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和足月儿低钙血症的临床诊治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童笑梅 罗凤珍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65-267,共3页
本文报道8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其中早产儿31例,占同期住院早产儿20%,足月儿51例,占同期住院足月儿4.2%;前者患病率明显高于后者。早产儿早发低钙血症与其病理生理特点有关;足月儿则由于围产窒息所致。晚发低钙血症主要因人工喂养乳品中... 本文报道8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其中早产儿31例,占同期住院早产儿20%,足月儿51例,占同期住院足月儿4.2%;前者患病率明显高于后者。早产儿早发低钙血症与其病理生理特点有关;足月儿则由于围产窒息所致。晚发低钙血症主要因人工喂养乳品中钙磷比例不当;此外,光疗和纠酸也可诱发。作者认为早产儿血<1.8mmol/L、足月儿<2mmol/L作为低钙血症的诊断指标较适宜。并提出补钙的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钙血症 早产儿 足月儿
下载PDF
RAPD法对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基因分型
2
作者 童笑梅 刘振英 +1 位作者 鲁凤民 叶鸿瑁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0-152,共3页
为了探讨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基因分型,我们用煮沸法制备细菌基因组DNA,进行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所有18个肺炎克雷白杆菌菌株均产生了特异性的、可重复的扩增条带。
关键词 肺炎克雷白杆菌 基因分型 RAPD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图在医院内交叉感染中的应用
3
作者 童笑梅 鲁凤明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42-244,共3页
感染病原的检测水平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病原的分类和分型是微生物学和医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基于聚合酶链反应原理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图分析技术目前正被推广用于感染病原的分型鉴定。本文详细介绍了其原理和实验方法,它... 感染病原的检测水平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病原的分类和分型是微生物学和医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基于聚合酶链反应原理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图分析技术目前正被推广用于感染病原的分型鉴定。本文详细介绍了其原理和实验方法,它能广泛用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追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提供快速、准确、有效和价廉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DNA 指纹图 聚合酶链反应 交叉感染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4
作者 黄德珉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88-289,共2页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病患者常居住院病人的首位。可发生于宫内、产时和生后。诊断要点一、详细了解感染史1.宫内感染:常有胎膜早破史。
关键词 肺炎 新生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淋巴细胞[Ca^(2+)]i变化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探讨
5
作者 刘利军 陈丽 +3 位作者 杜风华 张红昀 李美珠 钱瑞琴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RRTI患儿30例,健康儿童31例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RRTI患儿30例,健康儿童31例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增殖、T细胞活化及未活化时[Ca2+]i的变化。结果:RRTI与对照组相比,T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1);T细胞未活化时两组间[Ca2+]i无明显差异(P>005);当T细胞活化时,RRTI组[Ca2+]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RTI患儿T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是患儿易发生反复感染的原因之一。T细胞活化过程中Ca2+动员存在一定程度异常,这是其增殖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T淋巴细胞增殖 细胞浆游离钙
下载PDF
183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原因及死因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梅 诸慧华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9-91,共3页
分析我科1986~1990年收治的183例低出生体重儿(LBW)的发病因素,以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首位,其次为多胎、羊膜早破和早孕感染。住院原因:早产儿以感染、窒息、硬肿症为主,而足月小于胎龄儿(SGA)以窒息、吸入... 分析我科1986~1990年收治的183例低出生体重儿(LBW)的发病因素,以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首位,其次为多胎、羊膜早破和早孕感染。住院原因:早产儿以感染、窒息、硬肿症为主,而足月小于胎龄儿(SGA)以窒息、吸入综合征及感染为主。死亡原因:早产儿以肺透明膜病、肺出血及颅内出血为主。足月SGA仅1例死亡,死因是窒息并发的颅内出血和肺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低体重 病因 死亡原因 死亡率
下载PDF
淋巴细胞[Ca^(++)]i变化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探讨:附30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利军 陈丽 +3 位作者 杜风华 张红昀 李美珠 钱瑞琴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7-338,共2页
为了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浆游离钙浓度([Ca^(++)]i)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取RRTI患儿30例,健康儿童31例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增殖、T细胞活化及未活化时[Ca^(++)]i的变化。结... 为了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浆游离钙浓度([Ca^(++)]i)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取RRTI患儿30例,健康儿童31例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增殖、T细胞活化及未活化时[Ca^(++)]i的变化。结果RRTI组与对照组相比,T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1);T细胞未活化时两组间[Ca^(++)]i无明显差异(P>0.05);当T细胞活化时,RRTI组[C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RRTI患儿T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是患儿易发生反复感染的原因之一,T细胞活化过程中钙动员存在一定程度异常,这是其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T细胞 胞浆游离钙 反复感染 儿童
下载PDF
经皮测胆红素技术临床应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筛查及预测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在玲 罗凤珍 叶荣华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151-153,191-192,共5页
对191例足月新生儿于生后(0~4小时),24±4小时,48±4小时,72±4小时进行经皮测胆红素(CcB)监测,72±4小时测定微量血胆红素SB)。结果显示除TcBo外,TcB24,TcB24-0/BW,TcB48与TcB72。及MSB72相关,呈显著... 对191例足月新生儿于生后(0~4小时),24±4小时,48±4小时,72±4小时进行经皮测胆红素(CcB)监测,72±4小时测定微量血胆红素SB)。结果显示除TcBo外,TcB24,TcB24-0/BW,TcB48与TcB72。及MSB72相关,呈显著及极显著性。按MSB72>205.2μmol/L和≤205.2μmol/L将191例新生儿分为两组,两组间除TcBo外,TcB24,TcB24-0/BW,TcB48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用TcB预测生后72小时是否发生高胆是可能的。通过对预测标准TcB24≥11;TcB48≥14;TcB24-0/BW≥1.2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粗一致性的计算,认为此三项标准预测新生儿高胆可靠。对筛选阴性者同时不漏掉血清胆红素较高者,临床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皮测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
原文传递
经食道心房调搏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鲁珊 陈小凤 叶鸿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3-414,共2页
经食道心房调搏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鲁珊陈小凤叶鸿瑁关于新生儿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尚未见报道。我院从1993年开始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的方法测定了20例正常新生儿心脏电生理学参数,并对1例新生儿心房扑动(AF)患儿诱发及终止... 经食道心房调搏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鲁珊陈小凤叶鸿瑁关于新生儿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尚未见报道。我院从1993年开始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的方法测定了20例正常新生儿心脏电生理学参数,并对1例新生儿心房扑动(AF)患儿诱发及终止成功。对象:(1)足月新生儿2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心房调搏 新生儿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新生儿经食道心房调搏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鲁珊 陈小凤 叶鸿瑁 《新生儿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对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对1例新生儿心房扑动(AF)患儿诱发及终止成功。结果表明:新生儿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为487.0±87.9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为127.8±79.1ms,... 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对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对1例新生儿心房扑动(AF)患儿诱发及终止成功。结果表明:新生儿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为487.0±87.9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为127.8±79.1ms,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为134.3±19.1%,窦房传导时间(SACTp)为46.6±33.5ms,房室结有效不应期(AVNERP)为197.2+±37.1ms,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为147.1±28.7ms。新生儿也能耐受此项检查,结果作为新生儿心脏电生理学正常指标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电生理学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一次新生儿医院内获得性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1
作者 童笑梅 鲁凤民 +3 位作者 范凤立 王雪梅 罗凤珍 叶鸿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81-383,共3页
为确定致病菌和传染源,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图技术对医院内感染的14例新生儿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患儿与医务人员鼻腔的华纳葡萄球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完全一致。结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明此次感染病原菌为华纳... 为确定致病菌和传染源,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图技术对医院内感染的14例新生儿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患儿与医务人员鼻腔的华纳葡萄球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完全一致。结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明此次感染病原菌为华纳葡萄球菌,传染源与医务人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感染 分子流行病学 医院内感染 新生儿
原文传递
围产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12
作者 童笑梅 黄德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12-114,共3页
1981年首先发现美国同性恋男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1983年发现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数逐年增加,病死率高。
关键词 围产期感染 细菌感染 垂直传播 母乳喂养 小儿艾滋病 新生儿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围产期肠道病毒感染(综述)
13
作者 童笑梅 罗凤珍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前肠道病毒(简称EV)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可致一系列临床疾病。还可引起暴发流行感染,尤其是围产期肠道病毒,是引起母婴感染的重要原因。肠道病毒感染根据EV在动物试验和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可将EV归于4大类,即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 目前肠道病毒(简称EV)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可致一系列临床疾病。还可引起暴发流行感染,尤其是围产期肠道病毒,是引起母婴感染的重要原因。肠道病毒感染根据EV在动物试验和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可将EV归于4大类,即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pV),24型C<sub>ox</sub>AV,6型C<sub>ox</sub>BV和34型EchoV。目前又发现大量新株型,统称为新肠道病毒。EV感染后,可引起两次程度不同的病毒血症。扩散到靶器官如横纹肌、神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 母婴感染 靶器官 细胞培养 致一 孕妇感染 病毒血症 神经系统后遗症 无菌性脑膜炎
原文传递
新生儿早期尿钙与血钙及甲状旁腺功能的不一致变化(文摘)
14
作者 童笑梅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49-49,共1页
作者测定分析了新生儿出生时和生后5天尿钙与血钙及甲状旁腺功能的相关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28名足月正常分娩出生新生儿脐血,用集尿袋收集生后6小时内尿液,此期间喂5%糖水,以避免因喂奶引起一过性钙、磷负荷增加,生后5天再取血,同时... 作者测定分析了新生儿出生时和生后5天尿钙与血钙及甲状旁腺功能的相关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28名足月正常分娩出生新生儿脐血,用集尿袋收集生后6小时内尿液,此期间喂5%糖水,以避免因喂奶引起一过性钙、磷负荷增加,生后5天再取血,同时在喂奶3小时后留3小时尿液,所有标本贮存于-20℃母婴均不供应维生素D,母亲除外妊娠合并症。血标本测定血钙(SCa)、血磷(SP)、血浆总蛋白(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钙 妊娠合并症 集尿袋 血浆总蛋白 血磷 标本测定 磷负荷 正常分娩 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球滤过率
原文传递
先天性腮腺炎病毒肺炎(文摘)
15
作者 童笑梅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病毒肺炎 先天性 腮腺炎病毒 胎膜早破 抗真菌治疗 阴道炎 巨细胞病毒 文摘 广谱抗生素 新生儿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先天性腮腺炎病毒肺炎(文摘)
16
作者 童笑梅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 细湿罗音 患儿面色 巨细胞病毒 孕母 抗真菌治疗 病毒培养 气管内插管 慢性病毒感染 头围
原文传递
倍他米松及Ritodrine降低体重小于1000g婴儿的病死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文摘)
17
作者 魏玲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19-19,共1页
倍他米松具有减少RDS发病率、降低疾病严重度的作用已由许多研究工作证实,在产科已被广泛应用于早产的病例。但对体重【1000 g或胎龄【28周的疗效尚不肯定,而有争议。1983年1月~1986年6月加拿大蒙特利尔SMBD纪念医院的三级围产中心共出... 倍他米松具有减少RDS发病率、降低疾病严重度的作用已由许多研究工作证实,在产科已被广泛应用于早产的病例。但对体重【1000 g或胎龄【28周的疗效尚不肯定,而有争议。1983年1月~1986年6月加拿大蒙特利尔SMBD纪念医院的三级围产中心共出生86例体重600~1000 g胎龄24~48周早产儿。常规对孕24~34周、入院时已临产和宫颈开口≤5cm的正常无感染的产妇均给予ritodrine和倍他米松。ritodrine为β-受体兴奋药,是一种子宫平滑肌松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RITODRINE 倍他米松 纪念医院 子宫平滑肌 严重度 人工呼吸器 糖皮质激素受体 研究工作 极低出生体重儿
原文传递
维生素B_6依赖综合征1例
18
作者 徐梅 姚岫岚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0年第6期280-281,共2页
患儿,女,21天,因阵发性四肢抽动2小时于1988年8月10日收入院。患儿系第一胎,孕40周,妊娠时其母无特殊服药史,因母亲有妊高征及巨大胎儿在某医院剖宫产,出生体重4900g,产前无宫内窘迫.出生后无窒息,生后第5天突然四肢频繁抽动。
关键词 宫内窘迫 巨大胎儿 服药史 因阵 出生后 水合氯醛 妊娠反应 脑缺氧缺血 染色体检查 遗传代谢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