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消化道异物21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巍 王晓曼 +3 位作者 刘婷婷 王大勇 张廷冲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78-784,共7页
目的总结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1例行腹部手术的儿童消化道异物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3.15±2.89)岁,年龄范围1... 目的总结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1例行腹部手术的儿童消化道异物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3.15±2.89)岁,年龄范围10个月至11岁4个月。结果哭闹、腹痛(11例,68.8%)和呕吐(10例,62.5%)是需手术治疗的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主要症状。所有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提示消化道异物阳性者13例,包括尖锐性金属异物3例、硬币1例、纽扣电池1例、单个磁性异物1例、多个磁性异物6例;X线平片检查提示消化道异物阴性者8例,包括泡发球5例、枣核2例、棒棒糖棍1例。超声检查对腹部消化道异物的诊断准确率为100%,而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仅61.9%。所有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5例无消化道并发症患者中,4例行消化道切开异物取出术,1例(异物为钢针)开腹手术时发现钢针位于腹股沟疝囊,予以取出。16例存在消化道并发症的患者(胃穿孔1例,肠穿孔10例,肠梗阻5例)中,除1例泡发球致肠梗阻患者行开腹手术肠外手法捏碎异物外,其余均行穿孔修补、肠切开或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儿童消化道异物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吞食多个磁性异物及泡发球易引起消化道并发症,需要患者家长及儿科医生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外科手术 异物/外科学 异物/影像诊断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胃扭转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严佳虞 庞文博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86-389,共4页
儿童胃扭转罕见,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根据扭转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继发性占70%;根据扭转轴向又可分为3型。由于儿童胃扭转合并先天畸形的种类多样,临床表现特异性较低,术前及时、准确诊断较为困难,容易导致误诊、延诊。急... 儿童胃扭转罕见,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根据扭转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继发性占70%;根据扭转轴向又可分为3型。由于儿童胃扭转合并先天畸形的种类多样,临床表现特异性较低,术前及时、准确诊断较为困难,容易导致误诊、延诊。急性发作病例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胃壁缺血、坏死、穿孔,甚至休克、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部分儿童胃扭转可得到及时处理,但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本文拟对儿童胃扭转的分型、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扭转/诊断 胃扭转/外科学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远期排便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谢川平 严佳虞 +6 位作者 陈亚军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张丹 吴东阳 王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接受Soave术后的远期排便功能情况,为HD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80例HD患儿临床资...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接受Soave术后的远期排便功能情况,为HD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80例HD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7.2(5.4,9.7)年;随访内容依据Rintala量表确定,包括排便控制能力、排便感觉、排便频率、污粪、便秘等。根据Rintala评分结果,将HD患者分为排便功能不良组(Rintala评分<12分)和排便功能一般或良好组(Rintala评分≥12分),分析远期排便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80例HD患儿Rintala评分为18(15,20)分,其中189例(189/280,67.5%)排便功能评分等级为良好(Rintala评分≥17分),65例(65/280,23.2%)排便功能评分等级为一般(Rintala评分12~16分),26例(26/280,9.3%)排便能评分等级为较差(Rintala评分<12分);90.0%(252/280)的患儿有相对正常的感知大便的能力;污粪频率大于1次/周者占35.0%(98/280);仅5.7%(16/280)的患儿出现便秘,术后需要泻药(如开塞露)辅助排便;4.3%(12/280)的患儿存在社交活动受限/障碍。单因素分析发现,巨结肠类型为短段型和再手术是Soave术后远期排便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污粪是Soave术后远期排便功能损害的主要表现;短段型巨结肠和再手术与Soave术后远期排便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排便功能 危险因素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单层缝合在小儿胃肠吻合中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龙 张金哲 +2 位作者 潘云港 李晓军 徐延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50-51,共2页
在小儿外科,对于新生儿已成功地采用单层缝合肠吻合技术,对于其它年龄组的患儿普遍采双层吻合技术,即间断或连续内翻全层缝合,加上浆肌层缝合。双层吻合不但吻合口较单层吻合小,增加肠壁损伤,而且肠壁的各层组织难以准确对合。我们对新... 在小儿外科,对于新生儿已成功地采用单层缝合肠吻合技术,对于其它年龄组的患儿普遍采双层吻合技术,即间断或连续内翻全层缝合,加上浆肌层缝合。双层吻合不但吻合口较单层吻合小,增加肠壁损伤,而且肠壁的各层组织难以准确对合。我们对新生儿以外患儿采用单层吻合技术,连续应用于42个肠吻合中,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缝合 胃肠吻合 粘膜下层 肠壁 吻合口漏 单层吻合 浆肌层 系膜 吻合技术 排气排便
下载PDF
儿童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外科诊治 被引量:4
5
作者 庞文博 张廷冲 +6 位作者 彭春辉 王增萌 邢国栋 舒俊 陈亚军 邱晓虹 张金哲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3-825,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普外科自198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脾脏良性占位患儿(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10岁)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19例患儿中有8例为良性肿瘤,其中血管... 目的总结儿童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普外科自198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脾脏良性占位患儿(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10岁)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19例患儿中有8例为良性肿瘤,其中血管瘤居多。其余11例多为真性囊肿。14例行脾切除术,5例行部分脾切除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儿童良性脾脏占位性病变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主张行保脾为主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取决于肿物的性质及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 良性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小肠单层吻合术后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刁美 李龙 +2 位作者 张金哲 陈晋杰 董瑞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前对小儿肠切除多常规采用双层吻合技术,即间断或连续内翻全层缝合,加上浆肌层缝合[1]。但临床实践证明,此种吻合技术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吻合口血运建立较晚,组织感染和坏死区较大,吻合口较相邻肠腔窄小,易形成吻合口... 目前对小儿肠切除多常规采用双层吻合技术,即间断或连续内翻全层缝合,加上浆肌层缝合[1]。但临床实践证明,此种吻合技术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吻合口血运建立较晚,组织感染和坏死区较大,吻合口较相邻肠腔窄小,易形成吻合口漏等并发症。许多学者已采用单层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单层吻合术 愈合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肝脏硬度测量值预测胆道闭锁术后五年自体肝生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沈秋龙 陈亚军 +4 位作者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吴东阳 王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86-490,512,共6页
目的探索肝脏硬度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预测胆道闭锁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行Kasai手术治疗的31例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 目的探索肝脏硬度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预测胆道闭锁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行Kasai手术治疗的31例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其中男童11例,女童20例。收集患儿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8周的LSM和血生化指标,并对术时肝脏病理进行肝纤维化分级。随访终点为发生死亡、肝移植或术后自体肝生存满5年。以术后5年是否自体肝生存分为5年自体肝生存组和5年非自体肝生存组,采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获得术后早期LSM预测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的截点值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5年自体肝生存组16例(男童8例,女童8例),5年非自体肝生存组15例(男童3例,女童12例)。两组手术日龄、手术时肝脏病理分级、术前LSM、术后2周LSM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周LSM分别为(11.3±4.3)kPa和(19.6±9.7)kPa,术后8周LSM分别为(14.6±7.7)kPa和(38.2±22.3)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后4周和术后8周用于预测5年自体肝生存的LSM截点值分别为13.2 kPa(ROC曲线下面积=0.871,灵敏度=81.8%,特异度=75.0%)和21.6 kPa(ROC曲线下面积=0.898,灵敏度=81.8%,特异度=91.7%)。结论LSM可预测胆道闭锁Kasai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情况,术后4周LSM>13.2 kPa和术后8周LSM>21.6 kPa均预示5年自体肝生存的可能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移植 自体 肝移植 超声检查 肝/组织学和解剖学 预测
下载PDF
胆道闭锁的发病机制及肝脏病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增萌 陈亚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2576-2582,共7页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发生于婴儿期的破坏性胆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肝内外胆道纤维化闭锁,最终导致肝硬化.胆道闭锁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炎症、免疫反应、母体因素、血管...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发生于婴儿期的破坏性胆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肝内外胆道纤维化闭锁,最终导致肝硬化.胆道闭锁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炎症、免疫反应、母体因素、血管因素等.BA免疫炎症学说目前得到大多数学者支持,且肝脏病理学改变支持这一学说.本文就近年胆道闭锁发病机制及肝脏病理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发病机制 肝脏病理 病因 免疫反应
下载PDF
小儿腹腔内肺隔离症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严佳虞 曾骐 +2 位作者 陈亚军 张娜 何乐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84-491,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内肺隔离症(intra-abdominal ex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IEPS)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内肺隔离症(intra-abdominal ex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IEPS)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腹腔内肺隔离症患儿临床资料;检索万方、维普、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截至2018年6月关于小儿腹腔内肺隔离症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4例腹腔内肺隔离症患儿,合并先天性肺气道畸形Ⅱ型/Ⅲ型(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 type 2/ type 3,CPAM Ⅱ/Ⅲ型)各2例,均行手术治疗,分别随访3个月、6个月、3年半、4年,预后良好。通过文献检索,检索到31篇儿童IEPS相关文献,联合本中心4例患儿分析结果如下:共47例患儿,44例产前发现病变时母亲孕龄为25周(IQR:12~37),46例产前经多普勒B超诊断腹腔肿物,10例怀疑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7例怀疑IEPS。5例终止妊娠。产后42例患儿中7例(7/42,16.7%)伴发先天畸形。术前主要经B超(30/38,78.9%)、增强CT(27/38, 71.1%)明确诊断,其中11例误诊为NB,9例诊断为IEPS。5例行保守治疗,3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共40例患儿行手术治疗,25例(25/40,62.5%)出生后6个月内行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开腹手术(25/40,62.5%),3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肿物主要位于左腹(32/40,80.0%)。手术切除肿物平均长径3.0(IQR:2.8~3.9)cm,供血来源主要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16/21,76.2%)。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肺隔离症,22例(22/40,55.0%)伴CPAM,其中12例伴CPAM Ⅱ型,2例伴CPAM Ⅲ型。所有患儿预后良好。结论产前超声对于小儿腹腔内肿物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明确腹腔内肺隔离症仍需产后随访及综合评估。手术治疗是早期诊断IEPS的唯一方式,应根据病变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肿物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腹腔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1例报道及漏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向铭 陈亚军 +1 位作者 庞文博 黄金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的临床诊治过程,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患儿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对该病的诊治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本例患儿最终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的临床诊治过程,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患儿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对该病的诊治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本例患儿最终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黄色粘液溢出的异常开口,但前期就诊多家医院均未行该项检查,胸部CT、MRI检查结果也未能提供有力诊断依据;从临床表现上看,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易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重症肺炎、气管食管瘘、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相混淆。结论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临床上非常罕见,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瘘/先天性 支气管瘘/并发症 胆瘘/先天性 误诊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杨庆林 郭卫红 +3 位作者 张潍平 杜京斌 严佳虞 何乐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107-1112,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IFS)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Pub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国内... 目的探讨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IFS)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Pub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国内外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男,1个月13天,便血3周入院,术前增强CT提示右下腹异常强化团块,部分伸入肠腔内,行腹腔镜探查并完整切除病变肠管,病理检查结果为婴儿型纤维肉瘤。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未见复发和转移。回顾本例及文献报道的19例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多发病于生后7 d内(16/20,80.0%),以肠穿孔(9/20,45.0%)和肠梗阻(5/20,25.0%)为主要表现,1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2例行开腹肿瘤切除+肠造瘘术,1例行开腹手术切除+二次手术+辅助化疗。病理学诊断结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结果,发现肠道IFS的ETV6-NTRK3异位阳性率为46.1%(6/13)。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多于新生儿早期发病,需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后整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纤维肉瘤/外科学 纤维肉瘤/病因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51例儿童术后肠套叠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东阳 陈亚军 +6 位作者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张丹 沈秋龙 王丽 王凯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术后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外科51例儿童术后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分析其年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51例患... 目的总结儿童术后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外科51例儿童术后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分析其年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51例患儿中,2岁以下33例(64.7%)。腹膜后手术17例(33.3%),腹腔内手术34例(66.7%)。肠梗阻症状出现于术后1周以内者46例(90.2%),2周以内者49例(96.1%),主要表现为胃管内胆汁性胃液引流持续增多、呕吐或腹胀,血便、阵发性腹痛及腹部包块少见。26例术前行腹部超声均提示肠套叠。51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套叠49例(96.1%),回结型套叠2例,仅5例肠套叠因肠坏死而行肠切除吻合,余46例均经手法复位。5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术后肠套叠多发生于术后1周以内,与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在发病时间上有明显差别。其症状不典型,腹部超声因其较高的诊断率应做首选检查。术后肠套叠多为小肠套叠,因粘连的存在,罕有自行松解的机会,需尽早手术干预,早期手术多能手法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肠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东阳 陈亚军 +7 位作者 张廷冲 王大勇 王增萌 孙记航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凯 黄心洁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据初次手术后有无出现胆肠吻合口漏分为胆漏组及无胆漏组。胆漏组6例,黄疸及持续肝功损害是其主要表现;无胆漏组18例,以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为特点。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中位时间为7.0个月(3~13个月),明显早于无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的中位时间59.0个月(6~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组中位再手术间隔时间8.0个月(5~15个月),无胆漏组间隔时间为72.0个月(24~168个月)(P<0.05)。再次手术方式:胆漏组中4例重新进行肝总管空肠吻合,2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未见胆道结石;无胆漏组中3例再次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5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吻合口处或肝内胆管有明显结石。术后1例发生胆漏,2例1个月内再次发生胆道感染,余21例术后恢复顺利,长期随访发现仍有5例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漏者早期即可出现胆道梗阻表现,应尽早再次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外科 病理性狭窄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胆漏
原文传递
儿童结直肠血管畸形的诊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春辉 陈亚军 +4 位作者 张廷冲 王大勇 庞文博 王增萌 吴东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 总结儿童结直肠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例结直肠血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和随访.本组男女之比为3.7... 目的 总结儿童结直肠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例结直肠血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和随访.本组男女之比为3.7∶1,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平均误诊时间为4.1年.11例为独立的病变,3例为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便血、贫血.所有患儿术前均行结直肠超声、结肠镜检查,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13例,行MR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1例.结肠镜下可见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界限清晰,13例患儿可见受累肠管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1例患儿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紫疱.12例患儿经腹肛门行Soave手术,1例仅行畸形重复血管结扎,1例腹腔镜探查、经肛门Soave手术.结果 本组术后住院时间4~25 d,平均15d.开始扩肛时间14~25 d,平均为20 d.除1例失访外,余者术后获门诊及电话随访,平均16个月.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4例患儿有血便,其中2例患儿偶尔大便带血丝;1例术后4个月出现臀部感染,行抗感染和切开引流后治愈.结论 结直肠超声、CTA以及结肠镜的联合应用,可明确了解本病,降低误诊率;经腹肛门Soave手术,能安全完整地切除病变肠管,有效的治愈或改善便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结肠 直肠 诊断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单中心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总结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秋龙 陈亚军 +5 位作者 彭春辉 庞文博 张丹 王增萌 王丽 吴东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907-910,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年龄分布、病史时间(从出现腹痛、呕吐、血便等临床相关症状到诊断肠套叠的时间...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年龄分布、病史时间(从出现腹痛、呕吐、血便等临床相关症状到诊断肠套叠的时间)及发生肠管坏死相关因素。本组男69例,女29例;中位年龄5岁4个月。继发于梅克尔憩室27例,淋巴瘤和P-J息肉均为17例,幼年性息肉15例,紫癜13例,肠重复畸形4例,其他5例。有腹痛表现85例,呕吐65例,血便25例,肠管坏死23例。结果 本组大于3岁者77例,小于1岁者7例。继发于淋巴瘤及紫癜者,均大于3岁。继发于淋巴瘤、紫癜和P-J息肉患儿中大于5岁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2.4%(14/17)、84.6%(11/13)和82.4%(14/17)。继发于梅克尔憩室患儿病史时间小于48 h者占74.1%(20/27)。继发于息肉(幼年性息肉和P-J息肉)及淋巴瘤患儿病史时间大于48 h者占比较高分别为65.6%(21/32)和82.4%(14/17)。病史时间在24~48 h者和继发于紫癜者的肠管坏死占比最高,分别为70.6%(12/17)和46.2%(6/13),而便血及电解质紊乱对肠套叠发生肠管坏死的指示意义并不大。结论 继发性肠套叠的继发因素以梅克尔憩室和息肉为主。随年龄增大,息肉、淋巴瘤及紫癜继发的可能性越大。紫癜继发者最易发生肠管坏死,需及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儿童 病因概率
原文传递
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致急性肠坏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巍 王晓曼 +3 位作者 刘婷婷 王大勇 张廷冲 陈亚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儿科医生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12岁因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的急性肠坏死女性患儿,体重14 kg,身高115 cm,曾有6年餐后腹痛病史,以...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儿科医生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12岁因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的急性肠坏死女性患儿,体重14 kg,身高115 cm,曾有6年餐后腹痛病史,以持续性腹痛3 d,伴呕吐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开腹探查,术中见空、回肠总长约150 cm(无肠旋转不良),小肠远端约80 cm肠管缺血性坏死,并2处穿孔。行坏死肠管切除,近端空肠造瘘术。术后待病情稳定后,行肠系膜上动脉超声、腹部增强CT及腹腔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管径细小,血流缓慢。通过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2019年10月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行关瘘术后,给予经口饮食并于关瘘术后14 d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儿可进普食,但餐后腹痛症状无缓解,体重不增。术后半年,餐后腹痛症状缓解,体重未增长。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患儿急性小肠缺血坏死由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文献检索,共有59例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例报道。患儿的主要症状包括餐后不适或腹痛19例(51.4%),生长发育停滞或体重下降5例(13.5%),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3例(8.1%),消化道出血并出血性结肠炎1例(2.7%),缺血性胃炎伴溃疡1例(2.7%),无明确症状17例(45.9%)。狭窄受累的血管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髂外动脉、前支主动脉。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血管成形术和介入治疗下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绝大部分有症状的患儿,一次或多次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诊断困难,若能及时诊治,预后较好,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肠系膜缺血 血管成形术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哑铃型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川平 严佳虞 +6 位作者 陈亚军 彭春辉 庞文博 张丹 王增萌 吴东阳 王凯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究哑铃型肠系膜淋巴管瘤(mesenteric lymphangioma,ML)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式。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哑铃型ML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为(4.7±2.8)岁;多以腹... 目的探究哑铃型肠系膜淋巴管瘤(mesenteric lymphangioma,ML)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式。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哑铃型ML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为(4.7±2.8)岁;多以腹痛(13例)和呕吐(11例)为主要症状,术前进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15例均提示腹部包块,9例诊断为ML;9例完善腹部CT检查的患儿中6例诊断为ML;患病时间范围为21 h至2年。分析总结该类型ML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5例患儿中,10例进行了急诊手术,5例选择行择期手术;其中7例进行腹腔镜囊肿切除术,3例进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5例进行开腹手术。术中可见15例患儿有11例合并并发症,其中9例合并肠扭转,3例合并囊内出血、感染,3例合并肠梗阻。13例患儿将肠系膜囊肿及所属肠管一并切除,切除肠管长度范围为5~50 cm;1例予肠系膜囊肿大部分切除+残余囊肿开窗引流术;1例单纯切除肠系膜囊肿。对肠扭转患儿予扭转复位后均未见肠管坏死。出院后对所有患儿随访6~54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哑铃型ML多以急腹症就诊,常合并并发症,应尽早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淋巴管瘤 哑铃型 临床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结肠癌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严佳虞 陈亚军 +5 位作者 何乐健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吴东阳 王凯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7-592,共6页
目的报告3例儿童结肠癌(pediatric coloncarcinoma,PCC),回顾相关文献了解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例结肠癌患儿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孩,平均年龄12岁... 目的报告3例儿童结肠癌(pediatric coloncarcinoma,PCC),回顾相关文献了解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例结肠癌患儿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孩,平均年龄12岁4个月:病例1急诊入院,临床表现腹痛、发热及排便困难,B型超声检查提示结肠穿孔;余2例患儿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B型超声、腹部CT及结肠镜检查考虑为降结肠肿物。检索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截至2018年4月1日关于儿童结肠癌的相关文献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病例1行回肠造痿术,术后出现中毒性休克放弃治疗,于术后1周死亡,病理检查结果为印戒细胞癌,临床分期ⅣC期。对病例2和病例3行左半结肠癌扩大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降结肠印戒细胞癌和腺癌,临床分期分别为ⅢC期和ⅢB期。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FOLFOX化疗方案,病例2化疗10个疗程,术后半年复发,1年半死亡;病例3化疗3个疗程(结合中药辅助治疗),术后8个月未见复发。通过文献检索,共检索到40篇文献,对于确诊后生存时间超过1年的患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结肠癌患儿1年生存率<50%,肿物位置及临床分期对患儿生存率有较大的影响。结论儿童结肠癌是临床罕见的肿瘤,漏诊误诊率高,目前主要依靠增强CT和结肠镜进行诊断。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完整切除加术后化疗,部分晚期患儿联合靶向治疗。患儿总体预后不佳,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儿童 诊断
原文传递
儿童结直肠癌四例诊疗体会并中国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佳虞 陈亚军 +5 位作者 何乐健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吴东阳 王凯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结直肠癌(PCRC)的临床特征、诊疗现状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中国医师对该病的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8年6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例结直肠癌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 目的探讨儿童结直肠癌(PCRC)的临床特征、诊疗现状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中国医师对该病的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8年6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例结直肠癌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数据库关于中国儿童结直肠癌文献并进行系统分析,检索关键词:中国(China),儿童结肠癌/直肠癌(Pediatric Colorectal Carcinoma),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18年6月。结果4例结直肠癌患儿中3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13岁。检索到12篇中国儿童结直肠癌文献,加上本中心4例患儿,共49例结直肠癌患儿,男女比例约1∶1,年龄范围7~20岁,诊断周期2 d至8年,28例结肠癌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3.7%)、恶心和呕吐(26.3%);21例直肠癌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60.0%)、血便(60.0%)和排粪习惯改变(40.0%)。患儿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89.8%)联合辅助化疗(69.4%)方案,靶向治疗比例低于5.0%。病理证实>40%患儿为黏液腺癌(含或不含印戒细胞)。随访1周至151个月,肿瘤复发率>60%,截至随访末期,总体存活率为48.9%。结论儿童结肠直肠癌主要治疗方法仍为传统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总体复发率高,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儿童 治疗方法 预后 系统回顾
原文传递
儿童结直肠癌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佳虞 陈亚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6-1220,共5页
结直肠癌是成人第三大恶性肿瘤,是导致成人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儿童结直肠癌(PCRC)是一类罕见的非胚胎性肿瘤,发病率显著低于成人。由于PCRC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上儿科医生缺乏诊疗经验,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导致确诊时往往临床分期较... 结直肠癌是成人第三大恶性肿瘤,是导致成人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儿童结直肠癌(PCRC)是一类罕见的非胚胎性肿瘤,发病率显著低于成人。由于PCRC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上儿科医生缺乏诊疗经验,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导致确诊时往往临床分期较晚。目前对PCRC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各国均开始从基因、分子和细胞等层面开展研究。无论是在肿瘤的原发灶还是转移灶,PCRC与成人结直肠癌均存在明显分布差异,同时其病理类型为黏液腺癌(含印戒细胞癌)的比例又显著高于成人,导致其虽根据成人结直肠癌治疗指南开展治疗,却始终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患儿长期生存率低。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内外最新文献,以期对PCRC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研究、临床症状、病理类型、治疗和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儿童 发病机制 病理类型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