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通气在外科病人的预防性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文椿 刘秀文 +2 位作者 杨拔贤 刘亚萍 谢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73-275,共3页
外科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各家报告虽高低不等(2.9%~70%)。但呼吸衰竭无疑已成为外科病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Watson统计1927~1970年围手术期间肺部并发症的死亡率为8~9%。随着对呼吸生理认识的提高,机械通气理论和技... 外科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各家报告虽高低不等(2.9%~70%)。但呼吸衰竭无疑已成为外科病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Watson统计1927~1970年围手术期间肺部并发症的死亡率为8~9%。随着对呼吸生理认识的提高,机械通气理论和技术的进展,临床呼吸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使重症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应用0.1%布比卡因腰麻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小颖 徐成娣 +4 位作者 谢大建 孟燕 施伟中 杨振民 谢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4-205,共2页
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要求具有诱导期短、麻醉效果确切、肌松良好、无术后麻醉残留作用等特点。为此,我们试以0.1%布比卡因腰麻应用于178例剖宫产手术,探讨与常规方法相比有否可取之处。
关键词 布比卡因 剖腹产 麻醉 腰部
下载PDF
血管内皮在控制肺血管张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新民 周源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肺血管内皮调节着肾上腺素能性、胆碱能性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性肺血管张力改变,许多血管活性物质是作用于肺血管内皮而影响着肺血管的张力,同时肺血管内皮通过释放、摄取、转化和降解某些血管活性物质调节着肺血管的张力并引起和... 肺血管内皮调节着肾上腺素能性、胆碱能性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性肺血管张力改变,许多血管活性物质是作用于肺血管内皮而影响着肺血管的张力,同时肺血管内皮通过释放、摄取、转化和降解某些血管活性物质调节着肺血管的张力并引起和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维持适宜的通气/灌流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肺循环 肺血管张力
下载PDF
脑复苏中的几个问题(附4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京范 姜培芳 +2 位作者 刘淑坤 张汉江 谢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4-97,共4页
传统认为,常温下脑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间为5min,超过此时限,心、肺功能虽可能恢复,而脑的功能则可能部分或全部受到损害.因此循环骤停前后如何做好脑保护及脑复苏,于七十年代初即已受到重视.Hossmann的试验观察表明,经过脑复苏的措施,... 传统认为,常温下脑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间为5min,超过此时限,心、肺功能虽可能恢复,而脑的功能则可能部分或全部受到损害.因此循环骤停前后如何做好脑保护及脑复苏,于七十年代初即已受到重视.Hossmann的试验观察表明,经过脑复苏的措施,机体耐受循环停止的时间可延长3~4倍,甚至60min,给脑复苏的研究提供希望.近年来Safar教授在脑复苏的研究中提出“复苏后症候群”并对于其病理生理的改变,即脑灌注衰竭、脑再氧合的损害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可喜的进展,在此基础上,脑复苏的临床效果,可望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复苏 心肺复苏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作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维蓁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海马锥体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影响 ,明确利多卡因对神经元的保护和损伤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不同浓度利多卡因 (10 -5mol/L~ 10 -2 mol/L)时大鼠...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海马锥体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影响 ,明确利多卡因对神经元的保护和损伤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不同浓度利多卡因 (10 -5mol/L~ 10 -2 mol/L)时大鼠急性分散海马锥体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 利多卡因对钠通道阈电位影响不大 ,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电压依赖性钠电流 ,随利多卡因浓度的增加其抑制钠电流的作用加强 ,EC50 为 (0 39± 0 0 5 )mmol/L。结论 利多卡因的脑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电压依赖性的钠通道的作用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膜片钳术 海马 神经元 钠通道 脑缺血
原文传递
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起效和消退速度间的关系
6
作者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6-218,共3页
有证据表明,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起效时间与其作用强度有关。但起效时间和消退速度间的关系还不太清楚。本实验采用孤立前臂技术,比较了四种肌松药(维库溴铵、美维松、达可松和本可松)的起效和消退时间。这四种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时... 有证据表明,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起效时间与其作用强度有关。但起效时间和消退速度间的关系还不太清楚。本实验采用孤立前臂技术,比较了四种肌松药(维库溴铵、美维松、达可松和本可松)的起效和消退时间。这四种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时间和消退时间之间有明确的相关关系。起效时间和消退时间以及起效时间和阻滞强度间的关系可能涉及到非去极化肌松药在运动神经终板胆碱能受体附近生物相的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 肌肉松弛药 起效时间 消退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