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兆麟教授谈中医治学之道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家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351-1352,共2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鲁兆麟出身于中医世家,在长达40多年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中,鲁教授倾心于中医人才培养,对中医治学之道颇有感触。他认为,一名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发奋读书,夯实中医基础;勇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勤...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鲁兆麟出身于中医世家,在长达40多年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中,鲁教授倾心于中医人才培养,对中医治学之道颇有感触。他认为,一名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发奋读书,夯实中医基础;勇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培养中医思维;师承名师,加快成长过程。鲁兆麟教授对中医治学之道的总结,一则是他个人的亲身体会,再则是他从古今名医的成长道路中总结出来的共性特点,而且,也是他对现在年轻一代中医学子的寄语和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人才培养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言不尽意”与中医学思想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家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269-271,共3页
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演化的进程当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启迪。试从"言不尽意"与中医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探讨前者对后者的指导作用。考察中医学"言不尽意"的特点,... 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演化的进程当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启迪。试从"言不尽意"与中医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探讨前者对后者的指导作用。考察中医学"言不尽意"的特点,不难发现,用语言去描述意象,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语言在表达意象的过程中,不能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而,中医学在语言文字的表述方面经常会借用形象化描述。通过中医临床观察分析,进行系统科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找到最直接体现人体病变意象的临床思维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不尽意 辨证论治 思维方法
下载PDF
试论中医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家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21期64-65,共2页
传统师承教育模式是古代中医学术得以传承发展的主要模式。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情况来看,传统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至少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从扁鹊学医于长桑君、张仲景学医于张伯祖,到清代名医叶天士10年之中先后从师17位... 传统师承教育模式是古代中医学术得以传承发展的主要模式。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情况来看,传统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至少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从扁鹊学医于长桑君、张仲景学医于张伯祖,到清代名医叶天士10年之中先后从师17位,难以数计的大量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着传统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在目前以院校教育为中医主流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传统师承教育模式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如果有,其意义与价值何在?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师承教育 教育模式 现代意义
下载PDF
从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谈中医学的形神治疗观 被引量:5
4
作者 卢伟 张家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5,153,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形神关系 形神疾病 治疗
下载PDF
论汤剂服法的演变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佳 傅延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9期33-35,共3页
汤剂服法在宋以前灵活机变,以一剂一煎三服为多见;迨至宋代,由于散剂盛行,使得古方汤剂一律改为煮散,多一煎一服,而日服次数语焉不详;自元明汤剂重新恢复使用,沿用了散剂服法,以一剂一煎一服最为多见。
关键词 服法 汤剂 散剂 演变
下载PDF
凉血化瘀法和补肾法对实验性肾小球肾炎大鼠低蛋白血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家玮 魏民 +1 位作者 彭建中 王谦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为比较凉血化瘀法和补肾法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影响,采用肾毒血清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以用赵绍琴“肾炎1号”方(由小蓟、赤芍、丹参、紫草等组成)为凉血化瘀法治疗组,用“六味地黄丸”为补肾法治疗组,同时设病理... 为比较凉血化瘀法和补肾法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影响,采用肾毒血清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以用赵绍琴“肾炎1号”方(由小蓟、赤芍、丹参、紫草等组成)为凉血化瘀法治疗组,用“六味地黄丸”为补肾法治疗组,同时设病理组与正常组,各组分别于实验的第1、4、8周测定血清白蛋白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凉血化瘀法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病理组及补肾法治疗组(P<0.05,P<0.01)。提示凉血化瘀法可明显改善肾小球肾炎低蛋白血症,作用强于补肾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法 补肾法 肾小球肾炎 低蛋白血症
下载PDF
《目经大成》举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鲲 张家玮 李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3-854,共2页
《目经大成》是清代著名眼科医家黄庭镜的代表著作。为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与理解该书,本文分别从作者与《目经大成》、《目经大成》的主要学术特点以及如何学习和使用《目经大成》3个方面对作者的身世、该书的由来、内容与特点以及学术... 《目经大成》是清代著名眼科医家黄庭镜的代表著作。为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与理解该书,本文分别从作者与《目经大成》、《目经大成》的主要学术特点以及如何学习和使用《目经大成》3个方面对作者的身世、该书的由来、内容与特点以及学术价值和阅读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目经大成》不仅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眼科著作,同时也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值得今人学习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经大成 黄庭镜 中医眼科
下载PDF
中医郁证学说发展溯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家玮 裘俭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中医郁证学说肇端于《内经》,发展并完善于后世医家。自《内经》阐发五运之郁的病变及治疗后,历代医家不断充实与丰富中医郁证学说的学术内涵,使其日臻成熟与完善。如王冰对五郁之治的发挥、陈无择首论情志致郁、张从正的“气血通流... 中医郁证学说肇端于《内经》,发展并完善于后世医家。自《内经》阐发五运之郁的病变及治疗后,历代医家不断充实与丰富中医郁证学说的学术内涵,使其日臻成熟与完善。如王冰对五郁之治的发挥、陈无择首论情志致郁、张从正的“气血通流”理论、朱震亨的六郁之说、王履对五郁之治的拓展、戴思恭的“升降失常”说、王纶的气血痰郁关系说、赵献可的“凡郁皆肝病”说、孙一奎的五脏本气自郁说、王士雄的“人身气贵流行”说等,均逐渐将中医郁证学说的研究引向深入。本文试对中医郁证学说的发展过程做一择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内经》 发展溯源
原文传递
六味地黄丸方剂学历史沿革及古代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家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2期123-130,共8页
本文对六味地黄丸的方剂学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整理。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药理机制研究述要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爱林 张家玮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2期282-283,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类由于脑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疾病。中医中药在此类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的药理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今后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防治 中药复方 脑缺血 药理研究
下载PDF
从孙一奎医案谈五脏阴阳辨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家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4期741-743,共3页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黄帝内经》以后,五脏阴阳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辨证思维模式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举明代医家孙一奎医案为...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黄帝内经》以后,五脏阴阳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辨证思维模式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举明代医家孙一奎医案为例,通过分析医案的辨证立法、处方用药,说明五脏阴阳辨证在中医临床诊疗方面的指导意义。即通过加强和调整五脏的功能活动,使各脏腑的功能状态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理想水平,从而增强机体的自稳调节能力和抗病敌邪能力,正是中医临床治疗的诀窍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一奎 脏腑辨证 中医医案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对金匮肾气丸证患者血清补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家玮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3期300-301,共2页
金匮肾气丸是临床治疗肾气虚弱、命火不足证候的代表方剂。本文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金匮肾气丸证患者血清补体水平的影响 ,发现该方在有效增强金匮肾气丸证患者血清总补体活性 (CH50 )的同时 ,还能明显提高血清补体C3、C4含量。说明金... 金匮肾气丸是临床治疗肾气虚弱、命火不足证候的代表方剂。本文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金匮肾气丸证患者血清补体水平的影响 ,发现该方在有效增强金匮肾气丸证患者血清总补体活性 (CH50 )的同时 ,还能明显提高血清补体C3、C4含量。说明金匮肾气丸可有效调节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血清补体水平 ,从而提示该方在增强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血清补体水平 研究 治疗
下载PDF
调肝理脾治验4则
13
作者 张家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84-85,共2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整体观念是中医方法学的独特思维模式。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诊疗原则,中医学通过观察人体五体、五官、五志、五声及五动等方面的异常变化,用以推断患者体内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由于不同...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整体观念是中医方法学的独特思维模式。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诊疗原则,中医学通过观察人体五体、五官、五志、五声及五动等方面的异常变化,用以推断患者体内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由于不同种疾病(甚至是西医不同系统的疾病)在各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表现出某种相同的证候,因此,中医学存在“异病同治”。笔者以下所举4个案例,从西医学角度来看,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分属于不同系统的疾病,但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这些患者都存在“肝脾不调”的机能失衡状态。故而,临床治疗从调肝理脾大法入手,结合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随证治之,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 卵巢囊肿 神经性呕吐 慢性胃炎 膈肌痉挛
下载PDF
一代大师,冠冕当代——纪念任应秋先生百年诞辰
14
作者 赵艳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8期48-50,共3页
任应秋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历任《华西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古文、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及中医系主任等。先生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执教三十余年,率先创立了"... 任应秋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历任《华西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古文、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及中医系主任等。先生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执教三十余年,率先创立了"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在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医文献整理研究、《黄帝内经》研究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为中医学术和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先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应秋 中医各家学说 学派研究 文献研究 中医教育
下载PDF
论明代方剂的煎服法
15
作者 赵艳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96-98,共3页
煎药法和服药法是方剂运用的重要环节,与方剂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明代李时珍、缪希雍等医家的论述为例,从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煎药方法、服药方法等简要探讨明代方剂煎服法的运用情况及其发展。
关键词 方剂 明代 煎药法 服药法
下载PDF
民国医家周小农年谱考略
16
作者 闫立彬 张家玮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39-41,共3页
通过文献搜集与调研,对民国时期著名医家周小农的生平进行考证,同时编纂其年谱,以缅怀周氏一生为中医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 民国医家 周镇 周小农 年谱
下载PDF
命门学说源流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家玮 鲁兆麟 彭建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关键词 命门 命门学说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学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宋明理学对命门学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家玮 鲁兆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命门学说 形成 学术影响
原文传递
中医心理学情志疗法略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家玮 裘俭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4期351-353,共3页
针对异常情志变化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机特点,通过调整人体的精神状态、消除不良的情志刺激,恢复脏腑、气血的平衡,达到治疗躯体和精神疾病的目的,是中医情志疗法的主要内容。本文对历代文献中常用的情志疗法进行总结,说明... 针对异常情志变化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机特点,通过调整人体的精神状态、消除不良的情志刺激,恢复脏腑、气血的平衡,达到治疗躯体和精神疾病的目的,是中医情志疗法的主要内容。本文对历代文献中常用的情志疗法进行总结,说明中医情志疗法由来己久、内容丰富、手段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情志疗法
原文传递
论中医学的形神治疗观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家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8年第1期36-38,共3页
形与神,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中医学认为,形、神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临床治疗时,通过调形可以治神,通过调神亦可以治形。历代中医古籍文献不乏相关记载。如明·周于蕃《仙传男女小儿科推拿秘诀》采... 形与神,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中医学认为,形、神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临床治疗时,通过调形可以治神,通过调神亦可以治形。历代中医古籍文献不乏相关记载。如明·周于蕃《仙传男女小儿科推拿秘诀》采用按摩鱼肚穴的方法治疗小儿昏睡不醒,清·何贵孚《伤寒论大方图解》以大、小承气汤治神明昏乱、谵语如狂,清·李守先《绘图针灸易学》用挑刺两肩、艾灸肛门之法治流涕心痛、昏迷不醒等,均属调形以治神的典型代表。而宋抄本《天医符录》、明·高濂《遵生八笺》、清抄本《天医祝繇科流传奥旨》等书中的诸多祝由符咒,又是调神以治形的历史见证.加之明·吴惟贞《万寿仙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关系 形神疾病 发病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