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与不同剂量柴胡配伍的退热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荣华 高秀兰 +1 位作者 谢鸣 张敬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222-1224,1227,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与不同剂量柴胡配伍对脾虚发热大鼠模型的退热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发热组、芪柴大、中、小剂量组、柴胡组共6组。采用饮食失节+游泳疲劳+LPS制备大鼠脾虚发热模型。实验第17d开始,各... 目的:探讨黄芪与不同剂量柴胡配伍对脾虚发热大鼠模型的退热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发热组、芪柴大、中、小剂量组、柴胡组共6组。采用饮食失节+游泳疲劳+LPS制备大鼠脾虚发热模型。实验第17d开始,各给药组大鼠分别按剂量4.56 g/kg、2.95 g/kg、2.41 g/kg、2.41 g/kg给予灌胃,正常组和脾虚发热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6 d。第22天模型组和各给药组ip LPS(80μg/kg),正常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观测各组大鼠ip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测定血中细胞因子和下丘脑体温调节递质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脾虚发热组大鼠在ip LPS后各点体温均见不同程度升高,60 min和220 min时升高明显(P<0.05);血IL-2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cAMP和PGE2显著升高(P<0.05),AVP呈下降趋势。与脾虚发热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体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P<0.05),下丘脑PGE2或AVP呈现降低或升高趋势,其中柴胡组和芪柴小剂量组的体温下降明显,下丘脑IL-1β显著降低(P<0.05),芪柴大剂量组血IL-1β显著升高(P<0.05)。与芪柴大剂量组比,芪柴中、小剂量组及柴胡组血IL-1β均显著降低(P<0.05),芪柴中、小剂量组血IL-2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芪配伍柴胡不同剂量及单用大剂柴胡对脾虚发热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其退热机制可能与降低中枢发热递质PGE2和升高AVP有关,黄芪与小剂柴胡配伍和单纯大剂柴胡的退热作用可能还涉及到中枢IL-1β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柴胡 配伍 脾虚发热 退热
下载PDF
柴胡-黄芩药对保肝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刚 谢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查柴胡-黄芩药对保肝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乙醇沉淀法,将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分为A、B、C、D四个部位,以血清ALT、AST为指标,观察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及其分离部位合并液对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考察A、B、C... 目的探查柴胡-黄芩药对保肝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乙醇沉淀法,将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分为A、B、C、D四个部位,以血清ALT、AST为指标,观察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及其分离部位合并液对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考察A、B、C、D各部位的保肝效应,最后对分析所得的最佳配伍进行效用再验证。结果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及其分离部位合并液均能明显降低急性CCl4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ALT与AST(P〈0.05或P〈0.01);正交试验表明,C和D对模型大鼠血清ALT与AST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作用(P〈0.05或接近0.05),其最佳部位配伍为C+D;重复验证实验表明,C+D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与AST(P〈0.05),其效应与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相当。结论部位C、D是柴胡-黄芩药对保肝作用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黄芩药对 保肝作用 有效部位
下载PDF
间苯三酚对分娩产程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丽英 刘进娜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5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对于分娩产程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我科自2012年l~12月收治的行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静脉注射问苯三酚80mg,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干预。观察两组产程中各指标及新生...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对于分娩产程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我科自2012年l~12月收治的行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静脉注射问苯三酚80mg,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干预。观察两组产程中各指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潜伏期和活跃期时间较少,宫口扩张速度较快而疼痛强度较轻,新生儿窘迫率和产妇宫颈水肿的发生率均较低,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或者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间苯三酚可以有效缩短产妇的第一产程,加快宫口扩张速度,且对产妇和胎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解痉 分娩 产程
下载PDF
基于肝郁证研究对中医证候现代内涵探查的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宗纯 谢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853-2858,共6页
"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中心环节,证候内涵一直是中医现代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以肝郁证为切入点,通过系统追溯肝郁证的研究及进展,在探讨其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医证候的概念内涵、特性、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 "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中心环节,证候内涵一直是中医现代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以肝郁证为切入点,通过系统追溯肝郁证的研究及进展,在探讨其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医证候的概念内涵、特性、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中医证候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中医证候"外观表征-系统病理生理-分子生物学"整体系统框架,运用多种方法技术从不同维度进行探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结果的系统整合以获得中医证候的现代内涵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现代内涵 肝郁证 方证相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