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睾旁横纹肌肉瘤的诊治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澄如 孙宁 +6 位作者 张潍平 何乐健 白继武 田军 谢向辉 李明磊 宋宏程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97-599,共3页
目的提高小儿睾旁横纹肌肉瘤(PARARM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7至2008年6月收治的14例睾旁横纹肌肉瘤病例。年龄1~15岁,其中≤5岁6例,平均年龄6岁。左侧9例,右侧5例。全组病例均因单侧阴囊肿大就诊,经影像检查都属I... 目的提高小儿睾旁横纹肌肉瘤(PARARM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7至2008年6月收治的14例睾旁横纹肌肉瘤病例。年龄1~15岁,其中≤5岁6例,平均年龄6岁。左侧9例,右侧5例。全组病例均因单侧阴囊肿大就诊,经影像检查都属I期病变。14例中有4例曾在外院手术,经患侧阴囊切口;1例做睾丸切除,3例保留睾丸、做肿物切除。这4例都再次经腹股沟切口,高位精索离断,3例切除曾被保留的睾丸;并切除原阴囊皮肤切口及其周围组织;余10例也是经腹股沟切口,根治性睾丸切除。病理检查除1例是腺泡型外,其余均为胚胎型中的梭形细胞型。术后化疗主要用VAc(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铣胺)。结果14例中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年,平均6年。随访≥2年者11例,10例(91%)无瘤存活,1例于手术后近2年时复诊,腹膜后转移瘤的最大径达8cm,家长放弃治疗,该例仅接受化疗6次。1例术后10年复查,精液内无精子。结论小儿睾旁横纹肌肉瘤易于被检出,故多为I期病变,且梭形细胞属良好型,经腹股沟切口高位精索离断、睾丸切除+VAC化疗,存活率达91%。由于环磷铣胺可致精液内无精子,故近年对I期良好型病变可不用环磷铣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睾旁 诊断与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