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31
1
作者 田瑞华 王金凤 +3 位作者 王瑞莲 李长杰 李高飞 李秋云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9-441,共3页
分析妇产科护士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相关细节问题和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通过对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职业暴露的认识,针对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护士的依从性,最大限度地... 分析妇产科护士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相关细节问题和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通过对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职业暴露的认识,针对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护士的依从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护士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妇产科 医院 职业暴露 安全管理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闫妙娥 王瑞莲 张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5-1416,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后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门诊和住院病例,进行驱梅母婴阻断治疗并定期进行孕妇及所生婴儿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后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门诊和住院病例,进行驱梅母婴阻断治疗并定期进行孕妇及所生婴儿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分析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结果共318例梅毒孕妇分娩。梅毒孕妇分娩的婴儿,除4例围生儿死亡外,所生婴儿均未发生先天梅毒,其中共有66例RPR结果显示阳性,但其滴度均低于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标准。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在孕早期建册时检测梅毒血清学抗体,在孕早期及孕晚期规范驱梅治疗,可有效防止先天梅毒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梅毒 母婴阻断 围生儿
下载PDF
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治疗肝病合并异常子宫出血30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青 张华 +4 位作者 刘继娟 李秀兰 蒋小英 宋晓红 王恩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诺舒( NovaSure )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治疗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12年3月~2013年5月,对30例肝病合并异常子宫出血,先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情况(合并黏膜下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及子宫中隔者在... 目的:探讨诺舒( NovaSure )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治疗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12年3月~2013年5月,对30例肝病合并异常子宫出血,先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情况(合并黏膜下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及子宫中隔者在宫腔镜下电切除),然后采用诺舒治疗,治疗后再次宫腔镜检查,观察治疗效果。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并发症和满意率。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诺舒治疗时间25~119 s,(63.3±19.8) s;术中出血<10 ml。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出现轻微下腹痛,自行缓解。术后1、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100%(30/30)、100%(30/30)、100%(24/24)和100%(16/16);闭经率分别为70.0%(21/30)、66.7%(20/30)、79.2%(19/24)和68.9%(11/16);满意率均为100%。结论诺舒操作简单且安全,疗效好,适用于肝病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尤其适用于严重肝病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舒 肝病 子宫内膜去除术 异常子宫出血
下载PDF
宫腔放置水囊联合腹腔镜下子宫病灶切除在抢救剖宫产瘢痕妊娠初治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青 张华 +4 位作者 刘继娟 李秀兰 宋晓红 周鑫 马晓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官腔放置水囊联合腹腔镜下子宫病灶切除在抢救剖宫产瘢痕妊娠初治出血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6月,对5例初治出血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先在宫腔内放置水囊压迫止血,然后立即行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 目的探讨官腔放置水囊联合腹腔镜下子宫病灶切除在抢救剖宫产瘢痕妊娠初治出血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6月,对5例初治出血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先在宫腔内放置水囊压迫止血,然后立即行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及缝合修补。结果5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2min。术中出血量10~30ml,平均21ml。术后4周内血β-hCG均降至正常,月经规律来潮。结论官腔放置水囊联合腹腔镜子宫病灶切除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抢救初治出血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水囊 剖宫产瘢痕妊娠
下载PDF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用于HBV携带者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孕药物流产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边茜 王明 +2 位作者 高翔 朱云霞 张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603-604,共2页
目的调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在肝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270例HBV感染者、1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81例非肝炎病毒感染者早期妊娠,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口服行药物流产。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和血清病毒指标。结果... 目的调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在肝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270例HBV感染者、1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81例非肝炎病毒感染者早期妊娠,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口服行药物流产。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和血清病毒指标。结果 HBV和HCV感染者排出胎囊大小为2.36±0.89 cm,对照组排出胎囊大小为2.37±0.79 cm;在270例HBV感染者中,流产成功率为90.5%,12例丙型肝炎患者流产成功率为90.7%,对照组流产成功率为90.6%,各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HB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还是非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流产后肝功能无显著性变化,无肝损伤病例发生。结论 HBV和HCV感染者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早孕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药物流产
下载PDF
不同孕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冉冉 王明 +3 位作者 张华 刘青 朱云霞 庞秋梅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7期2206-2209,221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53例HBV感染孕妇(HBV-DNA>1.0×106 IU/mL),根据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的孕周分为A组(23~26+6周,112例)和B组(27~34...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53例HBV感染孕妇(HBV-DNA>1.0×106 IU/mL),根据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的孕周分为A组(23~26+6周,112例)和B组(27~34周,141例)。测定两组孕妇分娩前的血清HBV-DNA载量及分娩后6~8周的ALT水平,统计ALT升高比例;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28周时血清HBsAg及HBV-DNA水平,评估母婴阻断效果;记录孕妇的药物毒副反应及母婴结局。结果A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载量低于B组(P<0.05),而两组孕妇分娩后ALT水平及ALT升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血清HBsA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出生时和出生后28周时两组新生儿均未检测到HBV-DNA。两组剖宫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孕妇均对治疗耐受良好,未发生肝衰竭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两组胎儿宫内发育良好,无出生缺陷病例。结论不同孕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相当,母婴结局相似,安全性良好,较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带来更多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阻断 替诺福韦 孕周 效果 母婴结局 安全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母婴免疫系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翔 张华 +2 位作者 庞秋梅 朱云霞 刘俊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母儿免疫系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5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29例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收集同期吉林大学中日...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母儿免疫系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5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29例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收集同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HBV感染患者71例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及白细胞介素(IL)-18、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百分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8、IL-12、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较未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更容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等各种并发症。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体内IL-18、IL-12、TNF-α水平上升,应采取措施防止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症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系统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朱云霞 邹怀宾 +2 位作者 陈煜 张华 段钟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其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将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分娩的216例经同样的主被动免疫联合免疫接种后的婴儿,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02例和剖宫产分娩组11... 目的探讨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其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将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分娩的216例经同样的主被动免疫联合免疫接种后的婴儿,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02例和剖宫产分娩组11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婴儿7月龄时外周静脉血的乙肝五项,比较两组的母婴阻断效果。结果 102例阴道分娩的婴儿中有6例(5.9%)出现了阻断失败,96例阻断成功(94.1%);而114例剖宫产分娩的婴儿中有5例(4.4%)出现了阻断失败,99例阻断成功(95.6%),两组之间的阻断成功率和失败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49,P=0.617)。结论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所分娩的婴儿,经主被动免疫后,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手术分娩两种分娩方式对母婴阻断效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分娩方式
下载PDF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田瑞华 庞秋梅 +1 位作者 柳鑫 朱云霞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28-29,55,共3页
目的探讨HBV慢性携带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分析。方法对我院分娩的441例表面抗原、E抗原均阳性的HBV携带产妇,根据母亲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将其分为观察A组(妊娠晚期... 目的探讨HBV慢性携带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分析。方法对我院分娩的441例表面抗原、E抗原均阳性的HBV携带产妇,根据母亲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将其分为观察A组(妊娠晚期注射三针200 IU)、观察B组(妊娠晚期注射三针400 IU),将妊娠晚期未注射HBIG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孕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高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对其婴儿生后联合免疫后1~3个月静脉血清乙肝五项(HBV-M)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孕期注射不同剂量HBIG后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 HBV-DNA高风险的孕妇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阻断成功率分别为92.8%、92.5%和81.6%。3组感染率分别为5.0%、5.2%、12.3%。结论孕期HBV-DNA高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提高新生儿阻断成功率有帮助,但与孕期注射HBIG剂量无关;孕期HBV-DNA低风险和极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新生儿免疫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晚期 乙肝免疫球蛋白 免疫效果
下载PDF
糖原合酶激酶-3β磷酸化抑制顺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晓红 翁丹卉 +3 位作者 邢辉 卢运萍 王世宣 马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增加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磷酸化状态对顺铂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OV2008细胞,运用GSK-3β特异性抑制剂LiCl增加磷酸化GSK-3β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W... 目的探讨增加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磷酸化状态对顺铂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OV2008细胞,运用GSK-3β特异性抑制剂LiCl增加磷酸化GSK-3β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GSK-3β及磷酸化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梯度增加的顺铂(40、80、120μmol/L)作用于OV2008细胞24 h,其凋亡率不断增加,分别为(4.55±1.64)%、(25.50±0.94)%和(53.80±1.62)%;而应用抑制剂预孵育的细胞,不同浓度顺铂作用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2.10±0.80)%(、15.75±0.97)%和(20.45±0.87)%;Western blot显示,抑制剂LiCl作用后,细胞的磷酸化GSK-3β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顺铂作用亦可引起磷酸化GSK-3β表达上调;流式结果还显示,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作用后使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从(18.75±0.70)%增加至(28.40±1.50)%。结论磷酸化GSK-3β表达增加可抑制顺铂诱导的卵巢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酶激酶-3Β 顺铂 细胞凋亡 卵巢癌
下载PDF
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秀兰 刘青 +2 位作者 王夫川 王明 马晓鹏 《肝脏》 2018年第7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NovaSure)治疗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佑安医院行NovaSure的12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4、5年,闭经率分... 目的探讨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NovaSure)治疗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佑安医院行NovaSure的12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4、5年,闭经率分别为75.92%、72.29%、75.47%、78.38%和75%,有效率分别为99.07%、95.18%、94.34%、94.59%和100%;总闭经率76.85%,总有效率93.51%,子宫切除率1.85%。年龄>45岁组患者的术后闭经率显著高于年龄≤45岁组患者,宫腔深度>6 cm组患者的术后无效率显著高于宫腔深度4~6 cm组患者(41.67%对3.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肝硬化及肝癌组的术后疗效与肝炎病毒携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ovaSure治疗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安全有效,年轻、宫腔深度大于6 cm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高危因素,远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aSure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 异常子宫出血 远期疗效 肝病
下载PDF
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边茜 王明 +4 位作者 朱云霞 李波 王金凤 李然 张华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330-1332,共3页
HBV的慢性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降低母体血病毒载量能降低宫内感染的风险。育龄期HBV感染妇女有20%会出现肝病活动或免疫激活,出现肝功能异常,尤其以孕产妇为主。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孕产妇的临床资料。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治疗 病毒载量 宫内感染 公共卫生 保肝降酶 抗病毒药物 替比夫定 替诺福韦 妊娠并发症
下载PDF
473例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秀兰 刘青 +1 位作者 冉冉 张华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子宫内膜的病理特点。方法对473例异常子宫出血的肝病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结果在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炎肝硬化代偿...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子宫内膜的病理特点。方法对473例异常子宫出血的肝病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肝病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结果在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3组患者中,各组发生率最高的病变为子宫内膜息肉,分别为29.6%、28.6%和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典型增生发生率为3.8%,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为1.7%。子宫内膜癌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绝经期患者发生率达6.5%,与围绝经期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期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14.3%,显著高于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发生率,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病患者的异常子宫出血原因复杂,病理类型多样,子宫内膜癌在绝经期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中发生率显著增高,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肝病患者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2001-2010年分娩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淑芬 张华 庞秋梅 《中国医药》 2012年第8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了解分娩方式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病房分娩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妇按时间顺序分组,每年为1组,分析其阴道分娩率、剖宫... 目的了解分娩方式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病房分娩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妇按时间顺序分组,每年为1组,分析其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及前5年(2001--2005年)、后5年(2006—2010年)各自的围产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收集所有剖宫产病例,分析每年的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阴道分娩者新生儿窒息率(2001--2005年4.7%,2006--2010年5.6%)、产后出血率(2001--2005年2.3%,2006—2010年2.5%)方面均明显低于剖宫产者(新生儿窒息率2001--2005年8.2%,2006--2010年8.6%;产后出血率2001—2005年4.4%,2006--2010年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01--2010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1年37.3%,2010年64.9%)。剖宫产指征分析:难产(2001年41.4%,2010年17.5%)、胎儿窘迫(2001年27.4%,2010年17.2%)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逐年下降,社会因素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逐年上升,与2001年(4.7%)比较,2010年(29.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者围产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者,因此剖宫产率的升高并不能改善母儿预后,应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综合使用分娩镇痛及提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剖宫产 剖宫产指征 围产儿窒息 产后出血
下载PDF
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肝硬化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青 李秀兰 +3 位作者 刘继娟 宋晓红 蒋小英 王明 《肝脏》 2016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肝硬化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6例肝硬化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实施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治疗时间(61.0... 目的探讨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肝硬化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6例肝硬化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实施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治疗时间(61.0±18.9)s;术中出血均<15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肝硬化相关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疲劳、烦躁与术前相比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12个月随访,治疗有效率为100%(26/26)、100%(21/21)、100%(19/19)和100(14/14);闭经率分别为88.5%(23/26)、95.2%(20/21)、100%(19/19)和92.9%(13/14);满意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2.31%。结论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治疗肝硬化患者异常子宫出血可以获得良好效果,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 肝硬化 异常子宫出血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魏宏 高万里 白云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龄瘢痕子宫(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中期妊娠引产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仁和医院在2005年1月~2009年3月的100例中期妊娠要求终止的有剖宫产史孕妇,分别在孕12-16周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法、孕16-28周采用依沙... 目的探讨不同孕龄瘢痕子宫(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中期妊娠引产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仁和医院在2005年1月~2009年3月的100例中期妊娠要求终止的有剖宫产史孕妇,分别在孕12-16周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法、孕16-28周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法。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引产者100例,将引产方法相同的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进行比较,观察其一般情况、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h出血量、成功率及软产道裂伤情况。结果 100例剖宫产术后半年后妊娠的瘢痕子宫引产分别采用其上述2种方法。采用同种引产方法后,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孕妇宫缩至胎儿胎盘排出时间、产后2h出血量、成功率从及软产道裂伤无差异显著性(P〉0.05),无一例子宫破裂发生。结论术后半年以上中期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在严密观察下,在不同的孕期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这两种引产方法是简单、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中期妊娠引产 依沙吖啶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婧 田瑞华 李秋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9-10,共2页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提高新生儿股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对270例新生儿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围绕选择适宜采血材料、准确定位穿刺点及进针角度和有效按压等方面寻找最佳护理措施。结果在循证护理方法指导下,于2012...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提高新生儿股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对270例新生儿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围绕选择适宜采血材料、准确定位穿刺点及进针角度和有效按压等方面寻找最佳护理措施。结果在循证护理方法指导下,于2012年7-10月对270名新生儿实施股静脉采血,一次采血成功率由原来的92%提高为98%,未发生一例皮下血肿;所采集的血样标本全部合格,未发生溶血及凝血情况。结论通过循证护理,使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有机结合,提高了新生儿采血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新生儿 股静脉采血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的HBV-DNA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云霞 张华 +4 位作者 邹怀宾 柳鑫 李卓 陈煜 段钟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5期7-8,20,共3页
目的:研究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与其血清HBV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HBV携带产妇乳汁的传染性。方法:对207例HBV携带产妇,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产妇的乙肝五项及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 目的:研究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与其血清HBV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HBV携带产妇乳汁的传染性。方法:对207例HBV携带产妇,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产妇的乙肝五项及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结果:125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9.6%,82例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2.4%。两组乳汁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45);血清HBV-DNA<106 copies/ml的产妇其产妇乳汁及脐血中HBV-DNA均为阴性。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12.5%、其新生儿脐血阳性率为15.17%,与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对于HBsAg阳性的产妇,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乳汁传染性高于HBsAg单阳性的产妇,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乳汁传染性高于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脐血 母婴传播 乳汁
下载PDF
妊娠期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预防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母婴传播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明 边茜 +3 位作者 朱云霞 魏宏 常灵芝 张华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856-860,共5页
目的比较孕晚期富马酸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分娩并于孕晚期接受TDF(300 mg... 目的比较孕晚期富马酸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分娩并于孕晚期接受TDF(300 mg/d)或LDT(600 mg/d)治疗的HBV感染产妇1407例。所有婴儿出生后均接受标准的主被动免疫。比较两组患者产后52周婴儿感染的比例、婴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服药期间及产褥期母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最终1385例产妇完成产后8周随访,其中TDF组205例,LDT组1180例。选择服用TDF的产妇,其HBsAg、HBeAg的滴度和血清HBV-DNA载量均明显高于L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的治疗时间下,两组患者的HBV-DNA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DF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9.9%比20.8%)低于LDT组(P<0.05)。两组婴儿出生时孕周、剖宫产率、出生体质量、身长和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1405例婴儿完成了分娩后52周的随访,其中TDF组213例,LDT组1192例。随访至52周,两组婴儿均无HBsAg和HBV-DNA阳性病例(P=1.000)。TDF组患者服药期间比LDT组产妇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更高,但关节痛的发生率更低,均为轻度不良反应。但停药后,TDF组产妇产褥期ALT升高比例明显低于LDT组(6.3%比15.3%,P=0.001);但ALT升高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F和LDT在降低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相当,但TDF的抗病毒效果更好且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小,可作为阻断母婴传播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HBsAg阳性产妇分娩婴儿乙肝免疫接种低和无应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明 边茜 朱云霞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探讨可能导致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后免疫低和无应答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83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新生儿出生后6 h内及21 d接种乙型肝炎免疫... 目的探讨可能导致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后免疫低和无应答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83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新生儿出生后6 h内及21 d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出生当天和出生后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0μg。出生后6 h内、7月龄抽取股静脉血,检查HBV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按照产妇孕期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父亲HBsAg情况、母亲HBeAg情况分组,评估上述因素对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应答情况的影响。结果产妇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8.6%(25/290),未行抗病毒治疗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7.0%(38/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P=0.44)。母乳喂养组婴儿的低和无应答率为8.8%(18/204),人工喂养组低和无应答率为7.2%(45/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47)。父亲HBsA g阳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20.0%(5/25),父亲HBsAg阴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27.2%(58/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P=0.08)。母亲HBeAg阳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9.9%(33/335),母亲HBeAg阴性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6.0%(30/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5,P=0.06)。结论 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中,母亲孕期采用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父亲HBsAg阳性和母亲HBeAg阳性对婴儿乙肝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免疫应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