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严重创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晓斌 孙天胜 +2 位作者 王晓伟 刘智 马舟涌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研究制作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的方法,了解其全身情况改变,为此类创伤治疗的研究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两组动物均行一侧颈动脉插管后,实验组动物制作双侧股骨... 目的研究制作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的方法,了解其全身情况改变,为此类创伤治疗的研究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两组动物均行一侧颈动脉插管后,实验组动物制作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并进行复苏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其他干预。动物在复苏后36 h处死,比较两组动物模型成功情况,复苏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炎性因子浓度以及主要器官(肺、肝、肾、心)组织学表现情况。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对照组模型失败1只,实验组3只;较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所降低;实验组动物复苏后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三种炎性因子浓度均出现不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9只成功的实验组动物中,8只出现了组织学分析的轻度异常情况,肺脏有4只、肝脏2只、心脏和肾脏各1只;在对照组11只成功的动物中肺脏和肾脏各1只出现组织学分析轻度异常情况。两组在出现组织学异常的比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动物模型造成了动物在生命体征、炎性反应及脏器组织学表现上的较显著变化,具有标准化、稳定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可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子 股骨干骨折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伤害控制骨科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晓伟 孙天胜 陈晓斌 《华北国防医药》 2008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骨折 创伤与损伤 伤害控制骨科学 治疗
下载PDF
炎性介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晓伟 孙天胜 +1 位作者 刘智 张建政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为研究组,60名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在入院时,麻醉后...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为研究组,60名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在入院时,麻醉后,术后1 h,术后1 d、3 d、5 d检测血清TNF-α、IL-6、IL-10含量;对照组采集1次肘静脉血2 ml,检测项目及方法同研究组。随访时间为术后12个月,主要记录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时点血清TNF-α、IL-6、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血清TNF-α、IL-6、IL-10含量于术后1 h或术后1 d达到高峰后下降,术后5 d显著下降。术后6个月研究组96例存活,31例死亡;术后12个月84例存活,43例死亡。死亡患者较存活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1 dTNF-α(OR=1.020,P=0.045)、3 d TNF-α(OR=1.034,P=0.037)及术后1 d IL-6(OR=1.048,P=0.000)水平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1 d IL-6(OR=1.019,P=0.025)、IL-10(OR=1.018,P=0.042)含量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的84例中,23例术后有32项并发症,有并发症的患者TNF-α、IL-6、IL-10含量明显高于无任何并发症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1天IL-6(OR=1.081,P=0.000)水平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及手术可以导致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过度炎性反应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及时检测血清中上述3种炎性介质的含量可以更敏感地观察及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老年人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预后
下载PDF
OEC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红梅 王静 梁瑛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3-974,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骨科护理管理的方法,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方法领悟OEC管理模式的内涵实质,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明确护理工作目标的责任体系,细化护理工作的每日检查体系,即合理跟班次护理工作流程,量化基础护理工作项目,实...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骨科护理管理的方法,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方法领悟OEC管理模式的内涵实质,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明确护理工作目标的责任体系,细化护理工作的每日检查体系,即合理跟班次护理工作流程,量化基础护理工作项目,实行护患沟通责任制及无痛目标患者认证制,充分发挥科内信息记录的作用,以及有效落实护理工作的激励机制等,形成了一套OEC的骨科护理管理方法。结果近期院内质控组检查结果: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100%;科室自查结果:临床路径的落实率达到100%,护理服务套餐落实率达到100%;患者对无痛病房及基础护理的的满意度达99.6%。结论 OEC管理模式是践行现代护理管理观、提升骨科护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管理 OEC管理模式
下载PDF
骨不连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7
5
作者 常玉立 孙天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50-453,共4页
骨不连是骨折患者常见的晚期并发症,治疗比较困难。作者对骨不连的诱因以及发病机制、治疗的相关研究现状,特别是对骨不连非手术疗法的进展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骨不连 骨折修复 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冲击波疗法 低强度脉冲超声 综述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与比较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智 凌超 李连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1期20-22,共3页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手术内固定成为该类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其适应证逐步扩大。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是目前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主流,主要包括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哪...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手术内固定成为该类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其适应证逐步扩大。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是目前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主流,主要包括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及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哪种术式更有效可靠,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该文对近几年发表的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文献进行归纳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内固定 接骨板 髓内钉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昌猛 孙天胜 +2 位作者 任继鑫 阴彦斌 何红英 《中医正骨》 2013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InterTa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者44例(PFNA... 目的:比较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InterTa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者44例(PFNA-Ⅱ组),采用InterTa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固定者24例(InterTan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情况。PFNA-Ⅱ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70.81±11.34)min,(135.81±49.05)mL]小于InterTan组[(82.92±16.74)min,(180.80±92.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3;t=-2.246,P=0.032)。PFNA-Ⅱ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及住院时间[(20.68±8.49)g.L-1,(11.29±3.33)d]与InterTan组[(24.46±11.12)g.L-1,(11.33±2.7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2,P=0.128;t=-0.047,P=0.962)。②Harris评分。2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3个月,中位数18.5个月。末次随访时PFNA-Ⅱ组[(83.20±5.03)分]与InterTan组[(85.44±11.1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8)。③安全性。末次随访时PFNA-Ⅱ组有5例患者诉患肢时有隐痛,InterTan组有2例患者诉患肢时有隐痛,但均不影响日常活动。PFNA-Ⅱ组5例发生肺部感染;InterTan组3例发生发生肺部感染。2组患者均未发生褥疮、静脉血栓栓塞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InterTan系统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前者操作更加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纤维蛋白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体内成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常玉立 孙天胜 +4 位作者 刘智 叶超群 余兆仲 张志成 任大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44-47,I0002,共5页
目的比较纤维蛋白胶(FS)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各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骨折后体内成骨的效果。方法20只日本大耳白兔行桡骨中段骨缺损造模。取第2代BMSCs进行成骨诱导。分别将BMSCs联合成骨诱导后的BMSCs(A组)、... 目的比较纤维蛋白胶(FS)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各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骨折后体内成骨的效果。方法20只日本大耳白兔行桡骨中段骨缺损造模。取第2代BMSCs进行成骨诱导。分别将BMSCs联合成骨诱导后的BMSCs(A组)、成骨诱导的BMSCs(B组)、BMSCs(C组)、生理盐水(E组)经皮注入兔桡骨中段骨缺损处,FS复合BMP-2于造模手术中植入(D组)。通过组织学、放射学、生物力学方法在不同时相比较骨缺损区修复情况。结果A组在12周内骨缺损区新生骨的数量和质量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均优于B组(P<0.01)和C组(P<0.01),E组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BMSCs联合成骨诱导后的BMSCs、FS复合BMP-2均具有理想的体内成骨能力;BMSCs与成骨诱导后的BMSCs联合移植可能存在协同效应,具有更强的成骨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骨缺损
下载PDF
光感基因调控技术——研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志成(综述) 孙天胜(综述) +2 位作者 李放(综述) 叶超群(综述) 孙天胜(审校)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280-282,共3页
光感基因编码的光敏感蛋白,在特定波长光照下引起蛋白构象变化,而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这种技术如同神经冲动的"开关",借助光刺激调控神经细胞电活动,已成为一种研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光感基因技术 光敏感蛋白 神经调控
下载PDF
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红英 刘智 +1 位作者 郭永智 彭城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观察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37.5岁。桡骨干单骨折13例,尺骨干单骨折18例,前臂双骨折2例。结果 3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8~16... 目的观察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37.5岁。桡骨干单骨折13例,尺骨干单骨折18例,前臂双骨折2例。结果 3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8~16个月,平均13.4个月,29例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1例桡骨干骨折出现不愈合,后给予更换内固定后愈合。根据Anderson评分,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本组优良率93.3%。结论 Acumed前臂髓内钉具有手术简单、微创等优点,对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折 Acumed前臂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中国脊柱脊髓损伤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7
11
作者 孙天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近20年来,手术、药物、细胞移植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仍没有改进完全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临床疗效[1]。近3年我国在脊柱脊髓损伤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跨界学科的发展,给脊柱脊髓损伤康复及综合治疗... 近20年来,手术、药物、细胞移植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仍没有改进完全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临床疗效[1]。近3年我国在脊柱脊髓损伤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跨界学科的发展,给脊柱脊髓损伤康复及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不同学术组织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脊柱脊髓损伤的研究。在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也给致力于脊柱脊髓损伤领域研究的同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脊髓损伤 完全性脊髓损伤 中国 康复治疗 细胞移植 临床疗效 综合治疗 学术组织
下载PDF
青少年骨肿瘤病人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静 杨红梅 梁瑛琳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0年第4期977-979,共3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骨肿瘤病人的真实体验。[方法]运用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质性研究,深入访问10例青少年骨肿瘤病人,使用Colaizzi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受疾病的性质、痛苦及治疗过程漫长的影响,青少年骨肿瘤病人内心承受... [目的]了解青少年骨肿瘤病人的真实体验。[方法]运用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质性研究,深入访问10例青少年骨肿瘤病人,使用Colaizzi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受疾病的性质、痛苦及治疗过程漫长的影响,青少年骨肿瘤病人内心承受着紧张、恐惧、焦虑等一系列情绪变化,并存在人生观的改变。[结论]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骨肿瘤病人的心理干预,并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骨肿瘤 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导致腰椎峡部裂的风险因素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云飞 王飞 李放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81-184,共4页
腰椎峡部裂是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也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孔庆奎等[1]研究认为椎弓峡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4.17%,国外报道发生率为6%~8%[2-3],而在某些体育运动中发生率高达63%[4... 腰椎峡部裂是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也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孔庆奎等[1]研究认为椎弓峡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4.17%,国外报道发生率为6%~8%[2-3],而在某些体育运动中发生率高达63%[4]。关于腰椎峡部裂的发生原因学说众多,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它是在脊柱先天结构异常的基础上,脊柱过度活动或重复屈曲、伸展及旋转等应力刺激引起的应力骨折与疲劳性骨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危险因素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共同决策在骨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军 朱兵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前在临床上,医疗决策过程绝大多数采取的是家长模式和告知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患者不能充分参与医疗决策过程。共同决策模式允许医患双方都能积极参与医疗决策过程,医护告知患者可选的治疗方案,而患者表达自己对各治疗方案的偏好和态... 目前在临床上,医疗决策过程绝大多数采取的是家长模式和告知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患者不能充分参与医疗决策过程。共同决策模式允许医患双方都能积极参与医疗决策过程,医护告知患者可选的治疗方案,而患者表达自己对各治疗方案的偏好和态度,医患分享信息,最终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满意度。共同决策在骨科中的应用也有积极效果。虽然共同决策大有裨益,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决策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医疗决策模式 医学伦理学
下载PDF
神经肽Y对骨代谢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小奎 朱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23-1326,共4页
在神经系统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中,神经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NPY可通过结合其特异性Y受体,尤其是Y1受体和Y2受体,来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在骨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简要介绍NPY及... 在神经系统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中,神经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NPY可通过结合其特异性Y受体,尤其是Y1受体和Y2受体,来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在骨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简要介绍NPY及其受体的分布特点与作用,从骨形成、骨吸收及骨愈合方面分析了NPY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以期进一步加深NPY对骨代谢调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受体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椎间盘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兆仲 李放 +1 位作者 王龙剑 马周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785-9788,共4页
学术背景:椎间盘组织工程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研究的成果却不多,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支架材料这个瓶颈。目的:介绍近年来应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检索策略:以网络数据库为主,查询Pubmed,Elsiver,Springerlink,H... 学术背景:椎间盘组织工程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研究的成果却不多,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支架材料这个瓶颈。目的:介绍近年来应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检索策略:以网络数据库为主,查询Pubmed,Elsiver,Springerlink,Highwire等数据库1994/2007关于椎间盘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的文献,检索关键词为"intervertebral disk,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CNKI,数据库2000/2007的相关文献为补充,限定文献语种种类为中文,检索关键词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同时手工翻阅相关书籍。纳入标准:内容与应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相关。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到5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40篇符合纳入标准,进一步查找全文,纳入其中25篇进行归纳总结。资料综合:目前常用的材料按其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及复合材料3大类;按其形状又可分为凝胶状、海绵状和纤维网状3大类。详细介绍了壳聚糖、脂肪族聚酯均聚物、藻酸盐、胶原、小肠黏膜下层、纤维蛋白胶、明胶、磷酸钙等材料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结论:目前应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不少,但缺少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研制和开发应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仍是椎间盘组织工程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下载PDF
骨科输血策略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天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5,共3页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输血所具有的重要治疗作用凸显,手术用血量日益增加。2011年时任卫生部医政司血液管理处处长衣梅在北京协和医院"合理用血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介绍说,我国的临床用血量已由10多年前的800多吨上升至2011年的3 000多吨,...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输血所具有的重要治疗作用凸显,手术用血量日益增加。2011年时任卫生部医政司血液管理处处长衣梅在北京协和医院"合理用血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介绍说,我国的临床用血量已由10多年前的800多吨上升至2011年的3 000多吨,这导致目前临床血源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输血 血常规 急性创伤 手术失血 凝血障碍 自体输血
下载PDF
脊髓损伤的移植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晓斌 孙天胜 马舟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通过移植的方法促进轴突的再生和部分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脊髓损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些方法在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和一些临床试验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综述目前应用于临床或基础研究的植入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移植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骨不连及其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常玉立 刘智 孙天胜 《感染.炎症.修复》 200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关键词 细胞移植疗法 骨不连 细胞移植治疗 晚期并发症 骨折患者 治疗方法 外科领域 诱发因素
下载PDF
慎重选择非融合技术,认真进行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8-619,共2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脊柱融合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方法的理念上,我们在关注减压的同时,注重了脊柱节段的稳定性以及手术节段的力学状态;在手术技术层面,也使得脊柱外科医生从单...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脊柱融合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方法的理念上,我们在关注减压的同时,注重了脊柱节段的稳定性以及手术节段的力学状态;在手术技术层面,也使得脊柱外科医生从单纯减压上升到了利用各种内固定装置来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通过矫形来恢复或改善脊柱局部的力学状态。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非融合技术 脊柱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手术治疗 脊柱节段 “金标准” 内固定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