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_2微球蛋白的水平在HIV/AIDS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永宏 陈新月 +3 位作者 吴昊 张可 张彤 徐莲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6-506,509,共2页
关键词 HIV AIDS CD4^+T细胞 病毒载量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改善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邵清 纪冬 +6 位作者 张健 韩萍 李冰 李梵 崔慧丹 陈新月 陈国凤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对肝纤维化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91例CHC患者均给予Peg-IFN-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RBV)10.6~15.0mg/(kg·d),疗程为48周,观察肝脏瞬时弹性检查(...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对肝纤维化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91例CHC患者均给予Peg-IFN-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RBV)10.6~15.0mg/(kg·d),疗程为48周,观察肝脏瞬时弹性检查(Fibroscan)值(FS)、空腹血糖(Glu)、餐后2小时血糖(Glu-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S值明显下降,Glu、Glu-2h、HbA1c、TC、TG、ALT均有明显改善,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联合RBV治疗CHC可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血糖代谢和血脂代谢,有效降低ALT。Fibroscan具有准确、方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可用于Peg-IFN联合RBV治疗CHC过程中肝纤维化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硬度试验 抗病毒药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邵清 魏旭磊 +5 位作者 夏晶 纪冬 张健 陈国凤 孙立茹 陈新月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101例慢性丙肝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0mg/(kg·d),疗程48周,分析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101例慢性丙肝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0mg/(kg·d),疗程48周,分析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初始HCV RNA定量、ALT及GLU等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的影响。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总的SVR率为50%,其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 response,EVR)患者实现SVR达100%,未获得RVR和EVR患者实现SVR为19.35%;高BMI值、发生脂肪肝的患者不容易达到SVR,而糖化血红蛋白、初始HCV RNA载量高、GLU、ALT及性别对SVR无影响。结论 RVR、EVR可以预测SVR;BMI、是否合并脂肪肝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获得SVR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体重指数
下载PDF
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新月 闵佳 +2 位作者 李俊红 辛咏梅 汪俊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45-147,共3页
为观察泛昔洛韦 (FCV)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治疗效果 ,并评估其安全性 ,将 4 0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FCV治疗组 ( 2 0例 ) ,一般药物 (维生素C、复方益肝灵或葡醛内酯 )对照组 ( 2 0... 为观察泛昔洛韦 (FCV)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治疗效果 ,并评估其安全性 ,将 4 0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FCV治疗组 ( 2 0例 ) ,一般药物 (维生素C、复方益肝灵或葡醛内酯 )对照组 ( 2 0例 ) ,疗程均 1 6周。定期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结果 :疗程结束时FCV组ALT复常率为 6 5 % ( 1 3/2 0 )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5 % ( 7/2 0 ) ,P <0 .0 1。HBV DNA定量明显下降 ( 2个数量级 )者 ,FCV组为 6 0 % ( 1 2 /2 0 ) ,高于对照组的 1 0 % ( 2 /2 0 ) ,P <0 .0 1。另外 ,FCV组有 6例HBeAg阴转 ,其中 3例转为抗HBe阳性 ,对照组无此现象 (P <0 .0 5 )。 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果提示 :泛昔洛韦可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 ,促进肝功能恢复 ,不良反应轻微 ,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昔洛韦 慢性乙型肝炎 近期疗效 乙肝病毒脱核糖核酸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陶明玲 孙斌 +1 位作者 郑加生 金瑞 《肝脏》 200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12例经胃镜明确为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择期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及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定期胃镜检查,观察曲张静脉的...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12例经胃镜明确为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择期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及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定期胃镜检查,观察曲张静脉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6例,中度曲张3例,仍为重度曲张者3例,其中2例发生再出血,行胃镜下硬化剂治疗。结论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栓塞疗法
下载PDF
超声造影检查在评价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杰 孟繁坤 陈新月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754-756,共3页
使用超声微泡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时,应用超声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纤维化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2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陶明玲 孙斌 +1 位作者 郑加生 金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4269-4270,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疗效。方法:12例肝硬化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术后定期复查胃镜;无效患者行直接门脉造影。结果: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疗效。方法:12例肝硬化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术后定期复查胃镜;无效患者行直接门脉造影。结果: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6例,中度曲张3例,仍重度曲张3例;这3例重度曲张患者门脉造影显示原栓塞血管仍完全闭塞,出现新侧支循环静脉通路。结论: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部分无效患者可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肝硬化/并发症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并发症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外科学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脆弱敏感期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建霞 安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A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敏感期 肝硬化患者 社会医学模式 医疗护理工作 人类疾病 外环境因素 人肝硬化
下载PDF
SARS患者康复期的调养指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惠聪 王晓兰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04年第2期31-31,共1页
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织织暂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eratory Syndrome,SARS)。SARS作为一种新的传染病,对其各方面的认识尚属初步阶段,在广大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我国最后一批SARS患者均已治愈出院。SARS是一种... 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织织暂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eratory Syndrome,SARS)。SARS作为一种新的传染病,对其各方面的认识尚属初步阶段,在广大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我国最后一批SARS患者均已治愈出院。SARS是一种以侵犯肺脏和免疫系统为主的严重传染病,尽管这些患者已达到临床痊愈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康复期 健康教育 免疫系统 合理营养
下载PDF
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丽娜 陈新月 +2 位作者 陈杰 黄云丽 沈成利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5-225,共1页
为探讨胸腺肽α1在抗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我们观察了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胸腺肽α1联合抗菌素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膜炎 胸腺肽Α1
原文传递
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杰 陈新月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13-415,422,共4页
目前,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临床应用尚难以广泛开展。此文对肝组织学活检、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多参数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诊断 病理学 指标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时期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金玲 马丽娜 +1 位作者 耿楠 陈新月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不同感染时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复制期)的树突状细胞(DC)亚群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数量的差异及其与外周血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V感染不同阶段的患者30例,分...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不同感染时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复制期)的树突状细胞(DC)亚群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数量的差异及其与外周血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V感染不同阶段的患者30例,分为免疫耐受组、免疫活动组、非复制组各10例,另选健康人10名作为对照组。取4组患者的抗凝血10ml,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计算出患者外周血DC亚群的频率(百分比)和数量。统计学分析不同组间DC亚群频率、数量变化及其与HBVDNA的相关性。结果HBV感染组mDC绝对值、pDC百分比、pDC绝对值分别为(9.40±4.16)×10^6/L、0.17%±0.10%、(3.77±2.44)×10^6/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mDC百分比(0.56%±0.11%)高于免疫耐受组(0.47%±0.19%),mDC绝对值[(14.81±4.75)×10^6/L]高于免疫耐受组[(9.50±3.98)×10^6/L]和免疫活动组[(8.44±2.66)×10^6/L],pDC百分比(0.26%±0.08%)高于免疫活动组(0.14%±0.10%)和非复制组(0.18%±0.11%),pDC绝对值[(16.65±2.01)×10^6/L]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不同组别中仅免疫耐受组pDC细胞数与HBVDNA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HBV感染不同时期mDC和pDC频率和数量较健康人群下降。不同组DC亚群数量中仅免疫耐受组pDC细胞数与HBVDNA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树突细胞 亚群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实验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新月 窦晓光 +16 位作者 Dale Hu 高峰 高省 华文浩 贾继东 蒋岩 John Klena 鲁凤民 卢胜男 欧启水 魏来 汪宁 徐英春 殷鹏 张继明 赵秀英 庄辉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包括抗-HCV、HCV核酸(HCV RNA)和HCV核心抗原检测^[1]。抗-HCV检测有筛查试验如酶免疫法(EIA)和化学微粒发光法(CMIA),以及补充试验如重组免疫斑点试验(RIBA)。抗-HCV抗体出现较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化学微粒发光法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明玲 金瑞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8年第3期131-132,14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59例与其在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对照者,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同步检测肝功能和血脂,肝癌患者测定甲胎蛋白,对血清瘦...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59例与其在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对照者,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同步检测肝功能和血脂,肝癌患者测定甲胎蛋白,对血清瘦素、血脂与肝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无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CHO、LDL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者性。去除腹水因素,无腹水肝癌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及Fat%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肝功能、甲胎蛋白无关。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不能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预测指标,血脂是肝功能减退的指标。瘦素可能参与了肝癌患者的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瘦素 血脂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合并肝损害临床特点与原因分析
15
作者 陈新月 马丽娜 +3 位作者 黄云丽 王作梅 张永宏 张彤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8-409,共2页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肝损害 出院患者 临床特点 多器官损害 肝功能损伤 呼吸系统损害 情况 阶段
原文传递
不同疾病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树突状细胞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16
作者 董金玲 马丽娜 +1 位作者 马冰 陈新月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1-734,共4页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免疫耐受期、肝炎活动期、非活动携带状态)者断面的树突状细胞(DC)亚群功能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 30例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者,分为免疫耐受组、肝炎活动组和非复制携带组...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免疫耐受期、肝炎活动期、非活动携带状态)者断面的树突状细胞(DC)亚群功能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 30例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者,分为免疫耐受组、肝炎活动组和非复制携带组,每组10例;另选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12、IL-10、干扰素(IFN)α、IFN 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功能(以IL-12含量代表mDC的功能,以IFN α含量代表pDC功能)及其他细胞因子在不同组别间表达水平的差异.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比较,总的HBV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用t检验,4组间两两比较用秩和检验.结果 HBV感染组IL-12总含量及单个核mDC IL-1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3.12±159.30)pg/ml比(338.48±142.92)pg/m和(9.48±9.57)fg比(15.10±6.25)fg,F值分别为0.225和0.684,P值均<0.01],两组IFN α总含量及单个核pDC IFN 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5.87±477.02)pg/ml比(662.37±356.06)pg/ml和(85.14±68.44)fg比(62.11±627)fg,F值分别为1.467和1.804,P直均>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IL-12总含量[(338.48±142.92)pg/ml ]高于其他3组(Z值分别为-3.039、-2.967和-2.949,P值均<0.01),单个核mDC IL-12含量[(15.10±6.25)fg]也高于其他3组(Z值分别为-3.027、-2.671和-2.863,P值均<0.01);健康对照组IFN α总含量为(662.37±365.06)pg/ml,单个核pDC IFN α含量为(62.11±27.04)fg,均高于肝炎活动组(Z值分别为-3.016和-3.176,P值均<0.01).HBV感染不同组别中,仅IFNα水平[分别为(86.17±12.02)pg/ml、(91.76±39.64)pg/ml和(139.32±207.35)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53.30±23.9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67、-2.896和-3.054,P值均<0.01).结论 HBV感染后,DC功能和IFN α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但是HBV不同转归期DC功能无明显差异.DC功能缺陷和IFN α水平异常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树突细胞 白细胞介素12 干扰素A
原文传递
HIV-1急性感染期的免疫应答特征
17
作者 王莉琳 张永宏 陈新月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65-269,共5页
HIV-1感染早期的生物学特征及免疫学应答可能是决定艾滋病病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来有研究发现初始有效的免疫应答可驱动病毒逃逸突变的产生,这使得人们对抵御病毒传播的早期免疫应答和急性期病毒血症的控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强烈的... HIV-1感染早期的生物学特征及免疫学应答可能是决定艾滋病病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来有研究发现初始有效的免疫应答可驱动病毒逃逸突变的产生,这使得人们对抵御病毒传播的早期免疫应答和急性期病毒血症的控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强烈的固有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在感染后即可发生,但对于清除病毒却为时已晚。此文讨论了近年来关于HIV-1感染早期免疫应答动力学和特征方面的研究及其对研制有效预防性疫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W-1 急性感染期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遗传易感因素与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18
作者 任姗 陈新月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03-407,共5页
IFN—α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双重作用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对治疗反应的早期预测有利于治疗的持续。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对HBV感染发病及治疗反应遗传易感因素有较多报道,主要集中于抗病毒蛋白和免疫调... IFN—α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双重作用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对治疗反应的早期预测有利于治疗的持续。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对HBV感染发病及治疗反应遗传易感因素有较多报道,主要集中于抗病毒蛋白和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此文就遗传易感因素对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IFN-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