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术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文欢 郭汉斌 +3 位作者 夏长虹 李国安 任永强 曹建彪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HCC)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HBV相关HCC患者RFA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RFA术后3 d、1个月肝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HCC)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HBV相关HCC患者RFA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RFA术后3 d、1个月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87.1%(122/140)、25.7%(36/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RFA术后1个月肝功能异常率为81.8%,明显高于A、B级患者(19.5%、23.1%,P均<0.05);消融范围≥3针者术后3 d肝功能异常率为96.2%(51/53),明显高于消融范围≤2针者(81.6%,P<0.05)。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 DNA、甲胎蛋白(AFP)阴性与阳性组,是否合并门脉癌栓的不同分组,RFA术后3 d、1个月的肝功能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虽是微创技术,但在短期仍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RFA术前应积极评估患者肝功能、术后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加强保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肝功能
下载PDF
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对慢性肝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邱金鹏 李晶滢 +5 位作者 勾春燕 郝新洁 王宪波 姚鹏 张方平 李秀惠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流行病学显示我国90%以上的慢性肝衰竭与乙肝病毒(HBV)感染有关。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cho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约2000万例,每年0.1%~0.3%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肝衰竭,病死率达50%~60%。为了解HBV DNA病毒载量对慢性肝衰竭的... 流行病学显示我国90%以上的慢性肝衰竭与乙肝病毒(HBV)感染有关。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cho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约2000万例,每年0.1%~0.3%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肝衰竭,病死率达50%~60%。为了解HBV DNA病毒载量对慢性肝衰竭的影响,我们对2006-2008年5家医院收治的469例CHB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载量 慢性肝衰竭 血清 慢性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 临床资料 HBV CHB
下载PDF
WLGY-801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龚丽娟 赵书云 +2 位作者 刘杰 崔美侠 卢晓曼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WLGY-801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0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肝病治疗仪辅助配合,比较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WLGY-801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0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肝病治疗仪辅助配合,比较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症状改善例数也显著多于观察组。结论 WLGY-801型电脑肝病治疗仪可使肝脏血流加快,改善肝脏微循环,利于肝细胞生长,有较好的退黄降酶作用,其作为药物治疗慢性肝病的辅助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LGY-801型电脑肝病治疗仪 慢性肝病 疗效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患者自发性消化道穿孔三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刘松涛 胡大荣 +3 位作者 王帅 姚鹏 闻炜 张成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提高对终末期肝病发生自发性消化道穿孔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发生自发性消化道穿孔的原因主要与栓塞消化道供血动脉、肝脏功能失代偿和消化道自身... 目的提高对终末期肝病发生自发性消化道穿孔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发生自发性消化道穿孔的原因主要与栓塞消化道供血动脉、肝脏功能失代偿和消化道自身疾患有关,行立位腹部平片检查提示膈下游离气体可明确诊断。结论由于发生消化道穿孔病死率较高,所以要以预防为主。已经发生消化道穿孔的患者,积极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穿孔 诊断 预防
下载PDF
不同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韩聚强 范公忍 +6 位作者 任永强 郭汉斌 李国安 夏长虹 王帅 龚丽娟 曹建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肝癌对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肝癌31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19例,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为小肝癌组(直径≤5 cm)和大肝癌组(直径>5 cm)。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 d留置外周血,用...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肝癌对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肝癌31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19例,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为小肝癌组(直径≤5 cm)和大肝癌组(直径>5 cm)。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 d留置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小肝癌组,TACE与RFA治疗术后1 d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但术后7 d时,RFA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而TACE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大肝癌组,无论TACE还是RFA治疗,术后1 d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7 d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其中RFA组T细胞亚群较TACE组恢复更为显著。结论不同微创治疗方式治疗肝癌后对机体T细胞免疫系统影响不同,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射频消融治疗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血清AFP、GP73和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范公忍 王伟芳 +2 位作者 韩聚强 姜胜莹 曹建彪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48例PHC患者、73例肝硬化(LC)患者、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8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48例PHC患者、73例肝硬化(LC)患者、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85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GP73、GPC3含量,同时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HC组GP73、GPC3、AFP血清水平分别为346.9±208.7、143.1±66.9和(690.3±402.5)μg/L,与LC组、CHB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AFP、GP73、GPC3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性为95.9%,准确性为89.2%。结论血清AFP、GP73、GPC3联合应用能弥补单项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的不足,对提高PHC的阳性检出率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高尔基体蛋白73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联合检测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2015年国际腹水俱乐部共识建议: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管理 被引量:186
7
作者 王帅 胡大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18-1022,共5页
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failure,ARF)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肝硬化患者肾衰竭的诊断标准于1996年颁布,此后又多次进行更新。在这些标准中,ARF被定义为血清肌酐(SCr)升高基线水平的50%以上,并最终升至1.5 mg/dl(... 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failure,ARF)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肝硬化患者肾衰竭的诊断标准于1996年颁布,此后又多次进行更新。在这些标准中,ARF被定义为血清肌酐(SCr)升高基线水平的50%以上,并最终升至1.5 mg/dl(133μmol/L)以上。然而,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衰竭的SCr临界值定为1.5 mg/dl(133μmol/L)争议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肾功能衰竭 急性 诊断 指南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及ENBD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对照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汉斌 李浩然 +3 位作者 李绍祥 马丽 龚丽娟 曹建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2427-2431,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及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对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既定标准入院接受ERCP诊治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3组,分...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及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对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既定标准入院接受ERCP诊治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生长抑素组、ENBD及安慰剂.观察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情况、预后及经济学评价.结果:3组患者中术后胰腺炎总发生率为17.2%(n=19),高淀粉酶血症为4.54%(n=5),对照组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血清淀粉酶变化,生长抑素组(467IU/L±63IU/L)、ENBD组(501IU/L±405IU/L)术后6h较对照组(1323IU/L±46IU/L)低,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抑素组及ENBD组胰腺炎患者腹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象下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种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方法,生长抑素费用明显低于ENBD,可大大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鼻胆引流管均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生长抑素更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鼻胆引流管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下载PDF
Fibrotouch与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的临床效能比较 被引量:21
9
作者 夏长虹 王文欢 +4 位作者 王伟芳 郭汉斌 李浩然 李亚松 曹建彪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第三代影像引导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FT)与法国传统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FS)检测肝脏硬度的临床效能。方法乙肝肝纤维化90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健康志愿者37例,分别应用FT和FS两种仪器先后测定肝脏硬度... 目的评价国产第三代影像引导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FT)与法国传统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FS)检测肝脏硬度的临床效能。方法乙肝肝纤维化90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健康志愿者37例,分别应用FT和FS两种仪器先后测定肝脏硬度弹性值,比较两种仪器检测的成功率,检测值差异,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 FT检测成功率为100%,FS成功率为92.5%。乙肝肝纤维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健康志愿者组应用FS、FT方法检测肝脏硬度弹性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38±10.96)kPa vs.(24.10±11.37)kPa,(8.58±3.78)kPa vs.(8.30±3.52)kPa,(5.00±1.48)kPa vs.(5.37±1.59)kPa;P均>0.05]。FT、FS对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83.3%vs.86.7%,特异度为97.2%vs.93.8%,符合率为91.9%vs.9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T可有效进行无创肝脏硬度检测,与F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 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 肝脏硬度 肝纤维化
下载PDF
IL-2和IL-12联合基因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勇 胡大荣 +4 位作者 谭晓华 胡学玲 范公忍 韩聚强 吴忆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 探讨瘤内注射共表达mIL 12和hIL 2质粒DNA抗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构建pDC5 11hIL2 mIL12、pDC5 11mIL 12、pDC5 11hIL 2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ELISA方法检测各组质粒在真核细胞的表达 ;小鼠肝癌H2 2皮下移植瘤瘤内注射... 目的 探讨瘤内注射共表达mIL 12和hIL 2质粒DNA抗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构建pDC5 11hIL2 mIL12、pDC5 11mIL 12、pDC5 11hIL 2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ELISA方法检测各组质粒在真核细胞的表达 ;小鼠肝癌H2 2皮下移植瘤瘤内注射各组质粒DNA后 ,检测不同时间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 ;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时间 ,肿瘤大小变化 ;并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细胞毒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 ,CTL)活性。对各治疗组在质粒DNA注射后一月进行瘤体组织学观察。结果 酶切鉴定各组质粒载体 ,均示构建成功 ,并能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相应细胞因子。瘤内注射各组质粒载体后 ,pDChIL2 mIL12组在不同时间表达的hIL2和mIL12分别与pDC5 11hIL2组 (F =71 11,P <0 0 1)、pDC5 11mIL12组 (F =3 0 70 ,P <0 0 5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mIL 12基因和hIL 2基因联合治疗组 ,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 ,疗效显著优于各单独治疗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小鼠脾细胞CTL杀伤活性增强。双基因联合治疗组 ,病灶内肿瘤细胞坏死明显 ,炎性细胞广泛浸润。结论 IL 12、IL 2基因治疗可抑制小鼠肝癌H2 2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两者联合运用可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L-12 HIL-2 免疫基因治疗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黄利胆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一鸣 邢开 +2 位作者 丛林 马丽 曹建彪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79-280,共2页
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aptic cholestasis,IC)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与胆汁分泌有关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胆汁的生成或排泄障碍,胆汁淤积于肝内而引起胆汁流动阻滞,血液中以胆汁成分增高为特征的症候群,而患者胆道无... 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aptic cholestasis,IC)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与胆汁分泌有关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胆汁的生成或排泄障碍,胆汁淤积于肝内而引起胆汁流动阻滞,血液中以胆汁成分增高为特征的症候群,而患者胆道无明显阻塞。IC是许多肝病所共有的基础性病变。生化检查与胆汁淤积相关的肝酶升高,消退缓慢,临床治疗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肝内胆汁淤积症 利胆胶囊 排泄障碍 肝酶升高 CHOLESTASIS 胆汁分泌 肝细胞凋亡 酒精性肝炎 瘟黄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序贯治疗小肝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郭汉斌 曹建彪 +3 位作者 周一鸣 任永强 康志 孟庆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7,共4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CT-RFA)序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肝病治疗中心收治的48例小肝癌患者实施TACE,1个月后行CT-RFA治疗。结果 4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CT-RFA)序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肝病治疗中心收治的48例小肝癌患者实施TACE,1个月后行CT-RFA治疗。结果 4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发现68枚病灶,序贯治疗后均完全消融。术后12个月肿瘤体积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5.6%。并发症有气胸5例、肝内出血2例,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结论 TACE联合CT-RFA是治疗小肝癌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血清铁 铁蛋白及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公忍 周一鸣 +2 位作者 韩聚强 胡学玲 曹建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6期2076-2077,207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铁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及铁在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肝硬化患者,34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Fe水平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仪对慢性...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铁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及铁在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肝硬化患者,34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Fe水平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仪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清铁、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细胞癌患者铁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铁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与肝功能常用检测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可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疾病的判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血清铁 铁蛋白 转铁蛋白
下载PDF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脾栓塞术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锦华 曹建彪 +2 位作者 李绍祥 陈力强 范公忍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脾栓塞术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脾栓塞术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脾栓塞术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脾栓塞术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于脾栓塞术后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仅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12周、24周后血常规、肝功能,以及抗病毒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观察组除红细胞外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随检测时间的变化各时间点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Child-Pugh评分、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Child-Pugh评分、ALT、TBIL和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各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患者各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仅S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功能相对较好的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行脾栓塞术后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改善患者血常规和肝功能,病毒应答率高,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肝硬化 干扰素类 利巴韦林 抗病毒药
下载PDF
乳晕缘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对乳头乳晕皮肤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孔令伟 马祥君 +2 位作者 刘迎红 汪洁 韩聚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乳晕缘弧形切口位置和长度对乳头、乳晕区皮肤感觉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采用乳晕缘弧形切口行肿物切除术的乳腺良性肿瘤1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切口位置和切口长度患者乳头乳晕感觉恢... 目的观察乳晕缘弧形切口位置和长度对乳头、乳晕区皮肤感觉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采用乳晕缘弧形切口行肿物切除术的乳腺良性肿瘤1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切口位置和切口长度患者乳头乳晕感觉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晕缘弧形切口行肿物切除术可根据肿块位置和大小选择手术切口和长度,其对乳头、乳晕区皮肤感觉恢复时间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 乳晕 感觉
下载PDF
3种粪便隐血检测试剂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性能评价与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公忍 周海峰 +2 位作者 刘军 张琦 曹建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938-1940,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及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和Quick chaser法对有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 目的探讨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及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和Quick chaser法对有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和Quick chaser法检测血红蛋白的灵敏度分别为0.2、0.4和2μg/mL,单克隆抗体法仅对人的血红蛋白发生反应,联合免疫法和Quick chaser法对人和动物的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均发生反应。结论联合免疫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于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及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血试验 联合免疫 单克隆抗体 结直肠癌 筛查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及胰管支架置入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汉斌 李浩然 +4 位作者 贾飞创 李亚松 马丽 龚丽娟 曹建彪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及术后放置胰管支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行ERCP诊治的高危患者随机分为3组,生长抑素组36例,胰管支架组48例,对照组36例。观察PEP、高淀粉酶...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及术后放置胰管支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行ERCP诊治的高危患者随机分为3组,生长抑素组36例,胰管支架组48例,对照组36例。观察PEP、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情况、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中PEP总发生率为17.5%(21/120),高淀粉酶血症为4.2%(5/120)。对照组PEP、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30.6%、8.3%)明显高于生长抑素组(16.7%、2.8%)和胰管支架组(8.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支架组两者的发生率低于生长抑素组(P<0.05)。术后6 h生长抑素组血清淀粉酶(467±631)U/L、胰管支架组为(501±405)U/L,明显低于对照组[(1 323±46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生长抑素组及胰管支架组胰腺炎患者腹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胰管支架置入均可有效预防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胰管支架 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下载PDF
血清GP7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公忍 李树玲 +2 位作者 胡学玲 陈天宝 曹建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1期2656-26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85例肝细胞癌、57例慢性肝炎、48例肝硬化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73及AFP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GP73和AFP检测在肝癌组...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85例肝细胞癌、57例慢性肝炎、48例肝硬化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73及AFP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GP73和AFP检测在肝癌组对PHC诊断的敏感度分别78.83%和64.71%;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可提高至92.94%。结论 GP73对PHC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GP73和AFP联合诊断更有利于提高PHC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术后HBV再激活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聚强 李国安 +6 位作者 郭汉斌 熊锦华 李亚松 王帅 龚丽娟 曹建彪 黄志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例HBV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微创治疗方法等作为研究因素,以是否引起...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例HBV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微创治疗方法等作为研究因素,以是否引起HBV再激活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BV DNA浓度、门脉癌栓、肿瘤大小、术前抗病毒治疗等均为影响因素(P<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涉及肿瘤大小、抗病毒治疗等,其中术前规范抗病毒治疗是保护因素,肿瘤直径>5 cm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结论 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后HBV再激活与肿瘤直径大小及是否术前抗病毒治疗等因素有关。肝癌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要重点监测并积极进行强效抗病毒治疗,以防HBV再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创介入治疗 暴露因素 HBV再激活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进食对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检测肝脏硬度值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长虹 王伟芳 +3 位作者 曹建彪 王文欢 李绍祥 任永强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进食对第三代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方法应用Fibrotouch对4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早晨空腹和餐后0.5、1、2 h的肝脏弹性硬度值,分... 目的探讨进食对第三代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方法应用Fibrotouch对4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早晨空腹和餐后0.5、1、2 h的肝脏弹性硬度值,分析空腹和餐后各时点肝脏硬度值的差异,并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同时进行复测和验证。结果应用Fibrotouch及Fibroscan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空腹状态的肝脏硬度值分别与餐后0.5、1、2 h的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空腹肝脏硬度值分别与餐后0.5、1、2 h的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是否进食对于Fibrotouch检测乙肝患者肝脏硬度值的结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仪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硬度值 进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