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诊治体会
1
作者 沈春森 魏群 +3 位作者 赵春平 秦家振 何江弘 李运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较为少见 ,由于对其缺乏足够认识使得其诊断往往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严重后果时才做出。【方法】作者回顾近十年来收治 3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其中 2例分别于轻伤后 17、2 4d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脑内... 【目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较为少见 ,由于对其缺乏足够认识使得其诊断往往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严重后果时才做出。【方法】作者回顾近十年来收治 3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其中 2例分别于轻伤后 17、2 4d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脑内出血和脑室内出血 ,实施显微外科手术 ;另 1例轻伤后 5周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应用血管内球囊栓塞技术。【结果】3例均治愈 ,随访正常。【结论】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认为头部外伤后 ,特别是在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应考虑动脉瘤可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诊断 脑动脉瘤/治疗 脑损伤
下载PDF
脑内动静脉瘘并静脉曲张17例诊治体会
2
作者 沈春森 凌锋 +5 位作者 魏群 赵春平 何江弘 秦家政 李运军 任翰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12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脑内动静脉瘘作为脑动静脉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动静脉直接的异常解剖交通,出现的高血流量'偷流'及引流静脉曲张或静脉动脉瘤样扩张,使其治疗具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进10年来收治此类病例17例的诊断,影像学特点... [目的]脑内动静脉瘘作为脑动静脉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动静脉直接的异常解剖交通,出现的高血流量'偷流'及引流静脉曲张或静脉动脉瘤样扩张,使其治疗具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进10年来收治此类病例17例的诊断,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全部病例经全脑管造影确诊,13例成功行血管内治疗,手术4例,术中,术后均行控制性降压1~5 d,血管内治疗中3例术后行抗凝治疗.[结果]治愈11例,好转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脑内动静脉瘘治疗主要是通过闭塞瘘口来减少或完全纠正畸形血管血流达到治疗目的;对于部位深在涉及Galen静脉的动脉静脉瘘多选用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采用分阶段分次治疗来减少高血流瘘是较为合理治疗方式.术后CT扫描来监测曲张静脉内血栓形成和回缩情况,防止出现不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瘘口位置表浅,数目较少者手术夹闭瘘口亦能达到很好效果.在治疗中和治疗后行控制性降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并发症 静脉曲张/治疗
下载PDF
mIL-18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3
作者 许刚 郭燕舞 +1 位作者 徐如祥 姜晓丹 《西部医学》 2012年第6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mIL-18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观察其在rBMSCs中的表达,为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mIL-18基因亚克隆于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构建的pAdtrackCMV-mIL-18线性化后转化已含... 目的构建表达mIL-18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观察其在rBMSCs中的表达,为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mIL-18基因亚克隆于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构建的pAdtrackCMV-mIL-18线性化后转化已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细胞,挑选同源重组质粒,线性化后HEK293细胞包装,CsCI纯化。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然后转染rBMSCs,通过荧光显微镜、RT-PCR、ELISA等方法检测mIL-18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腺病毒Ad-mIL-18,并在rBMSCs中高效表达。结论 pAdEasy-1是基因转染的高效系统,腺病毒Ad-mIL-18转染的rBMSCs可以作为脑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8 腺病毒载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三维重建手术定位 被引量:46
4
作者 陈祎招 林波淼 +5 位作者 徐如祥 聂永庚 赛力克 王向宇 张世忠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H...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HICH患者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根据CT三维重建结果,术者可以准确设计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并实现颅骨钻孔部位的精确定位.减少手术前准备、麻醉及操作时间。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仅1.5h左右,手术失血量仅30~40mL,血肿清除率约为89.2%,且血肿清除后脑组织松弛,无需行玄骨瓣减压。结论 HICH患者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定位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神经内镜微创脑出血手术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原文传递
高血压丘脑出血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祎招 徐如祥 +5 位作者 聂永庚 赛力克 王向宇 罗成义 张世忠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6-939,共4页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通过改进现有神经内镜手术技术与设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通过常规骨孔在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15例,分析患者...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通过改进现有神经内镜手术技术与设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通过常规骨孔在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0.4)h,手术失血量约30~40mL,丘脑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6.2±7.9)%.随访3个月显示恢复良好3例(21.4%),轻度残疾4例(28.6%),重度残疾4例(28.6%),植物状态2例(14.3%),死亡1例(7.1%).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有序胶原支架联合胶原靶向神经营养因子3对背根节细胞突起延伸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国强 徐如祥 +4 位作者 樊娟 姜晓丹 薛杉 酉建 蔡颖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 研究天然有序胶原支架联合具有胶原靶向结合域(CBD)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CBD-NT3)对背根节细胞(DRGs)突起延伸的影响,探讨这种联合策略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意义。方法将SD大鼠尾肌腱行去细胞处理制备胶原支架,HE染色评价... 目的 研究天然有序胶原支架联合具有胶原靶向结合域(CBD)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CBD-NT3)对背根节细胞(DRGs)突起延伸的影响,探讨这种联合策略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意义。方法将SD大鼠尾肌腱行去细胞处理制备胶原支架,HE染色评价支架的处理效果;去细胞处理后支架负载CBD-NT3并与SD大鼠原代DRGs体外共培养1、3、5d.同时设NT3、PBS组作对照:FDA染色观察共培养后DRGs并定量分析各组细胞突起的长度及角度;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3d后支架和DRGs的超微结构。结果HE染色显示经处理后支架内细胞成分基本去除;共培养3d后CBD-NT3组DRGs突起延伸长度最长,与NT3组和PB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突起总体延伸方向与支架纤维长轴夹角的双侧95%可信区间为(18.8-20.7)°;扫描电镜显示DRGs能依靠胶原支架表面地貌锚定和生长。结论有序胶原支架联合CBD—NT3能定向引导并促进细胞突起延伸。为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支架 神经营养因子3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二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沈春森 魏群 +3 位作者 赵春平 秦家振 何江弘 李运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211-1212,共2页
关键词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 外科手术 治疗 CT MRI
原文传递
脑内动静脉瘘合并静脉曲张影像学特点及治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春森 凌锋 +5 位作者 魏群 赵春平 何江弘 秦家政 李运军 任翰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985-986,共2页
脑内动静脉瘘是脑动静脉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是脑内动静脉之间直接的异常解剖交通,在其动脉和静脉之间无明显的毛细血管或畸形血管团“病灶”,在近瘘口处形成静脉动脉瘤样扩张或巨大静脉曲张,根据病变是否涉及Galen静脉可分为Galen静脉... 脑内动静脉瘘是脑动静脉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是脑内动静脉之间直接的异常解剖交通,在其动脉和静脉之间无明显的毛细血管或畸形血管团“病灶”,在近瘘口处形成静脉动脉瘤样扩张或巨大静脉曲张,根据病变是否涉及Galen静脉可分为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和非Galen静脉动静脉瘘二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动静脉瘘 大静脉曲张 影像学特点 GALEN静脉 脑动静脉畸形 治疗 畸形血管团 特殊类型 毛细血管 瘤样扩张
原文传递
大鼠视觉皮层动态锰离子增强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
9
作者 张鹏 法志强 +3 位作者 常海刚 杨璐军 徐如祥 姜晓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应用动态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技术行大鼠视觉皮层功能成像,为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提供方法。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只,右颈外动脉插管后于连续的4个时段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第一时段(5min)不给予药物,无视觉刺激;第二时段(10mi... 目的应用动态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技术行大鼠视觉皮层功能成像,为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提供方法。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只,右颈外动脉插管后于连续的4个时段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第一时段(5min)不给予药物,无视觉刺激;第二时段(10min)经右颈外动脉注射甘露醇和氯化锰,无视觉刺激;第三时段(15min)仅注射氯化锰,给予视觉刺激;第四时段(5min)注射氯化锰与谷氨酸混合液,无视觉刺激。每一时段处理后立即进行大鼠头颅磁共振成像,应用SPM软件进行图像的配准和平滑处理,应用Matlab软件得出图像的配色图及等高线图:选取视觉皮层进行兴趣区(ROI)分析,观察不同处理后磁共振图像中脑内特异性增强区域并比较大鼠视觉皮层的信号强度。结果磁共振图像分析显示第一、二时段处理后大鼠脑内未发现特异性增强区域。第三时段处理后大鼠右侧视觉皮层特异性增强,第四时段处理后大鼠右侧脑内多个核团特异性增强:ROI分析显示第三时段处理后的视觉皮层信号强度(1.897±0.172)明显强于第二时段(1.549±0.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分析大鼠视觉皮层功能活动,可做为研究神经系统功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成像 磁共振成像 视觉皮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