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落PCR改良技术快速鉴定阿萨希毛孢子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德全 刘涵 +5 位作者 廖勇 夏志宽 杨冬倩 杨阳 吕雪莲 杨蓉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索快速鉴定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的简便方法。方法分别应用直接法、直接离心法、酶解法、酶解改良法4种方法进行样本预处理后的菌落PCR技术检测16株T.asahii,评价上述4种方法的敏感性和微量样本阳性率,... 目的探索快速鉴定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的简便方法。方法分别应用直接法、直接离心法、酶解法、酶解改良法4种方法进行样本预处理后的菌落PCR技术检测16株T.asahii,评价上述4种方法的敏感性和微量样本阳性率,同时与DNA常规提取法P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酶解改良法、直接法、常规提取法敏感性均为102CFU/m L,阳性率分别为93.75%、75%、50%;直接离心法敏感性为104CFU/m L,阳性率为43.75%;酶解法结果为阴性。结论酶解改良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PCR模板获取方法,适用于菌落PCR技术对T.asahii进行快速鉴定时的样本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落PCR 阿萨希毛孢子菌 DNA初提
下载PDF
胶原贴敷料对点阵激光术后皮肤修复作用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阳 张进 +2 位作者 王文岭 苏有明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04-106,109,共4页
目的评价胶原贴敷料在点阵激光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面部行点阵激光治疗后的受试者97例,采用半边脸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胶原贴和空白基质敷料,治疗后即刻给予敷料外用,连续使用7 d。通... 目的评价胶原贴敷料在点阵激光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面部行点阵激光治疗后的受试者97例,采用半边脸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胶原贴和空白基质敷料,治疗后即刻给予敷料外用,连续使用7 d。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该敷料对点阵激光术后皮肤各种症状的改善作用,同时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VISIA)及皮肤性质测试仪(SOFT5.5)检测并进行客观评价其疗效。结果 97例激光术后受试者经过胶原贴敷料治疗后,红斑、疼痛、干燥、脱屑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IA结果显示斑点、皱纹、纹理、棕色斑、红质及紫质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SOFT结果显示治疗组水分、油脂得到改善(P<0.05)。1例受试者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停用后恢复。结论胶原贴敷料用于点阵激光术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点阵激光 激光术后 皮肤护理
下载PDF
EGF和EGFr基因在临床供皮区创面愈合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谷廷敏 隋志甫 +3 位作者 石成方 李蠡 赵志力 杨蓉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985-1986,共2页
目的:观测临床创面愈合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表达,探讨EGF和EGFr基因表达变化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临床患者断层... 目的:观测临床创面愈合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表达,探讨EGF和EGFr基因表达变化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临床患者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中EGF、EGFr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临床创面愈合过程中,EGF、EGFr基因表达有明显规律性的变化,伤后4天,创面内EGF基因表达较弱,EGFr基因表达很强;伤后10天,创面内EGF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分布范围增大,而EGFr基因表达较伤后4天减弱,分布范围减小;伤后16天,创面内EGF、EGFr基因表达强度均较伤后10d明显减弱,EGF表达强度接近伤后4天的水平,而EGFr基因表达已基本呈阴性。结论:EGF、EGFr基因表达变化与创面修复的过程有明显相关,EGF、EGFr基因表达变化参与了创面修复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变化有助于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基因 EGFR基因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对腋臭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谷廷敏 常冬青 +4 位作者 隋志甫 赵志力 李蠡 石成方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腋臭的效果,寻找治疗腋臭的合适手术方法。方法对2000年8月~2009年10月应用小切口手术方法与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的318例腋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切口法和传统法治疗腋臭的总有效率均为100%;小...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腋臭的效果,寻找治疗腋臭的合适手术方法。方法对2000年8月~2009年10月应用小切口手术方法与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的318例腋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切口法和传统法治疗腋臭的总有效率均为100%;小切口法根治率为90.2%,传统法根治率为91.2%。术后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腋臭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拆线时间、伤口裂开皮缘坏死率、伤口一期愈合率、术后腋窝瘢痕形成和局部活动方面,小切口法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结论小切口法与传统法治疗腋臭具有同样的根治效果,但小切口法伤口愈合快,局部无瘢痕挛缩及活动受限,总体治疗效果上,小切口法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微创手术方法 传统手术方法
下载PDF
多个扩张器联合修复儿童巨痣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蠡 谷廷敏 +3 位作者 杨蓉娅 隋志甫 赵志力 石成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9X期6-7,共2页
目的:介绍应用多个扩张器修复儿童巨大黑素细胞痣的经验与体会。方法:自2002年3月~2012年2月对27例儿童巨痣患者应用75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岁,巨痣面积最大28cm×17cm(躯干部),最小5cm... 目的:介绍应用多个扩张器修复儿童巨大黑素细胞痣的经验与体会。方法:自2002年3月~2012年2月对27例儿童巨痣患者应用75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岁,巨痣面积最大28cm×17cm(躯干部),最小5cm×2cm(面部)。13例患儿头颈部埋置扩张器26个,10例躯干埋置扩张器39个,4例四肢埋置扩张器10个。扩张器置于皮下筋膜层并每周注水扩张,扩张后皮瓣主要以易位转移的形式修复巨痣切除后皮肤缺损创面。结果:本组共27例,23例创面Ⅰ期愈合,发生感染4例,血肿2例,皮瓣血运障碍1例,扩张器外露2例,25例患儿随访7个月~2年,患儿及家属对功能与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儿童巨大黑素细胞痣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个扩张器 巨大黑素细胞痣 美学修复 儿童
下载PDF
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矫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志强 隋志甫 +4 位作者 刘畅 赵志力 石成方 王晓莎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以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瑞蓝2型,瑞典Q-Med公司)为产品对照,评价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益舒美~,常州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在注射填充矫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平行对照的... 目的以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瑞蓝2型,瑞典Q-Med公司)为产品对照,评价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益舒美~,常州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在注射填充矫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平行对照的非劣效研究,对鼻唇沟部皱纹严重程度分级在中度以上的患者实施注射填充治疗(每侧〈1.5 ml),随访时间24周。于注射前,注射后即刻,注射后4周、12周、24周,分别由医生和受试者根据皱纹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分,记录不良事件。筛选期及治疗后4周时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共入组30例受试者,注射后左右两侧鼻唇沟皱纹严重程度分级(wrinkle severity rating scale,WSRS)的评分均较注射前下降;注射后即刻及注射后24周研究者与受试者评价双侧鼻唇沟WSRS的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自我评价面部整体美容效果的改善程度(global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ale,GAIS),组间整体美容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不良事件共发生2例,1例与研究材料可能有关,为注射次日晨起后试验侧注射区域明显肿胀,1~2 d缓解。注射后局部多出现发红、肿胀、疼痛、触痛、淤青等,大部分在1周内缓解。结论益舒美?用于矫正鼻唇沟皱纹与瑞蓝2型疗效相同,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 鼻唇沟 透明质酸钠凝胶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草药抗白念珠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姝毅 夏志宽 杨蓉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白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可引起各种浅表及深部真菌病,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文章就近年来有关中草药抗白念珠菌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中草药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及其活性成分、单味及复方中草药制剂... 白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可引起各种浅表及深部真菌病,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文章就近年来有关中草药抗白念珠菌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中草药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及其活性成分、单味及复方中草药制剂抗白念珠菌作用、中西药协同抗白念珠菌作用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中草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012—2014年北京地区基层部队官兵皮肤病病种分布及专科用药配置情况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田艳丽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基层部队官兵常见皮肤病病种分布及治疗用药配置情况,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及防治官兵皮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5~7月北京地区8个师旅团基层部队巡诊中官兵皮肤病病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基层部队官兵常见皮肤病病种分布及治疗用药配置情况,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及防治官兵皮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5~7月北京地区8个师旅团基层部队巡诊中官兵皮肤病病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基层部队配置专科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基层部队官兵皮肤病患病人数较多,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2014年就诊患者依次为654、792、852例。官兵最常见的3种皮肤疾病依次为足癣、湿疹和痤疮,3种疾病的总患病比例逐年增多。基层部队卫生部门的皮肤病专科药物配备情况总体较好,种类较全、数量较多、针对性较强,以外用药物为主,口服药物为辅。结论皮肤病是部队官兵多发的常见疾病之一,足癣、湿疹和痤疮是北京地区基层部队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北京地区基层部队卫生部门的皮肤病专科药物配备情况总体较好,但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部队 皮肤病 病种分布 药物配置
下载PDF
308nm单频准分子光与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面部白癜风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丛林 吴英英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比较308nm单频准分子光(308 nm monochromatic excimer light,MEL)与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治疗面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部白癜风患者相邻或对称分布的两处白斑分别照射308nm MEL或NB-UVB,每周2... 目的比较308nm单频准分子光(308 nm monochromatic excimer light,MEL)与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治疗面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部白癜风患者相邻或对称分布的两处白斑分别照射308nm MEL或NB-UVB,每周2次,共照射20次。结果 308nm MEL组复色达2级需要的平均照射次数为(8.6±1.31)次,NBUVB组为(15.8±4.29)次,308 nm MEL组明显少于NB-U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8 nm MEL组的总有效率为92.13%,显效率为42.70%,NB-UVB组的总有效率为86.52%,显效率为31.46%。308nm MEL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NB-U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暂时性红斑和局部水疱,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308nm EML治疗面部白癜风比NB-UVB疗效更好,复色更快,但不良反应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面部 308 nm准分子光 窄谱中波紫外线
下载PDF
烟曲霉伊曲康唑耐药株的体外诱导及与CYP51A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敖俊红 廖勇 +2 位作者 郝震锋 祝贺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53-255,258,共4页
目的构建烟曲霉体外诱导伊曲康唑耐药株,初步探讨与CYP 51A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含有伊曲康唑的固体培养基对烟曲霉进行梯度浓度体外诱导耐药,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诱导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提取诱导株基因组,扩增唑类药物靶酶CYP 51A... 目的构建烟曲霉体外诱导伊曲康唑耐药株,初步探讨与CYP 51A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含有伊曲康唑的固体培养基对烟曲霉进行梯度浓度体外诱导耐药,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诱导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提取诱导株基因组,扩增唑类药物靶酶CYP 51A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诱导获得8株烟曲霉体外诱导株,其中6株对伊曲康唑表现出耐药性。耐药株唑类药物靶酶CYP 51A基因发生G54(G54R,G54E)和L98H的点突变。结论伊曲康唑体外梯度浓度诱导是获得烟曲霉伊曲康唑耐药株的有效方法;烟曲霉对伊曲康唑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可能与唑类药物靶点基因CYP 51A的点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伊曲康唑 耐药 体外诱导 CYP 51A基因
下载PDF
阿萨希毛孢子菌对氧化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宗丽娜 李海涛 +5 位作者 杨蓉娅 敖俊红 王文岭 祝贺 丛林 王聪敏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观察两种氧化剂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加入了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和甲萘醌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与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液体... 目的观察两种氧化剂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加入了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和甲萘醌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与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YPD液体培养基)中,肉眼、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变化。结果①肉眼形态,随氧化剂浓度的升高,菌落直径逐渐缩小,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菌落不再生长;相同条件下,环境分离株较临床分离株菌落直径小;②光镜形态,菌落发育延迟,数量减少,见许多芽管,随氧化剂浓度的升高,出现许多不易着色、发育不全的孢子,体积较小,偶见胞质萎缩的稍大孢子;③电镜形态,两种氧化剂对两株菌均有损伤,可见菌体表面皱缩,胞壁部分至完全破损,胞质溢出,菌株体积缩小。结论两种氧化剂对两株菌生长发育均有影响,呈浓度依赖,但甲萘醌对菌株影响更强;环境分离株受氧化剂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过氧化氢 甲萘醌 形态学
下载PDF
阿萨希毛孢子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丛林 廖勇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是一种可引起免疫缺陷患者机会性感染的酵母样真菌。目前认为该菌是播散性毛孢子菌病主要致病菌。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阿萨希毛孢子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实验 进展
下载PDF
少见致病性暗色真菌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玲 刘涵 吕雪莲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暗色真菌可以引起人类少见的真菌感染,包括着色芽生菌病、真菌性足菌肿和暗色丝孢霉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分子鉴定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少见暗色真菌引起感染的报告日渐增多。为更好地了解这些少见致病性暗色真菌,该文将从... 暗色真菌可以引起人类少见的真菌感染,包括着色芽生菌病、真菌性足菌肿和暗色丝孢霉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分子鉴定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少见暗色真菌引起感染的报告日渐增多。为更好地了解这些少见致病性暗色真菌,该文将从生态学、分类学、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真菌 致病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不同传代次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志力 雷永红 +2 位作者 隋志甫 石成方 杨蓉娅 《感染.炎症.修复》 2014年第3期148-153,F0002,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过程中引起的老化对其修复糖尿病慢性创面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分析仪鉴定细胞表型,成骨、成脂诱导鉴定其分化能力。取第5、15、25、35和45代...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过程中引起的老化对其修复糖尿病慢性创面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分析仪鉴定细胞表型,成骨、成脂诱导鉴定其分化能力。取第5、15、25、35和45代(P5、P15、P25、P35和P45)BMSCs,0.25%的胰酶消化后制备1×10^6/m1单细胞悬液。腹腔注射65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8周后,在SD大鼠背部左右两侧用打孔器制备直径1.2 cm的圆形创面。将70只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 ml的P5、P15、P25、P35和P45 BMSCs单细胞悬液(1×10^6/m1),1 ml成纤维细胞(Fb)悬液(1×10^6/m1)和1 ml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3、7、14、21 d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创面组织制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糖尿病SD大鼠创面较正常大鼠创面愈合延迟(P〈0.05)。伤后14 d,各BMSCs移植组与Fb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生长活跃、数量多,各BMSCs移植组间无明显差异。伤后14 d,各BMSCs移植组创面愈合率较Fb组和生理盐水组增加,以P5 BMSCs移植组变化最显著(P〈0.05)。伤后7 d,各BMSCs移植组微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Fb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以P5 BMSCs移植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全身注射异体BMSCs可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BMSCs在体外长期扩增传代可减少其创面修复能力,其对糖尿病创面的修复作用以P5以内干细胞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创面愈合 慢性创面 糖尿病
下载PDF
“改良Barsky”法在唇裂二期上唇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常冬青 祝贺 +2 位作者 李蠡 杨蓉娅 谷廷敏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24-225,228,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Barsky法修复单侧或双侧唇裂二期畸形的经验。方法依照Barsky法根据Barsky法的基本原则设计固定方向的切口及瘢痕切除范围,所有切口均矫正为直线,切开后形成类似"Z皮瓣"的切口,美容缝合。结果应用本方法修复...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Barsky法修复单侧或双侧唇裂二期畸形的经验。方法依照Barsky法根据Barsky法的基本原则设计固定方向的切口及瘢痕切除范围,所有切口均矫正为直线,切开后形成类似"Z皮瓣"的切口,美容缝合。结果应用本方法修复后的25例患者愈合良好,双侧唇峰和唇珠外观接近正常,上唇对称度增加。结论应用改良Barsky法修复唇裂修复后期上唇畸形,可以较好的延长上唇白唇长度,改善唇弓形态。由于该方法具有对称性,可以同时应用于单侧或双侧唇裂后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二期 唇裂 修复 Barsky法 改良
下载PDF
基于PubMed数据库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16
作者 廖勇 吕雪莲 +2 位作者 唐庆龙 敖俊红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全球医学真菌生物膜文献概貌,了解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利用汤森路透的TDA软件分析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的时间、国家、期刊、作者和高频主题词分布,分析引用前20位... 目的分析全球医学真菌生物膜文献概貌,了解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利用汤森路透的TDA软件分析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的时间、国家、期刊、作者和高频主题词分布,分析引用前20位文献类型及内容,并制作作者合作网络图。结果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自1999年至今文献数量处于稳步增加的趋势,美国和欧洲在该研究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文献也主要发表于美国和欧洲的该领域核心期刊。发文量前10的作者中有3位来自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皮肤病学系医学真菌中心。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念珠菌属和酿酒酵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医学真菌生物膜的形成、其与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医学真菌发挥该毒力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基础。被引频次排位与文献贡献排位作者趋势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中国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香港和北京地区。结论欧美仍是该领域的研究大国,近5年中国内地的文献数量和引用率开始增加。临床常见医学真菌和模式真菌生物膜的形成、药敏及其毒力相关机制是医学真菌生物膜的主要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真菌 生物膜 PUBMED 文献计量
下载PDF
真菌极性生长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吕运通 王文岭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真菌的极性生长是一极其精细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调节蛋白、基因及其信号通路的调控来完成。真菌极性生长调节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真菌的生长与其侵袭性、致病性之间的联系,随着真菌极性生长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调节基因、蛋白... 真菌的极性生长是一极其精细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调节蛋白、基因及其信号通路的调控来完成。真菌极性生长调节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真菌的生长与其侵袭性、致病性之间的联系,随着真菌极性生长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调节基因、蛋白及其信号通路不断的被发现,对于了解的病原真菌学的致病机理和筛选新的药物作用靶位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极性生长 调节机制
下载PDF
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德全 夏志宽 +3 位作者 吕雪莲 敖俊红 王聪敏 杨蓉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1-843,共3页
阿萨希毛孢子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是毛孢子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表浅部位感染,也可导致深部侵袭性感染,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其致病机制尚缺少系统及足够的认识,该文综述了阿萨希毛孢子菌致病机制的最新进展,涉及基础免疫状态、... 阿萨希毛孢子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是毛孢子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表浅部位感染,也可导致深部侵袭性感染,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其致病机制尚缺少系统及足够的认识,该文综述了阿萨希毛孢子菌致病机制的最新进展,涉及基础免疫状态、生物膜形成、形态转换与免疫逃逸、毒力因子及皮脂腺分泌活性等方面,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了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致病机制 感染
下载PDF
阿萨希毛孢子菌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杨梅 李海涛 +3 位作者 王聪敏 祝贺 敖俊红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观察和测定44株不同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抗氧化酶活性。方法收集44株不同来源T.asahii,将其分为环境组(3株)、临床组(9株)、体内传代组(20株)和体外耐药组(12株),分别用羟胺法和可见光法测定其抗氧化... 目的观察和测定44株不同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抗氧化酶活性。方法收集44株不同来源T.asahii,将其分为环境组(3株)、临床组(9株)、体内传代组(20株)和体外耐药组(12株),分别用羟胺法和可见光法测定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环境组:SOD酶活性均值为(4.01±0.66)U/mgprot,CAT酶活性均值为(48.51±7.60)U/mgprot;临床组:SOD酶活性均值为(10.45±3.87)U/mgprot,CAT酶活性均值为(110.56±35.77)U/mgprot;体内传代组:至传代第5代,菌株SOD酶活性均值为(8.65±4.15)U/mgprot,CAT酶活性均值为(71.36±12.19)U/mgprot;耐药组:至诱导末期第10代菌株SOD酶活性均值为(8.02±1.56)U/mgprot,CAT酶活性均值为(80.43±8.92)U/mgprot。结论 T.asahii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不同来源T.asahii抗氧化能力不同,主要体现在抗氧化酶活性的不同。其中,临床组菌株抗氧化能力最强,体内传代组菌株和体外耐药组菌株次之,环境组菌株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体内外诱导对阿萨希毛孢子菌形态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秀峰 李海涛 +4 位作者 杨蓉娅 张杨梅 田艳丽 周剑锋 杨冬倩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体内传代与氟康唑体外诱导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形态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4株T.asahii在小鼠体内5次传代后,观察传代前后菌株形态和氟康唑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选择临床株CBS 2... 目的观察小鼠体内传代与氟康唑体外诱导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形态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4株T.asahii在小鼠体内5次传代后,观察传代前后菌株形态和氟康唑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选择临床株CBS 2479和环境株CBS 8904,在含不同浓度氟康唑的固体培养基中体外诱导,观察诱导前后菌株形态和MIC值的变化。结果体内传代后所有菌株的MIC值和菌落形态较传代前均有较明显变化,其中临床株的MIC值较传代前增长8倍,而环境株的光镜下形态变化较明显,从以孢子状态为主变为孢子和菌丝的混合状态。体外诱导后,临床株和环境株的MIC值均>256μg/ml,以临床株的MIC值变化幅度最大,其光镜下细胞形态也从诱导前的菌丝状态为主转化为孢子状态为主。结论 T.asahii体内传代及体外诱导前后形态及药物敏感性均发生变化。体内传代后环境株形态有向临床株转变的趋势,而体外诱导后临床株逐渐向环境株转变。临床株标准株两种情况下氟康唑MIC值增高均以临床株更为显著,体外诱导较体内传代氟康唑MIC值增长更高、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形态学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 体内传代 体外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