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炎症、白介素—8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寒热辨证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学智 纪保安 +2 位作者 陈宝雯 贾博琦 谢竹藩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16-618,共3页
选用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寒热辨证,根据辨证分寒证组、无明显寒热证组及热证组,并研究其与幽门螺杆菌(HP)、急慢性炎症程度、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热证组HP感染及感染密度明显高于寒证组(P<0.001);急、慢性... 选用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寒热辨证,根据辨证分寒证组、无明显寒热证组及热证组,并研究其与幽门螺杆菌(HP)、急慢性炎症程度、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热证组HP感染及感染密度明显高于寒证组(P<0.001);急、慢性炎症程度在热证组较寒证组重;IL—8在热证组胃粘膜中明显高于寒证组及无明显寒热证组(P<0.05)。提示溃疡病寒热证型与HP感染、急慢性炎症程度明显相关。IL—8可能是寒热证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 诊断 幽门螺杆菌 炎症
下载PDF
炎症因子与十二指肠溃疡寒热辨证的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学智 纪宝安 +1 位作者 陈宝雯 谢竹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寒热辨证关系。方法:对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中医寒热辨证,胃镜下作胃窦部活检,测定胃粘膜组织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6(IL6),并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丙二醛(MD...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寒热辨证关系。方法:对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中医寒热辨证,胃镜下作胃窦部活检,测定胃粘膜组织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6(IL6),并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并与10例正常胃粘膜活检标本作比较。结果:热证组胃粘膜IL8、TNF、MPO及MDA较寒证组增多(P<005);IL6与寒热辨证无明显关系。结论:炎症因子IL8、TNF、MPO及MDA与中医寒热辨证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中医寒热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寒热辨证
下载PDF
磷酸铝凝胶和胶体次枸橼酸铋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周丽雅 林三仁 +4 位作者 刘新光 胡伏莲 陆星华 鲁重美 于中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10,共4页
研究磷酸铝凝胶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胶体次枸橼酸铋作为对照药物,同时检测了部分患者服药前后胃内酸度变化.以了解其中和胃酸能力。共有128例进入实验,其中治疗组85例,对照组43例。结果显示,磷酸铝凝胶可提高胃内 pH 值达... 研究磷酸铝凝胶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胶体次枸橼酸铋作为对照药物,同时检测了部分患者服药前后胃内酸度变化.以了解其中和胃酸能力。共有128例进入实验,其中治疗组85例,对照组43例。结果显示,磷酸铝凝胶可提高胃内 pH 值达到3左右,并能明显缓解消化道症状,对胃痛、反酸和烧心的有效率分别为90.7%、94.2%和89.7%,症状总有效率85%,除更酸、烧心外,其他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果显示,磷酸铝凝胶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一种症状缓解率高、安全性好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铝凝胶 胶体次枸橼酸铋 浅表性胃炎
下载PDF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大鼠慢性胃溃疡对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宝雯 王洪涛 +2 位作者 刘正新 贾博琦 马清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EGF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治疗后,对胃粘膜组织学及原癌基因cmyc基因及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EGF在溃疡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乙酸烧灼法制备溃疡模型.术后次日15只以西咪替丁100mg/...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EGF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治疗后,对胃粘膜组织学及原癌基因cmyc基因及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EGF在溃疡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乙酸烧灼法制备溃疡模型.术后次日15只以西咪替丁100mg/(kg·d)sc治疗,6只以生理盐水治疗,14只及10只对照组大鼠以EGF10μg/(kg·d)sc治疗,共4wk.于实验的1wk及12wk分别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及原位杂交检查.结果EGF治疗后胃粘膜无异型增生出现.正常胃粘膜cmyc基因表达阴性,cfos基因表达弱阳性;治疗1wk后的溃疡边缘cmyc基因、cfos基因表达弱阳性.实验wk12溃疡治愈后胃粘膜cmyc基因表达阴性,cfos基因表达水平无升高.EGF作用正常胃粘膜后,cmyc基因,cfos基因表达水平无升高.结论外源性EGF长期作用于正常及溃疡状态胃粘膜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表皮生长因子 c-myc原因 C-FOS基因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陆达海 刘新光 +4 位作者 贾博琦 陈宝雯 张希全 孟尼丽 汤秀英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416-418,432,共4页
目的: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国内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中的阳性率、对UC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常规病理学观察肠粘膜炎症程度及肠粘膜血管炎。结果:40例UC病人中13例(3... 目的: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国内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中的阳性率、对UC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常规病理学观察肠粘膜炎症程度及肠粘膜血管炎。结果:40例UC病人中13例(32.5%)ANCA阳性,而15例肠易激综合征,4例克隆病,15例其它原因引起腹泻的病人,以及49例健康对照全部ANCA阴性。ANCA对U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2.5%和100%。病理学检查发现,ANCA阳性者肠粘膜炎症程度较重,粘膜血管炎发生率较高。结论:ANCA对鉴别UC与其他腹泻性疾病有意义;ANCA可能通过介导肠粘膜血管炎参与U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抗体 ANCA 诊断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陆达海 刘新光 +4 位作者 贾博琦 陈宝雯 张希全 孟尼丽 汤秀英 《胃肠病学》 1996年第2期75-77,共3页
本文目的在于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国内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中的阳性率和对UC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病理之间的关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32例UC病人中9例阳性,阳性率28.1%,全部呈核周型(pANCA);15例肠易激综合征、4... 本文目的在于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国内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中的阳性率和对UC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病理之间的关系。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32例UC病人中9例阳性,阳性率28.1%,全部呈核周型(pANCA);15例肠易激综合征、4例克隆病、10例其他原因引起腹泻的病人,以及49例健康对照全部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ANCA阳性者粘膜血管炎发生率为88.9%(8/9),ANCA阴性者为44.4%(8/18),结果显示:ANCA对鉴别UC与其他腹泻性疾病有意义;ANCA可能通过介导肠粘膜血管炎参与U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抗体 诊断 致病机理
下载PDF
食管扩张——一种胃食管反流触发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谢鹏雁 Eytan Bardan +2 位作者 Junlong Ren Walter J Hogan Reza Shaker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明确食管扩张时下食管括约肌发生松弛状态下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方法 :12例健康志愿者在餐前和餐后同时检测食管压力和 pH ,食管扩张是通过快速和缓慢的气体注射诱发。 结果 :引起完全的下食管扩约肌松弛的气体阈值量平均为 (11 ... 目的 :明确食管扩张时下食管括约肌发生松弛状态下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方法 :12例健康志愿者在餐前和餐后同时检测食管压力和 pH ,食管扩张是通过快速和缓慢的气体注射诱发。 结果 :引起完全的下食管扩约肌松弛的气体阈值量平均为 (11 0± 1 0 )ml。只有极少的松弛伴有继发蠕动。快速注气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时间为(13.0± 1.5 )s;慢速注射时食管括约肌的松弛时间是 (16 0± 2 0 )s。由快速阈值量气体注射引起LES松弛并伴有胃食管反流率 ,在餐后为 (2 2± 6 ) % ;缓慢注射时为 (2 3± 10 ) %。对于快速食管扩张 ,单独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伴随反流的百分比显著高于伴有继发蠕动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时出现的胃食管反流情况。结论 :(1)胃食管反流可以发生在由食管扩张引起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期内 ;(2 )食管扩张可以引起不伴随继发蠕动的单纯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3)单纯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时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伴有继发蠕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病理生理学 食管扩张 病理学
下载PDF
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模型的建立及p53,ras基因表达的研究
8
作者 孟振行 雷道年 +4 位作者 吴晓 李豪侠 王成君 王洪涛 郭山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建立N一甲基一N’一硝基一N一亚硝基胍(N-methy1-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模型并观察p53,ras基因的表达。方法给Wistar大鼠饮用MNNG水溶液(终浓度为80μg/ml),用ABC法检测P53和P21蛋白的表... 目的建立N一甲基一N’一硝基一N一亚硝基胍(N-methy1-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模型并观察p53,ras基因的表达。方法给Wistar大鼠饮用MNNG水溶液(终浓度为80μg/ml),用ABC法检测P5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MNNG成功地诱发出了胃癌、胃腺瘤、胃息肉、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历上皮化生等病变。胃癌肝转移2例,淋巴结转移1例。P53蛋白在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皆阴性,胃癌阳性率为50%;P21蛋白在肠化及不典型增生中阳性率为44%,在癌组织中为23%。结论MNNG能诱发大鼠脾胃癌等病变,P53基因突变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而ras基因激活是一个早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MG 动物模型 胃腺癌 基因表达 亚硝基胍
下载PDF
阿莫西林对乙酸溃疡大鼠胃粘膜抗乙醇再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雪松 李益农 董秀云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467-468,共2页
选用阿莫西林治疗大鼠乙酸胃溃疡,并用无水乙醇作为再损伤因素,观察大鼠溃疡愈合后胃粘膜再损伤情况。结果显示,灌注无水乙醇后,大鼠胃粘膜损伤的面积为;未经治疗的溃疡组大鼠>无溃疡的正常大鼠>经阿莫西林治疗的溃疡组大鼠;乙... 选用阿莫西林治疗大鼠乙酸胃溃疡,并用无水乙醇作为再损伤因素,观察大鼠溃疡愈合后胃粘膜再损伤情况。结果显示,灌注无水乙醇后,大鼠胃粘膜损伤的面积为;未经治疗的溃疡组大鼠>无溃疡的正常大鼠>经阿莫西林治疗的溃疡组大鼠;乙酸对大鼠胃浆膜面的刺激不仅导致了溃疡的形成,还减弱了胃粘膜抗乙醇再损伤的能力;阿莫西林可增强大鼠胃粘膜抗乙醇再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粘膜 乙醇 阿莫西林 大鼠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家庭及其受体与胃癌的临床关系
10
作者 王洪铸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313-316,318,共5页
表皮生长因子家庭及其受体与胃癌的临床关系王洪铸综述陈宝雯,贾博琦审校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北京100034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是继神经生长因子之后所发现的第二个生长因... 表皮生长因子家庭及其受体与胃癌的临床关系王洪铸综述陈宝雯,贾博琦审校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北京100034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是继神经生长因子之后所发现的第二个生长因子,近十年,对EGF及其受体(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下载PDF
1980—1994年国内小儿消化性溃疡文献分析
11
作者 沈颖琴 王洪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6年第3期18-19,共2页
为认识我国小儿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of chil-dren,PUC)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我们通过检索《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并查阅相应的医学期刊,对国内1980—1994年15年间发表的66篇与 PUC 相关的文献... 为认识我国小儿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of chil-dren,PUC)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我们通过检索《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并查阅相应的医学期刊,对国内1980—1994年15年间发表的66篇与 PUC 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 PUC 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情况发表 P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C文献 医学期刊 文献计量学 引文分析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洪涛 陈宝雯 贾博琦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6期393-394,共2页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王洪涛陈宝雯贾博琦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北京市100034Subjectheadings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pidermalgrowthfac...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王洪涛陈宝雯贾博琦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北京市100034Subjectheadings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pidermalgrowthfactorStomachneopl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胃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