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0
1
作者 葛光治 杨艺 张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32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32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胶质瘤复发15例,放射性脑损伤17例。分析32例患者的DWI、PWI、MRS等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比较异常强化区与对侧正常区的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自动生成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胆碱(Cho)/磷酸肌酸(Cr)比值及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比值。结果胶质瘤复发组ADC值与放射性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复发组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的最大值和平均值与放射性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复发组的Cho/Cr和Cho/NAA比值均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灵敏度,单用PWI为80%,单用MRS为73.3%,PWI联合MRS为93.3%。对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灵敏度,单用PWI为82.4%,单用MRS为70.6%,PWI联合MRS为88.2%。结论联合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提高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脑损伤 放射性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下载PDF
SWAN联合DWI在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葛光治 杨艺 +2 位作者 张强 刘卫 徐如祥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T2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DAI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包括常...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T2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DAI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包括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DWI和SWAN序列,分别比较各序列对DAI非出血性和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数目,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信号特征。结果:共检出380个DAI病灶,主要分布在脑组织异质性较大的区域,如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DWI及SWAN分别对DAI非出血性病灶和出血性病灶检出明显优于其他序列,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灶分布的区域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相关性。结论:SWAN联合DWI序列的运用能够明显提高DAI出血性病灶及非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病变的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可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及首选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移动式床旁CT-CereTom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志强 张强 +1 位作者 吴素芳 刘丽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790-1793,共4页
目的了解移动式床旁CT(Portable Bedside CT,PBCT)-CereTom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2010年8月,我院引进国内首台移动式床旁CT—CereTom。至2012年12月,已对在NICU的2037例患者(均为病情危重,使... 目的了解移动式床旁CT(Portable Bedside CT,PBCT)-CereTom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2010年8月,我院引进国内首台移动式床旁CT—CereTom。至2012年12月,已对在NICU的2037例患者(均为病情危重,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使用PBCT—CereTom行床旁头颅CT检查,其中脑出血817例、脑外伤614例、脑梗死411例、脑肿瘤195例。床旁头部CT扫描层厚5mm,扫描时间为50ms。PBCT及操作人员在进入NICU时需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结果经PBCT—CereTom的床旁头颅cT检查2037例,检查一次成功率100%。所有病例图像均符合CT诊断要求,其中9例因头颅位置低造成图像伪影,但不影响诊断。PBCT—CereTom行床旁头颅CT平扫每例平均为2min,床旁头颅CT检查平均20-30min,在进行床旁头部CT扫描时一定要密切注意患者各个管线的位置。在检查过程中,患者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PBCT—CereTom在NICU的常规头颅CT检查可提供高质量神经影像学诊断,对病情危重患者适时进行检查,及时监测患者病情,明显减低了并发症,显著提高了愈后的生存质量。其具有快捷、经济和安全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对在NICU病情危重患者头部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旁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志强 张强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22例颅咽管瘤与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旨在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08—2014年病例22例。MR、CT、X线头颅正侧位平片检查分别为18例、15例、10例。手术及临床放射治疗共18例。分析MR、CT、X线诊断... 目的回顾性总结22例颅咽管瘤与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旨在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08—2014年病例22例。MR、CT、X线头颅正侧位平片检查分别为18例、15例、10例。手术及临床放射治疗共18例。分析MR、CT、X线诊断的病理符合率。结果 22例患者中经手术及临床放疗证实颅咽管瘤14例。MR诊断符合率71.4%;CT诊断符合率61.5%;X线诊断符合率30%。结论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呈多种形态。MR对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尤其是矢状位能显示微小肿瘤明显优于CT、X线。但MR显示钙化不如CT及X线。颅咽管瘤应与鞍区其他病变鉴别。仅从病变部位、形态或单一检查做出准确诊断较困难,增强扫描十分重要,尤其对实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颅咽管瘤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与临床病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鞍区 影像学表现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移动式床旁CT-CereTom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志强 张强 +1 位作者 吴素芳 刘丽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目的了解移动式床旁CT(Portable Bedside CT,PBCT)-CereTom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2月,对64例神经外科手术中患者进行床旁头颅CT扫描监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36例,外伤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2... 目的了解移动式床旁CT(Portable Bedside CT,PBCT)-CereTom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2月,对64例神经外科手术中患者进行床旁头颅CT扫描监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36例,外伤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28例。64例患者均使用PBCT-Cer-eTom在神经外科术前及术后行常规头颅CT扫描。监测血肿清除手术疗效。术前及术中头部CT扫描层厚5mm,扫描时间为50ms。PBCT及操作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需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PBCT进行紫外线照射20~30min,其支撑轮要经过消毒液消毒,操作人员需穿戴隔离衣帽口罩及鞋套。结果 64例术中头颅CT扫描,高血压性脑出血36例,其中基底节区血肿31例,小脑血肿5例;外伤性脑出血28例,其中大脑半球血肿12例,小脑血肿3例,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8例。本组64例患者颅内引流管的位置到位,手术后残留血肿仅有少量者为10例,全部消失者54例。PBCT-CereTom行术中头颅CT平扫每例平均为2min,术中检查平均20~30min(不含消毒时间),一次性成功率100%。在检查过程中,患者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经PBCT-CereTom的手术中的头颅CT检查发现所有病例图像均符合CT诊断要求。结论 PBCT-CereTom在神经外科术中应用,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图像,而且能够即时监测手术疗效,明显减低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旁CT 神经外科手术 头颅CT检查
原文传递
移动式床旁CT-CereTom在导航引导下锁孔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志强 张强 +3 位作者 吴素芳 刘丽娟 魏群 徐如祥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1754-1756,共3页
目的 探讨移动式床旁CT(Portable Bedside CT,PBCT)-CereTom在导航引导下锁孔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5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使用PB... 目的 探讨移动式床旁CT(Portable Bedside CT,PBCT)-CereTom在导航引导下锁孔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5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使用PBCT-CereTom行CT导航扫描。19例为床旁CT检查,37例为常规CT检查。手术后行CT扫描,了解血肿清除效果。结果 用mRS、GCS以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术前GCS平均9分(范围:3~15分),mRS平均4分(范围:2~5分);出院时GCS平均14分(范围0~15分),mRS平均3分(范围0~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总体生存率:94.64%(53/56)。GOS评分:57.1%(GOS 4~5)恢复良好,28.57%(16/56)合并(GOS 3)重残,8.6%(GOS 2)植物生存,5.7%(GOS 1)死亡;影像学评价:血肿清除率96.9%(范围:77.9~99.4%),血肿清除率〉90%的病例数52例(92.86%)。结论 PBCT-CereTom的导航可以快速实施,并可保证图像质量,其导航引导下的锁孔手术快速、精准、安全和有效;术后实时了解血肿清除程度、血肿腔渗血情况,并可连续追踪观察;特别适合于危重患者的床旁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旁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 导航引导 锁孔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