿药证直诀》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甄雪燕
王利敏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4年第8期92-93,共2页
-
文摘
“百年品质,值得托付,同仁堂牌六味地黄丸”,一句老少皆知的广告词,让大众都知道了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到底是谁创造了这一千古名方呢?其实,六味地黄丸最早是不折不扣的儿科常用方,它的创制者就是中医儿科的鼻祖--钱乙。
-
关键词
《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六味地黄丸
中医儿科
同仁堂
广告词
常用方
名方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马王堆汉墓中的医学资料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2年第12期86-87,共2页
-
文摘
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碑附近有一处土丘,据地方志记载,它是五代时期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被称为“马王堆”。由于土堆上东、西又各突起一个土冢,形似马鞍,其间相距20余米,也称为马鞍堆。1972年以前,马王堆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土丘,谁也不会想到下面隐藏着巨大的宝藏。
-
关键词
马王堆
医学资料
汉墓
长沙市
地方志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092
[医药卫生]
-
-
题名明代外科大医-陈实功
被引量:6
- 16
-
-
作者
甄雪燕
赵歆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7年第12期86-87,共2页
-
文摘
我国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有了外科手术的记载,《周礼》中所记载的“疡医”就是用刀、剪等治疗外科疮疡的外科医生.然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外科医生的地位十分低下,尤其宋以后儒医的兴起,使医学界重视望、闻、问、切等医学理论与学术的发展,而外科则被认为是不洁和肮脏的,由此也出现了外科医学缺少基础理论支持的情况.此时,中医外科史上出现了第一大学派-“正宗派”,打破了外科发展的僵局,“正宗派”的创始人就是外科大家陈实功.
-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陈实功
明代
外科医生
《周礼》
外科疮疡
医学理论
外科医学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世界上最早的官方药局——熟药所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5年第4期90-91,共2页
-
文摘
至宝丹、紫雪丹、牛黄清心丸、逍遥散、藿香正气散、活络丹……这些都是中医临床公认的疗效卓著的中成药。而这些耳熟能详的中成药都是经过北宋官方药局——熟药所制定并推向中药市场的。熟药所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开办的制药厂和国营药店。
-
关键词
药局
紫雪丹
中药市场
至宝丹
藿香正气散
逍遥散
市易法
官营
市易务
惠民局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妇科的“大全良方”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4年第12期88-89,共2页
-
文摘
早在《史记》中就有“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的记载,“带下医”就是最早的妇科医生.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多医书对妇人病症多有涉及,至唐代妇科已成为专科独立发展,并已有《经效产宝》等产科专著问世.宋代,妇科学全面发展,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妇产科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确立了妇产科的辨证论治体系.
-
关键词
《妇人大全良方》
妇科医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妇产科学
辨证论治体系
《史记》
妇科学
陈自明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中国古代的“医院”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甄雪燕
梁永宣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6年第2期90-91,共2页
-
文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医学领域也颇有建树。北宋元佑四年,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了救助贫病交加的百姓,捐献50两私帑,与政府的经费合起来办了一所病坊,取名“安乐坊”。据记载,“安乐坊”在3年时间里就医好了上千个患者,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私合办医院的雏形。
-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医院
古代
医学领域
苏东坡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国礼--“针灸铜人”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甄雪燕
邹慧琴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卫生人才》
2017年第6期90-91,共2页
-
文摘
2017年1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卫生组织(WHO)赠送了中国的针灸铜人雕塑。习主席为什么要把“针灸铜人”作为“国礼”呢?因为,“针灸铜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象征,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
关键词
针灸铜人
中国传统医学
世界卫生组织
历史渊源
日内瓦
WHO
-
分类号
J314.4
[艺术—美术]
R245-33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