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施护结合艾灸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邹生燕 谭俊英 赵文红 《光明中医》 2014年第2期371-372,共2页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中风病死亡率已上升至第1位.在存活的患者中,约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
关键词 辨证施护 艾灸 卒中 抑郁
下载PDF
浅谈中医护理措施对面瘫患者的康复作用
2
作者 李宗艳 《益寿宝典》 2020年第8期32-32,共1页
探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采用中医治疗面瘫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结果:患者实施早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后均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未发生并发症,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早期中医护理措施的干预是提高面瘫... 探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采用中医治疗面瘫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结果:患者实施早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后均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未发生并发症,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早期中医护理措施的干预是提高面瘫患者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能明显缩短病程,促进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中医护理 康复
下载PDF
影响中风患者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实施的原因及对策
3
作者 李宗艳 《益寿宝典》 2021年第4期69-70,共2页
观察探究对于中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原因和对策。 方法:将 2020 年 8 月以来于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中风患者中选择出 74 位患者,根据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价表了解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 74 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状况,记录分... 观察探究对于中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原因和对策。 方法:将 2020 年 8 月以来于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中风患者中选择出 74 位患者,根据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价表了解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 74 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状况,记录分析每一位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原因以及对策。 结果:针对中风患者的治疗,中医护理操作的方式有,耳穴埋籽法、艾条灸法、拔火罐法、穴位按摩法、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以及熏洗法等。 以上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耳穴埋籽法以及穴位按摩法,各个方法的使用率分别是 83.78% 、48.65% 、22.97% 、81.08% 、27.03% 、24.32% 、37.84% 、40.54% ;而导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方法未被使用的因素有,患者因素、家属因素、医生因素以及护理因素,影响较大的是医生因素以及护理因素,每一个因素导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方法没有实施的百分率分别为 21.62% 、20.27% 、24.32% 、27.03% 。 结论:对于导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方法对于中风患者是否使用的因素,医院应该将医生以及医疗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所有医护人员的专业,保证患者与医生、家属与医生以及医生与医疗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中风 缓解
下载PDF
辨证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恢复期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4
作者 邹生燕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2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辨证护理结合耳穴贴压在中风恢复期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效果。方法采用居室环境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睡前护理等护理方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辨证分型为心脾两虚中风后失眠患者56例,时间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目的探讨辨证护理结合耳穴贴压在中风恢复期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效果。方法采用居室环境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睡前护理等护理方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辨证分型为心脾两虚中风后失眠患者56例,时间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以及WHO颁布的失眠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56例患者经过为期4周的综合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共显效35例(62.5%),有效21例(37.5%);治疗前后在PSQI评定方面,患者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辨证护理结合耳穴贴压对于中风恢复期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护理 睡眠障碍 耳穴贴压 心脾两虚 中风
下载PDF
辨证护理结合循经推按治疗风阳上扰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邹生燕 《光明中医》 2012年第12期2488-2490,共3页
目的探讨辨证护理结合循经推按治疗风阳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阳上扰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常规服用尼麦角林胶囊基础上加病室环境护理、情志护理、体位及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等方法结合循经推按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辨证护理结合循经推按治疗风阳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阳上扰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常规服用尼麦角林胶囊基础上加病室环境护理、情志护理、体位及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等方法结合循经推按治疗,对照组39例单纯采用口服尼麦角林胶囊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程度。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2例,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眩晕的程度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辨证护理结合循经推按治疗风阳上扰型眩晕效果优于口服尼麦角林胶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护理 循经推按 风阳上扰 眩晕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损伤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泓 于晓刚 《四川中医》 2018年第11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损伤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三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及观察组(10只),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依据微创开颅法对大脑动脉电凝,以制备急性... 目的:分析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损伤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三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及观察组(10只),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依据微创开颅法对大脑动脉电凝,以制备急性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组在大鼠造模2小时清醒后行针刺治疗,选取水沟穴、百会穴,两个穴位行捻转泻法,频率为120次/分,每次1分钟,每分钟5分钟进行1次,留针30分钟。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正常喂养,不进行针刺。高效液相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内一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比色法检测脑组织内脑组织内Ca2+-ATP、Na+-K+-ATP酶含量。结果: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脑组织内AMP含量较正常组升高,ADP、ATP含量较正常组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Ca2+-ATP、Na+-K+-ATP酶含量较正常组降低,观察组大鼠脑组织内Ca2+-ATP、Na+-K+-ATP酶含量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急性脑缺血大鼠行针刺治疗可明显降低其脑缺血损伤,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大鼠模型 能量代谢 针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