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维导图法在中医方剂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晓丹 Silvia Del Conte 张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10期13-14,共2页
研究根据中医院校留学生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为了扫除其方剂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我们尝试在方剂学课堂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Mind Map)"授课。本文以补中益气汤为例,探讨如何将思维导图与方剂学教学有机结合。思维... 研究根据中医院校留学生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为了扫除其方剂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我们尝试在方剂学课堂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Mind Map)"授课。本文以补中益气汤为例,探讨如何将思维导图与方剂学教学有机结合。思维导图法利用直观图形简化知识点,多维度增强记忆效果,整合多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扩展延伸,使得教师讲课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留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了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学 英语教学 思维导图
下载PDF
方剂学“反佐”概念探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娜 谢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65-567,共3页
“反佐”是中医组方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历代名方配伍中具有技巧性的内容之一。明确“反佐”概念及其内涵对于完善方剂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对“反佐”概念的演变和有关“反佐”认识的分析,提出“反佐配伍”理论的哲学基础、概念界... “反佐”是中医组方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历代名方配伍中具有技巧性的内容之一。明确“反佐”概念及其内涵对于完善方剂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对“反佐”概念的演变和有关“反佐”认识的分析,提出“反佐配伍”理论的哲学基础、概念界定及学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学 反佐 中药 药物配伍
下载PDF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及结节性红斑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程涓 丁华野 +2 位作者 杜玉堂 吴晓丹 戴欣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8-490,494,共4页
目的 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及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此类病例,对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结节性红斑患者年龄为25 ~ 39岁,均... 目的 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及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此类病例,对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结节性红斑患者年龄为25 ~ 39岁,均有生育史.大体检查乳腺肿块直径9~13 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见小脓腔或小囊腔,腔内有灰白或淡黄色分泌物.镜下4例均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表现,在此基础上均可见乳腺导管扩张;下肢皮肤呈结节性红斑改变.1例曾行抗生素治疗无效;2例激素治疗曾好转,停药后加重,1例抗结核治疗无效.术后随访6 ~35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可与乳腺导管扩张症、结节性红斑伴发,准确诊断有助于临床针对性治疗和减少复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乳腺导管扩张症 结节性红斑
下载PDF
关于“以方测证”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35
4
作者 刘玥 谢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9-461,共3页
依据辨证论治的经验和“方证相关”的原理,对“以方测证”的应用及其逻辑合理性进行讨论并提出质疑,指出由于方效与病证内涵的不确定性、方剂的多效性以及缺乏排他性设计等原因,利用“以方测证”方法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手段还存在... 依据辨证论治的经验和“方证相关”的原理,对“以方测证”的应用及其逻辑合理性进行讨论并提出质疑,指出由于方效与病证内涵的不确定性、方剂的多效性以及缺乏排他性设计等原因,利用“以方测证”方法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手段还存在方法学上的严重缺陷。全面和深入认识方证关系及其内涵是中医方证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方测证 方证相应 方证相关
下载PDF
关于仲景脉学的几点问题商榷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超 魏云 +1 位作者 张林 傅延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本文结合《黄帝内经》《脉经》等经典著作还原《伤寒杂病论》中相关脉学内容的本来面目,从思维方法和临证实践两个方面,对仲景脉学容易曲解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诊脉方式:寸口诊法为主,遍身诊法为辅;(2)仲... 本文结合《黄帝内经》《脉经》等经典著作还原《伤寒杂病论》中相关脉学内容的本来面目,从思维方法和临证实践两个方面,对仲景脉学容易曲解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诊脉方式:寸口诊法为主,遍身诊法为辅;(2)仲景寸口三部脉与人体对应关系:寸口三部脉与人体三焦部位对应,即仲景把寸口脉分为"寸口、关上、尺中",寸关尺三部分别相应人体上中下三焦;(3)仲景阳脉、阴脉的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脉象阴阳:阳脉多提示脉位趋于表浅、脉力强、脉势滑利、脉率快的脉象;阴脉多指示脉位趋于深下、脉力弱、脉势涩滞、脉率慢的脉象。另一方面是部位阴阳:寸关为阳,尺脉为阴。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仲景的脉学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对仲景脉学理论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脉学 《伤寒论》 阳脉 阴脉
下载PDF
中药咳宁冲剂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鸣 郭元吉 安乃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44-146,共3页
观察了中药咳宁冲剂体内外抗流感病毒作用。体内实验表明咳宁冲剂高(3g/kg)、低(1.5g/kg)剂量均能减低滴鼻感染20LD50流感甲型病毒引起的小鼠死亡率、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和肺组织病毒血凝滴度。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了中药咳宁冲剂体内外抗流感病毒作用。体内实验表明咳宁冲剂高(3g/kg)、低(1.5g/kg)剂量均能减低滴鼻感染20LD50流感甲型病毒引起的小鼠死亡率、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和肺组织病毒血凝滴度。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外实验表明0.25%咳宁(无细胞毒浓度)对细胞病变(CPF)、血凝滴度(HA)和红细胞吸附滴度(HD)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品 咳宁冲剂 药理学 流感病毒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活血利水不同配伍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思颉 杨勇 +2 位作者 李海燕 高晨 任长虹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DSS)活血利水不同配伍对缺血性脑卒中雄性小鼠神经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神经再生相关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影响。方法:成年C57雄性小鼠,制造大脑中动脉远端梗阻模型(dMCAO模型)...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DSS)活血利水不同配伍对缺血性脑卒中雄性小鼠神经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神经再生相关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影响。方法:成年C57雄性小鼠,制造大脑中动脉远端梗阻模型(dMCAO模型),随机分为7组,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检测SVZ区神经再生,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及原方配伍组相比,活血倍量组显著改善了神经功能(P<0.05),增加了DCX阳性细胞数及DCX/BrdU双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活血倍量配伍显著增加了神经再生相关因子—成熟型BDNF成熟片段的水平及CXCR4的表达(P<0.05,P<0.01)。结论:DSS的活血倍量配伍对缺血性脑损伤小鼠神经再生的贡献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4
下载PDF
益气养阴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糖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碧原 赵静 +1 位作者 刘进娜 谢鸣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查益气养阴方对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型大鼠肝脏糖代谢紊乱的调节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45只。其中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第6周,造模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 目的探查益气养阴方对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型大鼠肝脏糖代谢紊乱的调节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45只。其中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第6周,造模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并于实验第6周末,选择空腹血糖≥11.1mmol/L的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0只;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方[4.80 g/(kg·d)],西药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35 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以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两周。给药后,检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肝脏胰岛素抵抗、肝脏糖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中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 GMP)、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c kinase-3,GSK-3)均明显升高(P<0.01);大鼠血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c AMP/c GMP和红细胞膜Na^+-K^+-ATP酶(Na^+-K^+-ATPase),肝脏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2)、肝糖原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FPG、IRI、肝脏PEPCK、GSK-3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且中药组血中Fins、c GMP、G-6-P下降,c AMP、c AMP/c GMP、红细胞膜Na^+-K^+-ATPase、IRS-1和肝糖原含量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血中c GMP降低,c AMP、c AMP/c GMP和红细胞膜Na^+-K^+-ATPase均升高(P<0.01)。结论益气养阴方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大鼠的肝脏糖代谢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与胰岛素受体和糖代谢相关酶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方 2型糖尿病 肝脏 糖代谢
下载PDF
历代治疗咳嗽通治方的统计分析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林 张彦 +2 位作者 杨勇 白晶 吴晓丹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3-84,共2页
通过对55本历代方书的研究,共得出有咳嗽通治方剂记载的方书16本,对其进行统计,共统计得出38首方剂,方中出现的药物共有88味,其中出现次数在5次以上的有19味药物。对药物的分析显示,其中90%的药物都是温性或者平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归... 通过对55本历代方书的研究,共得出有咳嗽通治方剂记载的方书16本,对其进行统计,共统计得出38首方剂,方中出现的药物共有88味,其中出现次数在5次以上的有19味药物。对药物的分析显示,其中90%的药物都是温性或者平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归肺经。咳嗽通治方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作为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佐以散寒、补虚、收敛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通治方 中药
下载PDF
生精补血汤抗造血损伤及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李庆业 谢鸣 +1 位作者 卞一明 王云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2-24,共3页
本文对生精补血汤的补血及抗应激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生精补血汤(10g/kg 和20g/kg)能增加正常小鼠白细胞和显著减轻^(60)Co 照射(350Rad)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所致的外周白细胞或血红蛋白的降低;能显著降低^(60)Co(750Rad)照射... 本文对生精补血汤的补血及抗应激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生精补血汤(10g/kg 和20g/kg)能增加正常小鼠白细胞和显著减轻^(60)Co 照射(350Rad)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所致的外周白细胞或血红蛋白的降低;能显著降低^(60)Co(750Rad)照射小鼠的死亡率和延长小鼠常压下缺氧的存活时间及游泳持续时间。提示中医生精补血方药不仅能对抗放射、药物引起的骨髓造血损伤,且能提高应激状态下机体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精补血汤 补血 抗应激作用 中药
下载PDF
谢鸣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杂病的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珂 谢鸣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5期339-340,共2页
六味地黄丸是补益剂中补阴剂的代表方,为宋代医家钱乙据仲景肾气丸加减变化而来,临床中被广泛用于治疗肾阴虚证。谢鸣教授临证善用本方,对本方的配伍规律和组方结构有独到的认识,随证化裁加减应用屡起沉痼大疾,并应用本方的潜在功效治... 六味地黄丸是补益剂中补阴剂的代表方,为宋代医家钱乙据仲景肾气丸加减变化而来,临床中被广泛用于治疗肾阴虚证。谢鸣教授临证善用本方,对本方的配伍规律和组方结构有独到的认识,随证化裁加减应用屡起沉痼大疾,并应用本方的潜在功效治疗以肾阴虚为主证的内科杂证。本文主要介绍了谢鸣教授从方剂学的角度对六味地黄丸的理解与认识,并总结谢鸣教授围绕本方证之病机随症加减的用药规律,并附验案四则,揭示了本方临床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对应病机的普遍适应性,使谢鸣教授倡导的本方"通补兼施"的配伍规律及活血、清热、祛湿、行水的潜在功效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杂病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整体特性的成方变化运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成东 谢鸣 《北京中医》 2007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的具有特定病证的有效方剂在固定其组成、剂型、用法及名称后,被称之为成方。将成方看成是一个整体或相对固定的配伍药群,直接合用成方或在此基础上的适当化裁是方剂运用的重要形式,较之于对成方中药味加减,合用成方则... 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的具有特定病证的有效方剂在固定其组成、剂型、用法及名称后,被称之为成方。将成方看成是一个整体或相对固定的配伍药群,直接合用成方或在此基础上的适当化裁是方剂运用的重要形式,较之于对成方中药味加减,合用成方则具有思路清晰、易于掌握和疗效可靠的优势。本文基于方剂的整体特性,对成方变化运用的渊源、形式、思路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成方 成方变化
下载PDF
中医方证关系研究的新思考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业 谢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1-183,共3页
有关"方证关系"科学内涵及其关键问题的研究探索已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对中医方证研究的源流和发展的回顾,阐述了近现代"方证相对"、"方证相应"、"方证对应"、"方证相关&q... 有关"方证关系"科学内涵及其关键问题的研究探索已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对中医方证研究的源流和发展的回顾,阐述了近现代"方证相对"、"方证相应"、"方证对应"、"方证相关"等学说或命题,讨论了方证关系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并就研究中出现的方证相互分离、角度固定、方法单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关系 方证相对 方证相应 方证对应 方证相关
原文传递
“动静结合”方剂学教学法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晓丹 张林 +1 位作者 吴宏东 杨勇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年第9期1435-1436,共2页
文章针对中医留学生方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留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及需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方剂学习方法。从教、学、用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将方剂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参与式,采用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化静为动的教学形... 文章针对中医留学生方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留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及需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方剂学习方法。从教、学、用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将方剂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参与式,采用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化静为动的教学形式,培养留学生的方剂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及临床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方剂学 动静结合 教学法
原文传递
方剂学课堂教学中的“起承转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晓丹 《中医教育》 2016年第5期56-59,共4页
当前,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目标正由教师知识传授向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调整。通识教育的主张使大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不断压缩,教学时数的减少与教学内容信息量增长的矛盾正成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在中医学课程体系中... 当前,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目标正由教师知识传授向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调整。通识教育的主张使大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不断压缩,教学时数的减少与教学内容信息量增长的矛盾正成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在中医学课程体系中,方剂学是沟通中医和中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从学科及课程的目标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学 教学模式 起承转合
原文传递
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模型大鼠性腺轴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聪 谢鸣 +2 位作者 赵荣华 王帮众 么元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查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性腺功能的变化和柴疏四君汤对其影响。方法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肝郁模型、肝郁给药、脾虚模型、脾虚给药、肝郁脾虚模型、肝郁脾虚给药组,共7组,每组10只。肝郁模型、脾虚模型... 目的探查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性腺功能的变化和柴疏四君汤对其影响。方法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肝郁模型、肝郁给药、脾虚模型、脾虚给药、肝郁脾虚模型、肝郁脾虚给药组,共7组,每组10只。肝郁模型、脾虚模型、肝郁脾虚模型组及各相应给药组大鼠分别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于造模第15天,各给药组分别予柴疏四君汤3.57 g/(kg·d)灌胃,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天。检测各组大鼠血中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及肝郁脾虚模型组GnRH、T、E2、F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肝郁模型组LH升高(P<0.05),肝郁脾虚模型组LH降低(P<0.01)。与肝郁模型组比较,脾虚模型组T、FSH、LH降低,E2升高(P<0.05),肝郁脾虚模型组FSH和LH亦降低(P<0.05);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肝郁脾虚模型组T升高(P<0.05),FSH降低(P<0.05)。分别与相应模型组比较,肝郁给药组FSH降低(P<0.01)和LH升高(P<0.05),脾虚给药组T升高,E2和LH降低(P<0.05,P<0.01),肝郁脾虚给药组T降低(P<0.01),GnRH、E2、FSH、LH升高(P<0.05,P<0.01)。结论中医肝郁、脾虚、肝郁脾虚3证模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性腺轴功能异常。柴疏四君汤对3证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对肝郁脾虚证的性腺轴功能具有较为全面的改善作用。该结果为中医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具有较高的关联性提供了一定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 脾虚 肝郁脾虚 证候模型 大鼠 性腺轴 柴疏四君汤
原文传递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特色中药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齐 李献平 +2 位作者 王蕊 苏冠宇 毛萌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6期548-549,共2页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列方刹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特色药物,以期为研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提供思路。方法从近二十年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巾,收集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组方340...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列方刹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特色药物,以期为研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提供思路。方法从近二十年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巾,收集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组方340首。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方药学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统计分析所用药物。结果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用的254种中药中,虫类药和藤类药共32种,使用频次为806次。结论虫类药、藤类药与其他药配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运用频次较高、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虫类药 藤类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