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下左主干病变冠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志坚 黄金洪 +6 位作者 滕哈乐 董建德 支永辉 崔水森 高峰 沈冬炎 万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50例,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215例,非左主干病变组235例...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50例,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215例,非左主干病变组235例,所有病例由同一团队施行OPCAB,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术后各项指标及早期死亡率。结果左主干病变组4例因术中搬动心脏出现血流动力学极度不稳定转为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手术,两组人均搭桥数为3.02支,人均搭桥数左主干组较非左主干组高,主要集中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血量、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术中转CPB手术比例左主干组高,乳内动脉使用率非左主干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是安全可行的,但是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包括IABP和CPB,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大隐静脉的内镜获取术与切开取出术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艾斯卡尔 阿布都乃比 +3 位作者 艾克热木 木拉提 乔峻 沈冬炎 《新疆医学》 2010年第12期23-26,共4页
目的:本研究讨论内窥镜辅助微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旁路移植手术的价值与传统全程切开取出术相互对比。方法:10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依据患者意愿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及传统开放大切口手术获取大隐静脉,其中50例... 目的:本研究讨论内窥镜辅助微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旁路移植手术的价值与传统全程切开取出术相互对比。方法:10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依据患者意愿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及传统开放大切口手术获取大隐静脉,其中50例应用内窥镜静脉获取术(Endoscop icvein harvesting,EVH),55例应用开放静脉获取术(Open vein harvesting,OVH),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结果:患者伤口并发症高危因素比较和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手术影响较少。总手术时间EVH组OV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桥失功EVH组和OVH组各发生1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远端吻合口数目EVH组(3.60.8)个,OVH组(3.31.0)个,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临床意义不明显。结论: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血管桥失功发生率,亦不会减少远端吻合口数量而影响冠状动脉的完全再血管化治疗,对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恢复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内窥镜
下载PDF
左房黏液纤维肉瘤1例
3
作者 刘保山 刘羽翔 +4 位作者 韩素红 高峰 朱朝晖 李挺 杨婕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0期142-144,F0003,共4页
患者,女性,65岁,反复胸闷、憋气4月余,加重4 d,以胸腔积液待查收入院,予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多学科会诊讨论后,考虑心脏肉瘤,采取了紧急手术措施,解除了梗阻,挽救了患者生命。心脏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患者,女性,65岁,反复胸闷、憋气4月余,加重4 d,以胸腔积液待查收入院,予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多学科会诊讨论后,考虑心脏肉瘤,采取了紧急手术措施,解除了梗阻,挽救了患者生命。心脏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心脏病混淆,目前尚无相应的诊疗指南。通过病例报道分析讨论心脏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发病年龄、发生部位、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资料明确诊断流程,并综述常见心脏肿瘤诊断和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左心房 胸腔积液 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人工气管移植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万生 焦英华 +5 位作者 郝雁冰 吴广忠 赵轶峰 李彦明 王大伟 赵凤瑞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能与受体气管愈合成为一体的人工气管。方法异体新鲜(羊)心包,经过0.625%戊二醛处理后,包绕长6cmSigma不锈钢丝网支架,预制成人工气管。实验动物(羊)切除颈段气管5cm,用人工气管与气管上下断端吻合。手术后50、90... 目的探讨一种能与受体气管愈合成为一体的人工气管。方法异体新鲜(羊)心包,经过0.625%戊二醛处理后,包绕长6cmSigma不锈钢丝网支架,预制成人工气管。实验动物(羊)切除颈段气管5cm,用人工气管与气管上下断端吻合。手术后50、90、150天行X线片、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人工气管愈合情况。定期获取人工气管组织,观察吻合口愈合、血运及人工气管内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结果8只实验动物人工气管诱导受体气管外组织生成气管样组织,填充缺损区,但必须有足够时间。50天移植区无明显上皮组织;90天移植区有部分纤毛柱状上皮覆盖,气管各层次不完整;150天移植区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黏膜层有纤毛柱状上皮覆盖,黏膜下层为胶原纤维束、腺体可见,外膜可见胶原纤维和透明软骨。结论人工气管可以诱导受体气管外组织生成完整的气管,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实验动物可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管 气管移植 气管重建 黏膜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