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血液病细胞死亡生物学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1-84,共4页
Darzynkiewicz等提出的细胞死亡生物学,意在研究细胞死亡前、中、后的形态、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的全过程以及细胞死后邻近组织的反应。经过半个多世纪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研究后,人们终于认识到细胞死亡与增殖同等重要。两者的不平衡是... Darzynkiewicz等提出的细胞死亡生物学,意在研究细胞死亡前、中、后的形态、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的全过程以及细胞死后邻近组织的反应。经过半个多世纪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研究后,人们终于认识到细胞死亡与增殖同等重要。两者的不平衡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因而细胞死亡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细胞凋亡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获得初步证实。深入研究其机理有利于发展新的靶向治疗。为了准确判断细胞死亡类型,可靠的实验技术至关重要。流式细胞术(FCM)能多参数、快速、定性、定量测定群体细胞中单个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用光散射可测定细胞形态,用膜联蛋白(Annexin V),碘化丙啶(PI)和吖啶橙(AO)等,可测定早期细胞膜结构与通透功能。若丹明123(rhodamine 123)是线粒体特异标志。DNA经内切酶降解后在FCM-DNA图中出现亚G_1峰。用各种抗基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如Bcl-2,Bcl-XL,Bax,ICE,c-myc,Fas/FasL等可测知单个细胞中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其间关系。Tunnel法与PI双标志法是判断凋亡细胞发生在哪个周期时相的最可靠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与质量控制以及如何正确判断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血液病 细胞死亡生物学 细胞凋亡 病理学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黎明 陈珊珊 +4 位作者 刘艳荣 付家瑜 于弘 李金兰 郭子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的功能 ,将CML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GM CSF ,IL 4 ,TNF α的培养基中培养 7- 14天。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鉴定 ,通过FITC DX(FITC标记的葡聚糖 )摄入...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的功能 ,将CML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GM CSF ,IL 4 ,TNF α的培养基中培养 7- 14天。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鉴定 ,通过FITC DX(FITC标记的葡聚糖 )摄入实验 ,3H TdR掺入和MTT实验 ,以及LDH释放试验 ,分别检测不成熟DC对外源抗原的摄入能力 ,成熟DC对外源和内源抗原的呈递能力 ,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结果表明 :从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能培养出高表达CD1a ,CD86,CD80 ,HLA DR ,CD5 4和CD4的树突状细胞 ;早期DC对FITC DX有吞噬功能 ;培养至出现典型树突状结构的DC(约 7- 10天 )对异体淋巴细胞 (allo MLR)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对自身T细胞也有刺激作用 (auto MLR) ,但相对较弱 ;CML DC能诱导出对自身CML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CTL。结论提示 ,C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白血病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β1整合素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白任奎 陈珊珊 +5 位作者 刘艳荣 付家瑜 李金兰 于弘 常艳 阮国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5-89,共5页
关键词 慢性 髓性 白血病 整合素 纤连蛋白 粘附
下载PDF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变异Ph染色体易位的形成 被引量:2
4
作者 洪波 邱镜滢 +3 位作者 党辉 师岩 何琦 陆道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leukemia,CML)变异Ph 染色体的形成。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以...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leukemia,CML)变异Ph 染色体的形成。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以9 号、15 号、22 号整条染色体DNA探针和Mbcr/abl 易位探针检测7 例具有变异Ph 染色体的CML病人骨髓中期分裂相及间期细胞。结果:所有变异Ph 染色体易位至少涉及3 条染色体,并由标准Ph 染色体易位t(9 ;22)(q34 ;q11) 衍生而来。结论:FISH 技术比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更敏感,能准确分析变异Ph 染色体及其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畸变 CML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rhIL-3)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5
作者 张捷 王德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实验中,我们对AML细胞在rhIL-3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悬浮培养,并作<sup>3</sup>H-TdR掺入,细胞周期分布,培养上清溶菌酶含量测定和细胞形态学分析,以便了解IL-3对 AML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2/14例AML和2例慢性... 本实验中,我们对AML细胞在rhIL-3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悬浮培养,并作<sup>3</sup>H-TdR掺入,细胞周期分布,培养上清溶菌酶含量测定和细胞形态学分析,以便了解IL-3对 AML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2/14例AML和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期(CML-BC)白血病细胞在IL-3刺激下,<sup>3</sup>H-TdR掺入量较对照组高。对5例AML和2例CML-BC进行的细胞周期分布和溶菌酶产量测定结果显示:在IL-3作用下,S期细胞比率较对照组增高,G<sub>0</sub>/G<sub>1</sub>期细胞比率下降,而G<sub>2</sub>/M期细胞比率则无明显变化。溶菌酶产量如果按单位细胞数,则有所下降。另外,IL-3对培养细胞形态学分类各阶段的比率无明显影响。因此,我们认为IL-3在体外是AML细胞增殖的有效刺激因子,而无明显的分化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 急性髓性白血病 增殖和分化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是人红白血病HEL细胞自分泌因子的证据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晓泉 杨耀明 +3 位作者 陆爱丽 侯纬敏 王申五 王德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了研究人红白血病HEL细胞有自分泌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能力,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mRNA,采用免疫荧光方法、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检测蛋白质,采用细胞传感器检测细胞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Mpl是细胞膜受体;HEL细胞内存在Tpo蛋白质;在培养... 为了研究人红白血病HEL细胞有自分泌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能力,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mRNA,采用免疫荧光方法、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检测蛋白质,采用细胞传感器检测细胞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Mpl是细胞膜受体;HEL细胞内存在Tpo蛋白质;在培养基中加入rhTpo后HEL细胞增殖;可溶性受体融合蛋白可以阻断HEL细胞增殖,阻断后HEL细胞的电子传递数减少,但细胞数高于接种细胞数。实验结论提示Tpo可能是HEL细胞的自分泌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HEL细胞 MPL 自分泌因子
下载PDF
HLA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丹 郗斌 +1 位作者 于燕 刘海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HLA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 病理 LLA抗原
下载PDF
银屑病与白血病的关系——附33例报告 被引量:13
8
作者 邱镜滢 张伟华 +4 位作者 王德炳 付剑峰 何琦 师岩 陆道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与白血病的关系。方法:对19例银屑病合并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学、骨髓染色体和14例初治的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银屑病患白血病者中13例(13/19)有服用乙双吗啉或... 目的:探讨银屑病与白血病的关系。方法:对19例银屑病合并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学、骨髓染色体和14例初治的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银屑病患白血病者中13例(13/19)有服用乙双吗啉或乙亚胺历史,其余为未经乙双吗啉和其他治疗者。银屑病患白血病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染色体结果与原发性白血病改变相类似。5例(5/14)未经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超二倍体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银屑病易患白血病的病因除了与药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遗传学 白血病 病因学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童春容 陆道培 +1 位作者 丘镜莹 何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14-318,共5页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C+CIK+IL-2组(n=8)细胞的Ph^+百分率明显低于单纯LTBMC组(n=8,P<0.001),也低于LTBMC+LAN+IL-2组(n=3)或单纯IL-2(n=3)。结论:CIK+IL-2与LTBMC对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杀伤细胞 长期骨髓 培养
下载PDF
表达CD7抗原的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蕊 王德炳 +3 位作者 付剑峰 陈珊珊 邱镜滢 陆道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cytic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1992年8月至199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成人AML患者99例... 目的: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cytic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1992年8月至199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成人AML患者9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G显带进行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采用我院常规化疗方案。结果:12例(12.12%)AML患者表达CD7抗原,其中11例(11/12)同时表达HLADR;受检的8例患者(100%)皆同时表达CD38;骨髓染色体分析,3例异常,可见-7,17p+,9q+,5q-,+8及t(8;21)。此外,肝肿大者6例(6/12),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者5例(5/12),与CD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7+AML多同时表达HLADR、CD38,染色体核型无特征性异常,肝肿大发生率高,CR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ML 免疫学 抗原CD7 遗传学
下载PDF
从核型演变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丘镜滢 柴晔 +6 位作者 何琦 党辉 师岩 洪波 史惠琳 王德炳 陆道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染色体异常及其演变在揭示MDS的发病机制、白血病转化和评估MDS预后中的意义。方法;77例MDS核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结果:77例中,40例(52%)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染色体异常及其演变在揭示MDS的发病机制、白血病转化和评估MDS预后中的意义。方法;77例MDS核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结果:77例中,40例(52%)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RAEB和RAEB-T的模型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20、10/14,明显高于RA和RAS(分别为15/37、2/5,P<0.05)。按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的多少依次为:+8、-7/7q-、5q-、-Y、20q-、+9、+21、dup(1q)、i(17q)和+19。核型异常者进展为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生存期也明显缩短(P<0.05)。复杂异常核型者预后最差。结论:MDS的骨髓染色体分析对研究其病因、明确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核型分析 病理学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丘镜滢 谭家怀 +6 位作者 洪波 陈珊珊 何琪 党辉 范红 陆道培 王德炳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联合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IC技术用于35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形态学检查28例M3a中2例和7例M3v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 目的:探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联合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IC技术用于35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形态学检查28例M3a中2例和7例M3v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确诊。免疫分型10例,多为HLA-DR(-)、CD14(-)、CD33(+)和CD13(+)。骨髓染色体分析,正常3例(3/35),31例(31/35)有t(15;17),1例(1/35)具有变异易位.可评价的21例中19例(19/21)达到CR,具有复杂枝型和变异易位各1例未能取得缓解。结论:MIC联合检测在M3的诊断、分型、评价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诊断 免疫学 核型 预后
下载PDF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44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新萍 王德炳 +5 位作者 傅剑锋 丘镜滢 卢锡京 单福香 江滨 陆道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早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选择1990年至1996年我院住院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44例。结果:36例(81.6%)有髓外白血病表现。6例于确诊2周内死亡。19例(43.2%)获得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早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选择1990年至1996年我院住院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44例。结果:36例(81.6%)有髓外白血病表现。6例于确诊2周内死亡。19例(43.2%)获得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11例使用白细胞分离术患者5例出现白细胞反跳。口服羟基脲2~4g/d,白细胞24h内降低47.1%,同时给予水化治疗、碱化尿液和别嘌呤醇治疗,无肾功能损伤发生。结论: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率高,临床缓解率低,预后差。早期积极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临床特征 急性白血病 高白细胞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及其与免疫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喻新建 薛文韬 +3 位作者 付家瑜 常艳 高晖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0-163,共4页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M-bcr/abl和m-bcr/abl两种类型融合基因在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表达,并且绝大多数病例同时进行了免疫表型和DNA倍体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25%(12/48)的病例M-bcr/abl或m-b...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M-bcr/abl和m-bcr/abl两种类型融合基因在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表达,并且绝大多数病例同时进行了免疫表型和DNA倍体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25%(12/48)的病例M-bcr/abl或m-bcr/abl融合基因阳性,m-bcr/abl阳性率略高。分析bcr/abl阳性病例的免疫表型,发现大多数病例为B系标志阳性,但部分T系标志阳性的病例也检测出M-bcr/abl或m-bcr/abl,说明bcr/abl阳性ALL病例以B系标志阳性者居多,T系标志阳性的ALL病例也可为bcr/abl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表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RT-PCR检测bcl-2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新萍 蒋宜彬 +1 位作者 王申五 王德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9-80,共2页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及正常凋亡机制的受抑或丧失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白血病患者对多种药物耐受是其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除多药耐药基因mdr等作用外,阻止肿瘤免于经凋亡而致死亡能力的降低与临...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及正常凋亡机制的受抑或丧失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白血病患者对多种药物耐受是其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除多药耐药基因mdr等作用外,阻止肿瘤免于经凋亡而致死亡能力的降低与临床MDR有密切关系。bcl-2是调控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在血细胞的发育、成熟和衰亡中有重要意义,并且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衍变过程。为了评估bcl-2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治疗预测的作用,探讨其在临床化疗耐受的作用,本文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20例AML患者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BCL-2基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60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新萍 王德炳 +6 位作者 傅剑锋 丘镜滢 单福香 卢锡京 史琪 段萱 陆道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总结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验,探讨如何降低治疗中的早期死亡率。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APL的患者,采用ATRA治疗。结果:53例(883%)达完全缓解。29例(483%)出现白细胞增多症,9例出现高... 目的:总结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验,探讨如何降低治疗中的早期死亡率。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APL的患者,采用ATRA治疗。结果:53例(883%)达完全缓解。29例(483%)出现白细胞增多症,9例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加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羟基脲或米托蒽醌,8例症状消失。6例出现维甲酸综合征,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并用小剂量ATRA治疗后4例好转。结论:早期识别ATR毒副作用,尽早治疗,可以降低APL患者早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药物疗法 维甲酸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p16基因转移引起K562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抑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莎莎 曹国栋 +2 位作者 陈德喜 潘秀英 王申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关键词 肿瘤抑制基因 P16 逆转录病毒 白血病细胞系
下载PDF
铁蛋白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树桐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47-249,共3页
铁蛋白(Ferritin,F)为人体内第二个含铁最丰富的含铁蛋白质,成人血红蛋白铁约3克,储存铁(即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约1克。铁蛋白可因机体的需要(如失血、饮食中相对铁不足及妊娠等)而动员和利用。人体内平均可动员的铁,男性约700毫克,... 铁蛋白(Ferritin,F)为人体内第二个含铁最丰富的含铁蛋白质,成人血红蛋白铁约3克,储存铁(即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约1克。铁蛋白可因机体的需要(如失血、饮食中相对铁不足及妊娠等)而动员和利用。人体内平均可动员的铁,男性约700毫克,女性约230毫克。铁蛋白分布于各组织,以肝脾及骨髓含量最丰,这些铁主要沉积在网状内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生物合成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9
作者 秦亚溱 喻新建 +1 位作者 刘艳荣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6-78,共3页
对35例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进行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测定。1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标本中,11例未治、3例服ATRA4天以内,以及3例复发病人均为典型APL荧光表现,2例ATRA诱导完全缓解APL病人荧光表现为非APL型。16例未治的非APL病人均... 对35例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进行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测定。1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标本中,11例未治、3例服ATRA4天以内,以及3例复发病人均为典型APL荧光表现,2例ATRA诱导完全缓解APL病人荧光表现为非APL型。16例未治的非APL病人均为典型非APL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特异,适于诊断未治和复发的APL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ML抗体免疫荧光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蛋白 PML/RARa融合蛋白
下载PDF
杂合性急性白血病9例分析
20
作者 郑蕊 王德炳 +3 位作者 付剑峰 单福香 卢锡京 陆道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分析杂合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细胞形态,细胞化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以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1年10月至1996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145例,采用瑞特染色,常规细胞化学染色,间接免疫荧光... 分析杂合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细胞形态,细胞化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以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1年10月至1996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145例,采用瑞特染色,常规细胞化学染色,间接免疫荧光,G显带方法,按Catovsky标准,凡淋巴和髓系积分均≥2分者诊为H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杂合性 急性 诊断 免疫表型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