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鸽副黏病毒Ⅰ型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1
作者 张姗 刘大虎 +7 位作者 刘宝京 梁琳 梁瑞英 汤新明 仇旭升 丁铲 丁家波 侯绍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51-4060,共10页
在天津的病死鸽病料中分离鉴定鸽副黏病毒Ⅰ型(pigeon paramyxovirus-1,PPMV-1),并对其进行遗传演化、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分析,为鸽副黏病毒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在SPF鸡胚上分离纯化病毒;经遗传演... 在天津的病死鸽病料中分离鉴定鸽副黏病毒Ⅰ型(pigeon paramyxovirus-1,PPMV-1),并对其进行遗传演化、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分析,为鸽副黏病毒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在SPF鸡胚上分离纯化病毒;经遗传演化分析、致病性分析及动物回归试验对病毒分离株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病死鸽的脏器样品经RT-PCR鉴定为NDV核酸阳性;鸡胚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鸽副黏病毒Ⅰ型毒株,命名为Pigeon/TJ/CH/020/2020(TJ20)。通过对病毒F基因测序及进化树分析,确定该分离毒株属于ClassⅡ类Ⅵ.2.1.1.2.2(原Ⅵk)基因亚型,裂解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为112 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的分子特征。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显示TJ20株与LaSota疫苗株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TJ20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为10^(-8.38)·0.1 mL^(-1)、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为10^(-8.64)·0.1 mL^(-1)、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62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19。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1月龄鸽人工感染TJ20株后第4天开始出现嗜睡、垂翅、腹泻、瘫痪、斜颈扭头等新城疫典型临床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本研究从病死鸽组织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具有高致病性的Ⅵ.2.1.1.2.2(原Ⅵk)基因亚型的TJ20毒株,为后续鸽副黏病毒Ⅰ型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副黏病毒Ⅰ型 分离鉴定 Ⅵ.2.1.1.2.2(原Ⅵk)基因亚型 致病性
下载PDF
口蹄疫疫苗非抗原蛋白对146S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明 张雅娜 +3 位作者 郭晓宇 高新桃 李金祥 朱鸿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5-912,共8页
为探究非抗原蛋白对口蹄疫病毒A型(FMDV-A) 146S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鼠和猪为试验动物,分别制备5组小鼠注射用样品:A组(3μg 146S抗原)、B组(3μg 146S抗原+25μg非抗原蛋白)、C组(3μg 146S抗原+50μg非抗原蛋白)、D组(3μg ... 为探究非抗原蛋白对口蹄疫病毒A型(FMDV-A) 146S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鼠和猪为试验动物,分别制备5组小鼠注射用样品:A组(3μg 146S抗原)、B组(3μg 146S抗原+25μg非抗原蛋白)、C组(3μg 146S抗原+50μg非抗原蛋白)、D组(3μg 146S抗原+100μg非抗原蛋白)及E组(空白对照,PBS);同时制备4组猪注射用样品:A组(18μg 146S抗原)、B组(18μg 146S抗原+400μg非抗原蛋白)、C(18μg 146S抗原+4 000μg非抗原蛋白)及D组(空白对照,PBS)。免疫接种试验动物后,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价比较不同疫苗样品组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同时通过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评价各试验组动物(小鼠和猪)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小鼠试验结果显示,在免疫后3个检测时间点内,4个试验组中C组的平均抗体水平最高,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4.13、5.83和5.50,而D组的抗体水平最低,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3.46、5.16和4.46;C组细胞增殖能力及Th-1型细胞因子IL-6、IFN-β和TNF-αmRNA表达量均高于其他组。猪试验结果显示,A组和B组间平均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A组和B组的平均抗体效价均极显著高于C组(P<0.01)。综合上述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少量非抗原蛋白对FMDV-A 146S抗原的免疫效果没有影响,而高浓度的非抗原蛋白则抑制FMDV-A 146S抗原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抗原蛋白 口蹄疫 146S抗原 免疫效果
下载PDF
非洲猪瘟国内外流行情况与传播途径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冰心 李秀岭 +2 位作者 王艳 唐宇 王永艳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第4期37-39,共3页
2018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猪养殖户首次暴发非洲猪瘟疫情。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病原学诊断,确诊此次疫情为我国首次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本文阐述了国内外非洲猪瘟流行情况、病原学特征、传... 2018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猪养殖户首次暴发非洲猪瘟疫情。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病原学诊断,确诊此次疫情为我国首次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本文阐述了国内外非洲猪瘟流行情况、病原学特征、传染源和主要传播途径,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保障生猪生产和肉品供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流行情况 传播途径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PPE68与Mb1230以及PPE57和PE-PGRS35的表达纯化及其在牛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明 张雅娜 +7 位作者 林伟东 隋修锟 贾红 侯绍华 姜一曈 房立春 朱鸿飞 鑫婷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筛选和评估牛分枝杆菌毒力菌株与卡介苗(BCG)基因差异区域(region of differences,RD)蛋白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效果,本研究表达了牛分枝杆菌RD1区的PPE68、RD9区的Mb1230、R11区的PPE57和RD2区的PE-PGRS35,并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0%的重... 为筛选和评估牛分枝杆菌毒力菌株与卡介苗(BCG)基因差异区域(region of differences,RD)蛋白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效果,本研究表达了牛分枝杆菌RD1区的PPE68、RD9区的Mb1230、R11区的PPE57和RD2区的PE-PGRS35,并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0%的重组蛋白。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检测了结核病阳性牛和健康牛血清中针对PPE68、Mb1230、PPE57和PE-PGRS35的IgM和IgG抗体水平,评价其在牛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潜力。结果显示,在结核病阳性牛中,针对PPE68、Mb1230、PPE57和PE-PGRS35的IgG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3.3%、43%、50%和30%,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0%、10%、36%和33%。结果表明,R11区的PPE57和RD2区的PE-PGRS35有潜力作为牛结核病血清学检测的候选抗原,用于牛结核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血清学检测 重组蛋白 IgG IG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