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全身免疫炎症指标,包括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单核细胞-淋巴...目的探究全身免疫炎症指标,包括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肝癌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0年至2021年北京佑安医院835例来院诊疗的PBC患者,并且收集了他们初次来我院被诊断为PBC时的人口统计学相关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首先,比较了最终发生肝癌组和未发生肝癌组间基线水平的血常规、肝生化及免疫相关抗体指标的差异性,随后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出了PBC相关肝癌的危险因素,最后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对PBC相关肝癌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存在肝硬化是PBC相关肝癌的危险因素。此外,对于预测肝癌发生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标,我们的结果表明MLR较其他指标可以更好地预测PBC患者肝癌的发生。结论在PBC患者中,将MLR添加到目前的计算指标中,用于PBC发生肝癌的高危患者的早期预警,增加该部分患者的常规检测频率,可能有助于及时监测到患者的肝癌发生,以提供早期且更合适的治疗选择。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生化及凝血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DNA水平分为4组:阴性组、...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生化及凝血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DNA水平分为4组:阴性组、低病毒载量组(<2.0×10^(3)IU/mL)、中病毒载量组(2.0×10^(3)~2.0×10^(5)IU/mL)和高病毒载量组(>105IU/mL),测定所有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ALB)、凝血相关指标(PT、INR、APTT、TT、D-D、PLT),比较4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各项指标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sAg和HBeAg的定量数值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而增高,HBsAg的明显升高主要体现在HBV-DNA阴性组和低病毒载量组之间(779.40 vs 5773.00IU/mL),而HBeAg的表达在中病毒载量组(0.19 COI)和高病毒载量组(7.96 COI)中才出现显著升高,低病毒载量组的HBeAg阳性表达率较低。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患者的ALT、AST、TBIL、DBIL、D/T、AFP指标均有所升高,而ALB的水平降低;除TT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T、APTT、INR、Fib、D-D、PLT这6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ALT、AST、TBIL、DBIL、AFP、PT、APTT、TT、D-D、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r>0,P均<0.05),与ALB、Fib水平呈负相关(r<0,P均<0.05),与PLT、HBeAb水平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载量与HBsAg、HBeAg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与ALT、AST、TBIL、DBIL、D/T、ALB等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相关,与凝血相关指标存在关联,但在不同HBV-DNA载量组中无差异。HBV-DNA载量可作为HBeAg阴性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乙肝感染不同阶段的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水平及HBcrAg联合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目的探讨乙肝感染不同阶段的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水平及HBcrAg联合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HBsAg阳性患者562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慢乙肝组(173例)、肝硬化组(218例)、肝癌组(54例)和肝癌术后组(117例);分别以HBsAg 3.0 Log IU/ml,HBcrAg 4.0 Log U/ml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其中低HBsAg低HBcrAg组(142例)、低HBsAg高HBcrAg组(124例)、高HBsAg低HBcrAg组(31例)和高HBsAg高HBcrAg组(113例)。比较各组HBcrAg、AFP、PIVKA-Ⅱ等血清学标志物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HBcrAg、AFP和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562例患者中,男403例,女159例;年龄7~81岁,中位年龄51.0岁。临床诊断各组HBcrAg、AFP、PIVKA-Ⅱ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BsAg高HBcrAg组肝癌患病比例为12.1%(15/124),高于其他组(P<0.05)。HBcrAg、AFP和PIVKA-Ⅱ诊断HCC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544(95%CI:0.473~0.613,P<0.05)、0.774(95%CI:0.712~0.829,P<0.05)和0.847(95%CI:0.790~0.893,P<0.05),灵敏度分别为53.1%、66.7%和76.7%,特异性分别为61.7%、86.0%和87.3%;三者联合诊断HCC的ROC曲线的AUC为0.795(95%CI:0.697~0.893,P<0.05),灵敏度为83.0%,特异性为67.0%。结论肝癌组HBcrAg高于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术后组。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情况下,HBcrAg单一指标不能很好地对肝癌进行预测,HBcrAg联合AFP、PIVKA-Ⅱ可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生化及凝血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DNA水平分为4组:阴性组、低病毒载量组(<2.0×10^(3)IU/mL)、中病毒载量组(2.0×10^(3)~2.0×10^(5)IU/mL)和高病毒载量组(>105IU/mL),测定所有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ALB)、凝血相关指标(PT、INR、APTT、TT、D-D、PLT),比较4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各项指标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sAg和HBeAg的定量数值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而增高,HBsAg的明显升高主要体现在HBV-DNA阴性组和低病毒载量组之间(779.40 vs 5773.00IU/mL),而HBeAg的表达在中病毒载量组(0.19 COI)和高病毒载量组(7.96 COI)中才出现显著升高,低病毒载量组的HBeAg阳性表达率较低。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患者的ALT、AST、TBIL、DBIL、D/T、AFP指标均有所升高,而ALB的水平降低;除TT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T、APTT、INR、Fib、D-D、PLT这6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ALT、AST、TBIL、DBIL、AFP、PT、APTT、TT、D-D、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r>0,P均<0.05),与ALB、Fib水平呈负相关(r<0,P均<0.05),与PLT、HBeAb水平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载量与HBsAg、HBeAg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与ALT、AST、TBIL、DBIL、D/T、ALB等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相关,与凝血相关指标存在关联,但在不同HBV-DNA载量组中无差异。HBV-DNA载量可作为HBeAg阴性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
文摘目的探讨乙肝感染不同阶段的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水平及HBcrAg联合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HBsAg阳性患者562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慢乙肝组(173例)、肝硬化组(218例)、肝癌组(54例)和肝癌术后组(117例);分别以HBsAg 3.0 Log IU/ml,HBcrAg 4.0 Log U/ml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其中低HBsAg低HBcrAg组(142例)、低HBsAg高HBcrAg组(124例)、高HBsAg低HBcrAg组(31例)和高HBsAg高HBcrAg组(113例)。比较各组HBcrAg、AFP、PIVKA-Ⅱ等血清学标志物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HBcrAg、AFP和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562例患者中,男403例,女159例;年龄7~81岁,中位年龄51.0岁。临床诊断各组HBcrAg、AFP、PIVKA-Ⅱ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BsAg高HBcrAg组肝癌患病比例为12.1%(15/124),高于其他组(P<0.05)。HBcrAg、AFP和PIVKA-Ⅱ诊断HCC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544(95%CI:0.473~0.613,P<0.05)、0.774(95%CI:0.712~0.829,P<0.05)和0.847(95%CI:0.790~0.893,P<0.05),灵敏度分别为53.1%、66.7%和76.7%,特异性分别为61.7%、86.0%和87.3%;三者联合诊断HCC的ROC曲线的AUC为0.795(95%CI:0.697~0.893,P<0.05),灵敏度为83.0%,特异性为67.0%。结论肝癌组HBcrAg高于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术后组。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情况下,HBcrAg单一指标不能很好地对肝癌进行预测,HBcrAg联合AFP、PIVKA-Ⅱ可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