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仲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86
1
作者 成军 赵玉英 +1 位作者 崔育新 程铁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 :从杜仲叶中分离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 ,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杜仲叶中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 ,鉴定为 5个黄酮 :山奈酚 (1)、槲皮素 (2 )、紫云英甙 (3)、陆地锦甙 (4)、芦丁 (5 ) ;1个简单的酚 :3,4 二... 目的 :从杜仲叶中分离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 ,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杜仲叶中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 ,鉴定为 5个黄酮 :山奈酚 (1)、槲皮素 (2 )、紫云英甙 (3)、陆地锦甙 (4)、芦丁 (5 ) ;1个简单的酚 :3,4 二羟基苯甲酸 (6 )和 1个葡萄糖乙甙 (7,ethylglucopyranoside)。 结论 :其中化合物 3~ 7为首次从杜仲叶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黄酮类化合物 山奈酚 槲皮素 紫云英甙
下载PDF
不同产地栽培银杏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弘 赵国斌 +2 位作者 刘叔倩 果德安 郑俊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银杏叶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方法 :HPLC法测定 35个产地银杏叶中 3种主要黄酮甙元即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 ,并以此换算出总黄酮含量。结果与结论 :各产地银杏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其中产量大的...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银杏叶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方法 :HPLC法测定 35个产地银杏叶中 3种主要黄酮甙元即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 ,并以此换算出总黄酮含量。结果与结论 :各产地银杏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其中产量大的江苏邳州、广西兴安、贵州正安、湖北安陆等地的银杏叶总黄酮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黄酮类成分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醉鱼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陆江海 赵玉英 +2 位作者 乔梁 方怡鸥 黄勤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研究醉鱼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 ,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 ,香草酸、大豆异黄酮、二十八碳酸、β 谷甾醇葡萄糖苷、豆甾醇葡萄糖苷、α 菠甾醇葡萄糖苷、白桦脂酸。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 目的 :研究醉鱼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 ,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 ,香草酸、大豆异黄酮、二十八碳酸、β 谷甾醇葡萄糖苷、豆甾醇葡萄糖苷、α 菠甾醇葡萄糖苷、白桦脂酸。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鱼草 大豆异黄酮 中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生藤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庆英 赵玉英 +3 位作者 刘雪辉 张乃霞 崔育新 程铁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对生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法分离化合物 ,波谱和化学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生藤的茎中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鉴定为臭矢菜素A( 1) ,4 甲氧基水杨醛 ( 2 ) ,香草醛 ( 3 ) ,异香草醛 ( 4 ) ,4 甲氧基水杨酸 ( 5 ) ... 目的 :对生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法分离化合物 ,波谱和化学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生藤的茎中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鉴定为臭矢菜素A( 1) ,4 甲氧基水杨醛 ( 2 ) ,香草醛 ( 3 ) ,异香草醛 ( 4 ) ,4 甲氧基水杨酸 ( 5 ) ,异香草酸 ( 6) ,2 ,4 二羟基 苯甲酸 ( 7)和 4 羟基苯甲酸 ( 8)。结论 :除化合物 2外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藤 萝MO科 臭矢菜素A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石南藤、山蒟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被引量:22
5
作者 韩桂秋 魏丽华 +3 位作者 李长龄 乔梁 贾玉珍 郑启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38-443,共6页
已报道自山蒟及石南藤中分得海风藤酮(Ⅰ),denudatin B(Ⅱ),N-isobutyl-deca-trans-2-trans-4-dienamide(Ⅲ),本文继续报道自山蒟中分得一新木脂素,命名为山蒟素D(Ⅳ),X-衍射晶体结构测定为外消旋光学异构体。自石南藤分得Ⅳ的同系物,... 已报道自山蒟及石南藤中分得海风藤酮(Ⅰ),denudatin B(Ⅱ),N-isobutyl-deca-trans-2-trans-4-dienamide(Ⅲ),本文继续报道自山蒟中分得一新木脂素,命名为山蒟素D(Ⅳ),X-衍射晶体结构测定为外消旋光学异构体。自石南藤分得Ⅳ的同系物,为新结构、命名为南藤素(Ⅴ),以及山蒟素C(Ⅵ),galgravin(Ⅶ),二氢毕拨明宁碱(Ⅷ)及巴豆环氧素(Ⅸ)。以上化合物皆首次自山蒟及石南藤中分得。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实验测定活性,除Ⅲ,Ⅳ,Ⅶ,Ⅸ外皆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南藤 魔芋 活性成分 结构
下载PDF
祁州漏芦蜕皮甾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果德安 楼之岑 +2 位作者 高从元 乔梁 彭嘉柔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42-446,共5页
从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C.]的根中,分离出三个蜕皮甾酮类化合物Ⅰ,Ⅱ,Ⅲ,其中Ⅱ根据UV,IR,MS,^(13)CNMR,~1HNMR,~1H-~1HCOSY,~1H-~1HNOESY,~1H-^(13)C COSY,及CD谱确定其结构为(20R,22R,24S)-2β,3β,11α,14α,20,22,24... 从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C.]的根中,分离出三个蜕皮甾酮类化合物Ⅰ,Ⅱ,Ⅲ,其中Ⅱ根据UV,IR,MS,^(13)CNMR,~1HNMR,~1H-~1HCOSY,~1H-~1HNOESY,~1H-^(13)C COSY,及CD谱确定其结构为(20R,22R,24S)-2β,3β,11α,14α,20,22,24-heptahydroxy-5β-cholest-7-en-6-one,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漏芦甾酮(rhaponfisterone)。化合物Ⅰ和Ⅲ分别鉴定为蜕皮甾酮(ecdysterone)和土克甾酮(turkester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州漏芦 蜕皮甾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吡唑类化合物的研究(Ⅵ)——吡唑[3,4-e]并-1,2,4-三嗪和吡唑[3,4-e]并-1,2,3,4-四嗪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5
7
作者 鲁源 崔秀芳 +2 位作者 李占江 庞吉海 蔡孟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合成了14种1-苯基-3-氨基-5-氧代-4-取代腙吡唑及其关环产物吡唑[3,4-e]并-1,2,4-三嗪和吡唑[3,4-e]并-1,2,3,4-四嗪衍生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定了其结构,并讨论了一些化合物的IR和1H NMR波谱性质。
关键词 合成 吡唑[3 4-e]并-1 2 4-三嗪 吡唑[3 4-e]并-1 2 3 4-四嗪 结构 衍生物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国产甘草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45
8
作者 曾路 楼之岑 张如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788-793,共6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国产15个产地的8种甘草中12个化合物,即甘草酸(glycyrrhizinic acid)、乌拉尔甘草皂甙甲(uralsaponin A)、乌拉尔甘草皂甙乙(uralsaponin B)、甘草甙(liquirit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甘草素(liquiritigenin...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国产15个产地的8种甘草中12个化合物,即甘草酸(glycyrrhizinic acid)、乌拉尔甘草皂甙甲(uralsaponin A)、乌拉尔甘草皂甙乙(uralsaponin B)、甘草甙(liquirit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甘草素(liquiritigen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甘草香豆素(glycycoumarin)、异甘草香豆素(isoglycycoumarin)、甘草查尔酮(licochalcone A)、甘草酚(glycyrol)和异甘草酚(isomycyrol),进行了分离和含量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对国产甘草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质量评价 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润涛 葛泽梅 +1 位作者 程铁明 蔡孟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897-1902,共6页
在无水磷酸钾存在下 ,伯胺、仲胺和哌嗪与二硫化碳和不同的卤代烃于室温反应 ,高收率的生成对应的氨基二硫代甲酸酯 .胺和卤代烃中含有— CONR2 ,— OH,—CO2 H,—NO2 ,— CO2 R,— CH(OR) 2 ,— C C— ,— CH2 OR。
关键词 磷酸钾 硫代甲酸酯 合成 伯胺 仲胺 二硫化碳
下载PDF
肉苁蓉类生药鉴定与商品调查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燕萍 尹哲洙 +1 位作者 屠鹏飞 楼之岑 《中药材》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本文报道了肉苁蓉类生药性状鉴定、薄层色谱分析及商品药材调查结果,为肉苁蓉类生药的品种鉴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肉苁蓉 性状鉴定 薄层分析 资源
下载PDF
九种龙胆中五种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张建生 田子新 楼之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864-870,共7页
本文建立了龙胆类生药中五种苦甙类成分,即: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当药苦甙(swertiamarin)、当药甙(sweroside)、苦龙胆酯甙(amarogentin)和苦当药酯甙(amaroswerin)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国产九种龙胆中这五种成... 本文建立了龙胆类生药中五种苦甙类成分,即: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当药苦甙(swertiamarin)、当药甙(sweroside)、苦龙胆酯甙(amarogentin)和苦当药酯甙(amaroswerin)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国产九种龙胆中这五种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当药甙 龙胆苦甙
下载PDF
甘草中三种皂甙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15
12
作者 曾路 张如意 楼之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报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中三种皂甙类成分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S-Ⅰ),乌拉甘草皂甙甲(uralsaponin A,S-Ⅲ)和乌拉甘草甙乙(uralsaponin B,S-Ⅱ)进行分离和含量测定。采用ODS柱,乙腈—3%乙酸(47:53)为流动相,248 nm为检... 本文报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中三种皂甙类成分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S-Ⅰ),乌拉甘草皂甙甲(uralsaponin A,S-Ⅲ)和乌拉甘草甙乙(uralsaponin B,S-Ⅱ)进行分离和含量测定。采用ODS柱,乙腈—3%乙酸(47:53)为流动相,248 nm为检测波长,三种皂甙分离良好,可在20 min内完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皂甙 色谱法 分离 含量
下载PDF
十二种国产麻黄的品质评价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建生 田珍 楼之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865-871,共7页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我国24个产地所产的12种麻黄生药进行了六种生物碱的定量分析,这六种生物碱是:麻黄碱(ephedrin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去甲基麻黄碱(norephedrine),去甲基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甲基麻黄碱(meth...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我国24个产地所产的12种麻黄生药进行了六种生物碱的定量分析,这六种生物碱是:麻黄碱(ephedrin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去甲基麻黄碱(norephedrine),去甲基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和甲基伪麻黄碱(methylpseudoephedrine)。根据分析结果,对这些麻黄生药的品质作出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品质 色谱法
下载PDF
金龙胆草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苏艳芳 刘建生 +3 位作者 果德安 李菁 郭洪祝 郑俊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6-497,共2页
目的 研究金龙胆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 ,光谱方法测定其结构。结果 从金龙胆草中分得 7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芦丁 ( )、槲皮素 - 3- O-葡萄糖苷 ( )、圣草素 ( )、槲皮素 - 3,4... 目的 研究金龙胆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 ,光谱方法测定其结构。结果 从金龙胆草中分得 7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芦丁 ( )、槲皮素 - 3- O-葡萄糖苷 ( )、圣草素 ( )、槲皮素 - 3,4′-二甲醚 ( )、槲皮素 ( )、5 ,8-二羟基 - 7,3′,4′-三甲氧基黄酮 ( )和山柰酚 ( )。结论 化合物 ~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金龙胆草 黄酮
下载PDF
炒青皮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绪林 王铁军 +1 位作者 郭敏杰 陈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对青皮的醋炙品进行黄酮类成分研究。方法 :用色谱法和光谱解析法。结果 :分离得到Ⅰ、Ⅱ、Ⅲ、Ⅳ 4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橙皮甙、新橙皮甙、川陈皮素和红橘素。结论 :首次证明生、炒青皮均含有上述4种黄酮类成分。
关键词 炒青皮 橙皮甙 新橙皮甙 川陈皮素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药独活活性成分香豆素及其甙的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荣芷 何云庆 +5 位作者 乔明 徐岩 张启博 孟娟如 顾云 葛六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546-551,共6页
独活为伞形科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Shan et Yuan)的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有祛风通络,活血舒筋,宜通百脉的作用。治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本研究证明独活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能为独活善行血分... 独活为伞形科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Shan et Yuan)的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有祛风通络,活血舒筋,宜通百脉的作用。治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本研究证明独活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能为独活善行血分,活血舒筋,宜通百脉的作用机制之一。我们将湖北资丘产独活以CH_2Cl_2,C_2H_5OH及H_2O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 香豆素 化学成分
下载PDF
Gd络阴离子进入人红细胞并影响CI^-内流的机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程驿 李友 +2 位作者 姚惠英 李荣昌 王夔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4-59,共6页
用质子诱导X射线发射法测定人红细胞与Gd柠檬酸和乳酸络合物温育时,胞浆、细胞膜、膜脂和膜蛋白上Gd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及阴离子通道抑制剂对Gd进入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Gd络离子可以从膜上的阴离子通道摄入,但并不排除其他摄入方式... 用质子诱导X射线发射法测定人红细胞与Gd柠檬酸和乳酸络合物温育时,胞浆、细胞膜、膜脂和膜蛋白上Gd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及阴离子通道抑制剂对Gd进入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Gd络离子可以从膜上的阴离子通道摄入,但并不排除其他摄入方式。Gd进入红细胞是一双时相过程,在起始阶段有一部分Gd以快速反应与细胞膜结合,之后以慢过程释放,释放的Gd中一部分又逐渐进入细胞。Gd的络合物能促进氯离子内流,但不能促进钙离子内流。氯离子内流的增加可能与Gd的络合物在细胞膜诱导的"孔洞"结构和开启了阴离子通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摄入 红细胞 阴离子通道 氯离子内流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中新香豆素的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彩兰 张如意 +2 位作者 韩永生 董熙嘏 刘文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为临床广泛使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颇为重视。近来,用不同溶剂对甘草进行分步提取,以酶和受体生物学指标进行监测,发现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安定受体... 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为临床广泛使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颇为重视。近来,用不同溶剂对甘草进行分步提取,以酶和受体生物学指标进行监测,发现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安定受体,胆囊收缩素受体以及二氢还原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寻找其中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香豆素 新甘草酚
下载PDF
具有活性羧基末端的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和分布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宇锋 谢蜀生 +3 位作者 侯新朴 高翔 张朔 陈祖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54-859,共6页
目的 研究长循环免疫脂质体 (immunoliposomes,IML)的制备方法 ,体外靶细胞杀伤活性和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合成和纯化了 1个带末端羧基的磷脂酰乙醇胺 (PE)的聚乙二醇衍生物 (DPPE PEG30 0 0 COOH) ,掺入脂质体中制成长循环... 目的 研究长循环免疫脂质体 (immunoliposomes,IML)的制备方法 ,体外靶细胞杀伤活性和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合成和纯化了 1个带末端羧基的磷脂酰乙醇胺 (PE)的聚乙二醇衍生物 (DPPE PEG30 0 0 COOH) ,掺入脂质体中制成长循环脂质体 ;通过羧基活泼酯化 ,将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 1或小鼠IgG共价连接到该脂质体表面制成免疫脂质体 ,体外肿瘤细胞杀伤实验检测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 (ADM BDI 1 IML)特异杀伤靶细胞的能力。用同位素氚示踪法测量免疫脂质体在小鼠的组织分布。结果 抗体在脂质体上的结合率可达 30 %。体外肿瘤细胞杀伤实验证明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有选择性杀伤靶细胞人膀胱癌细胞EJ的能力。和普通脂质体相比 ,免疫脂质体在血中的滞留时间明显延长 ,并减少了在肝、脾的聚集。结论 长循环免疫脂质体在血中有较长的滞留时间 ,在体外有特异寻靶活性 ,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有选择性杀伤靶细胞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长循环脂质体 活性羧基末端
下载PDF
二酰基双哌嗪双季铵盐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镇痛活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润涛 崔家玲 +1 位作者 程铁明 蔡孟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66-668,共3页
目的:寻找活性强,毒性低的新型镇痛药物。方法:以1甲基哌嗪为起始原料, 通过与不同的二酰氯反应得双二酰基哌嗪( I I Iad) , I I Iad 分别用不同的溴化物季铵化得6 个新的1 ,1二酰基4 ,4 ,4′,... 目的:寻找活性强,毒性低的新型镇痛药物。方法:以1甲基哌嗪为起始原料, 通过与不同的二酰氯反应得双二酰基哌嗪( I I Iad) , I I Iad 分别用不同的溴化物季铵化得6 个新的1 ,1二酰基4 ,4 ,4′,4′四烷基双哌嗪双季铵盐溴化物( I Vaf) 。结果: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均有一定的镇痛和镇静活性, 尤其是 I Ve( 剂量20 m g·kg - 1 , 镇痛活性803 % ,镇静活性953 % ) 和 I Vf( 剂量05 mg·kg - 1 , 镇痛活性755 % ,镇静活性538 % ) 活性显著。结论: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两个季氮原子之间的距离对活性和毒性有较大影响,当n = 4 时, 活性最强,而毒性随两个季氮原子之间距离的减小而降低。苄基的引入可使活性明显增强,而且毒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酰基双哌嗪 IV 合成 镇痛活性 镇静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