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体表心电标测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探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叶小钧
柯元南
吴宁
关东旭
-
机构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内科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生物物理室
-
出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78-381,共4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有更大体表取样范围的体表心电标测 (BSPM)中反映的QT间期离散度及分布。方法 (1)记录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间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5 9岁 )的 96导联体表心电标测图及 12导联心电图 ,分别测定QT间期及QT离散度 ,并与 5 8名正常对照 (平均年龄 5 0岁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正常人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SPM法测得的QT离散度、QT最大值均大于 12导心电图值 ,QT最小值小于 12导心电图 ;(2 )正常人BSPM法测得的QTd为 (5 0 .6± 17.1)ms。最大值多位于左侧胸及偏后部、胸骨上部和右锁骨区 ,最小值位于胸部偏右下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SPM法测得的QTd为 (83.3± 2 8.7)ms ,较正常对照组高。QT间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QT间期最大值移至覆盖于心肌梗死部位的体表区域 ;(3)BSPM法测得QTd的变异系数低于 12导心电图。BSPM法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人QTd的灵敏度高于 12导心电图 (分别为 81% ,5 8% ) ;特异性分别为 91%和 90 %。结论 12导心电图及BSPM方法均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增加 ,BSPM方法较 12导心电图能更有效地发现体表QT间期最大、最小值及心室复极的离散 ,尤其可展示QT间期的空间分布。
-
关键词
心肌梗塞
QT离散度
体表心电标测
-
Key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QT dispersion
body surface potential mapping
-
分类号
R54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